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提纲

合集下载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第一章 行列式1、行列式的定义:总项数、每一项构成、符号确定方法(附带:逆序、逆序数、奇排列)。

2、行列式性质:P9—P11六个性质两个推论,按某一行(列)的降阶展开(附带: 余子式、代数余子式)。

3、行列式计算: 一般方法 --化成三角形、降阶展开。

特殊计算:分块三角形--例10)、范德蒙—例12。

4、克拉默法则公式—P22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1、概念:矩阵的型(阶)、相等、线性变换。

特殊矩阵:零矩阵、负矩阵、单位矩阵、纯量矩阵、对角矩阵、对称矩阵、逆矩阵、矩阵的行列式、伴随矩阵、奇异矩阵、分块对角矩阵。

2、运算:加法、数乘、转置、矩阵相乘、求伴随矩阵、解矩阵方程。

3、重要定理公式:⑴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两个非零矩阵乘积可能为零矩阵、两个对角矩阵的乘积等于以主对角线对应元素乘积为相应元素的对角矩阵。

⑵转置:T T T T T T T T T T A B AB A A B A B A A A ==+=+=)(,)(,)(,)(λλ,O A A O A T =⇔= ⑶方阵的行列式:B A AB A A BA AB A An T ====,,,λλ,A A A A n 111*==--, ⑷伴随矩阵:E A A A AA ==**,*11*)()(--=A A⑸逆矩阵基本公式:*11 0A AA A A =≠⇔-此时有,可逆方阵 ⑹逆矩阵运算公式:T T A A AB AB A A A A )()()(,1)(,)(111111111---------====λλ ⑺二阶方阵逆矩阵公式:⎪⎪⎭⎫ ⎝⎛---=-a c b d bc ad d c ba 1)(1 ⑻分块对角矩阵的逆等于每一块分别取逆。

特别的,对角矩阵的逆等于主对角线每个元素取倒数。

⑼一元矩阵多项式)(A f 可以象字母多项式)(x f 那样分解为因式的乘积,并且各因式顺序可以交换。

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1、概念:三种初等行变换(列变换)的定义和相应记号、对应的三种初等矩阵。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线性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课程,涵盖了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矩阵理论等内容。

它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线性代数的复习提纲,帮助你回顾相关的知识点。

一、向量空间1.向量的定义和性质2.向量空间的定义和性质3.子空间的定义和判断条件4.向量的线性相关性与线性无关性5.基和维数的概念二、线性变换1.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3.线性变换的核与像空间4.线性变换的维数公式5.线性变换的复合与逆变换三、矩阵理论1.矩阵的定义和性质2.矩阵的运算:加法、数乘、乘法3.矩阵的逆与转置运算4.矩阵的秩和行列式5.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四、特殊矩阵和特征值问题1.对称矩阵的性质和对角化2.可逆矩阵与相似矩阵3.正交矩阵与正交对角化4.特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五、解线性方程组1.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2.高斯消元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3.初等矩阵的性质与应用4.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六、向量空间的基变换1.基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过渡矩阵的求解3.变换矩阵的求解与应用4.基变换下的坐标表示和坐标变换公式七、内积空间和正交性1.内积的定义和性质2.内积空间的定义和性质3.正交基和正交投影4.标准正交基和正交矩阵的定义和性质八、二次型与正定性1.二次型的定义和性质2.二次型的矩阵表示和标准化3.正定二次型和半正定二次型的定义和性质4.二次型的规范形和合同变换以上是线性代数的复习提纲,可以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回顾、理解和练习来复习线性代数。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习题和课堂笔记,通过解题和思考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

另外,可以参考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在线课程来帮助理解和学习线性代数的概念和方法。

