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合静脉补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
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进展

间随机分组 , 治疗组( 8 )人 院后 给予氯丙嗪 , 量 1 g g 2例 : 剂 /, m k 小儿 由于腹泻 次数频繁使 肠道微环境
肌 肉注射 , 必要 时隔 日再加 1次 。抗生素组 ( 3 )庆大霉素 2例 :
11 微生态疗法 .
遭受破坏 , 而微生态疗 法有助于恢 复肠道 的正常菌 群 , 抑制病 原菌定植和侵袭 , 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 障保护 作用 。常用 的药 物有培菲康 、 丽珠肠乐 、 乳酶生 、 促菌生及整肠生等 【 引 。楼红萍 选择年龄 6个月 ~ 2岁的急性腹泻患儿 , 病程 < , 3d 随机分治疗
18 , 5 例 随机分 为叶酸观察组 7 8例 , 照组 8 对 0例 。2组均给予 病毒唑或穿琥宁静滴 , 补液 纠正脱水 , 吐及 收敛 等基 础治疗 , 止 观察组再加用 叶酸 口服 , 其剂量为每次 5 , 3次 ,。经治疗观 mg d 察 7 , 2h 观察组 总有效 率为 8 . %, 照组为 7 . %,< .5 80 对 4 38 P 00 , 0 差异有显著性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加入 2 l 0m 生理盐水 中保 留灌肠 ,并在灌肠 液 中加入 2 %的利 射人药液 , 然后捏紧肛 门口使灌肠液在肠道 中至少停 留 3 i 0mn 以上 。结果显 示治疗组 在止泻 时间与大便 轮状 病毒的转 阴时 间上均 比对照组 短 , 总有效率达 9 %。治疗组 32例 中 , 效 3 1 显
占 3 .%, 效 1 57 有 5例 , 5 . 无效 3例 , 1.%, 占 36 %, 占 07 总有 效 率 8 . 抗 生素组 显效 5例 , 2 .%, 93 %; 占 1 7 有效 8例 , 3 .%, 占 48 无效 1 0例 ,占 4 . 3 %,总有效率 5 .%;对照组显效 4例 , 5 6 5 占
41例秋季腹泻护理分析

41例秋季腹泻护理分析作者:凯维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对我院近3年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特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收集2010~2012年9~12月份入院的儿科腹泻病例,根据实际病情采取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护理上积极采取症状护理和腹泻病常规护理相结合。
结果:患儿经过治疗和科学对症护理后临床治愈32例,占78.05%,好转9例,占21.9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进行有效的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提高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秋季腹泻;小儿;护理分析小儿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1-2]。
秋季腹泻在儿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其主要是轮状病毒侵袭所致。
除了临床上给予有效治疗控制症状外,有效精心科学的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至关重要,能够使患儿早日康复。
本科在临床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基础上,施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治愈率为78.05%,好转率21.95%,总有效率为100%。
现将我院近3年9~12月入院的儿科腹泻病例进行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收集儿科2010年~2012年9~12月入院的秋季腹泻患者41例,住院天数均在3天以上。
其中:男28例,女13例。
男女之比为1:0.28,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6个月,平均年龄10.05月,1岁半以前的37例,占90.24%,1岁半以后的4例,占9.76,年龄在1岁半以下的占大多数。
临床症状首先以先吐后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
伴有发热者33例,伴有咳嗽、鼻塞、流涕者32例。
轻度脱水18例、中度脱水20例、重度脱水3例。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临床儿科住院病历,资料真实可靠。
2护理分析2.1 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病室内用2%来苏儿喷洒擦洗,每日一次。
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做好床旁隔离,食具、尿布等应专用,最好用一次性尿布。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2例临床观察

例; 轻度脱水 2 , 4例 中度脱水 1 O例。两组经统计学 处理 , 在年龄 、 病程 、 病情等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5 。 0 0 )
表 1 两组 总体疗 效比较
[ ( ) 例 % ]
2 治疗 方法
