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美人误国 ”

合集下载

红颜祸水,美女误国----为何女性总是为亡国背黑锅?

红颜祸水,美女误国----为何女性总是为亡国背黑锅?

红颜祸水,美女误国----为何女性总是为亡国背黑锅?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美女,这些美女大多为帝王的女人、后妃,但每逢这些国家衰落或灭亡后,后来的史学界的人们总喜欢把她们称之为“红颜祸水、美女误国”,把国家衰落和灭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这些美女们,让这些美女承担国家衰落和灭亡的主要责任。

那么这些红颜美女们是否真的是国家衰落和灭亡的罪魁祸首呢?今天就来谈下历史上的这些红颜美女们。

一、妲己(商朝)妲己之所以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很高、甚至家喻户晓,是因为小说《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中,妲己原本是冀州侯苏护之女,后来苏护被商朝纣王讨伐,为救出儿子苏全忠,苏护被迫将女儿妲己献给纣王。

但在前往朝歌的路上,千年女妖狐狸精受女蜗之命,为了报复纣王,附身于妲己身上,到了朝歌后,妲己便千方百计迷惑纣王,陷害忠良、残害后宫、鱼肉百姓,把商朝搞得一塌糊涂,人心大失、国势衰微,最后被西周所灭。

如果按照小说的描述,妲己确实是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但历史上真实的妲己并非如此!妲己是有苏氏部落人,有苏氏位于今天河南焦作市温县一带,妲己长得十分貌美,有倾国之色,后来纣王发兵讨打有苏氏,有苏氏抵抗不住商朝军队的进攻,为了保全部落,有苏氏首领被迫向商朝屈服,除了赠送牛羊马匹外,还将部落头号美女赠送给纣王。

妲己到了商朝第二年,便被纣王娶为妻。

纣王得到妲己之后对妲己十分宠爱,纣王好酒淫乐,不离妲己,妲己誉者贵之,妲己憎者诛之,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

从以上文字描述来看,妲己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老婆,当然她不是狐狸精,对于商朝的灭亡也需要负一定的责任。

但商朝灭亡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比如纣王嗜好饮酒作乐,对百姓过分残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纣王连年讨伐征战,劳民伤财;西周势力强大,政治清明;等等。

把商朝灭亡全部归罪于妲己,显然是有失公平的!二、褒姒(西周)褒姒,其实姓姒,名不详,由于是褒国(今陕西汉中一带)人,所以称之为褒姒。

为了美人误国的典故

为了美人误国的典故

为了美人误国的典故为了美人误国的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是中国西周末代君主。

在位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

周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

也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

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

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

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

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

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

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

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

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

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

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

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

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

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

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

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被戏弄了,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似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

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礁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

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

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

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

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

周幽王和礁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似被掳走。

西周至此宣告灭亡。

谈古论今:“美人误国 ”

谈古论今:“美人误国 ”

谈古论今:“美人误国”.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谈古论今:“美人误国”-一纪元前七世纪后期,周王国的封国陈国举行了一桩盛大的婚礼,未婚夫是陈国政府高级官员夏御叔,未婚妻则是郑国的公主,国君姬兰的女儿。

历史学家不知道她的乳名,只知道她嫁给夏御叔后按当时的习俗从了丈夫的姓,改名夏姬。

她是一个美艳绝伦的女人,和同时期的西腊美女海伦有着同样的魅力,使智力正常的男人陷入全体的疯狂。

二人在当时已知世界的东西两端各自引发了一场影响世界命运的国际战争。

海伦引发的伟大的特洛伊战争和以此为题材的宏篇史诗《伊利亚特》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拐走了西腊王妃海伦,战争的结局是特洛伊王国的毁灭;夏姬不但毁灭了她的家庭和她的国家,还使当时的超级强国楚王国陷入不可挽回地衰落。

