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措施(DOC)

合集下载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了搞好矿井中、长期防治水总体工作,特制定以下年度防治水规划:1、每年必须编制具体的防治水计划,度按计划要求组织实施。

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

2、修筑完善地面防排水系统,确保矿井水和地面水排出矿外。

3、对所有老窑井、地面塌陷区及裂隙进行充填压实际;奴才容易积水处修筑沟渠或安设排水设备,排泄积水。

4、每次降水大到暴雨时降雨后,及时观测井下水文变化情况,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5、完善防治水管理制度,建立防洪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6、根据矿井实际涌水量,核定和确定水泵排水能力、管排能力和水仓容量。

7、购置延深水平排水设备,75kW水泵二台及其相应配套设备,施工水仓容量300m3.加强排水能力,增添检修水泵。

8、当采掘至钻孔附近时,要加强探放水工作。

9、当采掘距边界50m时,必须探水前进,在—175m水平以下各工作面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10、要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中采掘工作,都必须在排除积水以后进行,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必须编制设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

否则严禁要水淹区积水面以下进行采掘工作。

11、当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调度室。

发出警报,按水灾避灾路线,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12、密切注视监察各水平的涌水情况,发现涌水量异常增大,或在探放水时,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报告矿调度室和矿领导,并采取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13、如相邻矿井出现排水紧急或造成淹井时,本矿应撤出井下所有人员,以防不测。

当本矿井受水威胁严重时,可能造成淹井时,必须及时区安监局报告,并及时通知相邻矿井。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政策,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一、计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防治水规定》3、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4、2012年生产经营计划5、贵州省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6、防治水示范矿井验收标准二、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生产一线各科室科长、各区队长、技术员下设探放队队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司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韩书亭任办公室主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水灾隐患。

办公室成员:生产科地质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三、矿井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贵州省县城北,距县城直线距离73km,隶属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xx 乡镇公路相连,至x,至火车站16.5km,至市区约133km,距xx市130km。

矿井投资修建的一条新公路与xx相连,距xx镇6.5公里。

矿井运输以公路为主,交通较为方便。

四、矿井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矿区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地势总体东高、西低,矿区以西地区出露碳酸盐岩,属岩溶谷地地貌。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部双山山头,海拔标高1466.50m。

最低位于矿山北西杨几咀北部一带,海拔标高约950m左右。

最大相对高差516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

2、气象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7℃,日极端最低气温-8.6℃,日极端最高气温34.5℃,7月平均温度22.7℃。

年平均降水量1057.1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均发生暴雨2~3次,多在5~7月。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暴雨等。

3、地表水矿区位于乐坪背斜东翼。

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宣威市必昌矿业有限公司双道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双道沟煤矿2015年双道沟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条例》(试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杜绝重大水害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结合槽门煤矿井田范围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划: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目的意义矿井水害是煤炭生产“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矿区地处滇东北部的乌蒙山区,山脉走向近为北东~南西向,地势总体呈南部高,西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老尖山山脊,海拔2243.8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七家河河床,海拔1905.0m,地形一般标高为1920~2200m,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为338.8m,属构造剥蚀、侵蚀的中山地貌,地形较陡,利于地下水自然排泄,矿区无地表水分布,构造简单,我矿的水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工作之一;也是保证国家资源不受损失,员工生命免遭伤害的重要举措。

为此,必须把“矿井防治水”工作提升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一项长期战斗任务来抓,同时也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来认识。

第二条、固定领导机构为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长久性,本矿成立由法人:张必昌和矿长瞿国宪为组长,分管副矿长:瞿明松、总工程师:秦本彦为副组长,生产技术组:朱尤廷、朱勋龙、张玄,安全组:瞿国青、张天国、瞿国党,调度室:孙江、秦庆娇,机运组:徐文平、徐兴荣,后勤组:秦绍华、代正猛,通防组:秦庆鹏、秦庆伟、管彦迪等成员的坚强领导小组。

此组织机构长期设立,定期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

第三条、领导及各部门职责范围1、矿长瞿国宪: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负责解决防治水所需要的人、财、物等重大问题。

