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观测法(全圆测回法)记录手簿
水平角的测量方法

在本例中:
12(L
R)
1(981928981930)98 1929
2
*
9
a
注意!
由于水平度盘是顺时针刻划注记的,所 以计算水平角时:
总是用右目标的读数减去左目标的读数。*
如果不够减,则应在右目标的读数上加上360˚, 再减去左目标的读数,决不可以倒过来减。
10
a
对一个角度观测多个测回时:
为了减弱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在盘左 位置观测起始方向时,需要起始方向安置水平度盘 读数。
0 02 06
* B 37 44 15 217 44 05 +10 37 44 10 37 42 00 37 42 04
C 110 29 04 290 28 52 +12 110 28 58
。 D 150 14 51 330 14 43 +8 150 14 47 。 * A 0 02 18 180 02 08 +10 0 02 13
12
a
1.方向观测法的观测方法
设O为测站点,A、B、C、D为观测点。
B A
C D
O
(1)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
在A、B、C、D观测目标处竖立观测标志。
13
a
B A
C D
OLeabharlann (2)盘左位置选择一个明显目标A作为起始方向,瞄准零方向A,将水 平度盘读数安置在稍大于0˚处,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
顺时针方向依次瞄准B、C、D各目标,分别读取水平
(1)计算两倍视准轴误差2c值 2c =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
以OA方向为例:
2 c 0 0 2 1 2 ( 1 0 2 8 0 0 1 0 ) 8 1 2 0
03《工程测量》第三章角度测量作业与习题答案

A.光电扫描度盘自动计数,自动显示 B.光电扫描度盘自动计数,光路显示 C.光学度盘,自动显示 D.光学度盘,光路显示 18.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 A )。 ①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 ②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 ③视准轴垂直于横轴 ④横轴垂直于竖轴 ⑤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⑥圆水准轴平行于竖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 19.测站点O 与观测目标A、B 位置不变,如仪器高度发生变化,则观测结果( A )。 A.竖直角改变、水平角不变 B.水平角改变、竖直角不变 C.水平角和竖直角都改变 D.水平角和竖直角都不变 二、判断题 1.经纬仪型号J2 的下脚标“2”的含义为该类仪器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不大于2 秒。(× ) 2.角度观测的误差与角度本身的大小无关,故角度观测值的精度不可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 3.观测水平角时,望远镜照准通过测站和目标的竖直面内不同高度上的点,对水平角值无影响。(√ ) 4.观测同一目标,按上、下半测回竖盘读数计算的竖直角值必须相等。(× ) 5.空间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称为这两条直线间的水平角 (× ) 6.竖直角是照准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 ) 7.水平角可用于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竖直角可用于确定地面点的高程。(√ ) 8.根据角度测量原理,水平角和竖直角的大小均与测量仪器的高度有关。(× ) 9.调焦是使目标与十字丝板同时成象清晰的过程。其中物镜调焦是为了使十字丝板成象于人眼明视 距离处,而目镜调焦是为了使目标成象于十字丝板上。(× ) 10.J6 光学经纬仪的读数可以精确到6″。 (× ) 11.十字丝视差产生的原因在于目标影像没有与十字丝分划板重合。 (√ ) 12.根据角度测量原理的要求,经纬仪的水平轴、竖轴和视准轴必须是两两垂直的。(× ) 13.当经纬仪整平时,管水准轴与圆水准轴均处于水平位置。 (× ) 14.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一测回,若指标差越大,则计算得到的竖直角误差就越大。(× ) 15.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用纵丝照准目标点;测量竖直角时,用横丝照准目标点。(√ ) 三、简答题 1.什么叫水平角?什么叫竖直角?测量它们瞄准时有什么不同?
实验四测回法和方向法观测水平角