最重要的是多做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基本要求(计算方面)四阶行列式的计算;N阶特殊行列式的计算(如有行和、列和相等);矩阵的运算(包括加、减、数乘、乘法、转置、逆等的混合运算);求矩阵的秩、逆(两种方法);解矩阵方程;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的讨论;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包括唯一、无穷多解);讨论一个向量能否用向量组线性表示;讨论或证明向量组的相关性;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并将多余向量用极大无关组线性表示;将无关组正交化、单位化;求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讨论方阵能否对角化,如能,要能写出相似变换的矩阵及对角阵;通过正交相似变换(正交矩阵)将对称矩阵对角化;写出二次型的矩阵,并将二次型标准化,写出变换矩阵;判定二次型或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一.矩阵1.矩阵的基本概念(表示符号、一些特殊矩阵――如单位矩阵、对角、对称矩阵等);2.矩阵的运算(1)加减、数乘、乘法运算的条件、结果;(2)关于乘法的几个结论:①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律(若AB=BA,称A、B是可交换矩阵);②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消去律、零因式不存在;③若A、B为同阶方阵,则|AB|=|A||B|;④|kA|=n k|A|3.矩阵的秩(1)定义非零子式的最大阶数称为矩阵的秩;(2)秩的求法一般不用定义求,而用下面结论:矩阵的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阶梯形矩阵的秩等于非零行的个数(每行的第一个非零元所在列,从此元开始往下全为0的矩阵称为行阶梯阵)。