她的沧桑经历,和因她引起的国际战争以及对历史的冲击力比海伦毫不逊色。

夏姬的惊人美丽不是仓白的语言能够形容出来的,反正无论怎样精明强悍的男人在她面前都会丧失力量和理智。

她的丈夫夏御叔就是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娶了一个如此美丽的妻子,可以想象他的心灵是不可能得到片刻安宁的,结果他以比别的男人快五十倍的速度衰老下去,两年不到就横死在牡丹花下,留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夏征舒。

夏姬正值芳龄就成了寡妇,当然是世界上最年轻美丽的寡妇。

寡妇门前是非多,尤其是象夏姬这样美丽的寡妇要想不惹是非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心理不健康的男人都在她身上打主意,条件许可的则积极行动起来,就象苍蝇闻到血腥味一样一窝蜂地聚集到夏姬的门前。

大凡美丽的女人都有崇尚虚华的毛病,有如此多的男人献殷勤一定心里很受用,夏姬正乐滋滋地欣赏那些臭男人为了她大打出手,并把胜利者拉到自己的床上作为对他的奖赏。

最后的胜利者属于陈国的两位高级文官孔宁和仪行父,他们成了夏姬的长期情夫。

这两位本来要进行生死决斗的,多亏一位高人及时提醒他们,说夏姬不是一个男人满足得了的,于是两只斗鸡握手言和,共同享受夏姬的肉体,有时两男一女还同睡在一张床上。

美色误人的古诗词

美色误人的古诗词

美色误人的古诗词1.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吕布为貂蝉可不就丢了江山!色字头上一把刀哇,就像那飞蛾扑火,明知危险还往里撞。

”例子:你看那纣王,为了妲己啥都不管不顾了,这不是美色误人是啥呀!2. “红颜祸水真不假,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这多荒唐啊!这不就是被美色迷了心窍嘛。

”例子:想想那些为了美女啥都不顾的人,不就像那没头苍蝇一样嘛。

3. “温柔乡是英雄冢,夫差因西施而误国,这教训多深刻呀!难道还不足以让人警醒吗?”例子:现实中不也有好多人因为贪恋美色而误事嘛。

4.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那唐玄宗不就被杨玉环迷得晕头转向嘛,国家都差点没了。

”例子:有些人啊,一看到美女就走不动道了,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5. “美色误人如毒药,吴王夫差不就中了西施的毒嘛,最后落得个悲惨下场。

”例子:就像那陷进美色陷阱里的人,怎么挣扎都出不来。

6.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项羽因虞姬而分心,这不是美色误人是啥呀,多可惜呀!”例子:身边那些因为感情问题而耽误事业的,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7. “美人计最是厉害,王允用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这美色的威力多大呀!能不警惕吗?”例子:有些人为了美色啥都愿意做,简直不可理喻。

8. “美色如同迷人的漩涡,赵飞燕把汉成帝卷进去就出不来了,多可怕呀!”例子:那些沉迷于美色的人,就像掉进了无底洞。

9. “红颜能倾国倾城,陈后主为张丽华而亡国,这就是美色的魔力呀,能不吓人吗?”例子:看看那些因为美色而迷失自我的人,真是可悲。

10. “美色误人误终身,夫差呀夫差,你咋就这么糊涂呢!”例子:现实生活里因为美色而毁掉自己的人还少吗?我的观点结论:美色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其迷惑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美色误国的接近的句子

美色误国的接近的句子

美色误国的接近的句子
哎呀呀,你看看历史上那些因为沉迷美色而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的事儿吧!就说那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竟然搞出什么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事来。

那烽火台上的火可不是随便点着玩的呀,那是传递紧急军情的信号啊!他倒好,把这个当成逗美人开心的手段,难道他不知道这会带来多大的后果吗?这就好比一个人拿着警报器当玩具,等到真有危险了,大家都不相信了呀!结果怎么样?国家还不是陷入了混乱,他自己也落得个悲惨下场。

