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强化超滤工艺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壳聚糖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环境领域广泛应用。
壳聚糖薄膜作为壳聚糖的一种形式,具有高度的透水性和选择性吸附性,已被广泛用于水处理和环境污染控制。
本文将介绍壳聚糖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壳聚糖薄膜制备方法1. 溶液浇注法:将壳聚糖溶液倒在平整的玻璃基板上,通过自然干燥或烘干,形成壳聚糖薄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制备较厚的壳聚糖薄膜。
2. 涂覆法:先将壳聚糖溶液涂覆在玻璃或聚苯乙烯等基材上,再通过干燥或化学交联等方法形成壳聚糖薄膜。
这种方法制备的膜薄且均匀,可控性较好。
3. 化学交联法:壳聚糖薄膜可通过与交联剂(如戊二醛、乙二醇等)的反应形成。
这种方法可提高壳聚糖薄膜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适用于制备需要耐久性的薄膜。
4. 蒸发沉积法:通过将壳聚糖溶液放置在真空环境下蒸发,使溶液中的壳聚糖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结晶度,适用于需要高纯度的壳聚糖薄膜。
二、壳聚糖薄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水过滤:壳聚糖薄膜具有狭窄的孔径和高度的透水性,可以用作水处理中的微过滤膜或超滤膜,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等。
2. 水分离:壳聚糖薄膜可用于水中溶解物质的分离,如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分离、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去除。
3. 水净化:壳聚糖薄膜的独特结构和电荷性质,使其能够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4. 水资源回收:壳聚糖薄膜可用于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在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灌溉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水分析:壳聚糖薄膜可用于水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和分析,通过吸附和浸出等方法,检测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
三、壳聚糖薄膜的优势与展望1. 环境友好: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高选择性:壳聚糖薄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吸附性,可以选择性地吸附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提高水处理的效率。
壳聚糖的共混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的共混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共混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的研究新进展,主要讨论了壳聚糖与淀粉、葡甘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共混物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共混改性研究进展一、前言甲壳素是从虾、昆虫等动物或是藻类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状态下是乳白色的粘稠液体。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降解产物,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β-D葡萄糖。
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就可称之为壳聚糖,它在水中和碱溶液中均不能溶解,但可溶于稀酸溶液,是一种天然的碱性多糖。
这种天然高分子由于具有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众多优良性能而在近几年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并在纺织、环保、日化、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
壳聚糖的制备原料廉价易得,环保无污染,独特的结构使其性能优良,具有很多潜在应用价值。
但由于它只能溶解于某些酸中这一特性,使其在应用方面大大受限,也影响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因此,对壳聚糖进行共混改性成为壳聚糖研究中广受关注的课题。
二、常用共混改性方法1.壳聚糖/淀粉的共混改性壳聚糖原材料易得、无毒环保、可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淀粉廉价易得,可以制备透明膜材料,但是由于其强度低、易发霉、抗水性差等缺点而使用受限。
通过制备壳聚糖/淀粉共混膜可以进行取长补短,使其性能得到改进。
聂柳慧[2]等对共混膜中壳聚糖与淀粉的固含量比例进行研究,发现其固含量为1:1时,在常温下即可成膜,并且具有较高的膜相对透明性、柔韧性,壳聚糖-淀粉共混包装膜具有优于普通塑料薄膜的力学性能。
2.壳聚糖/葡甘聚糖的共混改性壳聚糖和羧甲基葡甘聚糖可以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在成膜过程中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唐汝培[3]等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出壳聚糖-羧甲基葡甘聚糖共混膜,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随羧甲基葡甘聚糖含量的增加而得到明显的提高。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因此在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壳聚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水溶性差、稳定性低等,因此需要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壳聚糖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壳聚糖的分子结构,从而提高其性能。
