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充分发挥香港优势的思路与对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报告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报告(2003)行政长官董建华主席女士:甲、引言1. 现在,我宣读第二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
过去五年,我们成功落实了「一国两制」,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严峻考验,同时我们也为香港的发展和走出经济困境确立了方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清楚知道,「一国两制」的成功,不仅要维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还需要确保香港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实现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
带领香港经济走出困境,恢复市民对前景的信心,是本届政府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
2. 特区政府新领导班子在过去几个月,经过广泛、反复的咨询和集思广益,制定了未来各个领域的施政纲领,今日与《施政报告》一并发表。
这套纲领从实际出发,吸收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响应了市民的期望和诉求,反映香港社会逐步形成对于未来发展路向的主流意见,体现了我们的共同价值观。
它是特区政府今后统筹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我们与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3. 施政纲领的详细内容将会由各决策局局长向大家解释。
我今日宣读的《施政报告》,主要讲述香港经济困难的成因,以及加快经济复苏,果断解决财赤,以及根据《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工作等市民关心的问题。
我的主题是振兴经济,因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改善香港民生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乙、同舟共济迎接挑战正视困难:4. 香港当前的经济形势相当严峻,其严重程度为过去几十年所未见。
首先,香港经济虽然近期出现了复苏,但是已持续五十个月,累积达百分之十三的通缩,短期内仍无消除迹象,本地投资和消费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市民收入水平继续下降。
其次,资产价格下跌,市民财富萎缩,部分市民陷入负资产的困境,各种后遗症在这几年陆续显现。
第三,经济收缩、经济转型导致就业结构变化,使到失业率不断攀升,成为社会关注的头号问题。
近几个月失业率虽然稍见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最后,政府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开支继续增加,财政连续数年出现赤字,数字不断扩大,财政储备急降,而且,财赤开始影响香港的信贷评级,若不妥善处理更会影响香港金融体制的稳定。
新形势下深化粤港金融合作的思路与路径

( )从 国 家层 面把 握 粤 港金 融 新合 作 。 一
在新 形 势 下 ,我们 应 以 “ ” 为 发 点 ,为 构 一
建 粤 港 金 融 合 作 提 供 理 论 支 撑 和 实 践 指 导 。金 融 改 革 和创 新 是 政 策 性 很 强 的 。 作 ,粤 港 金 融 合 作 所 涉 及 的 l 政 策 问 题 仍 需 要 巾 央 政 府 和 同家 各 部 委 的支 持 ,并 要 粤 港 两 地 政 府 共 努 力 解 决 , 与此 时 ,高 标 准 加 强 粤港 会 融 合 作 ,建 设 好 粤港 区域 ,是 推 动 粤港 和 锪 个 中 国经 济 持 续 、稳 定 、快 速 发 展 的 重 要 动 力 。 【 此 , 大 l 应 从 家 战 略 层 而 ,重 新 定 位 粤 港 金 融 合 作 ,将 传 统
中图分类 号:F 3 .1 8 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 0 1 2 0(0- 0 7 0 07 9 4 — 0 81)0 3— 3
思 路
域 建 设 成 为 世界 性 都 会 区 ,并 迈 向世 界 城 市价 值 链 的 高端 。
协议 内容和我 国经济发展实际 ,在坚持审慎 、渐进 、开放 以及优势互 补原则 的前提下 ,创新 粤港金融合作路径 ,
可 以从联合创建石油期货市场 、建立粤港创业板 的联动投融 资机制 以及共建人 民币离岸 中心 等方 面先行先试 ,循 序渐进地创建穗深港国际金融 中心区域。
关 键 词 :广 东 ;香 港 ;区域 金 融 ;C P EA
程 中 占 有 重 要 地 佗 。 存 促 进 香 港 繁 荣 的 基 础 卜, 要 充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2014年级本科生)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学生姓名:小黑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B1404学号:111158151手机号码:14171578151完成日期:2016年5月26日商学院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摘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其本质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所有人民的共同追求,只有国家统一才有利于人民和平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进步。
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侵略剥削、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却成了难题,香港和澳门属于帝国主义侵略遗留下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最终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收回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成为祖国统一大业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同时,也进行了对台湾的武力解决准备,但是,最终由于美国直接插手阻挠,只是海峡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呢?首先,政治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同时,恪守一个中国,坚持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增进政治互信,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
新形势下深港一体化构想