再看看那唐玄宗,一开始多厉害啊,开创了开元盛世。

可后来呢,有了杨贵妃,就整天沉浸在温柔乡里,不理朝政了。

安禄山叛乱的时候他都没反应过来,还不是因为心思都在杨贵妃身上了嘛!这就好像一艘大船在海上本来行驶得好好的,船长突然迷上了船上的一朵花,不看航向了,结果船不就撞上冰山了嘛!
还有那北齐的高纬,为了冯小怜,连打仗都不顾了。

在战场上还要停下来让冯小怜观看,这不是胡闹吗?战争哪是这样儿戏的呀!他这是把国家的命运当什么了?这不就跟一个人在玩游戏正激烈的时候,突然因为一只蝴蝶飞过来就不玩了一样可笑嘛!
你说,这些不都是美色误国的活生生例子吗?这些人因为沉迷美色,把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安危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多让人痛心啊!咱可不能学他们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美色迷惑了双眼。

要不然后果太严重啦,可别等到国家都没了才后悔莫及呀!美色就像糖衣炮弹,看着诱人,实则危险无比,一定要警惕呀!别让历史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历史趣谈:歌妓出生的张丽华“红颜误国”的罪名是怎么来的

历史趣谈:歌妓出生的张丽华“红颜误国”的罪名是怎么来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歌妓出生的张丽华“红颜误国”的罪名是怎么来的
导语: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君主因为贪恋嫔妃的美色而荒废朝政,以至于最后做了亡国之君。

这些受宠的嫔妃也被历史所铭记,比如夏朝桀的王后妺喜、商纣...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君主因为贪恋嫔妃的美色而荒废朝政,以至于最后做了亡国之君。

这些受宠的嫔妃也被历史所铭记,比如夏朝桀的王后妺喜、商纣王的爱妃苏妲己、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南唐后主的贵妃张丽华等等,那么张丽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张丽华画像
张丽华同苏小小等人一样都是歌妓出生,她也是出身在贫寒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以织席为生的。

后来张丽华被选进宫做了侍女,有一次被陈后主看中了,于是被封为了贵妃。

她长得自然是非常漂亮的,此外她有一个别人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的头发据说有七尺长,乌黑亮丽。

而且她能言善辩,更甚者她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这就使得陈后主对她是迷得神魂颠倒。

就连上朝的时候,陈后主也要抱着张丽华,当然众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

之后张丽华又为陈后主生了一个儿子,并被立为太子了。

这样张丽华的地位更加稳固了,陈后主对她可谓是恩宠至极了。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陈后主贪恋张丽华的美色,整日淫乐为戏,不理国家大事,很快也就亡国了。

在公元589年的时候,随军攻入南陈都城健康,南陈仅存三十多年就宣告覆灭。

张丽华也和古代“四大妖姬”一样,难逃国灭身死,最后被随大臣长史高颎以“祸水误国”的罪名杀头了。

张丽华也被后人认为是红颜祸水,认为是她迷惑住了陈后主,才使得陈后主荒废了政务,最终亡了南陈。

张丽华扮演者
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皇帝也难当:谁是中国历史上女色误国第一人

浅谈皇帝也难当:谁是中国历史上女色误国第一人?传说时代结束后,半信史时代开始。

半信史时代中,事实成份大大地增多,而且一部份已得到考古学家发掘成果的支持。

但属于神话和传说的史迹,仍然不少。

半信史时代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于公元前8世纪,约1500年,由夏商周三个王朝组成,因此也称“三代”时期。

“三代”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为夏朝,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于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2205年,舜帝把帝位禅让给姒文命,夏朝建立,是为禹帝,即天神般的君主,首都安邑(更加流行的说法是,禹帝的儿子姒启继承禹帝的帝位,从而宣告禅让制度的灭亡和世袭制度的恢复,夏朝建立。