2 J 对照组 采用 液体疗法 ( . 包括 口服补液及静 脉补液) 纠正水 、 电解质失衡 , 同时对症处理发热 、 呕
Tr a me to 2 Ca e fI f n i t m n Di r h a b m b n t n o e t n f3 s s o n a t e Au u l a r e y Co i a i fTCM o
a d e t r e cne n W s e n M dii
治疗组 3 2例 , 中西 医结合治 疗; 予 对照组 3 , 4例 予单纯西 医治疗。结果 : 治疗组显效 1 例 , 9 总有 效率 9 .3 ; 0 6 % 对照组显效 1 2
例, 总有效率 7 . l 9 4 %。两组比较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0 0 ) P< .5 。结论 :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小儿秋 季腹 泻, 能明显提 高临床 疗
者。 12 一般 资料 所 有 符 合 诊 断 标 准 的 病 例 共 6 . 6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两组 。治疗组 3 2例 , 年龄 平均 7 个月 5 , 中 7个月以下者 1 ; 天 其 4例 病程平 均 23 .l天 , 泻次 数 5— O次/ , 0次/ 者 1 腹 2 天 >1 天 7 例; 发热 2 6例 , 呕吐 2 3例 ; 轻度脱水 2 例, 1 中度脱 P S 0中进行 。 2 水 1 例 。对照组 3 , 1 4例 年龄平均 7个月 8天 , S S l. 其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 个月以下者 1 例 ; 2 病程平 均 24 天; . l 腹泻次数 5 33 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 比较 , . ( 00 ) ( 表 1 P< .5 。 见 ) 1 9次/ , 0次/ 天 >1 天者 1 ; 热 2 6例 发 8例 , 吐 2 呕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秋季小儿腹泻5O例临床观察

2 . 1 对 照 组 :常规 西 医治 疗 :预 防 和 纠 正 水 、 电解 质失 衡 ,轻 度 脱 水 以 口服 OR S补 液盐 为 主 , 中、重 度脱 水采 用 静 脉 补 液 法 ; 口服 思 密 达 或 培 菲 康 散 剂 , 转移 因子 口服 液 ,常规用 量 ,并调 节饮食 。 2 . 2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服 中药 。方 药 :葛根 、谷 芽 、麦芽 各 5 g ,防风 、连 翘 、苍术 、车 前子 、水 半夏 、茯 苓 皮 、神 曲、鸡 金各 3 g ,生 姜 2 g , 炙甘 草 1 g 。每 E l 1剂 ,水煎 分早 晚服用 。
关键词 秋 季 小儿腹 泻 中西 医结合 疗 法 轮状 病毒
4 , J b 腹 泻是 5 岁 以下 儿 童 的 常见 病 ,发 病 率位 居 第二位口 ] ,尤 其 在 农 村 常 见 。秋 季 为 小 儿 腹 泻 频 发 期 ,轮状病 毒 为最 主要 病 原 ] 。笔 者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
[ 2 ] Ka p i k i a n AZ ,C h a n o c k RM1 R o t a v i r u s e s l I n :V i r o l o g y ,
Chi e f - Ed b y Fi e l d s BN , e t a l l 3 r d e d, Li p pi ne ot t Ra v e n Pub l i s h —
组 。治疗 组 5 0例 中 ,男 2 9 例 ,女 性 2 1例 ;年 龄 1 ~
6个 月 8例 ,7个 月 ~ 1 2月 1 8例 ,1 3 ~2 4月 1 7例 , 2 5 ~3 6月 7例 ;对 照 组 5 0例 中 ,男 2 7例 ,女 性 2 3 例 ;年 龄 1 ~6个 月 9例 ,7个 月 ~ l 2月 1 9例 ,1 3 ~ 2 4月 1 4例 ,2 5 ~3 6月 8例 。病 例 病情 均 出现 大便 次
小剂量654—2腹泻特效穴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0例疗效观察

现代 医学认 为秋季腹泻 主要 由轮 状病 毒感染 引起 , 病 毒在肠腔 内产生 大量 的内毒素 , 刺激 肠壁 使其分 泌功能 亢 进, 发生微循环及 吸收功 能障 碍 , 使食 物 在肠 腔 内的消 化 吸收受影 响 , 从而产生 了腹泻 H 。6 4— 5 2具 有改善微循 环 J 的作用 , 应用于秋 季 腹泻 可迅 速改 善 胃肠 道微 循环 , 损 使 伤 的肠粘膜 功能 迅速得 到 代偿 , 具有 平 滑肌 解痉 作用 , 且 能缓解肠道痉 挛 和抑制 其 蠕动 , 少 胃肠道 液 丢失 , 而 减 从 达到止泻作用 J 。腹泻特效 穴虽属经 外奇 穴 , 经过长 期 但
次。
患儿年龄 , 性别及 病情 轻重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2 治疗方 法 . 对 照组给予 调整饮食 , 纠正水 、 电解 质紊 乱及 酸碱失衡 ( 视病情 口服补液 盐或静 脉补液 ) 口服金双 , 歧、 恩密达 , 加强护理对症处 理及 预防并发 症等 常规治疗 。
例, 发热 9例 。对照组 中男 1 , 1 6例 女 4例 , <6月 1 , 0例 1 2个月 1 3例 , 4个 月 7例 , 样便 1 ~2 水 5例 , 花汤样 蛋
~
便1 , 5例 轻度脱水 1 , 9例 中度脱水 8例 , 发热 1 0例。两组
第2卷 第1期 2 2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 方鹤松 .中国腹 泻病诊 断 方案 [ ] J .中国 实用儿科 杂
志 ,0 8 2 ( ) 3 4 2 0 , 3 6 :8 .