币票据 由过 去的 际结 算变 为 旧城 结算 : 香港各 人银 行也 已经 开 始人 民币业务 . 为深港 ・ 的货 币流通 扣清 了障碍。 体化 随着深圳香港两地 经 贸柬 的 E益 频 綮, l 越来 越 多的 香港 人选 择 刨 圳工作 和居住 深圳 已经 成 为香港 腑民似 日休 闲 、 乐 . 娱 购物 之 地 。2 0 年往返深港之间的香港居 已达 到 90 02 0 0万 人次, 使深圳 [ 岸 f 成为全问最 繁忙的陆路 口岸 , 3 人通 ) I地 住教 膏力 面的 台作 + 港 + 化带 来 r r 难 . ∈ ^ 和 l i 为 体 载 逢 的历 史机遇 深港 两地 的经 济 K越 发胜 得益 ¨ I 。 l 种程度 f 岸 从某 :
验基地。
关键词 : 深港
一体 化
构想
中图分类号: 2 7 F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4—4 1 (0 7 0 10 9 4 20 )2—0 5一( 2 ) 2
深港一体 化的历史背景 上个世纪 8 O年代 , 在香港来 回归大陆怀抱前 , 社会上 曾就 如何加强
一
、
米 。在香港回归之 后, 香港 的经济 越束 越 与大 陆紧 密联 系。深圳 市足 大陆最接近香港的经 济特 区, 与香港 的经济联 系愈米愈紧密。
2 0 年 1 2 起 , 丁促进 内地 和香港特别 行政 区经济 的共 同 02 月 5日 为 繁荣 发展 , 强双方与其他 国家和地 区 的经 贸联 系, 加 内地 与香港 特别 行政区代表经过多轮磋商, 20 于 03年 6 2 月 9日在香港 达成《 内地 与 香 港关于建立更紧密贸易关系安排 》 Ma l dH  ̄K n l e cn m c ( ia o o gCc r oo i nn  ̄ E P r esi A r gm n, 称 ( P 。C P anr p r ne et t h a 简 A) E A涵 盖 三大领域 , E 分别 是 : 货物 贸易 . 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C P E A反映 了中国作 为 卡权 国 家与香港作为 独 的关税 区之间将 建立 更 为密切 的贸易 关系 , 面对 在 经济转型 的重要时 刻. 内地 与香港 C P E A的签 订, 是深圳 、 香港振 兴经 济 、 奇迹的新 契机 , 深港经 济一体 化, 再创 也是 构建 内地 、 香港 、 门 、 澳 台 湾“ 大中华经济圈” 的起点 , 为深港经 济打开更广阔的新窜间 二、何为“ 深港一体化” “ 深港一体化” 设想是指 将深圳 香港连 接的 『岸海 关取 消, = _ I 在深 圳 与内地连接 的关 口设 ・ 口岸海关 。并将 蛇 口, 田两个港 [作 为 线 盐 J 国际开放性 火港 ( 取消蛇 口海 关厦大鹏海 芙) 嘲地 的机 场也互 相协作 , ; 优势互 补。也 就是说 , 深圳地 区应 和香港一样成 为 自由贸易港 : 圳干 椿 u 香港 的人员在两地 问来 去 自由 , 限制 ; 的资源实现典亭。 水受 两地 深港 一体化 并不改变深 港两 地的社 会性 质 , 香港 继续 走资本 主义 道路 , 由香港特别 行政 区政 府领导。深圳继续走 社会 主义道路 , 受深圳
形势与政策习题答案第8章

第八章港澳台问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1840年,中英签订(),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随后,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占领了九龙半岛和新界。
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知识点:香港问题的产生难度级别:12.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的科学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A.武力统一B.一国两制C.社会主义本质D.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知识点:一国两制的提出难度级别:23.(),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A.1998年7月1日B.1999年12月20日C.1997年7月1日D.1997年10月1日答案:C解析: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基本法开始实施。
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香港同胞与内地民众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知识点:香港回归难度级别:14.1997年,刚刚回归的香港GDP约为1774亿元,人均GDP约为2.73万美元。
2019年,香港GDP达到了()万亿元,人均GDP 约为4.88万美元。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2014年级本科生)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学生姓名:小黑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B1404学号:111158151手机号码:14171578151完成日期:2016年5月26日商学院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摘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其本质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所有人民的共同追求,只有国家统一才有利于人民和平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进步。
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侵略剥削、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却成了难题,香港和澳门属于帝国主义侵略遗留下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最终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收回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成为祖国统一大业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同时,也进行了对台湾的武力解决准备,但是,最终由于美国直接插手阻挠,只是海峡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呢?首先,政治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同时,恪守一个中国,坚持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增进政治互信,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
香港发展及新治理篇章议论文

香港发展及新治理篇章议论文香江奔流,激荡着向前的力量;紫荆绽放,绘就出繁荣的盛景。
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已有25年。
时序更替中,“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变成生动现实,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历经风雨见彩虹,今日之香港,活力之都的魅力风采照人,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5年来,在中央政府有力支持下,香港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持续巩固,科技创新如火如荼,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高度关注香港发展,始终关心香港同胞福祉。