所以,夏朝始于禹帝还是始于姒启,见仁见智)。

禹帝把全国划分为冀、衮、青、徐、豫、雍、梁、扬、荆九州,这是中国把行政区域正式称为“州”的开始。

公元前2198年,禹帝去世,儿子姒启继位,禅让制度结束,世袭制度恢复,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

姒启死,儿子姒太康继位。

他爱好打猎而荒废国务,有穷部落酋长后羿发动兵变,拥立姒太康的弟弟姒仲康继位,后羿大权在握。

此人就是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故事的主角。

姒仲康死,儿子姒相继位,后羿将其驱逐,自己坐上宝座。

但时间不长,就被大臣寒浞杀死取而代之。

姒相被后羿驱逐后,逃到斟灌,后被寒浞派兵追杀,但他那怀孕的妻子却从墙洞中逃走,生下遗腹子姒少康。

姒少康长大后,东奔西跑,最后投奔虞部落,得到酋长姚思(舜帝姚重华的后代)的赏识,秘密召集夏部落中仍怀念他父亲和祖父的遗民,日夜操练,准备恢复河山。

公元前2079年,姒少康发动奇袭,冲进皇宫杀掉寒浞,成功夺回他父亲和祖父失去的宝座。

这一段,就是夏代历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

姒少康之后,夏朝经历了予、槐、芒、泄、不降、扃(音窘)、胤甲、孔甲、皋、发等君主,自孔甲之后,趋于衰落。

公元前1819年(一说公元前1653)年,最后一任君主姒履癸继位,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夏桀。

桀,即凶暴之意。

那些被称为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国家的兴亡是历史的使然,在朝起朝衰的过程中,有些女子被带上了祸国殃民的称号,她们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妲己
她是纣王的最爱,她是美貌的,她被选入王宫是自己的选择吗?是王权政治的压迫。

商纣王为她沉迷女色,歌舞升平,不理朝政,听信小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褒姒
她在困于城墙之中,不知何为喜乐,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终于她笑了,笑君王的傻,笑的整个王国都为她灭亡。

杨贵妃
她与唐玄宗相知相爱,相许天长地久。

可是身在皇宫之中一切只是权衡,在国家与她面前,唐玄宗无奈选择国家,她从此香消玉殒。

她的离去伴随着唐朝盛世的衰退。

杨玉环误国吗

到底有误国吗,为什么王朝的女人把杨玉环写成这么冤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清代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大颂特颂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在位时间为公元712-757年)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在中国传颂千百年;到了现代,一些人更是对李杨爱情赞颂至极,称为“千古一爱”。

但是,史书上记载的李杨爱情究竟真像如何呢?与白居易、洪昇相反,不论是二十四史的《旧唐书》,还是二十四史的《新唐书》,对杨贵妃与李隆基爱情的记载,都是针砭和讥讽。

二人的所谓“爱情”,是荒淫,是乱伦,是犯罪,是误国,是导致安禄山叛乱的祸源。

其实,早在武惠妃时期,唐玄宗就已经不再是“明皇”,而变成一个昏君了。

他已经不再重用像开元早期的姚崇、宋璟等那样的贤相,纳谏清政,而是一改开元早、中期的“明皇”作为,重用奸相李林甫。

之后,唐玄宗宠幸武惠妃,竟然废除王皇后,欲加封武惠妃为皇后。

御使潘好礼上书唐玄宗,奏曰:武惠妃是作乱女皇武则天的武氏后人,其叔父武三思等皆乱臣贼子,若立武惠妃为皇后,属于不报父仇之举,何以面对先人!圣人对此皆有圣训,陛下易抉良家女为后。

又说:“今人间咸言右丞相张说欲取立后功图复相,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有子,若一俪宸极(注:若武惠妃被封为皇后),则储位将不安(那么太子的储君之位将不安全)。

