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每日一练 文言文句子翻译

沪教版 每日一练 文言文句子翻译
沪教版 每日一练 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齐人固善盗乎?

翻译(二)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泯然众人矣!

翻译(三)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3、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4、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四)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5、无他,但手熟尔。

翻译(五)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5、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翻译(六)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处。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翻译(七)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3、王顾左右而言他。

4、吾义固不杀人。

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翻译(八)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十)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翻译(十一)

1、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姑俟异日观”云尔。

3、为一说,使与书俱。

4、书非借不能读也。

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翻译(十二)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4、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5、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翻译(十三)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十四)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十五)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十六)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十七)

1、今当远离,临表涕淋,不知所言。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十八)

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5、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有安敢毒耶。

翻译(十九)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5、僻不当道者,皆不及网。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 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贻诸弟砥石命》) 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存在问题:漏译虚词“然”、实词“干”,表意不顺畅 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3分) 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 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所以我不忍心远离父母而被人役使。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错译实词“亲”。 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4分)(方苞《孙征君传》) 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先是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附焉 存在问题:错译定语后置句式、固定短语和实词“附”。 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李东阳《移树说》) 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过了一年之后再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阅、岁、成、十九。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随意更改和添加词语。 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 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得分点:毁誉,毁谤和赞誉;原,根源;机,契机,关键。) 存在问题:忽视句式,表意不通畅。 6.大将军青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智囊全集》节选) 考生翻译:参加战斗一整天,都被俘获杀害完了,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投奔卫青。 更正修改:(两人率军和匈奴)战了一天,士兵牺牲殆尽,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自到卫青大营。省略、且、归各1分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表意不通畅。 7.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梅圣俞诗集>序》) 考生翻译:我用痛苦来铭记他,到他家寻找他遗留下来的物品。 更正修改:我已经痛哭着为他写好墓志铭,就向他家索求(遗稿)。关键字:铭之、因、索的意思。 存在问题:忽视虚词,脱离语境。 8.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金石录后序》)铅椠(qiàn):书写用具,这里指校勘。 考生翻译:守着两郡,竭尽其俸禄用来校勘。 更正修改:(明诚)又接连担任了两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俸禄,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守、竭、以)。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一.课内文言句子及译文。 1.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确实有很多趣味。 2.庆历四年 ...。 ....春,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 ....的春天,滕子京 ...太守。 ...被贬官,做了巴陵郡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文:(桃花源里人) ....从.......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哪里来。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译文:鲁庄公与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 5.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 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译文:从小丘向西 ..走一百二十步。 7.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从这看来,大王您被蒙蔽 ...很深啦! 二.课内练习。 1.乡人皆恶我鸣。 2.问:“何以战?” 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三.课外拓展。 艾子之邻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 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 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 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

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 食者,其智若此。” 【注释】禀三才之灵者:禀赋(天、地、人)三才灵气的人。 练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2.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 3.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 4.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 四.课外作业。 嘱奴守门 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物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复言:“留尔守门,正为财物。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注释】敕:告诫。尔:你。大家:主人。为:呢,用于反问句句末。 练习: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2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 3. 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文言文句子翻译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代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敲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上海高考语文25年文言文句子翻译题真题汇总(1995-2019,含答案)附文言翻译技巧

2019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我宁愿用一人性命救活数万百姓。 文言文翻译既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也是文言阅读题考察的重要题型。通常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过“增删留补调换”的方法,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已经超出了上文方法所能应对,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是注意把握句子关系,准确添加关联词语 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这是由文言文行文简练的习惯造成的。一般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谓宾,乃至介词都容易补充出来,除了文言文中常见的的关联词(固定词组)外,主要靠意合连接,正是由于这一情况的存在,关联词语往往被忽略,这直接影响了句子的整体质量。诸如: (一)假设复句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没有今天的地位。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如果)能做到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了。 (二)转折复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译文:(虽然)君子的天性与一般人相比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却善于利用外物。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张衡的才能很奇异,(虽然)多次征召他,(但是)他都没有接受。 (三)条件复句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译文:(只有)到了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才)会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四)因果复句 1.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译文:(因为)知道这种空想不能得到,(所以)只能在悲凉的秋风中寄托袅袅的箫声。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塞翁失马》) 译文;家中良马很多,他的儿子(因为)爱好骑马,(所以)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五)目的复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译文:我们在会稽的山阴县兰亭聚会,(为了)做禊事。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公输》) 译文:我从北方来的时候听说你制作了云梯,(目的是)将要攻打宋国。 (六)承接复句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母亲生下我刚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沈复《童趣》) 译文:定下神来,(就)捉住那虾蟆,(接着)鞭打它了几十下,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XX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XX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 通过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2、 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XX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要注意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不脱离语境原则 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