3. 国腹 泻病 防治学术研 讨会 组织委 员会 .腹 泻病判 断 全
标 准的补 充建议 [ ] J .中国实用儿科 杂志,0 8 2 ( ) 2 0 ,3 6 ;
小儿秋季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小儿秋季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小儿秋季腹泻是小儿时期的多发病,多发于3个月~2岁小儿,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10月至来年2月间。
其病因主要为轮午大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轮状病毒入侵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受损的上皮细胞脱落,使小肠粘膜吸收水份及电解质的能力减弱,从而发病。
中医认为小儿体质特点为脾常虚,脾脏运化失常,遂成泄泻。
秋季腹泻多起病急,腹泻重者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补液等治疗。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趋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将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情况综述如下。
1内治法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得到较广泛应用。
较常用中药注射剂有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
喜炎平注射液是采用现代提取技术,从植物穿心莲中提取的水溶性穿心莲内酯,为纯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具有抗病毒、杀菌、解热作用,喜炎平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广泛应用于临床。
李莹洁[1]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与维生素B1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根据病情喜炎平采用肌注或静点,维生素B1用量10mg/次,2次/d肌注。
治愈率96.3%,平均治愈时间为2.59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于启明[2]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口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6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持续时间、治疗3d后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戴颖[3]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6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上,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及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肠粘膜循环等作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儿[4]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对照组应用礞脱石散,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大便性 状 恢 复正 常 ,临床 症状 完 全 消失 。有效 :治疗 后
4 8~ 7 2 h腹 泻次 数 1日小 于等 于 4次 ,且 大便 含 水量 明
便 次 每 日5 ~ l 4 次, 平均 9 次 。对 照组 6 2 例, 男3 0 例, 女3 2 例; 年龄 0 . 6~3 岁, 平均 1 . 5 岁 ;病程 0 . 5—6 天, 平均 4 . 3 天 ;便次 每 日 6~ 1 2 次, 平均 8 次 。两组性 别 、 年龄 、病 程 、临 床表 现及 辅 助检 查 比较 差异 无 显著 性 意