”唐玄宗在武惠妃生前始终未敢立其为皇后,直至武惠妃死后,才册封为“贞顺武皇后”(《新唐书第七十三卷·列传一·后妃上·贞顺武皇后》)。

武惠妃早年生二子,皆夭折。

“及生寿王,帝命宁王养外邸”(同上,《贞顺武皇后》)。

等到寿王长大成人,武惠妃欲使自己的儿子寿王为太子,就授意奸相李林甫,令其谗言陷害太子及鄂光二王。

李林甫“以寿王母爱,希妃意陷太子(注:太子乃赵丽妃所生)鄂光(鄂王乃皇甫德仪所生,光王乃刘才人所生)二王,皆废死”。

(同上,《贞顺武皇后》)武惠妃勾结奸相李林甫,谗言陷害太子及鄂光二王,而唐玄宗竟然听信二人谗言,下令处死自己亲生儿子太子及鄂光二王等三位皇子。

春秋第一美女 搅乱过几个国 又是如何改变了历史进程

春秋第一美女搅乱过几个国又是如何改变了历史进程
春秋时期,“第一美女”文姬不仅出现在华夏社会中,而且最终
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文姬出身贵族,几经波折最终成就了古代华夏社会发展史中独特的一页。

文姬出生在春秋时期,出身于齐国非常贵族的晋本家,非常漂亮,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是当时最美的人。

在当时,有一种传说,说文姬的美貌,令众神都为之陶醉。

传说中,当文姬站在河旁时,那湍急的河水都会凝结,令人惊叹。

文姬以自己的美貌搅乱了几个国家,从而改变了当时的历史进程。

文姬引起了当年这古老的齐国内部的激烈冲突,最终引发了文姬之战,掀起了当时的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文姬的贵族背景使她贵为社会重要的人物,使她成为春秋时期历史大事的核心参与者。

由于文姬的出现,当时的政治结构得到了改变。

文姬的父亲让她嫁给了鲁国的太子,两国开始大规模的贸易,这是当时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文姬对古代历史最重要的贡献。

文姬在鲁国做了皇后,自始至终她都在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维护着这个国家的稳定。

文姬在鲁国为期十五年,期间文姬通过努力实现了齐鲁两国的和解,而她最终在有着自己的努力下实现了中原大地的局面稳定,被当时百姓所尊崇。

文姬实在是古代华夏社会发展史的一位重要的人物,她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的历史进程,将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朝着更为稳定的发展方向靠拢,在那漫漫长历史的岁月中,文姬的事迹被百姓永久的记住与
传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古论今:“美人误国”.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谈古论今:“美人误国”-一纪元前七世纪后期,周王国的封国陈国举行了一桩盛大的婚礼,未婚夫是陈国政府高级官员夏御叔,未婚妻则是郑国的公主,国君姬兰的女儿。

历史学家不知道她的乳名,只知道她嫁给夏御叔后按当时的习俗从了丈夫的姓,改名夏姬。

她是一个美艳绝伦的女人,和同时期的西腊美女海伦有着同样的魅力,使智力正常的男人陷入全体的疯狂。

二人在当时已知世界的东西两端各自引发了一场影响世界命运的国际战争。

海伦引发的伟大的特洛伊战争和以此为题材的宏篇史诗《伊利亚特》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拐走了西腊王妃海伦,战争的结局是特洛伊王国的毁灭;夏姬不但毁灭了她的家庭和她的国家,还使当时的超级强国楚王国陷入不可挽回地衰落。

她的沧桑经历,和因她引起的国际战争以及对历史的冲击力比海伦毫不逊色。

夏姬的惊人美丽不是仓白的语言能够形容出来的,反正无论怎样精明强悍的男人在她面前都会丧失力量和理智。

她的丈夫夏御叔就是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娶了一个如此美丽的妻子,可以想象他的心灵是不可能得到片刻安宁的,结果他以比别的男人快五十倍的速度衰老下去,两年不到就横死在牡丹花下,留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夏征舒。

