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电子教案第2章(3)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 涉及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常见冲压设备及工作原理、选用原则;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和规律;冲压成形性能及常见冲压材料;模具材料种类、性能、选用原则及热处理方法;模具制造特点、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等 。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一、冲压与冲模概念
1.基本概念(续)
冲压模具:
在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俗称冲模)。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一节 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 冲压与冲模概念 基本概念(续) 合理的冲压工艺 先进的模具 高效的冲压设备 冲压生产的三要素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冲压成形产品示例一——日常用品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冲压成形产品示例二—— 高科技产品 汽车覆盖件 飞机蒙皮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数控高速铣削加工
高效 、高精度 、高的表面质量 、可加工高硬材料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五、冲压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续)
第一节 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
多品种、少批量,更新换代速度快
计算机技术、制造新技术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1)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
加强理论研究,开展CAE技术应用。 开发和应用冲压新工艺。
2.冲压技术发展方向
满足产品开发在T(Time)、Q(Quality)、 C(Cost)、S(Service)、E(Environment)的要求。
1.我国冲压技术现状 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 主要原因:①冲压基础理论与成形工艺落后; ②模具标准化程度低; ③模具设计方法和手段、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落后; ④模具专业化水平低。 所以,结果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了解冲压工艺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冲压件的设计和模具的制造。
二、教学内容1.冲压工艺基础知识1.1冲压工艺的定义和特点1.2冲压工艺的发展历程1.3冲压件的分类和特点1.4冲压工艺的工作原理和步骤1.5冲压工艺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冲压模具基础知识2.1冲压模具的定义和分类2.2冲压模具的结构和组成部分2.3冲压模具的材料与热处理2.4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冲压工艺的设计与计算3.1冲孔工艺的设计与计算3.2弯曲工艺的设计与计算3.3深冲工艺的设计与计算3.4复杂零件的冲压工艺设计和计算4.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4.1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要求4.2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与分析4.3冲压模具的零件加工工艺4.4冲压模具的装配与试模5.冲压工艺的应用与发展5.1冲压工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5.2冲压工艺在家电制造中的应用5.3冲压工艺在航空航天制造中的应用5.4冲压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展望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作业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法1.平时成绩占50%,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
2.期末考试占50%,主要测试学生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参考书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冲压工艺与设备》等3.实验室场地和设备:冲压设备、CAD/CAM软件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导论,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2.第二周-第三周:冲压工艺基础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3.第四周-第五周:冲压模具基础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4.第六周-第七周:冲压工艺的设计与计算5.第八周-第九周: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6.第十周-第十一周:冲压工艺的应用与发展7.第十二周:复习和总结七、教学参考及教学资料收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将定期收集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并给予学生参考和借阅。
冲压模具设计——第二章

弱区先变形,变形区为弱区
9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五、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
1.冲压成形性能 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材料对各种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
冲压加工的依据。 成形极限高 材料的冲压性能好 成形质量好 便于冲压加工
成形极限高 冲压成形性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29
3、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模具寿命分为刃磨寿命和模具总寿命。 失效原因:磨损、变形、崩刃、折断和胀裂。
小间隙将使磨损增加,甚至使模具与材料之间产生粘 结现象,并引起崩刃、凹模胀裂、小凸模折断、凸凹 模相互啃刃等异常损坏。
为了延长模具寿命,在保证冲裁件质量的前提下
1)采用适当或较大的间隙值;
2)减缓间隙不均匀的影响; 3)采用小间隙时必须提高模具硬度与光洁度、精度; 4)改善润滑条件,减少磨损。
3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一、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变形: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塑性:
表示材料塑性变形能力。它是指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 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能力。
塑性指标:
衡量金属塑性高低的参数。常用塑性指标为延伸率δ和断
面收缩率ψ。
Lk L0 100 % L0
F0 Fk 100 % F0
成形质量好
