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掌握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海洋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关注。

–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水物性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关。

2.教学难点:–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理解。

–了解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和测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课外调查等。

在讲述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时,采用讲授方式,对于影响温度和盐度分布的因素,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不同地理环境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在实验扩展环节,通过在实验中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让学生亲自探究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相关知识点。

在课外调查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海底和海洋生物的美丽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习笔记–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通过学习笔记(要求)的方式学习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

3.概念讲解–讲授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笔记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实验扩展–学生进行实验,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加深对测量方法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让学生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

6.课外拓展–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课外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中图版选修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最新中图版选修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小最新中图版选修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一、 海水温度⑴ 影响因素: 纬度、洋流、季节、深度、人类活动⑵ 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① 纬度:同一季节,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 洋流: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③ 季节 (太阳辐射)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⑶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海深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⑷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⑸ 洋流与海水温度① 寒流由高水温海区流向低水温海区;暖流由低水温海区流向高水温海区。

② 等温线图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注意: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二、 海水盐度 见地图册⑴ 影响因素:㈠ 降水量与蒸发量 : 降>蒸,盐度较低;蒸<降,盐度较高。

㈡ 洋流 : 暖流流经,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盐度较低。

㈢ 河流(淡水):有河流(淡水)注入,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㈣ 海区的封闭程度:① 若海区较封闭,与高(低)盐海区海水交换少,使盐度较低(高);②若海区不封闭,则该海区盐度与外海区盐度差异较㈤ 结冰与融冰: 结冰,盐度变大;融冰,盐度变小。

⑵ 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⑶ 世界盐度极值区盐度最大:红海 4.1%盐度最小:波罗的海 <1%⑷ 世界平均:3.5%⑸洋流与海水盐度㈠ (非水温因素造成的盐度差异)洋流海水温度与盐度 流向为低盐海区流向高盐海区㈡ (水温因素造成的盐度差异),一般,由高盐海区流向低盐海区的为暖流;由低盐海区流向高盐海区的为寒流。

㈢ 等盐度线图注意:某些著名海峡的洋流流向。

读某海区洋流示意图,回答1~4题。

1、若该图所示是大西洋西岸,此洋流为() A .北大西洋暖流B .加利福尼亚寒流C .加那利寒流D .墨西哥湾暖流2、与该洋流有关的大渔场是( ) A .北海道渔场B .北海渔场C .纽芬兰渔场D .秘鲁渔场3、该洋流延伸到北纬40°附近将朝哪一方向流动( )A .东B .南C .西D .北4、它对沿岸气候产生影响,具有 ( )A .增温、增湿B .增温、减湿C .降温、减湿D .降温、增湿 右图是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完成5~6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水体1_1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案1湘教版选修21

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水体1_1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案1湘教版选修21

海水温度和盐度[ 教课目的 ]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海水盐度”等基本看法。

2.认识海水温度的散布规律及其成因。

3.认识海水盐度的散布规律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 经过阅读“世界8 月海洋表面水温散布”和“世界8 月海水盐度散布”两幅地图,分析概括世界大洋温度与盐度散布规律,加强读图剖析能力,经过对两幅统计图的阅读剖析,加强阅读统计图表和获守信息的能力。

2.经过阅读教材中图表,认识和掌握等值线图与统计图的绘制与判读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进行地理散布特点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2.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看法认识问题、剖析问题。

3.经过阅读“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海水会愈来愈咸吗”等部分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研究海洋的兴趣与梦想。

[ 教课要点 ]1.海水温度及其散布;2.海水的盐度及其散布。

[ 教课难点 ]海水盐度的散布[ 教课媒体与教具]地球的卫星照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解说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蓝,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和云雨的故土。

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样构成物质,构成海洋环境。

20 世纪 60 年月以来,跟着海洋探测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无论深度,仍是广度,都大大行进。

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解决人类面对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宽生计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日益必需。

但是,要想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第一需要认识海洋。

【板书】第一章海洋水体【复习发问】地球上海陆面积的比各占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71%的表面被海洋所覆盖,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 以上,所以地球被誉为“水的行星”。

那么,宏大的海洋水体是从哪里来的?【板书】海水的形成【阅读】阅读课本P2 资料,说明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点拨】对于海水的形成,科学界有不一样的看法,往常以为海水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内部物质排气作用的产物。