求秩:利用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阶梯阵得秩。

4.逆矩阵(1)定义:A、B为n阶方阵,若AB=BA=E,称A 可逆,B是A的逆矩阵(满足半边也成立);(2)性质:(AB)1-=(B1-)*(A1-),(A T)1-=(A1-)T;(A B的逆矩阵,你懂的)(注意顺序)(3)可逆的条件:①|A|≠0;②r(A)=n; ③A等价于E;(4)逆的求解伴随矩阵法A1-=(1/|A|)A*;(A* A的伴随矩阵~)②初等变换法(A:E)⇒(施行初等变换)(E:A1-)5.用逆矩阵求解矩阵方程:AX=B,则X=(A1-)B;XB=A,则X=B(A1-);AXB=C,则X=(A1-)C(B1-)二、行列式1.行列式的定义用n2个元素aij组成的记号称为n阶行列式。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一、逆序数:在一个n级排列中,如果有较大的数排在较小的数前面(<),则称与构成一个逆序,一个n级排列中逆序的总数,称为它的逆序数,记为N(*奇排序:逆序数是奇数;偶排序:逆序数是偶数(一)任意一个排序经过一个对换后奇偶性改变(二)n个数码(n>1)共有n!个排列,其中奇偶排列各占一半二、n阶行列式=(按行顺序取)n级行列式的一般项:(当)为偶数时取正号,奇数取负号)D的一般项:三、转置行列式:将行列式D的行与列互换后得到的行列式,记为或(一)将行列式转置,行列式的值不变,即(二)交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的值变号,即(三)如果行列式中有两行(列)对应的元素相同,此行列式的值为零四、用数k乘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等于以数k乘此行列式,即:(一)如果行列式某行(列)的所有元素有公因子,则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外面(二)如果行列式有两行(列)元素成比例,则行列式的值等于零五、如果将行列式中的某一行(列)的每一个元素都写成两个数的和,则此行列式可以写成两个行列式的和,这两个行列式分别以这两个数为所在行(列)对应位置的元素,其他位置的元素与原行列式相同,即:六、将行列式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同乘以数k后加于另一行(列)对应位置的元素上,行列式的值不变七、余子式:在n阶行列式D=中去掉元素所在的第i行和第j列后,余下的n-1阶行列式被称为D中元素的余子式,记为,即:代数余子式:(一)n阶行列式D=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代数余子式乘积的和,即:或(二)n阶行列式D=的某一行(列)的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的和等于零,即:或(i≠s;j≠t)八、范德蒙行列式:九、克莱姆法则:线性方程组当其系数行列式D≠0时,有且仅有唯一解其中是将系数行列式中第j列元素对应地换为方程组的常数项后得到的行列式(一)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0,则它仅有零解(二)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0,则方程组有非零解十、零矩阵:所有元素均为0的矩阵(行数与列数不都相同的两个零矩阵是不同的零矩阵)非负矩阵:所有元素均为非负数的矩阵十一、以数k乘矩阵A的每一个元素所得到的矩阵,称为数k与矩阵A的积,记作k A,如果A=,那么k A=十二、负矩阵:-A=十三、矩阵运算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四、矩阵的乘法:如果矩阵A的列数等于矩阵B的行数,则A与B的乘积C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等于矩阵A的第i行元素与矩阵B的第j对应元素乘积的和,并且矩阵C的行数等于矩阵A的行数,矩阵C的列数等于矩阵B的列数,即:(一)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律(二)两个非零矩阵相乘,结果可能是零矩阵(三)矩阵乘法不满足消去律(四)矩阵乘法性质:1、2、3、4、十五、矩阵可交换:如果两矩阵A和B相乘,有AB=BA,则称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十六、有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元未知量矩阵系数矩阵十七、转置矩阵:将m*n矩阵A的行与列互换,得到的m*n矩阵,称为矩阵A的转置矩阵,记为或(一)(二)(三)(四)十八、n阶矩阵/n阶方阵:矩阵的m=n十九、方阵的幂:个(一)(二)(三)当AB可交换时,二十、方阵的行列式:由n阶矩阵(方阵)A的所有元素按原来次序构成的n阶行列式称为方阵A的行列式,记作,或(det