10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五、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续)
2.冲压成形性能的试验方法 间接试验和直接试验
3.板料的机械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的关系
板料的强度指标越高,产生相同变形量的力就越大; 塑性指标越高,成形时所能承受的极限变形量就越大; 刚度指标越高, 成形时抵抗失稳起皱的能力就越大。
c= (DA-dT)/2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教案标题: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冲压工艺的概述a. 冲压工艺的定义和分类b. 冲压工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2. 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a. 冲压工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流程b. 冲压工艺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参数控制3. 模具设计的基本要素a. 模具设计的定义和分类b. 模具设计中的基本元件和结构c. 模具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4. 模具设计的流程a. 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b. 模具设计中的重点考虑因素和技术要求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要素。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中的问题。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冲压模具,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应用能力。
3. 实践成果评估:评估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冲压模具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2.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工具,支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模具制作。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建议安排为10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1-2课时:冲压工艺的概述和基本原理- 第3-4课时:模具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第5-6课时:实例分析和案例讲解- 第7-8课时:实践操作和模具制作- 第9-10课时:教学评估和总结教学建议:1.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授课教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学院(部)材料工程学院系(室)材料工程系课程代码总学时64课程类别必修();核心();公选();选修(√)授课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授课班级任课教师赵中华职称副教授教案(章节备课)学时:2章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冲压工艺的基本概念,熟悉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的参考文献资料。
重点难点重点:冲压工艺的特点、冲压工艺的基本工序。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时分配教学内容:1.介绍冲压工艺的定义、用途及加工范围。
2.介绍冲压工艺的特点。
3.讲解冲压工艺的两大基本工序。
4.讲解冲压工艺的材料种类及选用材料的基本依据。
教学方法:在绪论这一章,讲授时主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介绍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学时分配:2学时章思考题1.冲压工艺有什么的优缺点?2.冲压常用材料有哪几种?3.选用冲压材料的基本依据是什么?主要参考资料1.肖景容主编. 冲压工艺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2. 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3. S.A.Elenev.PRESSWORKING[M].MOSCOW: MIR PUBLISHERS,1983备注教案(章节备课)学时:18章节第二章冲裁工艺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冲裁变形过程;掌握冲裁断面存在四个区域及特点;掌握冲裁间隙是冲压重要工艺参数及刃口尺寸的计算原则;了解计算各种力的方法;掌握减小冲裁力的三种方法,了解掌排样和搭边的定义、排样的类型、搭边的作用,掌握模具压力中心计算的方法;了解提高冲裁件精度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冲裁断面存在四个区域及特点;冲裁间隙是冲压重要工艺参数;刃口尺寸的计算原则。
难点:冲裁间隙是冲压重要工艺参数;刃口尺寸的计算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时分配教学内容:1.冲裁变形过程及冲裁断面分析2.冲裁间隙对冲压工艺的影响,冲裁间隙值的确定,冲裁刃口尺寸计算原则及方法3.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4.减小冲裁力方法、排样和搭边、冲裁件的工艺性5.模具压力中心计算6.精密冲裁工艺教学方法:结合理论教学,在讲授完每一节内容后安排部分时间进行师生互动,主要是冲裁间隙是冲压重要工艺参数;刃口尺寸的计算原则。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案第3讲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案(第3讲)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 2 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
3、间隙对冲压件断面质量、尺寸精度、模具寿命和力能消耗的影响;
4、间隙的确定方法及合理选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冲裁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掌握如何确定间隙值;
了解如何评定模具寿命,刃口磨损机理及影响因素。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基本内容:
1. 冲裁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冲裁间隙对断面质量的影响;冲裁间隙对毛刺的影
响;冲裁间隙对尺寸精度的影响;
2. 冲裁间隙值得确定:冲裁间隙的理论计算;经验公式与图表法选择冲裁间隙;
3. 冲模的磨损与寿命:模具寿命的评定;刃口的磨损。
重点: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确定间隙值
难点: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刃口磨损机理及影响因素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利用自主开发的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软件(光盘版)、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题网站并结合实物(冲压零件)及加工过程的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题:
1.什么是冲裁间隙?
2.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是什么?