2、分管安全副矿长区明松:是防治水工作的主要责任者,负责防治水程计划的组织事实,协助矿长解决好防治水工作所需人、财、物等重大问题。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弘业集团内蒙古宝丰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防治水中长期规划(2018-2020)宝丰煤矿(露天)2018年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关于防治水的相关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特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我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第一章总则一、防治水规划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贯彻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结合煤矿生产规划,利用前期防治水工作取得的经验,遵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程规范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二、防治水规划依据本规划结合煤矿生产规划,在已进行的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区域资料及附近煤矿资料进行编制,主要依据文件如下: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3)《煤矿安全手册》4)《矿井水文地质规程》5)《矿井地质工作手册》6)《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主要参考报告:1)《地质报告》主要参考图件:1)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2)采掘工程平面图第二章矿田概况一、交通位置1、位置宝丰煤矿,位于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的西部5~10勘探线之间,行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4′35″~106°56′42″北纬:39°24′37″~39°25′50″宝丰煤矿矿区范围由27个坐标拐点圈定。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一、防治工程的必要性矿井水害是矿井灾害之一,矿井水害影响矿井正常活动,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增加生产成本,以及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固此必须要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有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预防水害事故发生,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为此特制定防止水长期规划。

二、区域和矿井水文地质概括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径流井田内地表无常年性流水,仅在雨季才有水从河流中流出,江合后向西注入汾河。

(2)、含水层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组为煤系地层之基盘。

岩性为海相厚层状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其易被水所侵蚀溶解成溶洞,在深部溶洞裂隙是相当发育的。

甚至上部岩层塌陷而成柱状陷落。

从区域特征来看,本层灰岩是富有水性强的岩层。

2、碳系上统太原组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本组地层在井田内没有露出,是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该组地层在井田内厚度约112.53m ,除砂岩沙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外,有一层发育良好,易被水溶解的海相石灰岩 ,即K 1 2、K 22、K3、K 4 (四层石灰岩)平均厚度2.23,为本组主要含水层。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为中、粗粒砂岩是2.3号煤的充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1L/ s. m ,渗透系数(k )为0.003 m/d 属弱富水含水层。

4、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该段地层以泥岩砂岩互层为主,但由于接近地表,风化裂隙发育,为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创造了条件,据温家沟ZK10号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19L/ s. m 属弱富水含水层.5、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含水层中上更新统地层广泛出露于井田内的梁 锚 上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地部的砾石层,连续较差,补给条件不好,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局部地段含水,但含水微弱。

三、井田主要隔水层1、二叠系是石盒子组地层为一套泥岩,砂岩交互沉积地层,泥岩厚度大,且连续稳定,隔水性能好,是浅层地下水与煤层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一、项目背景自古以来,水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地水灾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水灾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省将着力加强对水灾的防治工作,完善防治水设施,提高水库、堤坝和排水泵站的抗洪抗旱能力。

为此,我们制定了本年度的防治水工作计划,旨在全面加强对水灾的预防和抗洪抗旱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本年度的防治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1.加强水利设施的日常巡视和维护,提高水库、堤坝和排水泵站的抗洪抗旱能力;2.加强预防水灾的工作,提高水文监测和预警能力;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灾后恢复工作,提高应对水灾的能力;4.加强对抗旱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具体工作安排1.加强水利设施的巡视和维护(1)每月对水库、堤坝和排水泵站进行一次全面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2)定期组织人员对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

2.加强预防水灾的工作(1)完善水文监测系统,加强对江河湖泊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建立健全疏浚河道和排涝沟渠的工作机制,保证城市和农村排水畅通。

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灾后恢复工作(1)组织开展水灾、干旱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协调和救援能力;(2)组织开展灾后恢复工作,及时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减少水灾对群众的损失。

4.加强对抗旱工作(1)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和调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加强对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

四、工作重点本年度的防治水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水利设施的日常巡视和维护,提高水文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对抗旱工作。

五、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1)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分工;(2)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督导检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

防治水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1.完善水环境保护政策体系:针对当前水环境问题,计划推进一系列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政策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此目标旨在强化法制保障,提升水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

预计通过半年的努力,完成至少5项地方性水环境保护法规的修订工作,并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2.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目标是在一年内,通过更新监测设备、优化监测网络、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显著提高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计划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对现有的监测设备进行升级,同时增加监测点,使监测覆盖范围更加全面,及时掌握水环境变化趋势。

3.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目标是提升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促使公众参与到水环境治理中来。

计划开展至少10次的公众宣传教育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以及社区互动等,直接影响至少1000名公众,提高他们的环保行为。

工作任务1.开展水环境调研:为了确保水环境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组织专业团队对重点流域和敏感区域进行水环境调研。

任务包括确定调研范围、设计调研方案、收集数据以及编制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将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组织专家论证会:针对即将出台的水环境保护政策,组织至少3次专家论证会,邀请环境科学、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参与,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论证会的结果将作为政策文本修改的重要参考。

3.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计划启动至少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涵盖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和节水减排等领域。