岩浆活动和火山作用不停从地球内部排出大批水汽和其余气体,并凝结为液态水,经过漫长地质年月的累积渐渐形成了海水。

3.2.1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2.1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思维性: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让学生思考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5.情感性: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海洋生物、海洋灾害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2.互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性:本节课教师运用了现代技术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进行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海洋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培养地理学科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创新精神。
4.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全球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海洋生物、海洋灾害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学生能够分析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太阳辐射、海底地形、大气环流等。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海洋现象,如季节性渔场、海洋灾害等。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教案: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2.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3.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2.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3.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资源,了解海水的基本特性。

Step 2: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15分钟)1.介绍海水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等工具测量海水温度;2.介绍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地理位置、季节、阳光照射、水深等。

Step 3: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15分钟)1.介绍海水盐度的测量方法:使用盐度计等工具测量海水盐度;2.介绍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海水蒸发、降水、淡水输入、冰融化等。

Step 4:海洋环境和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15分钟)1.介绍海洋环境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海流、海底地形等;2.介绍海洋生物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生物的生理和行为适应。

Step 5:实验训练(20分钟)进行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

Step 6: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温度和盐度的重要性及相关的环保问题。

五、教学资源1.温度计、盐度计、海水样品等实验工具;2.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2.听取学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理解和提问。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深入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2.邀请海洋科学家或研究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环境和生物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海水温度和盐度教案

海水温度和盐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及影响因素〔二〕能力目标:运用有关图表说明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以及了解海洋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难点:归纳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3.疑点〔1〕为什么赤道低盐度海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2〕为什么南半球热带海区盐度比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盐度高?南纬40度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盐度高?教学过程:一、地球上的海洋〔一〕海洋是地球的水库〔二〕海洋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三〕海岸带1.岸相互作用的四个阶段提问:〔学生阅读表3.1回答〕修筑海岸防护工程、农业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滥挖珊瑚礁对海岸自然的过程分别有何影响?2.海岸带生态系统二、海水温度〔一〕海水热量的收支状况1、海水热量收入:太阳辐射〔主〕海水热量支出:海水蒸发〔主〕A 不同纬度:提问:从多年平均情况看,为什么低纬海区温度没有上升,而高纬海区温度没有下降?B 不同季节:〔二〕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因素根本上是取决于热量平衡的分布与变化其它因素有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三〕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不同纬度海区:由低纬向高纬方向递减。

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经过海区大于寒流经过海区。

同一海区:夏季高,冬季低。

◆〔补充〕洋流的判断2、垂直分布上层海水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为什么?〕深层海水〔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保持低温状态〔为什么?〕〔四〕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三、海水盐度1、盐度概念2、影响盐度的因素外海或大洋:主要因素是降水、蒸发等;近岸地区:主要因素是河川径流。

3、分布规律及原因红海:位于副热带,蒸发量大,降水量很少;从陆地流入的淡水也少。

第一节海水的温度与盐度教案

第一节海水的温度与盐度教案

第一节海水的温度与盐度教案刘祖壹/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阻碍海水温度的因素。

2).了解阻碍海水盐度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资料归纳并把握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运用图表资料归纳并把握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全面严谨的科学分析态度,能够把海洋地理科学的概念和原理运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海洋地理素养,增强学生审美体验,二、教材分析1、重点:海水温度与盐度的分布规律。

2、难点:阻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和云雨的故乡。

海洋水体及海水的各种组成物质共同组成海洋环境。

目前人类差不多开始对部分海洋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要想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必先正确认识海洋。

要认识海洋,第一要了解海水各种理化的性质,专门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1)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2)阻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三)新课讲授一、海水的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支1).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2).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剂作用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小得多。

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小。

海洋面积大,海水热容量大,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较强的调剂作用。

2.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垂直分布规律:从海面到1000米深处,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专门小。

3.阻碍海水温度的因素1)季节:同一海域: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2)纬度: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3)距陆地远近:陆地热容量小,温度变幅大。

同一纬度相比,陆地阻碍,夏季离陆地近的海域温度高于离陆地远的海域;冬季离陆地近的海域温度低于离陆地远的海域。

4)洋流同一纬度相比,暖流流经的海域温度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域二、海水的盐度1.盐度的含义100克海水含有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称为盐度。