3.分析冲裁间隙对冲裁件质量、冲裁力、模具寿命的影响。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姜奎华主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第八次印刷;
[2]王秀凤/万良辉(主编),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06
[3]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4;。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经典教材-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第2章冲压成形的特点

即在拉应力的方向上的应变是正的,是伸长变形。
由于r 0, ,当 r 时,r 0;单向压应力状态( r 0
)时,有 r / 2 0。 这种应力和变形状态处于冲压应力图中的EOF范围(见图2.2), 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MOL范围(见图2.3)。
在冲压变形图中处于GOE范围(见图2.3)。
2. r 0 , t 0时的应力状态 当 r 0 , t 0时,由式(2.2)可知 2 r 0 ,所以一定要 0 。这表明,对于两向压应力作用的平面应力状态,如果 绝对值最大的应力是 ,0 则在这个方向上的应变一定是负的, 是压缩变形。
一般的简单拉伸完全一致。
上述两种冲压变形情况,两个应力的性质与比值范围以
及它们引起的变形都是一样的,仅仅是最大应力的方向不同。
因此,对于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这两种变形是完全相同的。
2.3.2 两向压应力
冲压毛坯变形区受两向压应力的作用时,变形也可分两种情况
1.
r 当
r
0,0,tt
t 0 和 r 0 , t 0。
1. r 0, t 0 时的应力状态
当 r 0 , t 0 按全量理论可以写出如下应力与应变的关
系
r t k
r m m t m
(2.1)
式中:r , ,t ——分别是轴对称冲压成形时的经向、纬向
2.1 冲压成形的特点
冲压成形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 平面应力状态多 由于冲压成形板料毛坯的尺寸特点,模具 对毛坯的作用力一般作用于板料的表面,产生数值不大且垂直 于板面方向的单位压力,但此单位压力已足以产生使板材塑性 变形的内应力。由于垂直于板面方向上的单位压力数值远小于 板面方向上的内应力,因此大多数的冲压变形都可以近似作为 平面应力状态处理。 (2) 伸长类变形多 相对于板面尺寸,冲压毛坯的厚度很小,压 应力作用下的抗失稳能力也很差,在没有抗失稳装置(如压边圈 等)的约束作用下较难顺利地冲压成形,因此在各种冲压成形方 法中,以拉应力作用为主的伸长类冲压成形多于以压应力为主 的压缩类成形。 (3) 静水压力影响小 在体积成形(如模锻、挤压等)时,毛坯的 内应力有时可能超过其屈服应力许多倍,不可忽视变形区应力 状态中的静水压力(即应力球张量)对成形极限和变形抗力的影 响。而板料冲压成形时,毛坯中的内应力数值接近或等于材料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7809-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电子教案-模块

教学目标
➢ 掌握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对具体冷冲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 了解托架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方法和一般步骤,掌握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要求和计算设计要领和方法。
ppt课件
1
教学内容
项目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 任务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及方法 ➢ 任务二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实例 模块小结
▪ 出气阀罩盖的冲压工艺
ppt课件
6
项目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任务二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实例 ➢零件工艺性分析 ➢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和确定 ➢工艺计算 ➢填写冲压工艺卡
ppt课件
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ppt课件
2
项目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任务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及方法 ➢制定冲压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制定冲压工艺过程的程序及方法
ppt课件
3
项目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 内孔翻孔件的工艺过程
ppt课件
4
项目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ຫໍສະໝຸດ 消声器盖工序过程ppt课件
5
项目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冲裁件的尺寸
冲裁时,由于受到凸, 冲裁时,由于受到凸,凹模强度与模 具结构的限制, 具结构的限制,冲裁件的最小尺寸有一定 的限制.如冲孔的最小尺寸, 的限制.如冲孔的最小尺寸,孔间距的最 小尺寸,孔与边缘的最小孔边距, 小尺寸,孔与边缘的最小孔边距,工件悬 臂与窄槽的最小宽度等,都有一定的限制, 臂与窄槽的最小宽度等,都有一定的限制, 如图2.69所示. 2.69所示 如图2.69所示.
a.排样设计与计算.选择排样方法, 排样设计与计算.选择排样方法, 确定搭边值,计算送料步距与条料宽度, 确定搭边值,计算送料步距与条料宽度, 计算材料利用率,画出排样图等. 计算材料利用率,画出排样图等.
b.计算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 计算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 推件力或顶件力等. 推件力或顶件力等.根据冲压力初步选择 压力机的吨位. 压力机的吨位.
c.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计算凸, d.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并确定 其制造公差. 其制造公差. 弹性元件(弹簧或橡皮) e.弹性元件(弹簧或橡皮)的选用与 计算. 计算. 必要时, f.必要时,对模具的主要零部件进行 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
⑤ 选择与确定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结 构与尺寸. 构与尺寸. ⑥ 选择压力机的型号或验算已选的压 力机. 力机. 绘制模具总装图及各非标准零件图. ⑦ 绘制模具总装图及各非标准零件图.