任务包括项目申报、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督以及项目效果评估。

通过项目实施,直接改善目标区域的水环境质量。

内容为具体工作计划,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实施。

任务措施1.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为高效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需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作沟通。

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通过协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能够迅速高效地推进。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水规划及综合防治措施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一、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一)井田内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岩溶水含水层井田内西部出露于地表,出露标高约1000m,井田东部的奥灰岩埋深846.37m,标高为688.57m,井田内水位推测在710-714m 左右,10号煤底板到O2顶板距离为82.22m。

2、石炭系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沟谷中有少量出露,含水层主要由三层灰岩组成,局部相对为四到五层,平均总厚为22m。

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沟谷中有部分出露,含水层以细、中、粗砂岩为主,平均厚度为7m。

含水层连续性差,厚度不稳定,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4、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沟谷出露,含水层主要由厚层中、粗粒砂岩组成,平均厚度33m,井田内连续性好,厚度大,富水性稍好。

5、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孔隙含水层上第三系是上新统底砾岩弱含水层,多露于沟谷中,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t/d。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广泛分布于区内,因其间含水层出露高,连续性差,补给条件不好,属透水不含水层。

全新统井田内分布于沟谷及井田东边缘,含水层为冲洪积砂砾石层,经调查,单井出水量为50-100t/d,水质良好,矿化度0.248g/L。

(二)井田内主要隔水层1、二叠系山西组泥岩隔水层据周围钻孔揭露,山西组4#煤层以下是一套以泥为主的地层,平均厚度10余米,井田内稳定连续,加之整个山西组地层的弱富水性,是山西组和太原组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2、石炭系太原组泥岩隔水层太原组10#煤层底板到本溪组顶部厚度为40.37m,除去底部约10m的晋祠砂岩,为一套以粘土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的地层,沉积较稳定,加之下部本溪组的隔水性,一同构成了10#与下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之间的重要隔水层。

3、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层本溪组地层为一套以泥岩、粘土岩为主,夹铝土岩和少量石灰岩、中砂岩、粉砂岩的地层,平均厚度为31.5m,分布较稳定,隔水性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防排水年度计划及措施
弘业集团内蒙古宝丰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三年三月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煤矿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如果防治措施和手段不到位,一旦煤矿发生水灾,将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灾难。

矿井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此,特编制宝丰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的落实
成立防治水领导机构,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组织专门的防治水队伍。

二、认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
矿技术负责人每年雨季来临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水文地质调查,并形成正式的文字报告,作为指导采剥生产依据。

三、认真做好水害隐患排查工作
矿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煤矿防治水隐患排查工作。

每年雨季来临前必须对地面排洪沟、截水沟进行清理;根据季节不同,分别有重点的进行水害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逐条制定整改措施。

四、认真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
矿技术负责人每年组织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有针对性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五、组织全矿职工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提高全矿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全矿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保证防治水工作的资金投入,并设置一定的应急资金。

七、进一步掌握清楚周边邻近小窖的采空区面积和积水情况,从而准确地确定积水范围,减少小窖积水的威胁(附小窖情况调查)。

八、认真落实“雨季三防”措施,努力做好防雷、防洪、防汛工作。

九、制定矿井水害应急预案
矿井要制定水害应急预案,技术负责人组织每年修订一次;预案的内容要包括: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建立预警和预防机制等;还应包括: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

2013年度防排水计划及措施
一、编制依据
1、以最终的初步设计为编制依据;
2、以煤矿安全规程、矿山生产技术规程为依据;
3、根据目前采场现状为依据编制;
4、露天采场拟采用截排结合,以截为主,清污分流为原则。

二、当地水文及气候条件
1、气候特征
该区属大陆性半沙漠干旱气候,夏季燥热、冬季严寒,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37℃,年最低气温-27℃,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2m,年总降水量平均158.1mm,(54.9~357.4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总蒸发量平均3485.1mm(3132.1mm~3919.3mm);一年四季多风,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24m/s,风向多为北西向。