夏姬正值芳龄就成了寡妇,当然是世界上最年轻美丽的寡妇。

寡妇门前是非多,尤其是象夏姬这样美丽的寡妇要想不惹是非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心理不健康的男人都在她身上打主意,条件许可的则积极行动起来,就象苍蝇闻到血腥味一样一窝蜂地聚集到夏姬的门前。

大凡美丽的女人都有崇尚虚华的毛病,有如此多的男人献殷勤一定心里很受用,夏姬正乐滋滋地欣赏那些臭男人为了她大打出手,并把胜利者拉到自己的床上作为对他的奖赏。

最后的胜利者属于陈国的两位高级文官孔宁和仪行父,他们成了夏姬的长期情夫。

这两位本来要进行生死决斗的,多亏一位高人及时提醒他们,说夏姬不是一个男人满足得了的,于是两只斗鸡握手言和,共同享受夏姬的肉体,有时两男一女还同睡在一张床上。

孔宁和仪行父的空前好运令那些失败的的男人嫉妒得发狂,他们适时地把二人的桃花运和夏姬的美貌送到二人的顶头上司陈国国君妫平国的耳中,使伪平国也加入了嫉妒者的行列。

为了平息心中的嫉妒,妫平国不断找二人的岔子,并威胁说要杀掉他们。

当二人得知自己的危险和国君发怒的原因后,无可奈何之余只好忍痛割爱,积极在国君和夏姬之间牵线搭桥,让妫平国也参入进来分一杯羹。

夏姬是一个虚荣浅薄的女人,自然不能拒绝国君的情意,于是她的床上睡了三个男人。

当妫平国企图利用职权除掉孔宁、仪行父独占夏姬时,也遇到了二人当初同样的困惑,于是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的部下分享一个女人,并且多数时候还是同时分享,即三男一女同睡一张床。

夏姬能够和三个男人同时调情作爱,说明她容貌的美丽的心灵的丑陋是同等的。

这样的女人要想不给她的亲人和她的国家带来巨大的伤害是不可能的。

首先受害的是她的儿子夏征舒,这个淫荡女人在和情夫调情作爱时居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使夏征舒蒙受了极大的羞辱。

随着夏征舒一天天长大,他心中的痛苦也在一天天加深,更糟糕的是,三个奸夫当面戏谑夏征舒象他们的共同儿子,把一个男人的忍耐加速度地推向极限。

纪元前五九九年,夏征舒把正在寻欢作乐的国君妫平国杀死在母亲的床上,孔宁、仪行父从狗洞里钻出来逃得性命。

二人在陈国不能立足,就跑到当时最强大的楚王国向五霸之一楚庄王告恶状。

楚庄王本来是一个英明的君王,否则他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也当不了霸主,但一面之辞有很大的扇惑性,即使是最脱离常识的谎言也能一度蒙蔽聪明人的耳朵。

楚庄王也听信了二人的一面之辞,而且逢上他正要展示他的霸权,而声讨“乱臣贼子”恰是一个理想的发动战争的堂皇理由。

于是他调动大军去陈国讨回“公道”,弑君的青少年夏征舒被逮捕,在他母亲面前被酷刑处死,情形惨不忍睹。

夏征舒死后,跟着遭殃的是陈国,楚庄王并没有在陈国另立新君,而是把陈国取消,土地和臣民并入楚国的版图,可见讨伐叛逆不过是一个漂亮的借口。

夏姬的美貌使庄王动心,任何一个正常男人见了美艳性感的她是不可能不动心的。

尽管她那时已三十多岁,可看上去仍象一个情窦初开含苞待放千娇百媚皮肤白里透红的妙龄少女,男人一见就恨不能一口把她吞下肚去。

楚庄王也顾不得什么帝王的尊严了,准备把她带回皇宫。

他的智囊巫臣斗胆向他提出警告:“大王仗义兴兵,全世界谁不尊敬。

如今却把祸首收作妃子,人们就会抨击你贪色好淫,恐怕对霸权有不利的影响。

”若是别的君王听了这样的逆耳忠言一定会大大地不以为然,心想一个女人怎会有如此大的利害关系,就算是有,也先把这个绝色丽人享受一下再说,只要能风流快活,楚国当不当霸主关我何事。