1.冲裁件的精度等级
冲裁件的精度一般可达IT12~IT10级 冲裁件的精度一般可达IT12~IT10级, IT12 较高精度可达IT10 IT8级 IT10~ 较高精度可达IT10~IT8级,冲孔的精度比 落料约高一级.如果工件的精度要求更高, 落料约高一级.如果工件的精度要求更高, 则在冲裁后需通过整修或采用精密冲裁. 则在冲裁后需通过整修或采用精密冲裁.
以上所述只是设计冲裁模时的大致工 作过程, 作过程,反映了在设计时所应考虑的主要 问题及要做的工作.具体设计时, 问题及要做的工作.具体设计时,这些内 容往往都是交错进行的. 容往往都是交错进行的.
2.9.2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冲裁件工艺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冲裁件工艺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经济性原则 3.安全性原则
2.9.4
选择模具的结构类型
冲裁工艺方案确定之后, 冲裁工艺方案确定之后,就要确定模 具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包括上, 具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包括上,下模 的导向方式及其模架的确定; 的导向方式及其模架的确定;毛坯定位方 式的确定;卸料,压料与出件方式的确定; 式的确定;卸料,压料与出件方式的确定; 主要零部件的定位与固定方式以及其他特 殊结构的设计等等. 殊结构的设计等等.
图2.87为凸模移动式精冲模. 2.87为凸模移动式精冲模. 为凸模移动式精冲模
图2.87 凸模移 动式精冲模 上柱塞; 1—上柱塞; 冲孔凸模; 2—冲孔凸模; 落料凹模; 3—落料凹模; 齿圈压板; 4—齿圈压板; 凸凹模; 5—凸凹模; 6—滑块
2.11.5.2 整修
整修是在模具上利用切削的方法将冲 裁件的边缘切去一薄层金属, 裁件的边缘切去一薄层金属,以除去普通 冲裁时在断面上留下的塌角, 冲裁时在断面上留下的塌角,毛刺与断裂 带等, 带等,从而提高冲裁件的断面质量与加工 精度. 2.91所示为整修示意图 所示为整修示意图. 精度.图2.91所示为整修示意图.
2.11.4
精冲模具
图2.86为凸模固定式精冲模. 2.86为凸模固定式精冲模. 为凸模固定式精冲模
图2.86 凸模固定式精冲模 上柱塞; 推杆; 1—上柱塞;2—推杆; 凸凹模; 齿圈压板; 3—凸凹模;4—齿圈压板; 落料凹模; 顶板; 5—落料凹模;6—顶板; 冲孔凸模; 顶杆; 7—冲孔凸模;8—顶杆; 顶块;10— 9—顶块;10—下柱塞
目前冲压模具的硬质合金是钨钴类合 其含钴量为8% 30%. 8%~ 金,其含钴量为8%~30%.含钴量愈多则韧 性愈好,但硬度略低. 性愈好,但硬度略低.冲裁模要求韧性较 好的硬质合金,故常用YG15 YG20和YG25. YG15, 好的硬质合金,故常用YG15,YG20和YG25.
2.11 精 冲 2.11.1 精冲方法及原理
图2.84 精冲过程
(a)模具开启,送料到位. 模具开启,送料到位. 模具闭合,齿圈压入板料, (b)模具闭合,齿圈压入板料,压板 与顶板压紧板料. 与顶板压紧板料. 板料在完全压紧状态下冲裁. (c)板料在完全压紧状态下冲裁. 模具开启,压力释放. (d)模具开启,压力释放.