例如,通过引入疏水基团可以改善壳聚糖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物理改性则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壳聚糖的形态、结构等因素,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例如,通过球磨法可以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从而提高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效果。
目前,壳聚糖的改性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如何保持壳聚糖的生物活性是改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改性后的壳聚糖可能会出现新的毒性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毒性研究。
未来,随着壳聚糖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壳聚糖在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壳聚糖可用于制备环保材料、化妆品添加剂、印染助剂等。
例如,通过接枝共聚将壳聚糖与聚丙烯酸制成高分子复合材料,可用于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等环保材料。
在生物医学领域,壳聚糖可用于药物传递、组织工程、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例如,利用壳聚糖制备的药物载体能够实现药物的定向传递,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壳聚糖还可用于组织工程。
通过将壳聚糖与胶原等生物活性物质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支架。
这些支架可为细胞生长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壳聚糖还可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和有害物质。
例如,将壳聚糖与酶或抗体结合制成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对血糖、胆固醇等生物分子和有害物质的快速、灵敏检测。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在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改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改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1壳聚糖的理化性质壳聚糖(chitosan,(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甲壳素(chitin,(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部分脱乙酰化的产物。
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蟹、虾以及藻类、真菌等低等动植物中,含量极其丰富,自然界每年产量约在100亿吨,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
它是由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的直链多糖,此多糖中含有数千个乙酰己糖胺残基,因此在分子间形成很强的氢键,导致其不溶于水和普通有机溶剂,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将甲壳素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脱去N-乙酰基后可生成壳聚糖。
人们常将N-脱乙酰度和粘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作为衡量壳聚糖性能的两项指标。
N-脱乙酰度是判定壳聚糖溶解性的依据,脱乙酰度越高,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就越多,在酸中的溶解性就越好;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之间的缠绕程度就越大,溶解度就越小。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一种碱性多糖,它一般是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
壳聚糖可溶于大多数稀酸,如盐酸、醋酸、苯甲酸溶液,且溶于酸后分子中氨基可与质子结合,使自身带上正电荷。
甲壳素及壳聚糖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图1壳寡糖与壳聚糖的结构式甲壳素和壳聚糖在自然界可以被各种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中的甲壳素酶(chitinase)可以随机地水解甲壳素的N-乙酰-β-(1-4)糖苷键。
而壳聚糖可以被多种酶水解,包括壳聚糖酶(chitosanase)、麦芽糖酶、脂肪酶、以及各种来源的蛋白酶。
在人体内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并非普遍存在,通过测定显示N-乙酰壳聚糖在人血清中可以被人体内普遍存在的溶菌酶(lysozyme)降解。
壳聚糖的主链结构中引入了2-氨基,化学性质区别于3,6-羟基,与甲壳素相比增加了反应选择性的功能基团。