A)(一)(二)(三)(四)二十一、特殊矩阵(一)对角矩阵:若AB为同阶对角矩阵,则kA,A+B,AB仍为同阶对角矩阵;(二)数量矩阵:数量矩阵左乘或右乘一个矩阵B,其乘积等于以数a乘矩阵B(三)单位矩阵:(四)三角形矩阵(五)对称矩阵:n阶矩阵满足1、2、数乘对称矩阵及同阶对称矩阵之和仍为对称矩阵3、当且仅当A与B可交换时,AB是对称的二十二、分块矩阵(一),(二)二十三、逆矩阵:对于n阶矩阵A,如果存在n阶矩阵B,使得AB=BA=I,那么矩阵A称为可逆矩阵,简称A可逆,并称B为A的逆矩阵,逆矩阵是唯一的,把唯一的逆矩阵记作(一)n阶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非奇异,且当A可逆时,有(二)证明A可逆或证明B是A的逆矩阵,只要验证AB=I(三)逆矩阵的性质:1、若矩阵A可逆,则也可逆,且2、若矩阵A可逆,数k≠0,则kA也可逆,且3、两个同阶可逆矩阵A,B的乘积是可逆矩阵,且4、若矩阵A可逆,则A的转置矩阵5、若矩阵A可逆,则(四)(五)若AB=C,且A为非奇异,则B= C二十四、非奇异:若n阶矩阵A的行列式,则称A为非奇异的二十五、伴随矩阵:由行列式的元素的代数余子式所构成的矩阵二十六、矩阵的初等变换:(一)1、交换矩阵的两行(列)2、以一个非零的数k乘矩阵的某一行(列)3、把矩阵的某一行(列)的l倍加于另一行(列)上(二)初等矩阵:对单位矩阵I施以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三)设,对A的行施以一次某种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等于用同种的m 阶初等矩阵左乘A,对A的列施以一次某种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等于用同种的n阶初等矩阵右乘A(四)任意一个矩阵经过若干次初等变换后均可以化为下面形式的矩阵:矩阵D称为矩阵A的等价标准形(五)如果矩阵A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可化为矩阵B,则称矩阵A与矩阵B等价(六)如果A为n阶可逆矩阵,则(七)n阶矩阵A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可以表示为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二十七、k阶子式:从A中任取k行k列,位于这些行和列的相交处的元素,保持它们原来的相对位置所构成的k阶行列式二十八、矩阵的秩:如果A中不为零的子式的最高阶数为r,即存在r阶子式不为零,而任何r+1阶子式皆为零,则称r为矩阵A的秩,记作r(A)=r(一)满秩矩阵:r(A)=n(二)矩阵经初等变换后,其秩不变(三)二十九、增广矩阵:系数矩阵A和常数项矩阵构成的矩阵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当m<n,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三十、向量(一)(二)(三)(四)(五)(六)k((七)(八)三十一、向量组的线性组合线性方程组可以表示为,即常数列向量与系数列向量的线性关系,被称为方程组的向量表示,其中,于是,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就相当于是否成立(一)如果成立,则称向量是向量组的线性组合,或称向量可以由向量组线性表示(二)向量可由向量组线性表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以为列向量的矩阵与以为列向量的矩阵有相同的秩(三)如果组A:中每一向量都可由组B:线性表示,则称向量组A可由向量组B线性表示1、向量组A可由向量组B线性表示,向量组B又可由向量组C线性表示,则向量组A可由向量组C线性表示2、如果向量组A和向量组B可以相互线性表示,则称向量组A和向量组B等价(四)如果线性相关,而线性无关,则向量可由向量组线性表示且表示法唯一三十二、线性相关性:齐次线性方程组可以写成零向量与系数列向量的如下线性关系式:,被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向量形式。

