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要点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原则

新产程解读及处理原则一、基本概念1.临产:出现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的下降。
用镇静剂不能抑制临产(≥30″/5-6′,伴随宫颈容受性改变或先露部下降,不能抑制)。
2.第一产程(1)潜伏期:潜伏期延长,初产妇>20 h;经产妇>12 h。
破膜后至少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12-18h,方可诊断引产失败。
在除外头盆不称及可疑胎儿窘迫的前提下,缓慢但有进展(包括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的评估)的第一产程不作为剖宫产指征。
(2)活跃期:以宫口扩张≥6cm作为活跃期的标志,此期宫口扩张速度应≥0.5cm。
活跃期停滞: 当破膜且宫口扩张≥6cm后,宫缩正常,宫口停止扩张≥4cm;宫缩欠佳,宫口停止扩张≥6cm。
活跃期停滞可作为剖宫产指征。
3.第二产程:(1)第二产程延长:硬脊膜外阻滞术:初产妇>4h,经产妇>3h;无硬脊膜外阻滞:初产妇>3h,经产妇>2h。
超过时限无进展包括:抬头下降、旋转。
第二产程延长可作为剖宫产指征。
二、新产程解读及处理原则1.第一产程(1)“在除外头盆不称及可疑胎儿窘迫的前提下,缓慢但有进展(包括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的评估)的第一产程不作为剖宫产指征”。
但不意味着潜伏期可以无限延长以及在潜伏期内绝对不做剖宫产。
对于人工破膜+静滴缩宫素且宫缩满意后,若4-6h完全无进展(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必须予以密切注意。
此时需要再次评估:胎儿大小、胎方位(必要时可通过彩超来提高准确性)、先露下降、产瘤及产妇骨盆情况,积极寻找产程进展缓慢的原因,警惕头盆不称导致的产程无进展。
(2)注意对产程进展的评估包括宫颈扩张和先露下降两方面。
(3)较长的第一产程与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升高相关,在高度怀疑宫内感染时,短期内不能结束分娩者应考虑剖宫产。
(4)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产妇年龄、体重(肥胖BMI≥30,第一产程相对较慢)、引产(较自然临产潜伏期更久)、无痛分娩(延长第二产程且增加阴道助产率)、胎儿性别(男性胎儿较女性胎儿活跃期更久)及胎儿体重等均会对产程有所影响,应综合分析。
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雷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10月分娩的12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
观察组采用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照组采取旧产程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预后、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分娩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以及母婴预后可产生良好的影响,有效改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分娩预后,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新产程标准助产措施产钳助产母婴预后影响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0-1392-03DOI:10.19435/j.1672-1721.2021.10.028随着近年来整个社会环境及孕产妇特征的巨大改变,高龄孕妇及巨大儿等影响自然分娩的因素越来越常见[1]。
2014年经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组综合国内外相关资料、指南及专家共识制定出新产程标准及处理专家共识(简称新产程标准)[2],将第二产程时限放宽,然而延长第二产程是否会影响母婴安危及预后目前尚未有定论。
本次研究选择124例初产妇展开分析研究,评价两种产程标准及助产措施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10月在雷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4例。
对照组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9.45±3.21)岁,平均孕周(38.47±1.12)周,平均BMI(26.67±3.02)kg/m3。
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62±3.45)岁,平均孕周(38.97±1.40)周,平均BMI(26.27±3.32)kg/m3。
2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2023年降低剖宫产率管理规定

2023年降低剖宫产率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剖宫产是一种通过手术切口在腹壁和子宫上进行,将胎儿从子宫内取出的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性的重视,剖宫产率愈发增长。
然而,过高的剖宫产率对母婴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且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因此,为了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我们制定了2023年降低剖宫产率管理规定。
二、政策内容1. 医疗机构责任(1)设立剖宫产率目标:各级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剖宫产率目标,确保人口剖宫产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建立评估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剖宫产率评估机制,对内部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和纠正问题。
2. 医生责任(1)加强培训和教育:医生应接受更严格的剖宫产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手术技能水平,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2)严格手术指征:医生应仅在存在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才进行手术,遵循临床指南和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3)提供明确信息:医生应向孕妇提供充分且明确的关于剖宫产和顺产的信息,让患者能够做出知情决策。
3. 患者教育和参与(1)加强孕妇知识普及:医疗机构应开展孕妇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提高孕妇对剖宫产的认知,了解剖宫产的风险和顺利分娩的优势。
(2)患者知情同意:医生应在为患者实施剖宫产手术前,充分告知患者术前和术后的风险,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3)患者选择权: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决策权,让患者决定是否选择剖宫产。
4. 管理措施(1)设立剖宫产准入门槛:制定明确的剖宫产准入标准,防止没必要的剖宫产手术。
