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用水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测定法
制药用水指南范文

制药用水指南范文引言:制药用水是指在制药、生物制剂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水质。
由于制药工艺的特殊性,制药用水的要求相对较高,对水质的纯净度、无菌性、稳定性等有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就制药用水的纯净度、水质要求、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药用水的纯净度要求制药用水需要具备高度纯净度,以确保生产出的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 电导率:制药用水的电导率一般要求高于0.2μs/cm,以确保水中痕量的离子杂质浓度低于0.1ppm。
2. TOC(总有机碳):TOC是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指标,制药用水的TOC应低于0.5ppm,以确保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药品生产的影响最小化。
3. 细菌总数:制药用水应满足无菌要求,细菌总数应低于10cfu/mL,以避免细菌的感染和繁殖。
4. 重金属:制药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应低于0.1ppm,以避免对药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制药用水的水质要求除了纯净度要求外,制药用水还需要满足各类药品的生产工艺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生物限度:制药用水的微生物限度要符合药典要求,例如美国药典(USP)规定制药用水的大肠杆菌限度应低于10cfu/100mL,霉菌限度应低于10cfu/100mL。
对于注射用水等应用更严苛的药品,微生物限度要求更高。
2.pH值:制药用水的pH值应在5至7之间,以确保对药品生产无不良影响。
3.温度:制药用水的温度应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进行调整,一般应保持在20-30摄氏度之间。
4.色度、气味和味道:制药用水应无色、无异味,无明显的化学味道。
三、制药用水处理工艺制药用水的处理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两个环节,预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性无机盐和部分有机物,后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微生物。
1.预处理:预处理一般包括净水、软化和过滤等步骤。
净水主要通过去除杂质和部分溶解性离子来提高水的纯净度;软化主要是通过去除水中的镁、钙离子等硬度物质,以防止在后续处理工艺中产生沉淀和结垢;过滤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制药用水的总有机碳含量

注射用水的总有机碳含量(TOC)总有机碳(TOC)是通过间接方法来测量制药用水的有机物含量的。
TOC也可以通过监测药物制备过程中的操作过程来测得。
测量TOC有许多方法。
虽然这个普通章节主要描述特定测量方法的规程和限量测试的结果,但是不局限于一种方法。
根据测量的频率,在适当的间隔中寻找标准的解析方法,此方法需要准备一种易氧化的物质(例如,蔗糖),其浓度与所给的TOC限度的测量仪器的浓度一致。
合适的系统是通过分析方法的准备的难氧化的物质(例如,1,4对苯醌)所决定的。
测量制药用水的TOC有许多类型的设备,他们有许多共通之处:将样品水中的有机分子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接下来测量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这个结果通常被认为是水中的碳浓度。
这个设备必须能够区别有机和无机碳,无机碳以无机盐的形式呈现。
这个区别可能通过测量无机碳然后从总碳中减去被影响,也可能通过氧化之前从样品中清除无机碳来被影响。
清除的时候可能会引进有机分子,但是在制药用水中清除有机碳所引入的有机分子的量可以忽略不计。
仪器。
用校准的仪器在线或者离线安装。
按照如下的描述在适当的使用间隔中核实系统适用性。
通过制造商,仪器必须有一个在0.05mg/L以下可观察的监测限。
TOC用水。
用高纯水遵从以下的说明:----导电性:在25℃时不大于1.0µS/cm----总有机碳:不大于0.1mg/L根据使用设备的类型,重金属和铜的含量比较严格。
制造商的说明里应当被允许。
玻璃器皿的准备。
用一种能够去除有机物的方法来清洁玻璃器皿。
然后再用TOC用水冲洗玻璃器皿。
标准液。
用TOC水溶解蔗糖,在105℃条件下干燥3小时至含蔗糖1.19mg/L(碳含量0.5mg/L)待测液。
将水收集到一个密闭容器中,使之充满,尽量避免污染。
检测容器引起污染的最小值,然后密闭。
溶液系统适用性。
用TOC用水溶解1,4对苯醌浓度至含1,4对苯醌0.75mg/L(含碳0.5mg/L)。
TOC用水的控制。
制药用水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测定法(1)

制药用水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测定法(1)制药用水的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是制药厂必须测试和监控的指标,对于保证制药用水的质量和纯度至关重要。
下文将从常见的测试方法、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厂家应该关注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测定方法1.总有机碳测定方法:总有机碳是指水中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的总量。
通常,制药用水的总有机碳要求非常低,即总有机碳浓度低于0.5mg/L。
目前,总有机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气相色谱法(GC)和高温燃烧法(TOC)。
GC法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分离并检测,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总有机碳浓度低的样品。
TOC法是将水中的有机物质高温燃烧并将产生的CO2测定,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总有机碳浓度较高的样品。
2.电导率测定方法:电导率是水中离子能够导电的能力。
制药用水的电导率要求通常比较严格,即电导率要低于1.0μS/cm。
电导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电导率计法和电极法。
电导率计法是通过电导率计直接测定水中的电导率值。
电极法是将两个电极放在水中,测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来计算电导率。
二、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进行制药用水的总有机碳和电导率的测定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1.样品污染:制药用水的总有机碳和电导率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轻微的污染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出现误差。
2.测定不准确:测试人员不熟悉测试方法或者设备本身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3.样品容器不合适:对于总有机碳测定,需要使用无机碳、有机碳均较少的样品容器,否则可能会干扰测试结果。