线代复习提纲

线代复习提纲

线代复习提纲第一章行列式1、会计算排列的逆序数;2、理解行列式的定义,能用定义计算一些特殊的行列式;3、掌握行列式的性质,能熟练地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4、掌握行列式的按行(列)展开定理,能熟练地利用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5、了解克莱姆法则,会利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1、理解矩阵的概念,单位、对角、对称矩阵2、掌握矩阵的运算;注意矩阵乘法的不可交换性、3、理解矩阵的转置,幂、方阵的行列式;4、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求逆矩阵的公式,了解矩阵分块的概念及其运算关系。

6、会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7、会解矩阵方程;8、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并会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第三章向量的线性相关性1、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2、理解两个n维向量组等价的充要条件;3、会判断给定向量组是线性相关还是线性无关;4、理解n维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及向量组的秩的概念,掌握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及向量组的秩的方法。

并能用极大无关组表示向量组的其余向量;5、掌握一个矩阵的秩与它的行向量组的秩和列向量组的秩的关系;6、了解n维向量空间、子空间、基、维数、坐标等概念第4章线性方程组1、理解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条件,会判断线性方程组何时无解、有唯一解、有无穷多解;2、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理解基础解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求基础解系及通解;3、能熟练地求通解。

第5章相似矩阵1、了解向量的内积、长度、夹角的概念和性质,了解正交向量组的性质;2、了解标准正交基的概念和性质;3、掌握施密特正交化方法;4、了解正交矩阵、正交变换的概念和简单性质;5、理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和性质,会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6、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理解n阶矩阵相似于对角矩阵的充要条件,掌握将n阶矩阵化为对角阵的方法,掌握用正交矩阵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阵的方法第6章二次型1、理解二次型及二次型的秩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概念;2、掌握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3、了解惯性定理,了解正定二次型;4、了解实二次型及对应矩阵为正定的判别法。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1.1二阶、三阶行列式了解二阶、三阶行列式的概念;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1.2排列了解排列、正逆序数、奇偶排列、对换的概念;熟练掌握逆序数的计算方法、3个定理1.3n阶行列式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和由二阶、三阶行列式展开式的特点导出的一般规律;;掌握用定义计算特殊n阶行列式的方法;熟记三角形行列式的计算结果..1.4行列式的性质熟练掌握行列式的运算性质;并应用它们进行行列式的运算..转置行列式的概念;行列式的5个性质和两个推论1.5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掌握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熟练掌握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方法..三阶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式;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范德蒙行列式1.6克拉默法则掌握线性方程组解的克拉默运算法则;掌握用克拉默法则判断齐次线性方程组仅有零解和有非零解的方法..1.7数域掌握数域的定义..2.1消元法了解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方法;熟练掌握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法解线性方程组以及判断方程组无解、有解唯一解、无穷多解的方法..2.2n维向量空间了解向量的定义;掌握向量的运算;熟悉线性方程组的向量表达形式..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的运算法则;n维向量空间的概念;线性方程组的向量表达形式2.3向量间的线性关系掌握向量的线性组合概念;熟练掌握一个向量可由其它向量线性表示的方法;熟练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向量的线性组合概念;判断一个向量可由其它向量线性表示的方法;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判断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方法;判断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一些结论;5个定理2.4向量组的秩了解向量组极大无关组的概念;掌握等价向量组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向量组秩的概念与相关结论..2.5矩阵的秩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熟练掌握求向量组极大无关组的方法;熟练掌握求向量组秩和矩阵秩的方法..矩阵的行秩与列秩的概念;矩阵子式的概念;矩阵秩的概念;求向量组极大无关组、向量组秩、矩阵秩的方法;2.6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解、有唯一解、无穷多解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解、只有零解判定方法..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解判定方法定理1;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无穷多解的判定方法定理2;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解、只有零解判定方法推论1、22.7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熟练掌握基础解系的概念;熟练掌握用基础解系表示方程组解的方法..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两个性质;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概念;特别强调基础解系中含解向量个数与未知量个数和系数矩阵秩间的关系;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基础解系表示法;非齐次线性方程组与齐次线性方程组解间的关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基础解系表示法;3.1-3.2矩阵的概念与运算了解矩阵的概念;熟练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与矩阵的乘法、乘法、转置、行列式的运算法则和相应的性质..矩阵的定义以及几种特殊矩阵;矩阵的加法法则和对应的性质;数与矩阵的乘法法则和对应的性质;矩阵的乘法法则和对应的性质;矩阵的转置概念和对应的性质;矩阵行列式概念和对应的性质3.3可逆矩阵理解可逆矩阵的概念;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熟练掌握用伴随矩阵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3.4矩阵的分块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以及矩阵分块的原则;熟练掌握分块矩阵的运算法则..3.5初等矩阵理解三种初等矩阵的概念;掌握初等矩阵在矩阵乘法运算中的作用;熟练掌握利用初等变换求可逆矩阵的方法..三种初等矩阵的概念和它们在矩阵乘法运算中的作用;任意矩阵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化成的标准型;可逆矩阵与初等矩阵间的关系定理;利用初等变换求可逆矩阵的方法3.6常见的特殊矩阵了解对角矩阵、准对角矩阵、三角形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的概念和运算性质..4.1向量空间了解向量空间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向量空间基以及向量在基下坐标的概念..4.2向量的内积了解内积的概念;掌握内积的性质;熟练掌握n维向量空间两向量内积的坐标表示法;会求向量长度和向量单位化;了解正交向量组的概念;理解标准正交基的概念;熟练掌握向量组的施密特正交化过程..向量内积的概念和性质;n维向量空间两向量内积的坐标表示法;单位向量的概念和向量单位化;正交向量组的概念;正交基、标准正交基的概念;向量组的施密特正交化过程4.3正交矩阵了解正交矩阵的概念;熟练掌握其性质..5.1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了解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熟练掌握求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熟练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了解矩阵迹的概念与性质..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求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矩阵迹的概念与性质;5.2相似矩阵和矩阵对角化的条件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掌握相似矩阵的性质;熟练掌握矩阵对角化的条件和对角化的方法.. 5.3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了解实对称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熟练掌握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基本要求(计算方面)四阶行列式的计算;N阶特殊行列式的计算(如有行和、列和相等);矩阵的运算(包括加、减、数乘、乘法、转置、逆等的混合运算);求矩阵的秩、逆(两种方法);解矩阵方程;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的讨论;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包括唯一、无穷多解);讨论一个向量能否用和向量组线性表示;讨论或证明向量组的相关性;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并将多余向量用极大无关组线性表示;将无关组正交化、单位化;求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讨论方阵能否对角化,如能,要能写出相似变换的矩阵及对角阵;通过正交相似变换(正交矩阵)将对称矩阵对角化;写出二次型的矩阵,并将二次型标准化,写出变换矩阵;判定二次型或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一、行列式1.行列式的定义用n2个元素a ij组成的记号称为n阶行列式。