(2)加强跟踪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剖宫产患者档案,并进行跟踪管理,定期评估手术风险和再次剖宫产的必要性。
(3)建立剖宫产监测系统:建立全面的剖宫产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剖宫产率和手术结果,为政策制定和资源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三、政策效果和举例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设立剖宫产率目标、培训医生和建立评估机制,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新产程标准指导下剖宫产率及阴道试产成功率探讨

新产程标准指导下剖宫产率及阴道试产成功率探讨剖宫产和阴道试产是目前常见的两种分娩方式,对于选择何种分娩方式一直存在争议。
近年来,我国新产程标准的发布对于分娩方式的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新产程标准对剖宫产率和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影响,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
新产程标准是我国妇科学会于2014年发布的一项指导标准,旨在规范分娩过程中的干预措施和操作流程,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该标准明确了分娩过程的各个阶段、产程曲线的进程及相应的管理原则。
在新产程标准的指导下,医务人员有了更具体的操作规范,从而对分娩过程的评估和处理更加系统科学。
讨论剖宫产率。
由于新产程标准的发布,对于剖宫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有了更明确的规定,导致剖宫产率的下降。
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新产程标准发布前,剖宫产率与阴道试产比例为1:2左右,而新产程标准发布后,剖宫产率与阴道试产比例逐渐接近1:1.5。
这一结果说明新产程标准的执行使得医务人员对于分娩方式的选择更加慎重,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母亲和胎儿的风险,避免无必要的剖宫产。
探讨阴道试产成功率。
新产程标准对于阴道试产的指导更加详细,提出了各个阶段的管理原则和操作技巧,使得阴道试产的成功率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新产程标准发布前,阴道试产成功率约为50%,而发布后,阴道试产成功率逐渐上升至70%左右。
这一结果表明新产程标准的执行使得医务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估和处理阴道试产的过程,提供了更好的临床操作指导,从而提高了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虽然新产程标准的执行对于剖宫产率和阴道试产成功率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医务人员对于新产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仍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新产程标准虽然详细规定了分娩各个阶段的管理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灵活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新产程标准的发布尚不够久,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以评估其长期效果和对于母婴安全的影响。
新产程标准的发布对于剖宫产率和阴道试产成功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手术报告及评审制度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手术报告和评审制度根据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剖宫产手术管理的通知》(卫妇幼秘【2015】353号)要求,制定剖宫产手术报告和评审制度。
一、剖宫产手术报告制度1.对母胎有严重影响的疾病,如下所列:重度子痫前期、凶险性前置胎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需要实施剖宫产手术,需填写《大手术报告单》,逐级上报,并经医务处同意后方可实施手术(特殊情况下补办大手术报告)。
2.严格执行手术审批制度,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手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实施科主任负责制,严禁开展择时、无指征剖宫产。
3.对无医学指征要求实施剖宫产的,实施逐级谈话方式,经治医生详细告知相关的科学道理,主治医师再次谈话,最后由科主任确定。
4.严格按照剖宫产手术分级规定执行,期间有何异议,汇报二线班协调,并逐级上报三线和总值班5.严格按照《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根据手术难易程度,汇报不同级别医师并主持术前讨论。
6.每月5号之前将上月剖宫产手术情况登记二、剖宫产评审制度1、科室每周对剖宫产病历进行讨论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总结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2、医务处每月抽取有关剖宫产归档病历和运行病历质量进行点评,对于典型病例,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与分析。
3、医务处每月对剖宫产病历进行分析讨论,对剖宫产指征进行评估,统计出绝对指征、相对指征和社会因素的各项比例,并将无指征剖宫产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三、考核指标1、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所占比例控制在15%以下,上升一个点扣200元,下降一个点奖励400元。
2、所有剖宫产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是否有指征。
对于无指征剖宫产,每超过1个百分点,从科室总绩效内扣除。
医院各临床科室岗位职责

医院各临床科室岗位职责重症医学科(ICU)岗位职责一、主任医师工作职责(一)科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本诊疗组的医疗工作。
(二)从科主任的行政管理,接受科主任的业务指导。
(三)持组内疑难急危重症的救治及各类病例讨论并做出诊疗决策。
(四)本组医疗质量全面负责,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查房。
(五)本组满意度负责,及时处理组内病人投诉。
(六)责对本组下级医师的培养与业务提高。
(七)及时完成查房教学等工作。
(八)积极开展科研和新技术、新方法,并认真参与科研协作。
(九)履行医院另行规定的职责。
二、主治医师工作职责(一)在主任医师管理下,履行患者的日常治疗和处理。
(二)在负责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工作。
(三)按时查房,每日不少于二次,对新入院患者,于24h内诊视并有查房记录,随时诊治危重入院患者。
(四)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手术及特殊操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经常检查本组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五)负责观察专科患者每日的病情和体征变化,充分了解所管患者的医疗、护理记录和辅助检查结果;负责填写或督促住院医师填写辅助检查单、会诊单、医嘱单等,督促住院医师及时完成病史、每日病程录,负责完成或督促住院医师完成重要的专科记录,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等医疗文件,参与对住院医师的业务考核。