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对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并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字字落实,符合原意,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 二、高考例题 例1:(XX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高考资源网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高考资源网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高考资源网 例2、(XX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三、规律总结 A组: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B组: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组: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今王田猎于此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组: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E组:1、欲呼张良与俱去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文言文翻译学案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标准: 3. ___________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翻译采分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翻译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一、察看考题,明确考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4年湖南高考题)(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二、尝试翻译,归纳方法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翻译: 2岂孰能讥之乎 翻译: 翻译方法一: 【练习二】 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翻译: 5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翻译: 翻译方法二: 【练习三】 6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翻译: 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翻译: 翻译方法三:_____ 【练习四】 9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 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翻译: 翻译方法四:_____ 【练习五】 12. 沛公军霸上。 翻译: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翻译: 1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翻译: 翻译方法五:_____ 【练习六】 15.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翻译: 16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翻译: 17通五经,贯六艺 翻译: 翻译方法六:____

文言文翻译题八个关注点

文言文翻译题八个关注点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例3: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4: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6: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8: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文言文翻译方法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 2、通过翻译训练,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 1、君何以知燕王?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三、翻译原则 1、信: 2、达: 3、雅: 小结: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四、翻译方法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 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意译: 小结: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二)注意采分点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一词多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古今异义 5、注意特殊句式 6、注意古代文化常识 7、注意偏义同义复词现象 五、翻译技巧 1、加字法: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解释法: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2017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4翻译句子

命题方向四翻译句子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命题方向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 学生甲(1)其中难道没有 刚正的人,但不能 忍受龃龉,大多无 法安身。 4分 “但不能忍受龃龉”,文白掺杂,读者还是不知道具 体含义,应彻底干脆地用白话翻译:“但禁不住抵触 排挤。”该生对“龃龉”一词该译不译,导致丢分。 (短板一:该译不译, 文白混杂) (2)副使崔应麟看 见百姓吃湖中雁 的尸体,便包来给 陈登云看,陈登云 上报给朝廷。 3分 “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该生译为“尸 体”,脱离语境,生硬翻译,导致丢分。 (短板二:脱离语境,生硬翻译) “登云即进之于朝”中“即”是“随即”之意,该生 遗漏,导致丢分。(短板三:要点遗漏,字未落实) 学生乙(1)其间难道没有 刚正的人,但禁不 住抵触排挤,大多 无法过上安稳的 日子。 4分 “不能安其身”中“安”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保 全”的意思,该生不能甄别该词类活用,译为“安稳 的”,导致丢分。(短板四:该活不活,词意谬错) (2)副手崔应麟看 见百姓吃湖泽中 2分 句中“副使”为官职名,不用翻译,该生译为“副 手”,画蛇添足。(短板五: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高考文言文翻译 满分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满分学案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编:审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观照上下文语境,善于推断。 2.注意词义活用,译出活用现象 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5.熟记文言固定句式。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在翻译时要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二、《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探究1:翻译的要点 例1:2017年新课标1《宋书·谢弘微》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年普高招生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分析与评价》 第13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关键词的得分情况:“循”字绝大部分考生能解释到位,其它三个关键词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解,特别是许多考生不能理解“藏否”;对句意的理解情况:第1句中“事继亲之党”,第2句中“以它语乱之”分别是两句中的难点,失分比较严重;在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方面,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古今汉语单双节词的区别,“严正”“恭谨”等没有翻译。 结论:文言文翻译的要点(采分点): 1、句子大意的理解。 2、关键词语。如: 3、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如: 探究2:翻译的方法 例1:通过对句子带点的词语的翻译,归纳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一组: (1)至和元年七月 ......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 (2)褒禅山 ..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 ...亦谓之华山 译: 方法一: 第二组: (3)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译: (4)总角 ..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译: (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 译: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方法二: 第三组: (7)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译: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译: (9)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10)多于南亩之农夫 .......。(杜牧《阿房宫赋》) 译: 方法三: 第四组: (11)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译: (1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译: 译: (13)沛公军(于)霸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 方法四: 第五组: (14)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译: (15)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译: (1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译: (1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译: 方法五: 例2: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怎么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及其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二、《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译: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乐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一个人嫦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四、《公输》 1、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吾义固不杀人。译:我坚持道义,一定不会杀人。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译:楚国有的是土地,却缺少民众,如今去杀自己缺少的民众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 4、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译: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他。 6、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译:我知道用来抵抗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7、我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我知道你用来抵抗我的方法了,我不说。 8、虽杀臣,不能绝也。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五、《愚公移山》 1、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译: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六、《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是根据实情判断。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句子翻译方法学案

文言句子翻译方法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原则: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逐字翻译,字字对译);所谓意译,是指(用自己的话写出原句意图)。 2、“信、达、雅”。所谓信,是指(字字落实不走样);所谓达,是指(文从句顺无语病);所谓雅,是指(生动形象有文采)。其中“雅”对中学生不作要求。 3、“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不可脱离具体语境)。 合作探究 一、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总结翻译时应注意的六个方面。 1、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答:(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2、原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译文:如果放过郑国而作为东方道路的主人。 答: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3、原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很久不存在了。 答: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4、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答: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5、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文:以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答:该换不换,文白夹杂. 6、原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生下孩子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背弃了我。 答:该点不点,语意不通. 我的总结: 二、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分别总结什么情况下该“留”“补”“删”“调”“换”“点”。 第一组 (1)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 翻译: (2)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翻译: (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翻译: (4)素善留侯张良。 翻译: 我的总结: 第二组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