(1)它表示所有可能的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元素乘积的代数和;(2)展开式共有n!项,其中符号正负各半;2.行列式的计算一阶|α|=α行列式,二、三阶行列式有对角线法则;N阶(n>=3)行列式的计算:降阶法定理:n阶行列式的值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的和。

方法:选取比较简单的一行(列),保保留一个非零元素,其余元素化为0,利用定理展开降阶。

特殊情况:上、下三角形行列式、对角形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2)行列式值为0的几种情况:Ⅰ行列式某行(列)元素全为0;Ⅱ行列式某行(列)的对应元素相同;Ⅲ行列式某行(列)的元素对应成比例;Ⅳ奇数阶的反对称行列式。

二.矩阵1.矩阵的基本概念(表示符号、一些特殊矩阵――如单位矩阵、对角、对称矩阵等);2.矩阵的运算(1)加减、数乘、乘法运算的条件、结果;(2)关于乘法的几个结论:①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律(若AB=BA,称A、B是可交换矩阵);②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消去律、零因式不存在;③若A、B为同阶方阵,则|AB|=|A||B|;④|kA|=k n|A|3.矩阵的秩(1)定义 非零子式的最大阶数称为矩阵的秩;(2)秩的求法 一般不用定义求,而用下面结论:矩阵的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阶梯形矩阵的秩等于非零行的个数(每行的第一个非零元所在列,从此元开始往下全为0的矩阵称为行阶梯阵)。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第一章 矩阵1 矩阵的概念特殊矩阵:行矩阵、列矩阵、对角矩阵、上三角阵、下三角矩阵、单位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

2 矩阵的运算:(1)矩阵的线性运算及其运算规律-矩阵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矩阵的乘法:能够进行乘法运算必须具备的条件,运算方法,左乘与右乘的区别。

乘法的运算规律(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 (3)矩阵的转置:(AB)T =B T A T(4)矩阵的逆:AB=BA=I →A -1=B 矩阵的逆唯一 运算规律: (A -1) -1= A ;(λA) -1= λ-1A -1;(AB) -1=B -1A -1;(A T ) -1=(A -1) T 矩阵逆的计算方法:待定系数法、初等变换法、伴随矩阵法。

3 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第二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初等变换 1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的一一对应关系2 高斯消元法:线性方程组的三种变换→阶梯形方程组。

3 利用矩阵初等变换解线性方程组:三种初等变换→行阶梯形矩阵→行最简形矩阵4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三种情形的讨论⎪⎪⎪⎪⎪⎪⎪⎪⎪⎪⎪⎭⎫ ⎝⎛++++0000000000000000000011,221,2222111,111211r r rn r r rr nr r nr r d d c c c d c c c c d c c c c c(1)无解(2)唯一解(3)无数解 5矩阵等价的概念 6 初等矩阵的概念7 初等矩阵与矩阵初等变换的关系8 逆矩阵定理:设A 是n 阶矩阵,那么下列各命题等价: (1)A 是可逆矩阵;(2)齐次线性方程组Ax =0只有零解; (3)A 可以经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化为In ; (4)A 可表示为有限个初等矩阵的乘积。