(六)在主诊医师查房时负责或喝住院医师共同汇报患者新的病史、体征的变化,汇报生命体征以及新的辅助检查资料。
(七)必须立即应答护士有关患者事宜的传呼和电话。
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或家属对患者的诊治不满意时,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
(八)参加值班,出诊工作,值班时及时了解重危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或做出相应的处理。
下班前做好交接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患者向值班医师进行重点交班。
(九)决定一般患者的院内会诊及出入监护室,参加临床病例讨论、术前讨论和会诊。
(十)完成对本组下级医师的培养和带教工作。
控制剖宫产率管理制度(4篇)

控制剖宫产率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剖宫产率的合理控制和管理。
下面是一些建立和管理剖宫产率的制度的措施:1.建立剖宫产率的目标和指标:制定明确的剖宫产率目标,并指定相应的指标来衡量和监测剖宫产率的情况,如全院剖宫产率、临床指征剖宫产率和非临床指征剖宫产率等。
2.建立剖宫产率管理的责任制:明确剖宫产率管理的责任主体,包括医院领导、妇产科部门、医护人员等,每个责任主体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考核。
3.建立剖宫产率管理的流程:明确剖宫产率管理的具体流程和程序,包括剖宫产率的监测、分析、评估和改进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4.加强剖宫产率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剖宫产率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机制,定期对剖宫产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5.加强剖宫产率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医护人员对剖宫产率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临床决策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率。
6.加强剖宫产率的风险管理:针对剖宫产率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事故处理等措施,降低风险和保障安全。
7.加强剖宫产率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剖宫产率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妇女对自然分娩的支持和信心,促进合理选择和使用剖宫产。
通过以上措施的建立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剖宫产率,提高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妇女的生育健康水平。
控制剖宫产率管理制度(2)剖宫产率管理制度是医院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对于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剖宫产率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剖宫产率的定义及重要性剖宫产率是指剖宫产术在所有分娩方式中所占的比例。
合理控制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减少孕妇和新生儿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分娩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剖宫产率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也增加了孕妇和新生儿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剖宫产率管理的目标剖宫产率管理的目标是合理控制剖宫产率,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率,在保证孕妇和新生儿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阴道分娩率。
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原因分析及结局

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原因分析及结局【摘要】目的:探讨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原因分析及结局。
方法:选择本院新产程标准实施后2015年1-12月的有阴道试产指征且自愿要求阴道试产的产妇2106例(新标准组),并与旧产程标准下2013年1-12月有�道试产指征且自愿要求阴道试产的产妇2043例(旧标准组)作比较,比较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产钳助产及人工破膜发生率,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的分娩并发症及结局,即比较产妇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窘迫率以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
结果:新标准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15.10%(318/2106)与旧标准组的18.31%(374/2043)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原因,产程标准是中转剖宫的独立保护因素[β=-1.36,OR=0.213,95%CI(0.128,0.447),P0.05)。
结论:新产程标准实施能有效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减少缩宫素使用率及人工破膜率,对母婴分娩结局无影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及头先露异常均与产程中转剖宫产有关,应严密观察产程,对异常产程情况及早识别,实施新产程标准可为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临床指导【关键词】产程标准;中转剖宫产;原因分析;分娩结局Analysis in the Old and New Labor Standard Production Process Causes the Midway Turn and Outcome of Cesarean Section/LI Pu-q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082-085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and outcome of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under the new and old labor standards.Method:The new production proces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s of syndrome and voluntary requirements of vaginal delivery in 2106 cases of maternal vaginal delivery(the