义 ( P>0 . 0 5),具有 可 比性 。 2 治疗 方法
显 减 少 ,临床 症 状基 本 消失 。无 效 :治疗 后 7 2 h 腹 泻 无
缓 解 ,甚至加 重 。 4 治疗结 果
治疗组显效 7 4 例 ( 8 6 . 0 % ),有效 8 例 ( 9 . 3 % ), 无效 4 例 ( 4 . 7 % )总 有 效 率 9 5 . 3 %。 对 照 组 显 效 3 9例 ( 6 2 . 9 % ), 有效 1 6 例( 2 5 . 8 %) ,无效 7 例 ( 1 1 . 3 %) , 总有 效率 8 8 . 7 %。 两 组 显 效 率 比 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
[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 4 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8 6 例和对照
组6 2 例 ,两组 均 用西 医常规 治疗 法 ,治疗组加 用 半夏 泻心 汤为基础 方辨 证施 治 。结果 :治 疗组显 效率 8 6 . ( ) %,对照 组 显效 率 6 2 . 9 ‰ 两组 比较有 显著性 差异 ( P < O . 0 5 )。结论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婴 幼儿秋 季腹 泻 ,疗效好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分析

便 次数增多 , 日 3次 以上 , 每 大便呈水样 或蛋花样 , 可有少量 黏
液, 常伴 有发热 、 吐 、 呕 口渴等症 。舌质偏红 、 舌苔 薄黄 或腻 , 指
纹浮露 、 淡紫 , 在风 关以 内。
1 排 除标 准 . 3
21 1第卷 1 0 年月 2第期 2
・ 临床研 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 儿秋 季腹 泻效果分析
夏俪衔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妇幼保健 院, 云南玉溪 6 30 5 10 【 摘要 】目的 观察安肠 止泻散加减结 合西药治疗小 儿秋季腹 泻 的临床效 果。方 法 将 16例秋 季腹泻患儿 随机 分为对照 1 组和 观察组 , 每组 5 例 , 8 观察 组除 常规 给予西 药治疗外 , 同时给予 自拟安肠 止泻散加 减 治疗 , 而对 照组 仅按 常规 给予西 药治 疗 , 切观 察两 组 患儿腹 泻停 止 的时 间 、 密 临床 症状 改善 时 间 、 大便 轮状 病毒 转 阴的 时间 、 总病 程及 总治 疗有 效率 。 结果 对 照组 总有 效率 为 7 .1 ( 65 , 93 % 4 /8)观察组 总有效率 为 9 . ( 45 , 31 5 /8)差异有统 计意义 ( < 00 ; % P .5) 观察 组患儿 腹泻停止 泻时间 、 大便轮状病 毒转 阴时 间 , 临床症 状改善时 间 、 总病 程均明显短 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0 : . 5) 在治疗过程 中观察组 3例 出现轻并 恶心 、 呕吐 , 未作任何特 殊处理 , 自行缓 解 。结 论 安肠止泻散加 减结合西药 治疗小 均 儿 秋季腹泻 的临床效果优 于单纯予西 药治疗 , 可在临床推 广应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64±12 m/ g两组 比较 有显 著差异( <0 O ) 3 ) lk , P .1。 2天后疗效 : 联合 治疗 组治愈 5 ( 16 ) 对 照组 3 5例 9 . % , 0 例 (0 5 %) 两组 比较 , 0 叭 。 , P< . 表 1 两 组 患 几 的 主 要 临床 表 现 例
( 稿 日期 :0 80 - ) 收 20 - 0 9 3
附 子 乌梅 汤 治 疗 胆 道 蛔 虫 4 2例
★ 冯高鸿 ( 江西省余江县中医院 余江 3 50 ) 320
