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 海水温度和盐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掌握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海洋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关注。

–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水物性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关。

2.教学难点:–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理解。

–了解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和测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课外调查等。

在讲述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时,采用讲授方式,对于影响温度和盐度分布的因素,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不同地理环境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在实验扩展环节,通过在实验中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让学生亲自探究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相关知识点。

在课外调查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海底和海洋生物的美丽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习笔记–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通过学习笔记(要求)的方式学习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

3.概念讲解–讲授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笔记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实验扩展–学生进行实验,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加深对测量方法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让学生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

6.课外拓展–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课外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3)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3)

第二課時(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海水的溫度,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海水的另一個重要性質——海水的鹽度。

先來瞭解一下海水鹽度的概念:(學生回答)(二)海水鹽度:單位品質(100克)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品質。

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

(承轉)那麼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有哪些呢?1.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①氣候因素——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氣候因素,即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係。

降水量大於蒸發量,鹽度較低,反之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緯度海區,有暖流經過鹽度偏高;寒流經過鹽度偏低。

③河流徑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匯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另外,高緯度海區結、融冰量的大小(有結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高;有融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低)、海區的封閉度(海區封閉度越強,鹽度會趨於更高或更低)、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等也能影響到海水的鹽度高低。

各個因素具有時空不同的變化,因此海水的鹽度高低也具有時空的差異。

規律方法總結:2.分析影響海水鹽度因素的方法:①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係②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寒、暖流的影響;其次近岸海區河流徑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緯度海區還要考慮結、融冰的情況。

最高海區:紅海位於副熱帶,降水稀少、蒸發旺盛、陸上流入淡水少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達4.1%最低海區:波羅的海。

原因: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有大量淡水匯入;緯度較高,蒸發小、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

不超過1%3.規律: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如下圖)①副熱帶海區鹽度最高的原因:氣溫高,蒸發大;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沉氣流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區鹽度較低的原因:赤道低氣壓控制,蒸發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緯度海區鹽度低的原因:氣溫低,蒸發量小;溫帶多雨帶,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區鹽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河流水注入多。

作業:練習冊相應內容[教學後記]。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水是地球的主要水体;知道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热源;知道海岸带的范围、区位优势和人类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

2.理解海洋表面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3.了解海水盐度的概念,理解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4.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地理表述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地理作图能力。

5.通过认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激发对海洋的热爱,以及了解海洋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海水温度的概念(1)概念(2)表层海水温度状况取决于热量的收支在赤道—副热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而热量盈余;在副热带海区—高纬度海区,收入小于支出而亏损。

在30度附近收支基本平衡。

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不同的海区,热量收支并不平衡。

但由于大气环流、海水的运动,调整和维持着全球的热量平衡,因此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

(3)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二、海水的盐度(1)概念: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2)分布规律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赤道)和高纬度(两极)递减。

(呈马鞍型曲线)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因而海洋表面盐度最高。

北纬60°附近比南纬60°附近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60 °附近陆地面积广大,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注入海洋,对海水起了稀释作用。

(3)影响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3.2.1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2.1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思维性: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让学生思考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5.情感性: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海洋生物、海洋灾害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2.互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性:本节课教师运用了现代技术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进行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海洋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培养地理学科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创新精神。
4.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全球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海洋生物、海洋灾害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学生能够分析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太阳辐射、海底地形、大气环流等。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海洋现象,如季节性渔场、海洋灾害等。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教案: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2.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3.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2.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3.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资源,了解海水的基本特性。

Step 2: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15分钟)1.介绍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等工具测量海水温度;2.介绍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地理位置、季节、阳光照射、水深等。

Step 3: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15分钟)1.介绍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使用盐度计等工具测量海水盐度;2.介绍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海水蒸发、降水、淡水输入、冰融化等。

Step 4: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15分钟)1.介绍海洋环境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海流、海底地形等;2.介绍海洋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生物的生理和行为适应。