但庄王毕竟是庄王,一个靠自身努力当上霸主的庄王一定比普通君王有一些过人之处,他认为巫臣的话有很深的道理,十分感服地接受了那句极不顺耳的话。

王子熊侧也被夏姬的美貌弄得神魂颠倒,请求父王把夏姬送给他作偏房,巫臣又阻止说:“这女子是不祥之物,为了她已死了一个国君,灭了一个国家。

如果娶她,一定会给王家带来祸患。

”爱子深切的楚庄王深以为然,断然拒绝了王子的涕泣请求。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了下面所要述说的故事,谁也不会怀疑巫臣是一位直言敢谏一心为国的大忠臣,只有熊侧看出了他的私心。

也许是恋爱中的男人比常人更为敏感的缘故吧,他发现巫臣看夏姬的眼睛燃烧着火焰。

他当着父王的面回击巫臣:“我不要她可以,但巫臣也不能要。

”巫臣用一种委屈万状的声调说:“这是什么话,我怎么会有这种邪恶的念头,我只是一心为我们的国家。

”可见那些别有用心的念头都是用冠冕堂皇的词藻表现出来。

这时庄王的另一位武将连伊襄老碰巧死了妻子,庄王就把夏姬送给他作续弦。

连伊襄老的前妻留下一个儿子,刚好到了思慕异性的年龄,睹然看见继母那性感的身段和挑逗的眼神,半边身子已经酥了。

连伊襄老一出门,这对狗男女便抱在一起滚到了床上。

连伊襄老在夏姬的怀中只疯狂了两年,就和夏姬的第一个丈夫一样一命呜呼,不过他这次不是死在病床上,而是死在战场上,尸体朝天躺着,眼睛睁得大大的,象是呼唤上天为他解答一个不能公储于世的难题。

据说那天连伊襄老从喝多了酒的战友口中得知家里的丑事,眼睛瞪得象铜铃一样,拿起长矛孤身一人冲向敌阵,被敌方的乱箭射死。

连伊襄老阵亡后,夏姬跟嫡子私通的丑闻在楚国电闪一样地传开了,她成了过街的老鼠,众人的唾沫都快在她的门前汇成一条小溪,在首都郢都实在住不下去了,只好蒙上面纱返回她的娘家郑国。

但郑国宫廷不愿接纳这个臭名远扬的亲人,下令城门守卫不许她进城。

被爱情折腾得丧失理智的巫臣发现机会来了,派人通知郑国国君姬坚迎接他的姐姐,姬坚自然听从霸主国的命令。

命运象母亲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着巫臣,纪元前五八九年,晋国与齐国在鞍邑(山东历城)会战,齐国大败,向楚王国寻求同盟。

庄王派人去齐国缔约,巫臣自告奋勇前往。

纪元前五八四年,巫臣出发,却在经过郑国的时候,宣称奉了楚王的命令前来跟夏姬结婚。

国君姬坚正想把这个招惹是非的祸水推得越远越好,欣然为他俩举行婚礼。

巫臣得到夏姬后,连齐国也不去了,缔约的事更抛到脑后,他知道不能再回到楚王国,就带着夏姬双双投奔楚国的敌国晋国。

巫臣是楚王国有名的智囊人物,以富于谋略闻名国际。

晋国大喜过望,把他当作上宾招待。

巫臣为了夏姬,想千方设百计,辗转曲折,终于达到目的。

我们假设夏姬第一次结婚时十六岁,儿子夏征舒十六岁时杀死妫平国。

那么纪元前五九九年她已三十二岁,到五八四年跟巫臣结婚时,至少有四十八岁。

一般的女人到了这个年龄已是招人讨厌的半老徐娘,可夏姬仍能使楚王国的一流谋士痴心不改,为了她出生入死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真是一个不平凡的可怕的女人,不仅仅是驻颜有术而已。