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到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从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相继落地,从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内地就业许可,到出台各种教育、医疗、金融等便利措施服务,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辟了新时代“一国两制”发展新境界,为香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实践充分证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离不开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香港特区政府和广大香港同胞的砥砺奋进、团结自强。
当前,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香港国际化程度高,这既是优势,也令香港深受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影响。
香港特区政府如何更好地满足香港同胞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继续推动香港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指明了航标:“归根到底是要坚守方向、踩实步伐,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香港发展谱写新篇章的根本指引。
25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是对此最生动的注脚。
“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
新时代加强福建高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思考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年2月20日Feb.202019第39卷第2期Vol.39No.2doi:10.3969/j.issn.l008-9640.2019.02.121新时代加强福建高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思考陈建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当前,福建高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在机制、管理、队伍、交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充分认识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推动福建建设和福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贯彻落实全国、福建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大背景,从建立健全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制度机制、积极引导在闽港澳台同胞建言献策、提升高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软实力、进一步加强福建与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福建高校;港澳台;统战工作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2-0283-02一、正确认识福建高校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新时代意义(-)国家战略实施和“新福建”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福建发展,要求福建省跨越赶超,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意见、规划和方案,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六区叠加”建设等:",使福建省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区域。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⑵0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台湾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2018年6月,福建省在海峡论坛期间发布了“惠及台胞66条”。
2018年11月,习近平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福建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地做好新时代港澳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香港优势的思路与对策国务院研究室赴粤港澳调研组新形势下香港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前不久,我们专程赴香港进行调查研究,与香港中央政策组、智经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银集团发展规划部的专家学者及部分社会知名人士进行了座谈和讨论。
在与香港各界面对面的交流中,使我们对如何重新认识香港、再造香港独特的新优势,对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一、重新认识新形势下香港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香港回归以来,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特别是自2003年CEPA实施以来,香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据统计,香港2004年至2007年经济年均增长7.7%,失业率从2003年的8.6%回落到最近的4%左右。
在与世界经济日益加深联系的同时,内地仍然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来源地和目的地,仍然是香港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仍然是香港最大的高端劳动力和服务的输入地与输出地。
内地占香港货物贸易总量虽然从改革开放初期90%下降到50%左右,但仍排在第一位;内地企业目前占香港股市上市企业数的35%,占股市总市值的60%;目前香港有226万人的出生地在中国内地,占香港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3,香港市民在内地就业和置业人数至少在40万人以上。
在广东,来自香港的投资累计占外商直接投资的61.88%,企业数占72%。
