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解释词语、翻译句子能力训练复习课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 形式
•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 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组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 的回来了。
⑶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 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 相交错补充。
•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 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 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刘某记。
(4)“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 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 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及训练(原卷版)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及训练(原卷版)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课外比较阅读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之数岁(年)B.因复更射之(重新)
C.广之将兵(将军)D.上山阵(布阵)
2.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B.发即应弦而倒/泉香而酒洌
C.汉之飞将军/杀之以应陈涉D.以坚其意/其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及训练(原卷版)
【考查形式】
1.课内单篇阅读。
2.课内比较阅读。
3.课内外比较阅读。
4.课外单篇阅读。
5.课外比较阅读。
【考查内容】
1.文言文词语理解。
2.句子停顿划分。
3.句子翻译。
4.内容理解。
【应考指南】
文言文阅读答题四步走: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B. ①五色交辉 交:交相 ②四时俱备 俱:都
C. ①猿鸟乱鸣 乱:纷乱 ②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D. ①盖竹柏影也 盖: 只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18 文言文翻译和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18  文言文翻译和句式(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酒肉食物犒劳他,食物非常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
有的。
(2分)
例2:有一个叫张茂先的人双目失明,突然消失了。
一位老人拿好酒果肉来品尝,张茂先看见这位老人冰
清玉洁,特别敬佩。
(0分)
改卷得分点:
1、爽然自失,翻译出“茫然”、“失落” 等类似意思,得1分;如果“爽然”翻错 (翻成爽快、开心等意思),那么即使 出现“失落”等字眼,仍不得分。 2、“饷之”,翻译出“给他吃”、“款待 他”、“招待他”等类似意思,得1分。 3、“非……所有”,翻译成“不是……能 拥有的”、“不是……所有的”类似意 思,得1分。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 肯给我啊。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补:补充(省略成分)
▲人名要译成全姓全名。 ▲高考文言文四大省略 ①省略主语 ②省略谓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虚词【代词(之)、介词(于)】 ▲省略成分要补充并加括号。
高考回眸(2016年)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 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 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 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 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 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中考语文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4

中考语文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4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一)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考向探究
一、[2017·嘉兴、舟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 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 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
表达习惯一致。 战”。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八 联读文本及其他
专题八┃连读文本及其他
考向探究
一、[2017•金华]阅读《偷书贼》一书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偷书贼
[澳] 马克斯•苏萨克/著 孙张静/译 内容提要: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 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 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在养父汉斯•休伯曼 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 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称 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 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们。 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考向2 文言断句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
Hale Waihona Puke 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划分句子的 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 判断。“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 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的意 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而虏主不可 ”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 显了。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一、语段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解析:(1)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

(2)“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

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2)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真题演练1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真题演练1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听听说说)之笑曰: “尔辈( 你们这些人)不能究( 研究、探求 )物 理(事事物物的的道道理理、、规规律律)。是( 这)非木杮,岂 能为暴涨携之去( 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 埋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罢罢了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 颠倒,错乱)乎?”众服 为确论( 正确的言论)。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 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 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4)(缺主语“它”)可远(形容词作状语)观而不可 亵玩焉。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5)水陆草木之花,可(古今异义)爱者甚蕃。 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2.重点句子翻译题 (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僧人)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 找到。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 你你们们这这些些人人不不能能探探求求事事物物的的道道理理。。这这不不是是木木片, 怎片么,能怎被么大能水被带大走水呢带?走呢?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作者开篇“山有仙为名山,水有龙成胜水”的 观点,已把凡事不图形式而一定要探求实质的思 想融人进去;而 后自然引出“陋室”,突出 “惟吾德馨”这个核心。 B.本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简要而生动的描 述和对“陋室不陋”的分析证明,表达了作者安 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3.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 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 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 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友情提示: - 新世纪教育网 在古义和今义的对比中加强理解和积累。 版权所有
词类活用
解释词语,注意其用法。 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名词作状语,每天 ) )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与体会 ) 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 )( 形容词作动词,看齐 ) 贤能的人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013“重庆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指出: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能背诵、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古诗词, 并能正确的理解、运用。 2.能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文言文,能正确 默写、理解运用其中的名句(段)。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5.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2012年重庆中考题)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古今异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义: 可以凭借 )
今义:表允许或能够 古义:代词,此、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泛指多次
今义:确数“三”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做练习,探方法
《论语十则》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做 练 习 、 探 方 法
学而时习之( 时常 )( 复习)
不亦乐乎( 快乐 )
温故而知新( 温习 ) 松柏之后凋也( 凋谢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一句) 勿施于人( 施加) 方法一:加字法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2009年重庆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题。(15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名之者谁 名:_____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 归:___________ (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___________ (4)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单音节词换为双音节词)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真诚 )
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 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 ) )
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死而后已(停止
勿施于人( 不要 )
其恕乎(
指儒家的推已及 人,仁爱待人
方法二:换词法
(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 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智”,聪明 )
友情提示: 解释通假字时先写本字,再写意 思,缺一不可。
仁以为已任( 作为

新世纪教育网 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版权所有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知之为知之( 知道 ) 是知也( 通“智”,聪明 ) 学而时习之( 它们,代学过的知识。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 辍耕之垄上( 动词,往、到 ) 臣之妻私臣( 的 )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然后 任重而道远( 表并列,并且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表修饰,着 ) ) ) )
友情提示: 结合语境,词不离句。 辨明用法,改变词性。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பைடு நூலகம்
有朋自远方来( 志同道合的人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彼此友好的人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奉行
) ) )
三人行( 行走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 ) 其恕乎( 大概、也许 ) 可以为师矣( 当、做 知之为知之( 是 ) )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2012年重庆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___________ (3)不蔓不枝 枝 ___________ (4)陶后鲜有闻 鲜 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忌不自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①朝服衣冠 ②有时朝发白帝 C.①闻寡人之耳者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比较理解,灵活积累。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