海水温度和盐度-高中地理教案-模板

海水温度和盐度-高中地理教案-模板

海水温度和盐度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了解海洋对大气、陆地海岸带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

2.海洋表层海水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3.海水盐度的概念、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空间变化的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上的海洋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读《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了解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然后,引出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的热源和水源,并且积极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与大气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最后,读课本《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表,了解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这里也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

人类通过沿海工业、农业、港口建设、捕捞、排污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

同时,海岸带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人们要研究海洋环境,探索海洋水温、盐度的变化、海水运动的规律,解决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

这样就与后面的教材章节内容形成了自然衔接,为后面的教材章节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

关于海水温度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分析海洋的热量收支状况;然后,读课本《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和《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找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和深度的变化规律;第三,讲解气象、洋流、沿岸地形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最后,从海陆热容量的对比方面,分析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关于海水盐度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成分,由此引出盐度的概念。

然后,向学生介绍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值,并指出在海洋中的总盐量基本稳定,但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盐度值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水是地球的主要水体;知道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热源;知道海岸带的范围、区位优势和人类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

2.理解海洋表面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3.了解海水盐度的概念,理解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4.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地理表述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地理作图能力。

5.通过认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激发对海洋的热爱,以及了解海洋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海水温度的概念
(1)概念
(2)表层海水温度状况取决于热量的收支
在赤道—副热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而热量盈余;在副热带海区—高纬度海区,收入小于支出而亏损。

在30度附近收支基本平衡。

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不同的海区,热量收支并不平衡。

但由于大气环流、海水的运动,调整和维持着全球的热量平衡,因此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

(3)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2)分布规律
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赤道)和高纬度(两极)递减。

(呈马鞍型曲线)
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因而海洋表面盐度最高。

北纬60°附近比南纬60°附近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60 °附近陆地面积广大,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注入海洋,对海水起了稀释作用。

(3)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4)世界盐度之最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盐度达4.1%
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②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
③红海海域较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域: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
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①波罗的海海域位于副极地多雨带,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②波罗的海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三、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一般地,水的热容量比土壤大2—3倍,比空气大3000多倍。

海洋面积广大,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这就限制了海水温度的大幅度变化。

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得多,因而使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同步巩固】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M 群岛上有丰富的泥炭以及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近海域有丰富渔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1 )M 群岛所在处的海底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①②③洋流中,对秘鲁渔场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代号),该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M 群岛及附近海域有丰富资源,完成下表。

答案:
(1)大陆架;水深小于200 米,坡度较小
(2)②;海水上升,饵料丰富
(3)空间资源-- 建港口;生物资源-- 海洋捕捞,养殖;矿产资源-- 开采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洋流中,______为风海流,由______风吹拂形成;_____对其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2)图中上海到旧金山的两条航线①和②中,航速较快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3)A、B、C三海域中,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4)A、B、C三海域中,温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5)b洋流附近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其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东南信风;b
(2)①;顺风顺流
(3)C>B>A
(4)B>C>A
(5)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鱼类饵料,形成渔场。

3.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自2010年12月8日于广州起航,2011年12月11日圆满完成第22次环球科考任务凯旋青岛。

作为一次高度综合性的大洋科学调查,“大洋一号”发现16个海底热液区,获历史性突破。

据此及图18回答问题。

(1) 海底热液矿床主要位于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带。

“大洋一号”发现海底热液区的海域最可能是 ( )
A.② B.③ C.④ D.⑥
(2) ①②⑤三海域比较,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3) ④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该海域污染的主要类型是,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⑷简述我国进行大洋考察的重要意义。

答案:
(1)B (2)⑵⑤
⑶上升流使营养盐上翻石油污染油轮
⑷发展我国大洋资源调查事业,提高我国大洋资源研究水平;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为经济建设拓宽战略资源储备;保障海上安全;增强国人的海洋意识;扩大我国在世界大洋科学领域的影响,提高国际地位;为全人类和平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作贡献等(合理即可)
解析:
(1)③位于大西洋中部,为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2)⑤位于副热带沿海,且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3)④受沿岸上升补偿流影响;由于位于主要海上石油运输航线上,故石油污染较严重。

(4)大洋考查主要的目的是进行海洋资源的普查,维护海洋权益,增强海洋意识等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