在深圳黄浦海关,每天出入境的两地居民高达四、五十万人,每天清晨,近万名中小学生等待过关去香港读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调研中的大量事实充分证明,“世界因素”与“内地因素”共同作用于这个保留着独立法律制度、关税区、金融货币制度与国民经济核算的特殊经济体,给了这个特殊城市独特的外部与内部推动力。
一个长期繁荣稳定的香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香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大都市香港、一个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的香港,不仅对珠三角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仍然是新形势下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第一,香港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城市,可以引领珠三角经济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落,从而增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控制力与话语权20世纪的最后20年,原本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珠三角”地区,在香港的带动下逐渐发展为城镇连绵的城市区域。
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从一个渔村到现代城市、国际城市,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对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面对世界日益激烈的国家之间的较量与竞争,香港首先应发挥的是作为世界城市对形成区域世界级城市群的带动作用。
置身香港这座世界城市中,我们更深切地感到,在新的全球经济体系中,那些在全球经济肩负重要功能的世界城市,不仅扮演举足轻重的新角色,而且会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财富,成为一个国家获取全球控制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筹码。
香港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目前中国任何一个其他城市都无法替代。
要形成中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必须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
目前,在珠三角地区已形成的深港、珠澳和广佛三个城市群或城市带,虽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是与世界上公认的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级城市群比较,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只有整合这个地区的城市资源,在现有的布局上形成一个有世界级城市带动的、有若干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更紧密的、更具辐射力的城市群落,才能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相媲美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群的龙头是上海,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的龙头是天津滨海新区,而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群处于多中心状态,还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中心城市和龙头。
在调查中很多专家认为,当前最有条件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是珠三角经济圈,这个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香港理应成为形成这个区域世界级城市群的带动力量。
只有从提升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高度,以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看这个问题,才能推动珠三角经济圈加快形成以香港为引领的世界级城市群。
第二,香港作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流通中心,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流通的先导性作用,从而成为促进各类要素快速流通、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新引擎从调查情况看,香港与内地比较,现代流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是其经济运行最明显的特点。
香港是全球最有效率的现代流通中心,具有商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快速流通和高效集散的极大优势。
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
是世界上物流效率最高的城市,集装箱集运量连续13年排在世界第一位,最近几年屈居新加坡之后,形成新、沪、港三足鼎立之势。
在珠三角地区11个港口、5个机场中,香港的物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
从江西把货物运到厦门港口的成本,相当于从香港港口把同样的货物运到澳大利亚的悉尼。
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
在全球贸易实体中排名为第8位,2007年香港进出口总额为55555亿港元,是2007年香港GDP总额的3.32倍。
香港离岸贸易十分发达,是亚洲最重要的商品贸易枢纽与集散地,转口贸易占香港国际贸易的比重大于直接出口,具有很强的交易过程所需融资、保险、理赔、仲裁等相关贸易及贸易支持服务能力。
据香港贸易发展局一项调查显示,82%的欧、美、日受访进口商表示,今后仍将通过香港采购内地产品,认为香港的主要优势是:运营成本优势(51.8%)、金融设施良好(45.2%)、商品展览中心(45.1%)、各种商品供应商聚集(42.2%)、法律保障完善(42.6%)、利用内地作为生产基地(42.4%)、低税率(40.6%)、自由港(40.1%)、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水平(39.6%)、电信运输设施健全(37.7%)、英语能力良好(36.6%)。
香港作为全球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是全球特别是亚洲资本流通的集中地,是内地目前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影响力的唯一的国际金融平台。
目前是世界第12大国际银行中心,第6大外汇市场,市值第6大股市,是亚洲第2大基金管理中心和第2大保险市场。
香港拥有具有国际水平、亚洲区内最先进的多币种支付、结算和托管系统,金融制度和金融设施的完善程度在世界名列前茅,全球百大银行中超过70家在港设立经营点。