9 利用矩阵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 A 可以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为I ; I 经过这同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为A -1P s …P 2P 1 (A | I n )=(I n |A -1)第三章 行列式1 n 阶行列式的定义(1)全排列及其奇偶性:逆序数的概念,对换,相邻对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计算方面)
1、四阶行列式的计算;
2、N阶特殊行列式的计算(如有行和、列和相等);
3、矩阵的运算(包括加、减、数乘、乘法、转置、逆等的混合运算);
4、求矩阵的秩、逆(两种方法);解矩阵方程;
5、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的讨论;
6、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包括唯一、无穷多解);
7、讨论一个向量能否用和向量组线性表示;
8、讨论或证明向量组的相关性;
9、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并将多余向量用极大无关组线性表示;
10、将无关组正交化、单位化;
11、求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2、讨论方阵能否对角化,如能,要能写出相似变换的矩阵及对角阵;
13、通过正交相似变换(正交矩阵)将对称矩阵对角化;
14、写出二次型的矩阵,并将二次型标准化,写出变换矩阵;
15、判定二次型或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
一、行列式
1.行列式的定义:用n^2个元素a ij组成的记号称为n阶行列式。

(1)它表示所有可能的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元素乘积的代数和;
(2)展开式共有n!项,其中符号正负各半;
2.行列式的计算
一阶|α|=α行列式,二、三阶行列式有对角线法则;
阶(n>=3)行列式的计算:降阶法
定理:n阶行列式的值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的和。

方法:选取比较简单的一行(列),保保留一个非零元素,其余元素化为0,利用定理展开降阶。

特殊情况
上、下三角形行列式、对角形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
(2)行列式值为0的几种情况:
Ⅰ行列式某行(列)元素全为0;
Ⅱ行列式某行(列)的对应元素相同;
Ⅲ行列式某行(列)的元素对应成比例;
Ⅳ奇数阶的反对称行列式。

二.矩阵
1.矩阵的基本概念(表示符号、一些特殊矩阵――如单位矩阵、对角、对称矩阵等);
2.矩阵的运算
(1)加减、数乘、乘法运算的条件、结果;
(2)关于乘法的几个结论:
①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律(若AB=BA,称A、B是可交换矩阵);
②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消去律、零因式不存在;
③若A、B为同阶方阵,则|AB|=|A|*|B|;
④|kA|=k^n|A|
3.矩阵的秩
(1)定义非零子式的最大阶数称为矩阵的秩;
(2)秩的求法一般不用定义求,而用下面结论:
矩阵的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阶梯形矩阵的秩等于非零行的个数(每行的第一个非零元所在列,从此元开始往下全为0的矩阵称为行阶梯阵)。

求秩:利用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阶梯阵得秩。

4.逆矩阵
(1)定义:A、B为n阶方阵,若AB=BA=I,称A可逆,B是A的逆矩阵(满足半边也成立);
(2)性质:(AB)^-1=(B^-1)*(A^-1),(A')^-1=(A^-1)';(A B的逆矩阵,你懂的)(注意顺序)
(3)可逆的条件:
①|A|≠0;②r(A)=n; ③A->I;
(4)逆的求解
伴随矩阵法A^-1=(1/|A|)A*;(A* A的伴随矩阵~)
②初等变换法(A:I)->(施行初等变换)(I:A^-1)
5.用逆矩阵求解矩阵方程:
AX=B,则X=(A^-1)B;
XB=A,则X=B(A^-1);
AXB=C,则X=(A^-1)C(B^-1)
三、线性方程组
1.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
定理:
(1) r(A,b)≠r(A) 无解;
(2) r(A,b)=r(A)=n 有唯一解;
(3)r(A,b)=r(A)<n 有无穷多组解;特别地:对齐次线性方程组AX=0
(1) r(A)=n 只有零解;
(2) r(A)<n 有非零解;
再特别,若为方阵,
(1)|A|≠0 只有零解
(2)|A|=0 有非零解
2.齐次线性方程组
(1)解的情况:
r(A)=n,(或系数行列式D≠0)只有零解;
r(A)<n,(或系数行列式D=0)有无穷多组非零解。

(2)解的结构:
X=c1α1+c2α2+…+Cn-rαn-r。

(3)求解的方法和步骤:
①将增广矩阵通过行初等变换化为最简阶梯阵;
②写出对应同解方程组;
③移项,利用自由未知数表示所有未知数;
④表示出基础解系;
⑤写出通解。