由于C6-OH是一级羟基,C3-OH是二级羟基,空间位阻不同反应活性也不同,再加上C2-NH2,壳聚糖就具有三个活性不同的可供修饰的基团。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王浩【摘要】Research progress of chitosan modification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The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as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in medic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xtile, food, daily cosmetics and other fields were introduced.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was prospected.%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新型的功能材料在医药、环保、纺织、食品及日用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壳聚糖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34)001【总页数】8页(P187-194)【关键词】壳聚糖;改性;衍生物;应用【作者】王浩【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多糖,主要来自于低等节肢类动物如虾、蟹、昆虫等外壳以及低等植物如藻类、菌类的细胞壁中。
壳聚糖是已知的唯一的天然碱性阳离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官能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抗菌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点[1-2],已成为一个新型的生理功能材料而广泛应用于医药、环保、纺织、食品及化妆品行业等领域。
随着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广泛,其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展,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甲壳素由于其分子内、分子间强的氢键作用,构成紧密的晶态结构,其溶解性差,不溶于一般溶剂。
专题性综述范文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壳聚糖本身的基本结构是葡萄糖胺聚合物,与纤维素类似。但因多了一个胺基,带有正电荷,所以使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且因其聚合分子结合键角度自然扭转之故,对于小分子或元素会发生凝集螫合作用。根据甲壳素脱乙酰化时的条件不同,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分子量不同,壳聚糖的分子量通常在几十万左右。但一般来说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Fi2FaaS)测定痕量Pd的方法。当采样体积13.5mL时,采样频率27/h,富集倍数49倍,线性范围0.01~0.4mg/L,检出限(3s,n=11)1.4μg/L,相对标准偏差1.26%和4.0%。
孙建民等[10]研究了壳聚糖对cu2+、zn2+、co2+、ni2+、Pb2+和cd2+6种离子的吸附行为,建立了壳聚糖柱同时分离6种离子的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自来水和电镀废水中6种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测定。徐晶等将壳聚糖装入微柱进行在线预富集,并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联用,用于催化剂样品中痕量Pd的测定。齐印阁等建立了壳聚糖分离富集丁二酮分光光度法测定ni2+的新方法,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该法可用于天然水中痕量ni2+的测定。minamisawa等[13]利用壳聚糖定量预富集环境水样中微量co2+,然后把洗脱的co2+用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检出限达50ngPL。利用壳聚糖与Ru共沉淀分离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微量Ru,线性范围的上限达510μgPL。谢维新采用壳聚糖为凝聚剂,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聚沉速度快,沉淀较完全,容易过滤和洗涤,用于铁矿、粘土矿(Sio2含量在20%以上)中的二氧化硅测定,结果均较好。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将对不 同浓度 的纯壳聚糖膜 以及 加入戊 二 醛做 交联 剂 的 交 联 壳 聚 糖 复 合 膜 的制 备 进 行 探
讨 , 时对壳 聚糖 膜 的各 种性 能 , 吸水性 、 酸 陛、 同 如 耐 耐盐性 、透光 率 、强度 等进 行 研究 。
第 2 卷 第 5期 2
20 0 9年 9月
武
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012 No. , .2 5
J OURNAL UHAN OF W UNI VERS TY CI I OF S ENCE AND ENGI NEERI NG
S p 20 e.09
壳聚糖膜 的制备及性 能研 究
基 金项 目 :绍兴 市 “ 织化 学与 染 整工程 ” 重点 学科 开 放基 金 . 纺
1 . 抗拉强度测定 .2 4 按 G 45 一 B4 6 %测定 膜 的抗 拉强 度 。试样 尺寸 为3r× e ,每个样 品N4 , e 8r a a 次 取平均值 ,按 ( ) 2 式计 算膜 的抗 拉 强度 : S FL, =/ () 2
关键 词 :壳聚 糖 ;膜 ;制 备 ;性 能
中图分类号 :T 15 S9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56 (0 9 0 -0 2 -0 0 9 10 2 0) 5 0 3 4
岛 津公 司 )F 20 S电子天 平 ( , A 14 上海 天平 仪器 厂 ) 。
壳 聚 糖 来 源 于 甲壳 质 , 几 丁 质 , 在 于 甲 又称 存 壳类 、节 枝类 动物 的壳 体及 菌 类 、藻类 等低 等植 物 的细 胞壁 中。壳 聚 糖有 很好 的成膜 性 、生物 相容 性
中药口服液澄清剂

中药口服液澄清剂改善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新技术摘要:中药口服液具有复杂性,其中含有许多杂质和位置成分,若直接将其服用,对人类的健康可能会造成损害。