new standard group)were selected.And old labor standard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a sign and voluntary requirements of vaginal delivery in 2043 cases of maternal vaginal delivery(the old standard group)were selected.Maternal cesarean section rate,incidence rate of transfer of oxytocin,and the use of forceps deliveryrate of artificial rupture of membran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transfer of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and old production process.The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the rate of fetal distress and neonatal Apgar 5min score were compared.Result:In the new standard group,the transfer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was 15.10% (318/2106)compared with 18.31%(374/2043)of the old standard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new and old production process unde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transfer of cesarean section.The birth process standard was an independent protective factor for the transfer of the cesarean section [β=-1.36,OR=0.213,95%CI(0.128,0.447),P0.05).Conclusion:The new labor standard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vaginal transit cesarean delivery rate,reduce the usage of oxytocin and artificial rupture rate has no effect on maternal birth outcomes.Social factors,fetal distress and the first exposure are all related to the birth process of the transferof cesarean section,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abnormal production proces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abor standards can provide clinical guidance to further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Key words】Production process standards;Cesarean section;Cause analysis;Delivery outcomeFirst-author’s address:Dongguan People’s Hospital,Dongguan 5230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4.022目前产程标准被普遍认为是分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分娩过程中早期的一个预警系统,能够对早期的干预措施方面起到巨大作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th劭f_square
2014 in
our
test.The RSAP was started in 20 l 3.and both RSAP and the new partogram
The
hospital.Results
CSRs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2012.2013 and 2014 were
Obstetrics,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2012,2013 and 2014,
were were were
chosen.The mode of delivery,CSR.CS indications and matemal and fetal outcomes of these women analyzed applied
on
through strict control
indications of CS.
Cesarean
【Key words]
section;Surgical procedures,elective;Labor,obstetric;Physicians
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剖宫产率快速上升,当 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达40%以上,个 别地区甚至已上升至80%以上…。2011年全年我 国七大地区的多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率仍处 于高水平,达54.47%[2】。实施剖宫产术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但过高的剖宫 产率伴随母儿近远期并发症的增加,无指征剖宫产 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 产妇[3]。同时,剖宫产大量增多,也加剧了医疗资 源浪费。世界卫生组织于1985年提出,剖宫产率 不应超过1 5%【4】。因此,努力把剖宫产率降到合理 水平,是我国围产医学领域的当务之急。近年来, 本院从执行产科主诊医师负责制和新产程标准等方 面着手,积极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现对 2012年至2014年同期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 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院产科自201 3年9月全面执行主诊医师负 责制。2014年10月,在此基础上全面执行中华医 学会妇产科学会分会产科学组发布的新产程处理标 准瞪]。本研究收集了按照分娩时间划定的2012年
and cephalopelvic
disproportion and intrauterine infec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20 1 3 fall Jp<O.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hown in the propor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onatal asphyxia among the three years (both P>0.05).In 2014,smaller percentage of neonates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Pediatrics Department after birth
524/
235)、40.4%(1
809),产房中转剖宫产率分别为10.9%(212/l 945)、7.8%(1