Step 5:实验训练(20分钟)进行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

Step 6: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重要性及相关的环保问题。

五、教学资源1.温度计、盐度计、海水样品等实验工具;2.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2.听取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理解和提问。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深入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2.邀请海洋科学家或研究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环境和生物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温度和盐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及影响因素〔二〕能力目标:运用有关图表说明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以及了解海洋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难点:归纳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3.疑点〔1〕为什么赤道低盐度海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2〕为什么南半球热带海区盐度比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盐度高?南纬40度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盐度高?教学过程:一、地球上的海洋〔一〕海洋是地球的水库〔二〕海洋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三〕海岸带1.岸相互作用的四个阶段提问:〔学生阅读表3.1回答〕修筑海岸防护工程、农业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滥挖珊瑚礁对海岸自然的过程分别有何影响?2.海岸带生态系统二、海水温度〔一〕海水热量的收支状况1、海水热量收入:太阳辐射〔主〕海水热量支出:海水蒸发〔主〕A 不同纬度:提问:从多年平均情况看,为什么低纬海区温度没有上升,而高纬海区温度没有下降?B 不同季节:〔二〕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因素根本上是取决于热量平衡的分布与变化其它因素有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三〕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不同纬度海区:由低纬向高纬方向递减。

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经过海区大于寒流经过海区。

同一海区:夏季高,冬季低。

◆〔补充〕洋流的判断2、垂直分布上层海水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为什么?〕深层海水〔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保持低温状态〔为什么?〕〔四〕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三、海水盐度1、盐度概念2、影响盐度的因素外海或大洋:主要因素是降水、蒸发等;近岸地区:主要因素是河川径流。

3、分布规律及原因红海:位于副热带,蒸发量大,降水量很少;从陆地流入的淡水也少。

海水温度和盐度优秀地理教案设计

海水温度和盐度优秀地理教案设计

海水温度和盐度优秀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

2.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

3.探究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幅我国沿海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水有哪些特性吗?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物和环境有什么影响?2.新课导入(1)讲解海水温度的概念,展示海水温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2)讲解海水盐度的概念,展示海水盐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3.案例分析(1)以我国沿海地区为例,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以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为例,分析海水盐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2)讨论内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其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讲解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

6.课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一幅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图。

(2)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沿海地区海洋生物的影响。

7.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资料,了解我国海水淡化工程的发展状况。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认识更加深入。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评价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示范教案一33海水温度和盐度1课时

示范教案一33海水温度和盐度1课时

示范教案一(3.3海水温度和盐度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系统中海气、海陆相互作用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概念。

2.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的分析问题能力,分析影响温度、盐度的主要因素,总结其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感知判断能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加强对海水温度与盐度分布规律的认识。

德育目标1.通过对海洋的认识,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海岸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岸,促进可持续发展。

2.树立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推动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为学生奠定海洋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教学方法1.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有关海洋知识,了解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学生的海洋环境意识。

2.补充实例,通过实例分析与参与,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海洋的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文化水平。

●教具准备地图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海洋既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场所,也是影响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

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环境。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测、开发和利用,人类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

而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开发已形成规模,并显示出巨大潜力。

人类已经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海洋中来了,龙潭取宝的努力开始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今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内容。

[讲授新课]3.3 海水盐度和温度(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内容的第一部分:地球上的海洋,了解海洋的一些概况以及人—海关系的发展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海水温度和盐度
授课老师:赵崇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洋的概况及其重要性
2、掌握海水温度与盐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德育目标:
1、认识到海洋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了解海洋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判断原理示意图,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海水盐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授、观察、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预习)
(三)讲授新课
一、地球上的海洋
1、海洋的概况
2、海洋的重要性(提问总结归纳)
3、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学生看书了解)
二、海水温度
提问:海洋热量的收入从哪里来,热量的支出消耗在哪里?
世界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2、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1)表层:①影响因素:
②变化规律:不同海区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同一海区夏季高于冬季
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2)深层:(提问:世界海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有什么特点?看图3.24分析总结)讲解:从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看,由于海水的导热率很低,太阳辐射热量集中储存在海洋表层,表层海水的温度随深度而递减;而海深在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的水温,基本上差别不大,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三、海水盐度
设问回答引入: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中含有哪些盐分呢?
1、盐度概念:
2、影响盐度的因素:(举生活实例说明-冲盐水)
①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②河流淡水注入③洋流(暖流与寒流)
3、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引导看图3.25分析总结)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分析原因并举例说明)
(四)归纳小结重点: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五)巩固练习
附:板书设计
3.3 海水温度和盐度
一、地球上的海洋
1、海洋的概况
2、海洋的重要性
3、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二、海水温度
1、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2、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1)表层:①影响因素:②变化规律:
(2)深层:
三、海水盐度
1、盐度概念:
2、影响盐度的因素:
3、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