香港作为信息流通中心。
信息作为新的要素禀赋进入香港的现代流通体系,对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形成现代流通中心和更加便利的社会,起到了其他要素难以发挥的作用。
香港是全球电讯网络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资讯和通讯技术能力在全球排在第5位。
香港是全球第一个拥有全面数码化固定电话网络的城市,拥有亚洲最大的卫星地面收发站,互联网普及率为亚洲之冠。
在香港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信息化的好处也无处不在。
香港居民过境,凭居民身份证刷卡即时过关;香港居民坐车和购物,凭“八达通”刷卡即时交付;香港居民观看赛马,凭电话投注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即时告之。
香港作为人的流通中心。
是全球第七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去年内地旅客到香港旅客超过2811万人次。
我们认为,发挥香港的优势,首先要发挥香港作为现代流通中心枢纽和集散地的功能,充分发挥现代流通对经济运行的先导性作用,形成经济高效运行模式,促进各类要素快速流通、低成本流通,可以使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以现代流通为引导力量的新经济圈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者,可以为顺利解决我国台湾问题提供经验和示范,为最终形成大中华经济圈、使整个中华民族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独特贡献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保持了繁荣,更重要的是实现了香港从主权回归到人心的回归,对顺利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最好的诠释和示范。
香港中央政策组顾问李明堃教授组织的多次民意调查表明,香港回归后,港民对祖国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香港的繁荣和巨大变化来自国家的快速发展与和平崛起,香港的未来和希望在祖国;香港各界对与内地开展合作的要求日益迫切,非常希望能将香港的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组织召开了《国家“十一五”规划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围绕香港如何提升优势领域竞争力和配合国家发展这个问题,高峰会4个专题小组提出了50项政策建议和207项具体行动计划。
在香港特区政府组织和推动下,100个项目开始落实,特别是与内地对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如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境内部分的规划设计、港珠澳大桥香港部分的项目财务研究、港深空港合作与港珠空港合作的具体工作落实等。
深化与内地紧密合作与融合,已成为港澳社会的主流民意。
正如香港学者所指出的,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通过多年的经济、社会、文化融合,港澳与内地不知不觉成了一家人。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不论是解决港澳问题,还是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中华民族同根同族同源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对人心归宿的影响。
而只有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只有内地因素与港澳因素融合形成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才能递减,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才能提前,才能最终构建一个包括台湾在内的大中华经济圈。
第四,香港作为具有广泛国际联系、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可以继续带动毗邻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为内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创造新的经验香港是全球最开放的自由港,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以独立的身份参与国际或区域合作组织的活动与会议。
随着香港与全球和内地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在国际经济交往和贸易上的能动性也越来越强。
在经济意义上,香港既是一个离岸的经济体,又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香港最具有世界唯一特性的优势。
有关数据显示,香港连续1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在全球竞争力排位中居第2位,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制度最有效率,全球联系最广泛和贸易投资最便利的地方,香港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国际竞争力分别排在世界第2位、第3位和第5位,分别高于内地的第51位、第6位和第27位。
目前,给予香港护照持有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6个。
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是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迈向世界的窗口、桥梁和通道,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转换带,在推动珠三角经济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和试验田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从封闭型经济迈向开放型经济、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全面接轨的新形势下,香港仍以自由度最高、开放度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优势,成为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照系,成为内地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教室和课堂。
中国作为一个开放中、改革中、发展中和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经济发展、区域发展和改革开放水平具有不平衡的特点,仍然迫切需要新的动力和引擎,仍然迫切需要试验田和转换器,仍然继续需要以港澳的独特地位作用带动毗邻地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也是其他沿海区域无法比拟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