而对于电导率测定,则需要使用干净、不带电荷的玻璃容器,否则结果可能不准确。
三、建议在测试制药用水的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时,下列建议需要被厂家重视:1.质量控制:制定严格的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样品污染。
2.设备维护:保持设备的清洁,确保测试结果准确。
3.样品处理:对于测定总有机碳,应该选择纯净的样品容器并按照厂家建议进行处理,而对于测试电导率,则必须保证样品容器干净无电荷。
药典纯化水及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纯化水ChunhuashuiPurified WaterH 2O 18.02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
【检査】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C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 ,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 相当于1μg NO 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 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 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通则0681)。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通则0682)。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验证方案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验证方案制药用水是指用于制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用水。
对制药用水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因为制药用水的质量会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在制药生产中需要进行各种水质分析,其中包括总有机碳测定。
总有机碳是指水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总和,包括有机溶剂、烃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成分。
用总有机碳测定法来验证制药用水的质量可以更准确地保证水质的稳定性和纯度,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
总有机碳测定法是一种基于氧化反应的分析方法,它使用强氧化剂来将水样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然后测定形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计算总有机碳的含量。
总有机碳测定法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是制药行业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验证方案需要以下步骤:步骤1:水样采集采集制药用水的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样品受到空气和外界污染。
在采集水样之前,需要将采样瓶用反应级硝酸或乙酸洗涤干净,并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
在采集样品时需要冲洗采样瓶多次,将第三次冲洗的样品收集起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
步骤2:现场测量在现场进行总有机碳的测定时,需要使用一台总有机碳分析仪。
将采集样品灌入样品瓶中,然后用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
在现场测量时,需要避免空气和灰尘等微粒的污染,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3:实验室检测如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则可以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实验室检测时,也需要注意样品的选择,保持样品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总之,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验证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制药企业更好地保障药品质量,并确保制药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采样、测量、检测等方面的细节,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1 简述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中国药典》2 0 1 0年版二部附录11 R )是检査制药用水中所含有机碳的总量,进而间接控制其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
制药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一般来自水源、供水系统(包括净化、贮存和输送系统)以及水系统中菌膜的生长。
总有机碳检查也被用于制水系统的流程控制,如监控净化和输水等单元操作的效能。
由于有机碳种类很多,直接测定有机碳含量比较困难。
因此,都需要将有机碳氧化成无机碳才能测定。
总有机碳测定方法的原理是水中的有机物质分子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 c o 2),检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然后计算出水中有机碳的浓度。
制药用水中存在无机碳和有机碳两种形式的碳,无机碳的来源可能是水源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等。
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从测定的总碳( T C )减去所测得的无机碳(1C),得总有机碳含量( T O C )即T O C = T C —1C。
第二种则是在氧化过程之前先去除无机碳,去除无机碳的方法通常是调整水样p H 值至3 . 0以下,使水中的无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挥发除去水中的二氧化碳,然而在吹洗去除无机碳的同时也有部分挥发性有机物被吹出,将该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再捕集,氧化成二氧化碳后测得挥发性有机碳( P O C ),将其他非挥发性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后测得非挥发性有机碳(N P O C ),总有机碳为挥发性有机碳与非挥发性有机碳的和,B卩T O C = =P O C + N P O C 。
在制药用水中P O C 的含量极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其N P O C 就近似等同于T O C通常采用蔗糖作为易氧化的有机物,1,4-对苯醌作为难氧化的有机物,按规定配制其对照品溶液,在总有机碳测定仪上分别测定相应的响应值,以考察仪器的氧化能力和系统的适用性。