2、矿区水文地质
本区位于桌子山背斜南西部的转折端,为干旱的半荒沙漠区。

少量的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

强烈的蒸发,限制了地表水系的形成。

区内沟谷较发育,南面棋盘井沟、北东面白云乌素沟为间歇性沟谷,雨季偶有洪水爆发,历时短促,洪水消失又成干谷。

棋盘井沟洪水流经拉僧庙沟注入黄河,白云乌素沟洪水流经水泥厂沟流入黄河。

黄河水位标高1065m,比本区低130m。

黄河水不能由地表补给本区,从地下补给也比较困难。

第四系仅在南部棋盘井沟、东部白云乌素沟较发育。

间歇性河谷在雨季里偶有洪流倾流而下,历时短促,很快干涸。

接受降水补给后,部分形成潜流向下游渗透,一部分可补给本区含水地层。

断层导水性较弱。

以碎屑岩类裂隙充水为主,直接充水含水带的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1L/s·m。

无常年地表迳流,且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2类1型矿床。

三、露天矿防排水
1、矿坑排水:根据采场开采现状,采场排水系统采用集中方式排水,排水系统主要由一个临时泵站组成。

泵站布置在采场西北部,在露天坑最低点1200m台阶最低洼处开挖一集水坑(水仓),周边地表雨水汇集于此,坑内汇水通过坑内移动泵排出坑外;暴雨时由于有些岩层遇水易泥化,设计在各平盘台阶靠近帮坡一次挖掘简易排水沟,把汇水沿排水沟引至汇水池或引至坑底集水坑,使用排水泵将水排出采坑。

2、矿区道路防水:矿区内主要道路两边路肩处推排出缓坡,以利道路上水流排往两侧,并在公路两侧挖通排水沟,排水沟要求宽>=1m,深300mm,按水流走向形成5%坡度,以避免路面积水和径流现象。

3、排土场防排水:排土场外降水汇集对坡体的冲刷,对坡体稳定性不利,在排土场上游及周边修建截排洪沟等防排洪设施;排土场
内的降雨积水,用截排水沟汇集排出场外。

确保排土场的稳定性,排土场四周防止积水,如出现积水现象时,用临时排水沟把积水引出。

总体来说,道路、排土场防排水要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截洪沟,因势利导,确保水流畅通。

四、主要排水设备选型
坑内正常时期排水设备的选择主要考虑地下水和雨季日平均降雨量所形成的地表迳流汇入坑内的排水。

根据计算出的正常时期排水量和设计频率下的暴雨迳流限时排出量(七日雨量七日排除),计算采场的排水量及设备选型。

①选型计算:
正常水泵必须的流量Q=(313.90+60)/20×1.2=22.43m3/h 暴雨时期水泵必须的流量Q=(943.78+60)/20×1.2=55.64m3/h 水泵必须的扬程H=(180+5.5)×1.20=223m
②设备选型,根据流量及扬程计算,设备选型为
正常时期需排水泵:SQ25-63×4,选用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流量25m3/h,扬程250m,功率55kW。

选用ψ50×4的PVC管做为排水管。

暴雨时期排水泵:考虑暴雨时期排水量不足正常雨季的排水量的三倍,暴雨时期排水泵亦选用SQ25-63×4,选用1台,即正常时期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暴雨时期三台同时启用。

选型结果见露天矿达产年主要排水设备表8-2-3。

2013年主要排水设备表
五、质量、安全措施
1、截洪沟严格按《露天矿施工规范》验收,确保达标;
2、移动泵、排水管安装时要做到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安装质量;
3、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到人,做到各负其责。

4、树立“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

5、凡能以地表防水工程拦截或引走的地表水流,均不应让其流入采场。

6、在雨季前,必须对防水(洪)工程进行检查,以消除隐患。

7、地下涌水量大时,可采用疏干、堵水等方法,但应根据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另行设计确定。

8、采用的疏干方法应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相适应,保证形成稳定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曲线,并使之低于相应时期的开采台阶标高。

六、防排水措施
1、防排水设计应为矿山总体设计的一部分,与矿山总体设计同时进行。

2、生产科在基建、生产过程中持续开展有关防排水方面的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

3、应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流系统和汇水面积、河流沟渠汇水情况、疏水能力、积水区和水利工程的现状和规划情况,以及当地日最大降雨量、历年最高洪水位,并结合矿区特点建立和健全防水、排水系统。

4、每年雨季前,应由主管矿长组织一次防水检查,并编制防水计划。

其工程应在雨季前竣工。

5、露天采场的总出入沟、平硐口、排水井口必须要有妥善的防洪措施
6、排水设备、设施能力应满足排水要求。

7、建立露天矿防排水系统前要查明下列情况:
(1)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流系统和汇水面积;
(2)河流沟渠汇水情况;
(3)疏水能力;
(4)积水区和水利工程情况;
(5)当地降雨量;
(6)历年最高供水位。

8、采场的总出入沟口和工业场地的防洪措施要满足安全要求。

9、变化管理
(1)当防排水情况出现变化时,要进行相应的变化管理程序;(2)变化影响的信息应得到充分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