为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我们要尽量除去其中的无效成分,即提高其澄明度,现代科学技术在此方面的研究一般有吸附澄清技术、微滤和超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等。
关键词:中药口服药澄清剂壳聚糖 ZTC1+1 101果汁澄清剂超滤微滤中药口服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混合体系,具有许多稳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在具体工艺过程中,为除去口服液中的杂质,使成品与杂志迅速而安全分离,提高澄明度,减少服用剂量,就需要研究新技术制造新设备。
作为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在工艺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吸附澄清技术、微滤和超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等。
一(吸附澄清技术是利用凝聚和絮凝作用,以澄清剂吸附除去中药提取液中的粗粒子以及淀粉、鞣质、黏液质、蛋白质等大分子杂质,破坏水提液的稳定性,以达到精制和提高成品制剂质量的目的。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带正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可与中药浸出液中蛋白质、果胶等发生分子间吸附架桥和电荷中和作用,或与大量的带负电荷悬浮物之间产生相互静电作用,使药液中悬浮物缠绕于壳聚糖线性分子结构中,颗粒变大沉降,被分离出去,以得到澄清药液。
在精制双黄连口服液时,壳聚糖加入量在0.6g/L,温度60?,PH4.0,转速150r/min时,成分黄芩苷损失较小且无效成分去除比较彻底,其效果较优。
ZTC1+1澄清剂是由两种组分组成,连续形成两次架桥,使去除蛋白质、鞣质等能力较强。
用于制备荆防口服液时,沉淀速度快、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能较好地保留有效成分。
制备八珍口服液时,更能保留中草药中的芍药苷、氨基酸、多糖、总固体等有效成分。
101果汁澄清剂是一种新型的食用果汁等饮料澄清剂,其为水溶性胶状物质,通过吸附与聚凝双重作用,使得药液中大分子杂质快速聚凝沉淀,上清液与渣滓分离,从而达到澄清目的。
在制备板蓝根口服液、黄芪精口服液等中作用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代某些传 统的分离方 法 。
壳 聚糖是 一种 天然 高分 子化 合物 . 无 毒且 可降
解 。它 的分子 中含有 大量 的氨基 和羟 基 . 是一 种 阳
K e y wo r d s: c h i t o s a n; u h r a f i l t r a t i o n; h e a v y me t a l s ;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随着 科学 技术 的发 展 , 膜 分离 技术 已成 为废 水
展望。
【 关键 词 ] 壳 聚糖 ; 超滤 ; 重金属 ; 水 处理
[ 中图 分类 号 ] X 7 0 3 . 1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 章 编号 ]1 0 0 5 — 8 2 9 X( 2 0 0 9 ) 0 4 — 0 0 0 1 - 4 0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o u p l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c h i t o s a n e n h a n c e d u l t r a f i l t r a t i o n
与之相 比 , 超滤技 术 能耗低 、 渗透 通量 高 , 但 缺 点是 不 能有效截 留离 子和部分小分 子 。壳聚糖强 化超滤
含有较 高浓度 的重金属 , 传 统处理技 术如化学沉 淀 、 离子交换 、 液相 萃取等方法 大多涉及 多相反应 , 操 作
时 间长 , 另外 , 金属 沉淀物 多是 填埋 , 容 易造成 地 下
低 ,直 至投加 量增 至 5 0 mm o l / L后 ,膜通量 趋 于稳 定 。投加 N a z S O 时, 膜通量 先升高 后降低 。
随着 城市生 活污水 量 日益增 加 ,如何提 高生活
E . P . K u n c o r o等 门 使 用 该 工 艺 分 离浓 缩 汞 . 由 于交联 作用 使壳 聚糖 趋 于稳定 , 减 少 了其 在 膜表 面
证. 获 得 了很 好 的一 致 性 。
1 . 2 处 理 地 袁 水
沈 金玉 等n 讨论 了壳 聚糖 絮凝剂 去除 菌体和膜 超滤去 除蛋 白和 多糖等 的效果及 影 响因素 。在壳 聚
糖质 量浓 度 为 8 0 0 ~ 1 0 0 0 m g / L , p H为 4 . 0 ~ 6 . 0 , 温 度
快、 C O D去除 效率 高 、污泥 容 易处理 以及 无二 次 污 染 等优点 n 。曾坚贤等 n 探讨 了絮凝 和膜 过滤结合 处 理生 活污水 的效果 , 结果 表明 , 在 膜分离 过程之前 采 用絮凝 处理 , 能显著 提高 处理效 果 , 在 三氯化铁 和 壳 聚糖 复合 的 最 佳 絮 凝 条 件 下 , C O D 的 去 除 率 达
u hr a ih f r a t i o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i t s p r o c e s s o n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i s r e v i e we d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T he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i t s s e p a r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a n d t h e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c h i t o s a n a r e a l s o d i s c us s e d b ie r ly f .At t h e e n d ,t h e c u r r e n t p r o bl e ms o f t h e c o up l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c hi t o s a n e nh a n c e d u l t r a il f t r a t i o n a r e a n a l y z e d , a nd i t s d e v e l o p me n t i s f o r e c a s t .