关键词 : 道蛔虫 ; 胆 附子乌梅 汤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R 6 74 B 20 0 3年 6月 ~ 0 7年 6月 , 20 我们运用 自拟 附子乌梅 汤治 疗 胆道 蛔虫症 4 2例 , 每获显效 。 1 临 床 资 料 本组4 2例 , 1 , 3 男 0例 女 2例 ; 年龄 1 6 2~ 5岁 , 均 3 平 0 岁; 病程 1— 6天 。入 院时痛苦 面容 , 强迫体位 , 色苍 白 , 面 四 肢凉, 腹痛 右 胁甚 , 有 钻顶 感 。舌 淡 白, 且 脉沉 细 。B超 检 查: 胆总管蛔虫 。 2 治 疗 方 法 自拟 附子乌梅汤 : 子 3 , 附 0g 乌梅 3 , 0g 于姜 2 , 0g 黄柏 1 , 5g苦参 1 , 0g 白芍 1 , 5g 党参 1 , 5g 甘草 1 。合煎 3 0g O分钟
地医院 , 当地卫生 院用西药解痉 止痛 、 在 输液 治疗 , 痛无好 腹 转, 仍阵发右上 腹剧 痛 , 日来 本 院 , B超 检 查胆 总 管蛔 次 经 虫, 给予附子乌 梅汤服 用 , 口服 1剂后 疼痛 减轻 , 四肢 转 温 , 服 2剂 , 痛消失。然后又给予驱 虫方剂 , 疼 连用 4天 , 症状 消 失 , B超证实胆道未见蛔虫 , 经 大便 排 出蛔虫 l O余 条。 5 体 会 因肝 主疏泄 , 胆善 通降 , 蛔虫 阻塞 胆道 , 肝胆 郁滞 , 而 使 不通则痛 。又蛔 虫起 伏无 时 , 痛时 发时 止 , 甚则 气机 逆 腹 痛 乱, 阴阳之气不相顺 接 。柯琴说 : 蛔得酸则 静 , 辛则伏 , “ 得 得 苦 则 下 。 方 中附 子 、 姜 为 辛 热 之 品 , 有 温 脏 祛 寒
1 临 床 资 料
选择 2 0 0 6年 6月 ~ 0 7年元月 间因腹泻病住 院者为观 20 察对象 , 其条件为 : 1 病程 < () 3天 , 2 伴轻度 至 中度脱 水体 () 征 , 3 大 便 为稀 水 样 或蛋 花 汤样 , 检及 培 养 均 无 细 菌。 () 镜 ( ) 院前未 曾补 液治疗。符合上述条件者 10例 随分 为两 4入 2 组 , 合组 6 联 0例 和对 照组 6 0例 。联 合组 平均 年龄 ( 0 6± 1. 13 月 , 院前 病 程 平均 ( . .) 入 2 3±0 4) ; 照 组 平 均 年 龄 . 天 对 ( 0 7±15 月 , 院前病程平 均( . 0 3 天 , 1. .) 入 2 3± . ) 两组 临床表 现见表 l 。两 组患儿 入院时一般 资料无 显著性差异 , 有可 具
江西 中医药 2 0 0 8年 1 2月第 l 2期总 3 9卷第 3 2期 1
针 灸合静脉 补液 治疗小 儿秋季 腹泻 6 O例
★ 杨朝霞 李仙瑛 ( 江西省余江县 中医院 余江 35 0 ) 3 20
关 键 词 : 幼 儿 ; 泻 ; 刺 疗 法 婴 腹 针 中 图分 类 号 : 7 文 献 标 识 码 : R2 2 B 近来我们采用针 刺长强穴合西 医治 疗婴幼儿 腹泻 , 取得
顿服。小儿用时附子 、 干姜量减半。次 日给予驱虫方药: 大
黄 1 ( 下) 乌梅 2 , 0g 后 , 0g 槟榔 1 , 5g 苦陈皮 1 , 5g 木香 1 , 0g 附子 6g 。每 日1剂 , 水煎 服 , 连用 4天 。
3 治 疗 结 果 本组 4 2例 , 经用附子乌梅 汤 , 腹痛止 , 大便排出蛔虫 。 4 典型病例
辛可 制蛔 ; 乌梅 其酸能安 蛔 , 使蛔静 而痛止 ; 黄柏味 苦性寒 , 苦能下蛔 。综 观全方 , 热并用 , 正兼顾 , 奏 温 中清热 , 寒 邪 共
3 治 疗 结 果 联合组 2 4小 时平 均补 液 量 为 ( 0±1 ) ]k , 照 组 8 0 m/ g 对
腹泻病治疗一 般是 止泻 、 液 、 补 纠正脱 水 。中医学 认 为 婴幼儿 为稚 阴稚 阳之体 , 其脏 腑柔弱 , 形气 未充 , 腠理 疏松 , 脾 肾虚弱 , 因饮食 失节 , 复感 风寒外 邪 , 胃乃 伤 , 化失 司 肠 传 以致泄泻频作 , 耗伤 阴液 , 长强乃督脉之 络穴 , 督脉督率 全身 之阳, 针刺长强具有 振奋 患儿之 阳气 , 束肛 肌和通 调督 脉 约 之功 。给予快速捻 转刺 激法 可祛 除肠 内之湿滞 , 湿邪 既去 , 泄泻 当止 。单针 长强 穴治疗 婴幼 儿腹泻 , 因取穴 少 , 刺 手 针 法 以小 幅度快速捻 转 , 收效 迅速 而易 被患儿 接受 , 者联合 二 治疗能缩短病程 , 提高疗效 , 有 一定 临床价值 , 故 值得 推广 。
4 讨 论
。
两组患儿均 取用 3 2 1 :: 液常规静脉补液 。联合 组除常规 补液外 , 加用单刺长强穴 。先令患儿 取俯 卧位 或直接俯 卧于 家长双腿上 , 暴露尾骶部 , 于患儿尾骨下 缘 , 着尾骨 与直肠 沿 之间缓慢进针 , 刺人 5~8分左 右 , 用小 幅度的快速捻转 手法 捻转刺激 2分钟左右 , 不提插即可 出针 , 日针刺 1次 。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