^2 仪器总有机碳测定仪主要由进样器、氧化单元、二氧化碳测定单元、控制系统和数据显示系统等部分组成。
总有机碳 膜电导率测定法

总有机碳膜电导率测定法
总有机碳(TOC)膜电导率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水样中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有机物的电导率与其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测定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待测水样通过预处理,例如酸化、过滤等方式,以去除可能的干扰物质。
然后,将处理后的水样通过含有特定膜的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水样的电导率。
在测量过程中,有机物会与膜表面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膜电导率降低。
通过测量膜电导率的变化,可以推算出水样中的有机碳含量。
TOC膜电导率测定法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测量范围广、不需要使用化学试剂等。
然而,该方法可能会受到溶解氧、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对于一些特定的有机物,可能存在测量误差。
因此,在使用TOC膜电导率测定法时,需要对实际样品进行验证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015药典纯化水及0681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纯化水ChunhuashuiPurified WaterH 2O 18.02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
【检査】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C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 ,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 相当于1μg NO 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 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 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通则0681)。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通则0682)。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USP32版 分3个步骤进行: 如25℃步骤1不得过 1.3µS/cm,
通过温度-电导率限度表判定 结果 如: 25℃时限度为5.1µS/cm
注射用水 分3个步骤进行: 分3个步骤进行: 如25℃步骤1不得过1.3µS/cm, 如25℃步骤1不得过 1.3µS/cm, 灭菌 标示装量≤ 10ml,不得过 --------------注射用水 25μs/cm(25℃);标示装量 为10ml以上,不得过5μs/cm
四、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制药用 水的增修订情况
纯化水 修订: 重金属限度0.00003%
电导率
0.00001%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二氧化碳
增订:
总有机碳测定
易氧化物
关于铝盐
四、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制药用 水的增修订情况
注射用水 修订: 重金属限度0.00003% 0.00001% pH 加入饱和氯化钾溶液
3、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的基本原理
第一步
氧化技术 燃烧 100 ℃ / 过硫酸盐 紫外 紫外 / 过硫酸盐 紫外/ 二氧化钛
第二步
检测技术 非色散红外光度法 直接电导法 薄膜电导法
氧化
有机物
测定 CO2
一种是从测得的总碳中减去无机碳 另一种是在氧化过程前事先除去无机碳
测定方式通常有两种
五、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法
灭菌注射用水
性状 pH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重金属 细菌内毒素 其他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 项目比较
• 2、国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项目 高纯水 BP2009/EP6.0
纯化水In bulk 过程控制 1微生物限度 2 TOC或 易氧化物 3电导率 外观 试验 1硝酸盐 2铝盐 3重金属 4细菌内毒素 纯化水In containers 注射用水 外观 试验 1酸碱度 2易氧化物 3氯化物 4硫酸盐 5氨 6钙和镁 7不挥发物 8微生物限度 过程控制 1微生物限度 2 TOC 3电导率 外观 试验 1硝酸盐 2铝盐 3重金属 4细菌内毒素 灭菌注射用水 外观 试验 1酸碱度 2电导率 3易氧化物 4氯化物 5硫酸盐 6氨 7铝盐 8钙和镁 9不挥发物 10细菌内毒素 11微粒 12无菌
饮用水
纯化水
灭菌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
二、国外药典制药用水分类
BP2009/EP6.0
用 于双 需反 高渗 生透 物加 质超 量滤 的和 水去 的离 制子 剂,
USP32
JPXV版
纯化水 In bulk In containers 注射用水 In bulk 灭菌注射用水 高纯水
卫生用水(附录) 纯化水 灭菌纯化水 血液透析用水 纯蒸汽 注射用水 灭菌注射用水 抑菌注射用水 灭菌冲洗用水 灭菌吸入水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 项目比较
5 灭菌注射用水检验项目比较
性状 pH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重金属 细菌内毒素 其他 酸碱度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和镁盐 硝酸盐 氨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重金属 电导率 铝盐 细菌内毒素 无菌 微粒
pH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氨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细菌内毒素 无菌 微粒
4 注射用水检验项目比较
性状 pH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重金属 微生物限度 细菌内毒素
In bulk 微生物限度 总有机碳 电导率 性状 硝酸盐 重金属 铝盐 细菌内毒素
总有机碳 电导率 细菌内毒素
酸碱度 氯化物 硫酸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 易氧化物 不会发物 重金属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 项目比较
• 从英美药典来看,凡是就地生产使用的水,均 侧重于在线监测,即多使用总有机碳和电导率 测定控制,凡贮存于容器中的水,使用常规检 验方法控制 • 日本药局方多使用常规检验控制 •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综合国外药典的情况,主要 以英国药典的模式为主,兼顾美国药典的科学 性和先进性,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增修订