巫臣跟妫平国一们,也付出了可怕的代价,王子熊侧和巫臣的另一位政敌熊婴齐,在巫臣娶了夏姬后妒火中烧,把巫臣留在楚王国的家族不分男女老幼全体处斩。

噩耗传到晋国,巫臣痛苦得发狂,他撕裂身上的衣服,倒在夏姬怀中失声恸哭,夏姬则象哄小孩一样拍着他的身子安慰他。

巫臣痛心地写了一封信给二人说:“我固然有罪,但我的家族是无辜的,他们并没有背叛国家,你们如此屠杀,我要使你们马不停蹄地死在道路之上。

”两位王子对巫臣的警告嗤之以鼻,他们低估了巫臣的智慧、能力和复仇的决心。

本世纪初期,楚王国的东南角发生了一桩不起眼的事,太湖之北的吴部落酋长吴寿梦把他的部落提升为吴王国,自封为第一任国王,定都梅里(江苏无锡)。

这件事当时没有引起中原那些古老王国的注意,因为这个新王国十分落后,作战时军队仍停留在赤身露体的阶段,近亲通婚和三代同房睡觉的现象则十分普遍。

这样落后的王国在百年之内应该不会对中国有任何影响。

只有巫臣看出这个新兴的王国在地缘政治上的无比价值,因为这个王国位于楚国的后方,如果强大起来将对楚王国构成致命的威胁。

而楚王国的后方一直是高枕无忧的,这也是他优越于其它任何一个王国的所在,所以楚王国能够集中力量问鼎中原,而其它王国在对付楚王国的挑战时还要留相当大的兵力来防备来自后方的威胁。

楚王国的疆土很大,一旦吴王国和楚王国处于战争状态,陷于两线作战的楚王国将在国土的东南和西北两端调动军队,两地相距一千五百公里。

别说远水救不了近火,军队经过这么长距离的急行军也会失去战斗力。

巫臣向晋国政府献出“联吴制楚”的战略,晋政府立即接受,派遣巫臣的儿子巫狐庸率领一个军事顾问团,前往吴王国教授他们加强政府的组织和训练他们的军队现代化——如何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和各种战略战术。

吴王国在晋国的资助教导下很快强大起来,不但阻止了楚王国的东进,更成为楚王国背后的致命敌人,楚王国第一次面临本土有被攻击的威胁。

十年之后,用新式装备和战术武装起来的吴王国开始向楚王国用兵,而且保持连续不断的攻势,使楚王国每年都要出兵七八次之多。

吴王国刚脱离原始部落阶段,国民思想单纯,花花肠子少,作战时只知勇往之前,不象楚王国已暮气深沉,军队一边在对外作战一边在心中打自己的小九九,结果貌似强大的楚军团反而败多胜少。

吴王国的疆界一步步地向西推进,楚王国边界的三个军事重镇相继陷落,东南边境全部残破。

这时晋王国乘机向楚王国发起军事攻势,两国大军在河南鄢陵决战,被吴军团拖得筋疲力尽的楚军团一战即溃,兵团司令熊侧惭惧自杀。

另一位王子熊婴齐运气也好不到那里去,他死于跟吴王国一次战役后的路上,楚王国的力量被消耗殆尽。

楚王国并没有因两位王子的死于非命而从噩梦中复苏,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他。

本世纪后期,楚国更大的一位英雄人物伍子胥被楚王逼反,他逃到吴王国,被吴政府任命为军事总参谋长。

这时吴国在巫狐庸的教导下已经强大起来,他手中有了回国复仇的资本。

纪元前五0六年,伍子胥率领巫狐庸一手训练成的吴军团向楚王国发动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军事总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