89/
435)和6.1%(208/3 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矿值分别为1 38.312和39.765,P值均<o.05)。
2014年第四季度阴道助产比例[4.9%(237/4 809)]较前2年同期[分别为3.4%(108/3 235)
2014年(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每年第四季度住院分娩病例,共1l 814例。对这 些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及指征、母婴分娩结局进行分析。采用z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果2012年至2014年,每年第四季度剖宫产率分别为46.4%(1
3 770)和33.5%(1 612/4
2 50213
结
均<0.05):2014年第四季度阴道助产比例为4.9%
(237/4 809),较前2年同期『分别为3.4%(108/
3
2月)在本院住院
分娩的共11 81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3年同期分娩 例数分别为3
235、3 770和4
235)和3.5%(1 3 1/3 770)]上升,差异有统计
809例。
学意义(P<O.05)。见表1。 二、剖宫产指征比较 1.剖宫产指征顺位变化:201 2年第四季度剖宫 产指征构成比由高到低的前5位依次为巨大儿、瘢 痕子宫、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和产程异常/头盆不 称。201 3年第四季度剖宫产指征顺位变化为前5位 依次是瘢痕子宫、产程异常/头盆不称、胎儿窘迫、 胎位异常和巨大儿。2014年第四季度剖宫产指征前
section rate
cesarean
and alters
cesarean
section
indications
Yang
Li,ZhOU Li,Fan Li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s,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Uing 100026,China
和3.5%(1 31/3 770)】上升(z2=1 7.04l,P<0.05)。3年同期以瘢痕子宫、多胎、孕妇严重
合并症及并发症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逐年递增,以巨大儿、骨盆狭窄、社会因素、高龄初产、脐 带缠绕、珍贵儿和高度近视为指征的剖宫产病例逐年递减(P值均<O.05)。2014年第四季度 以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头盆不称、宫内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较201 3年同期降低(P值均 <0.05)。3年同期分娩结局比较,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014年第四季度新生儿生后转儿科比例下降『2012年至2014年分别为12.o%(388/3 235)、
表l 年份 总例数
46.4%(1 502/3 235),40.4%(1 524/3 770)and 33.5%(1 612/4
CSR
in the
809)∥=138.312,P<0.05),and
the converting
delivery room were 10.9%(212/l 945),7.8%(189/2 435)and 6.1%(208/3 414),respectively
than in 2012
and 201 3『10.2%(491/4 809)VS 12.0%(388/3 235)and 13.7%(516/3 770),Z224.681,P<0.05].
The
Conclusions
implementation of RSAP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artogram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SR
二、研究方法 本院产科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即每例孕产 妇均由固定的医疗小组全程负责围产保健检查和 分娩处理,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将剖宫产率纳 入每周、每月的产科质量评比及绩效考核指标。 本研究对3年同期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剖 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和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
万方数据
‘702‘
史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年9月第19卷第9期Chin
至2 014年每年第四季度(1
0~1
按剖宫产第一指征,统计各项指征的例数、构成 比及顺位。剖宫产指征包括绝对及相对医学指征。 社会因素剖宫产指无医学指征、孕妇及家属坚决 要求的剖宫产术。阴道助产包括产钳助产、臀牵 引及臀位助产。产房中转剖宫产率指产程中子宫 口开大2~3 cm后进入产房待产的产妇中,行剖宫 产的比例。分娩结局包括产后出血(阴道分娩后
・700・
史堡围兰堕堂苤查垫!!生!旦筮!!鲞箜!塑坠也!里!!i!堕M!i:!!P!:!!!!:№!:!!:堕!:!
论著
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后 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
杨丽
周莉
范玲
【摘要】 化。
目的分析执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
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2013年(执行主诊医师and more CS
deliveries emerged due to scarred uterus,multiple pregnancy,comorbidities
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6.09.013
作者单位: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 通信作者:范玲,Email:fanlin98027@sina.cn
24
h内失血>500 ml、剖宫产术中>1
000 rnl)[6]、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生后转儿科病房。 三、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整理校对后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 数据库,采用SPSS
1
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
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z2检 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Corresponding author."Fan
Ling,Email:fanlin98027@sina.cn
To
【Abstraet】
cesarean
Objective
analyze the changes of
of
cesarean
section
rate(CSR)and indications of
1
3.7%(516/3 770)和10.2%(491/4 809),z2=24.681,P<0.05]。
结论
执行主诊医师
负责制及新产程标准后,通过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有效降低。 【关键词】剖宫产术;外科手术,选择性;分娩,产道;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