电导率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增订:
总有机碳测定
四、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制药用 水的增修订情况
灭菌注射用水 修订: 重金属限度0.00003% 0.00001% pH 加入饱和氯化钾溶液
增订:
电导率
四、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制药用 水的增修订情况
纯化水 性状 、酸碱度、硝酸盐 、亚硝酸盐 、 氨 、电导率、总有机碳或易氧化物 、 不挥发物 、重金属 、微生物限度
常水 纯化水 灭菌纯化水 注射用水 (灭菌注射用水)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 项目比较
• 1、中国药典2005年版制药用水检验项目
纯化水
性状 酸碱度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重金属 微生物限度
注射用水
性状 pH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重金属 微生物限度 细菌内毒素
纯化水 性状 纯度 1酸碱度 2氯化物 3硫酸盐 4硝酸盐 5亚硝酸盐 6氨 7重金属 8易氧化物 9不挥发物 灭菌纯化水 性状 纯度 1酸碱度 2氯化物 3硫酸盐 4硝酸盐 5亚硝酸盐 6氨 7重金属 8易氧化物 9不挥发物 10无菌
贮存在合适的 容器中并灭菌的
注射用水 性状 纯度 1酸碱度 2氯化物 3硫酸盐 4硝酸盐 5亚硝酸盐 6氨 7重金属 8易氧化物 9不挥发物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 项目比较
• 关于USP检验项目的选择依据
• USP24以前各版纯化水:pH、氯化物、硫酸盐、钙 盐、氨、二氧化碳、重金属、易氧化物及总固体 • 在USP24中取消了pH的检测 • 重金属 美国饮用水标准中一些金属离子的限度 为μg/L级,远比USP规定严格,加之现有生产工 艺也不会给制药用水引入重金属,所以此项检测 也取消了 • USP24对就地生产使用的纯化水与注射用水。它删 去了所有检测项目而代之以总有机碳与电导率
In bulk 微生物限度 电导率 总有机碳或 易氧化物 性状 硝酸盐 重金属 铝盐 细菌内毒素
In containers 性状 酸碱度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和镁盐 氨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微生物限度
总有机碳 电导率
性状 酸碱度 氯化物 硫酸盐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重金属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 验项目比较
•
采用与BP2009一致的方法和限度
六、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 2、我国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现状 制药企业需定时监测纯化水的电导率 之前我国各版药典均未收载制药用水电导 率测定法 按照GMP的要求,药典滞后 2010年版正式将其列入
六、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例:0.571-0.052=0.52
五、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法
8、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法注意事项 • 各个环节避免有机物污染和二氧化碳影响 • (1)离线测定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严格清除有 机残留物,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做最后淋洗 • (2)离线测定取样应采用密闭容器,容器顶空 应尽量小,取样后及时测试 • (3)在线测定应注意仪器安放的位置 • (4)在线测定时取水及测定系统都须进行充分 的清洗
制药用水 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测定法
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化学室 娄志红 2010.4
主要内容
• • • • • • 一、我国药典制药用水分类 二、国外药典制药用水分类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项目的比较 四、2010年版药典制药用水的增修订情况 五、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法 六、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一、我国药典制药用水的分类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 项目比较
• 2、国外药典制药用检验项目 USP32
纯化水 灭菌纯化水 血液透析用水
总有机碳 电导率
易氧化物 电导率 无菌
易氧化物或 总有机碳 电导率 微生物限度 细菌内毒素 附录:铝盐
三、国、内外药典制药用水检验 项目比较
注射用水 纯蒸汽 pH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氨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细菌内毒素 无菌 微粒
五、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法
• 10、总有机碳测定在制药行业的其他应用 • 清洁验证 总有机碳测定是一种不需探索活 性成份的非专属性检测方法。关于清洁验证, TOC具有独到的优势 • 含量测定 国内有用TOC测定仪测定氟康唑 注射液含量的报道
六、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 1、各国药典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收载情况
注射用水
性状 、pH值 、硝酸盐 、亚硝酸盐 、 氨 、电导率、总有机碳、不挥发物 、 重金属 、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
灭菌注射用水
性状 、 pH值 、氯化物、硫酸盐与钙 盐、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氨 、二氧化 碳 、电导率、不挥发物 、重金属 、 细菌内毒素、其他
五、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法
1、制药用水总有机测定的背景 总有机碳早就用于环境保护的水质测定 制药用水总有机测定法 USP于1998年5月 15日正式起用 制药用水总有机测定法 BP于 1999年7月 正式生效 JPXV版也收载了制药用水总有机测定法
4、制药用水总有机碳与易氧化物的关系 • 易氧化物 氧化还原反应,定性检查 • 总有机碳 含有有机碳类物质的间接测定, 可以准确反应水质的情况 • TOC可与还原性物质测定项目互换 • 但TOC不能用于替代细菌内毒素和微生物限 度(出于安全性考虑)
五、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法
5、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对仪器的要求 (1) 应能区分无机碳与有机碳,并能排除 无机碳对有机碳测定的干扰 (2)应满足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3)应具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最低检出限 为含碳等于或小于0.05mg/L)
五、制药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