7 5 %左 右 , 同时 , 絮凝处 理后 膜通 量迅 速提 高 。在 流
速3 m / s和压差 0 . 2 MP a 下 操 作可 得 到较 好 的稳 定 通 量和 C O D去除率 。不 可逆污 染阻力 占主要作用 . 采 用质 量 分 数 分 别 为 0 . 5 %、 0 . 3 %、 0 . 6 %、 0 . 5 % 的
第2 9卷 第 4期
2 0 0 9年 4月
工 业 水 处 理
I n d us t r i a l Wa t e r Tr e a t me n t
Vo 1 . 2 9 No . 4 Apr . , 2 0 0 9
壳聚糖强化超滤工艺的研究进展
李艳 玲 ,吴立 波 , 王 薇
耦 合工艺 ,充分 发挥 了壳聚 糖和 超滤 两者 的优 势 , 在低 能耗 下可选择 截 留金属 离子 和小 分子 , 降低了
运行 费用 , 提 高 了分 离效 率 . 因此 该工 艺 正在 逐 渐
水污染【 4 】 。 壳聚糖强化超滤 工艺是将壳 聚糖投加 到水 中。与水 中的金属 离子静 电吸附或配位 键作用形成
图1 壳聚糖强化超 滤工 艺流程
R u e y . J u a n g J u a n g等 研 究 了溶 液 的 p H、 壳 聚
一
l 一
专 论 与 综述 糖 的装 载 比 、 压力及 离 子强度 对 C u ( Ⅱ) 、 C o ( Ⅱ) 、 N i
工业水 处理 2 0 0 9 — 0 4 , 2 9 ( 4 )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e x p a t i a t i o n o f t h e b a s i c p in r c i p l e a n d t h e o r y o f t h e c o u p l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c h i t o s a n e n h a n c e d
1 . 4 其他
J . L i o r e n s 等[ 考察 发现 中性 条件下 壳 聚糖 能 较
好 地 络合 C d .当 p H 降低 时 .水 中的 H 与C d 竞 争, 会 降低镉 的去除率 。 在p H 为 4左右 时 , 壳 聚糖一
金 属 络合 物会 释放 镉 , 壳 聚糖 可 以经过 处 理后 循 环 利用 。他们还 应用两 相模 型来预测 耦合 工艺过 程 中 重金 属离 子 的截 留系数 . 并 通 过实 验 对其 进行 了验
L i Ya n l i n g,W u Li b o,W a n g We i
( C o l l e g e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t n e e r i n g , N a n k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 i n 3 0 0 0 7 1 , C h i n a )
加 氯化 物会 显 著降低 对 汞 的截 留率 , 同时提 出 了可 以通过化 学改性 提高壳 聚糖在 该工艺 中 的性 能 。 K . A . Mo h a m e d等 馏 比较 了壳聚 糖 、 聚乙烯 亚胺
和果胶 3种 聚合 物 强化 超滤 去 除铬 离子 的效 果 , 结 果表 明 。 p H> 7时 3种 聚 合 物 都 能 1 0 0 %去 除 三 价
1 壳聚糖强化超 滤工艺 的应用
1 . 1 处理 重 金 属 废 水
处理及地 表水净化 等领 域 的重要研 究方 向。但 目前
反渗透和纳 滤技术具有 能量消耗 大 、 操作 费用 高 、 易
电镀 、 采矿 、 金 属加工 等行业所排 放 的废水 中常
污 染等缺 陷 , 制约 了该 技术在 水处理 领域 的应用 H 】 。
重金 属 的质量 比增高而 增高 。
C h e n g — F a n g L i n等 研 究 了壳 聚糖 一 U F工艺 对 砷 的去 除效 果及 水 中溶 解性有机 物 的影 响 。单 用超
( Ⅱ) 和Z n ( Ⅱ) 离子 去除效 果 的影响 。他们 发 现 p H
的影 响最大 , p H越高 , C u ( Ⅱ) 截 留率 越高 。当 p H为
的沉积 量 , 从 而 膜渗 透通 量 明显 提 高 。如果 直接 投 加壳 聚糖粉末 , 达到 吸附 平衡需 要 1 2 ~ 2 4 h , 若 改成 溶 解态 只需 要 1 2 h就能 达到 平衡 。 向水 溶液 中投
污水 的处 理率 , 降低能耗 成 了普 遍关 注的 问题 。 与传 统 的絮凝 剂相 比 ,壳 聚糖具有 投药量 少 、沉 降速度
( 南开大 学环 境科 学与工程 学院 , 天 津 3 0 0 0 7 1 )
【 摘要 ] 阐述 天 然 聚合 物壳 聚糖 强 化超 滤 工艺 的基本 原 理 ,较 为全 面地 综 述 了该 工艺 在 水处 理 中 的应用 效 果 , 讨 论 影响 分 离性 能 的 相关 因素 和壳 聚 糖再 生 的 方法 , 并 分 析壳 聚 糖 强 化超 滤 工 艺 目前所 存 在 的 问 题 , 对 其 发展 进 行 了
应的 活性 吸 附位 点 , 通 过 络合 、 离 子交 换 或形 成 离 子对等有 效去除低浓 度重金属 离子 [ 3 ) 。笔 者综 述 了 近几 年 国 内外壳 聚糖 强 化超 滤工 艺 处 理水 的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