实验四测回法和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测量实验-适用非测绘类专业加入时间:2008-3-22 8:48:20 $$来源$$ 点击:1861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2)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3)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记录、计算方法,了解各项限差的要求。
二、计划与设备(1) 实习时数为2~4学时。
每实习小组4~5人。
(2) 实习设备有DJ6光学经纬仪l台,记录板l块,竹三脚架2个,垂球2~3个,木桩3个,斧头1把,测伞1把。
自备2H铅笔2支。
三、方法与步骤(一)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步骤如图2-7,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用盘左和盘右各观测水平角(∠AOB)一次,盘左观测时为上半测回,盘右观测时为下半测回。
如两次观测角值相差不超过容许误差±40″,则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结果。
这一种观测法称为测回法。
其观测步骤为:(1)上半测回,盘左瞄准左方点(如图4-1中的A点),读水平度盘读数(LA),记录在表2-7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方点(如图2-7中的B点),读水平度盘读数(LB),记录在表2-6中;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LB-LA。
(2)下半测回,盘右倒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方点B,读数得RB,记录;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左方点A,读数得RA,记录;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RB--RA。
(3)检查有无超限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使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时,其限差为",若超过限差″,则取上、下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为一测回水平角值,若超过限差±40",则需重测整个测回。
图 4-12.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练习在测区范围地面上选择彼此相距30m左右的三点A、B、C,打下木桩,在桩顶钉小铁钉或画十字作为标志中心;在A点安置经纬仪,在B、C点架设竹三脚架并挂垂球,用测回法测得∠A;同法分别在B、C点安置仪器,测得∠B、∠C。
水平角观测的方法

水平角观测的方法水平角观测方法一般根据观测的精度要求和目标的数目来定。
常用的测角方法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
(一)测回法测回法适用于观测只有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如图2-18所示,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O上,对中整平后按下述步骤进行水平角观测:图2-18 测回法水平角观测(1)经纬仪置于盘左位置。
所谓盘左(或称正镜),即观测者面对望远镜目镜,竖直度盘在望远镜的左侧。
(2)精确瞄准起始目标A并配置度盘。
配置度盘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度盘刻划误差的影响并且也方便计算。
各测回之间起始目标的读数间隔应在180º/n (n为测回数)。
装有度盘变换手轮的经纬仪和装有复测卡的经纬仪配置度盘时有所不同,各自配置度盘方法如下:Ⅰ. 装有度盘变换手轮的经纬仪,使用这种仪器时,应先瞄准目标,后配置度盘。
其方法是:先盘左瞄准起始目标(如图2-18中的目标A),打开手轮护盖(有的仪器是按下手轮盖),转动手轮,直至读数窗看到所需读数,然后关好手轮护盖(或弹回手轮盖)Ⅱ. 装有复测器的经纬仪,使用这种仪器时,应先配置度盘,后瞄准目标。
其方法是:转动测微手轮,调节好测微尺上的分、秒读数,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直至在读数窗看到所需读数位于双指标线附近,制动照准部,调节照准部微动螺旋使双指标线精确对准所需读数。
扳下复测卡,然后再转动仪器(这时读数窗中的读数不会变化),精确瞄准起始目标,扳上复测卡。
但是应当注意,在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和使用复测卡时往往会使经纬仪发生微小变动。
因此在读数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发生了变动,如存在则以实际为准。
完成上述工作后,观测员即可读取目标A的盘左水平度盘读数A左=0º01′12″,每次读数后记录员须回报确认无误后将该读数记入手簿。
见表2-1 (3)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60º20′24″,记入观测手簿。
以上观测过程称为上半个测回,其观测角值β左=B左-A左= 60º19′12″。
关于全站仪2C的问题