3.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1)解的情况:
利用判定定理。

(2)解的结构:
X=u+c1α1+c2α2+…+Cn-rαn-r。

(3)无穷多组解的求解方法和步骤:
与齐次线性方程组相同。

(4)唯一解的解法:
有克莱姆法则、逆矩阵法、消元法(初等变换法)。

四、向量组
1.N维向量的定义
注:向量实际上就是特殊的矩阵(行矩阵和列矩阵)。

2.向量的运算:
(1)加减、数乘运算(与矩阵运算相同);
(2)向量内积α'β=a1b1+a2b2+…+anbn;
(3)向量长度
|α|=√α'α=√(a1^2+a2^2+…+an^2) (√根号)
(4)向量单位化(1/|α|)α;
(5)向量组的正交化(施密特方法)
设α1,α2,…,αn线性无关,则
β1=α1,
β2=α2-(α2’β1/β1’β)*β1,
β3=α3-(α3’β1/β1’β1)*β1-(α3’β2/β2’β2)*β2,………。

3.线性组合
(1)定义若β=k1α1+k2α2+…+knαn,则称β是向量组α1,α2,…,αn的一个线性组合,或称β可以用向量组α1,α2,…,αn的一个线性表示。

(2)判别方法将向量组合成矩阵,记
A=(α1,α2,…,αn),B=(α1,α2,…,αn,β)
若r (A)=r (B),则β可以用向量组α1,α2,…,αn的一个线性表示;
若r (A)≠r (B),则β不可以用向量组α1,α2,…,αn的一个线性表示。

(3)求线性表示表达式的方法:
将矩阵B施行行初等变换化为最简阶梯阵,则最后一列元素就是表示的系数。

4.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
设k1α1+k2α2+…+knαn=0,
若k1,k2,…,kn不全为0,称线性相关;
若k1,k2,…,kn全为0,称线性无关。

(2)判别方法:
①r(α1,α2,…,αn)<n,线性相关;
r(α1,α2,…,αn)=n,线性无关。

②若有n个n维向量,可用行列式判别:
n阶行列式aij=0,线性相关(≠0无关)(行列式太不好打了) 5.极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
(1)定义极大无关组所含向量个数称为向量组的秩
(2)求法设A=(α1,α2,…,αn),将A化为阶梯阵,则A的秩即为向量组的秩,而每行的第一个非零元所在列的向量就构成了极大无关组。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定义对方阵A,若存在非零向量X和数λ使AX=λX,则称λ是矩阵A的特征值,向量X称为矩阵A的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2.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
求出特征方程|λI-A|=0的根即为特征值,将特征值λ代入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λI-A)X=0中求出方程组的所有非零解即为特征向量。

3.重要结论:
(1)A可逆的充要条件是A的特征值不等于0;
(2)A与A的转置矩阵A'有相同的特征值;
(3)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六、矩阵的相似
1.定义对同阶方阵A、B,若存在可逆矩阵P,使P^-1AP=B,则称A与B 相似。

2.求A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方法与步骤(求P和∧):
求出所有特征值;
求出所有特征向量;
若所得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个数与矩阵阶数相同,则A可对角化(否则不能对角化),将这n个线性无关特征向量组成矩阵即为相似变换的矩阵P,依次将对应特征值构成对角阵即为∧。

3.求通过正交变换Q与实对称矩阵A相似的对角阵:
方法与步骤和一般矩阵相同,只是第三歩要将所得特征向量正交化且单位化。

七、二次型
1.定义n元二次多项式f(x1,x2,…,xn)=∑aijxixj称为二次型,若aij=0(i≠j),则称为二交型的标准型。

i,j=1
2.二次型标准化:
配方法和正交变换法。

正交变换法步骤与上面对角化完全相同,这是由于对正交矩阵Q,Q^-1=Q',即正交变换既是相似变换又是合同变换。

3.二次型或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1)定义(略);
(2)正定的充要条件:
①A为正定的充要条件是A的所有特征值都大于0;
②A为正定的充要条件是A的所有顺序主子式都大于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