(e)下模卸料并顶出废料. 下模卸料并顶出废料. 上模推出工件,开始进料. (f)上模推出工件,开始进料. 清除工件与废料, (g)清除工件与废料,准备下一个工 件的冲裁. 件的冲裁.
图2.83为用精冲方法进行落料的原理 2.83为用精冲方法进行落料的原理 图.
图2.83 精冲方法 凸模; 齿圈压板; 工件; 顶板; 1—凸模;2—齿圈压板;3—工件;4—顶板;5—凹模
2.11.2
精冲过程
用复合模精冲垫圈的过程如图2.84所 用复合模精冲垫圈的过程如图2.84所 2.84 示.
2.9
冲裁工艺编制及模具结构设计
2.10
其他冲裁模
2.11
精冲
2.9 冲裁工艺编制及模具 结构设计 2.9.1
① ② ③ ④
一般步骤
对冲裁件进行工艺性分析. 对冲裁件进行工艺性分析.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 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 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主要包括: 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主要包括:
图2.69
冲裁件有关尺寸的限制
2.9.3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确定工艺方案就是确定冲压件的工艺 路线,主要包括冲压工序数, 路线,主要包括冲压工序数,工序的组合 和顺序等. 和顺序等.
确定工艺方案的主要原则概括起来有 以下三点. 以下三点.
1.保证冲裁件质量
用复合模冲出的工件精度高于连续 ,:而连续模又高于单工序模 而连续模又高于单工序模. 模,:而连续模又高于单工序模.
图2.91 整修
�
图2.76
全长导向结构的小孔冲模
图2.77
小孔凸模的全长导向装置
2.10.3
硬质合金冲裁模
当生产批量较大, 当生产批量较大,要求凸模和凹模有 较长的使用寿命时, 较长的使用寿命时,就必须采用硬质合金 作为凸模和凹模的材料, 作为凸模和凹模的材料,这种模具常称为 硬质合金冲裁模. 硬质合金冲裁模.
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 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抗 压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等特点, 压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等特点,因此用硬 质合金作凸,凹模, 质合金作凸,凹模,其模具寿命比一般合 金钢模具寿命可提高20 30倍 当然, பைடு நூலகம்0~ 金钢模具寿命可提高20~30倍.当然,其 成本会比钢模高出3 成本会比钢模高出3~4倍,但在大量生产 中其经济效果仍很显著. 中其经济效果仍很显著.
2.冲裁件的形状图
冲裁件的形状应力求简单,对称, 冲裁件的形状应力求简单,对称,圆 角过渡,以便于模具加工, 角过渡,以便于模具加工,减少热处理或 冲压时在尖角处开裂的现象. 冲压时在尖角处开裂的现象.同时也能防 止尖角部位刃口的过快磨损. 止尖角部位刃口的过快磨损.
冲裁件的形状还应尽可能避免过长的 悬臂和切口. 悬臂和切口. 冲裁件的形状还应有利于排样时材料 的经济利用. 的经济利用.
图2.73 拼块凹模(嵌入法) 拼块凹模(嵌入法) 嵌件; 凹模刃口孔; 1—嵌件;2—凹模刃口孔;3—凹模体
2.10.2 10.
厚料冲小孔模具
图2.76所示即为全长导向结构的小孔 2.76所示即为全长导向结构的小孔 冲模.其导向装置如图2.77所示. 2.77所示 冲模.其导向装置如图2.77所示.
2.10 其他冲裁模 2.10.1 10. 拼块式模具
(1)拼块模具的特点及其应用 节约钢材, 节约钢材,制坯过程简化 便于加工 可以提高模具的制造精度与寿命 便于修理
(2)拼块方法 拼块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 拼块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拼接 法与嵌入法.这两种方法也可以综合使用. 法与嵌入法.这两种方法也可以综合使用. 拼接法是将凹模(或凸模)分成数块, 拼接法是将凹模(或凸模)分成数块,分 别加工后拼接起来( 2.72). ).嵌入法只 别加工后拼接起来(图2.72).嵌入法只 是将凸,凹模局部刃口( 是将凸,凹模局部刃口(形状复杂或狭小 细长部分)单独作一嵌件, 细长部分)单独作一嵌件,嵌入凹模体内 2.73). (图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