关于全站仪2C的问题2C的问题,恐怕要从源头说起,大家知道,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便产生视准误差2C,它对读数的影响是:盘右方向值:A=R-ΔC盘左方向值:A=L+ΔC而ΔC=C/COSαΔC--视准轴误差影响,C为视准误差。
从上式可以看出,ΔC随垂直角α的增大而增大,高等级控制测量中,理论上假定α≈0°,此时ΔC≈C,则L-R=2C,这就是2C的概念。
但实际工作中,控制点间的高差可能比较大,即同一测站照准各方向的垂直角α之差相差较大,因而各方向的2C本身就相差大。
所以规范规定,当照准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变化按同一观测时段内的相邻测回单独比较,因此,我认为2C的绝对值的大小人为无法完全控制。
我们知道,2C对水平角的影响可以通过正倒镜观测消除,也就是说2C绝对值的大小不影响观测结果的精度。
但规范和一般文献的解释是“2C的绝对值过大时给计算盘左、盘右的平均值带来不便”,所以规定J2经纬仪的2C绝对值不大于30”,J1经纬仪的2C绝对值不大于20”。
这样的解释显然有点勉强,况且一般的测角仪器通过了三轴鉴定和校正,在仪器鉴定条件下,2C的绝对值是能够控制的,事实上也有标准。
说了这么多,我的结论是:2C的绝对值大小,规范虽然有要求,不存在楼主说的“经纬仪(全站仪)的2C本身到底应该小于多少时,才可以使用的问题”,只要仪器经过三轴校正并鉴定合格,测量过程中,按规范严格控制2C互差范围,就可以使用。
另:竖盘指标差的绝对值一般不超过25″。
水平角观测(经纬仪原理)一、水平角测角原理如图3—9所示,A、B、C为地面三点,高程不相等。
将这三点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PQ水平面上,在水平面上得到A1、B1、C1三点,则水平成B1A1与BlC1夹角β定义为地面上直线BA和BC间的水平角。
由此可见,地面任意两直线间的水平角度,为通过该两直线所作竖直面间的两面角。
为了能测出水平角的大小,可在此两竖直面的交线上任一高度0点水平地放置一刻度盘,通过BA和BC和一竖直面,与刻度盘的交线为0m、0n,在刻度盘上相应的读数为b 和a,从而求得水平角。
全圆方向观测法[10篇]
![全圆方向观测法[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bce1e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5.png)
全圆方向观测法[10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全圆方向观测法的资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第三章角度测量第四节水平角观测二、方向观测法(全圆测回法) 适用于观测两个以上的方向观测方法:1. 安置仪器O点置经纬仪,A、B、C、D设置目标。
2. 盘左对零度,瞄A,再顺时针瞄B、C、D、A,第二次瞄A称为归零,分别读数,记入手簿,上半测回。
3. 盘右瞄A、逆时针瞄D、C、B、A,分别读数记入手簿,下半测回。
4. 上、下半测回,组成一测回观测n测回时,起始方向读数变化为180°/n。
5.计算*计算两倍照准差(2C)2C=盘左-(盘右±180°) *计算各方向平均值平均读数=[盘左+(盘右±180°)]/2 *A方向平均值,填写在括号内*计算归零后的方向值*计算各方向的测回平均值*计算各目标间水平角值6.限差*半测回归零差*上、下半测回同一方向的方向值之差*各测回的方向差根据不同精度的仪器有不同的规定水平角(全圆测回法)观测手薄第2篇姓名:班级:学号:组号:实验报告(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一、实习目的、要求:1.练习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方法2.半测回归零差不得超过±3.各测回方向值互差不得超过±二、组织和学时每组11三、仪器和工具经纬仪一架、记录本一本、铅笔若干四、实验步骤和方法1、在测站点2、盘左瞄准起始目标3、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依次瞄准记录,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
4、纵转望远镜,盘右,逆时针方向依次瞄准标,读数并记录,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
18″ 24 节课O安置仪器,对中、整平后选定A,并使水平盘度读数略大于零,标杆2根A,B,C,D四个目标。
读数并记录。
B,C,D,A各目标,读数并A,B,C,D,A″ 人2 、各目5、计算同一方向两倍视准误差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各方向的平均读数=1/2[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将各方向的平均读数减去起始方向的平均读数,即得各方向的归零方向值。
水平角观测的方法

水平角观测的方法水平角观测方法一般根据观测的精度要求和目标的数目来定。
常用的测角方法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
(一)测回法测回法适用于观测只有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如图2-18所示,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O上,对中整平后按下述步骤进行水平角观测:图2-18 测回法水平角观测(1)经纬仪置于盘左位置。
所谓盘左(或称正镜),即观测者面对望远镜目镜,竖直度盘在望远镜的左侧。
(2)精确瞄准起始目标A并配置度盘。
配置度盘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度盘刻划误差的影响并且也方便计算。
各测回之间起始目标的读数间隔应在180º/n(n为测回数)。
装有度盘变换手轮的经纬仪和装有复测卡的经纬仪配置度盘时有所不同,各自配置度盘方法如下:Ⅰ. 装有度盘变换手轮的经纬仪,使用这种仪器时,应先瞄准目标,后配置度盘。
其方法是:先盘左瞄准起始目标(如图2-18中的目标A),打开手轮护盖(有的仪器是按下手轮盖),转动手轮,直至读数窗看到所需读数,然后关好手轮护盖(或弹回手轮盖)Ⅱ. 装有复测器的经纬仪,使用这种仪器时,应先配置度盘,后瞄准目标。
其方法是:转动测微手轮,调节好测微尺上的分、秒读数,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直至在读数窗看到所需读数位于双指标线附近,制动照准部,调节照准部微动螺旋使双指标线精确对准所需读数。
扳下复测卡,然后再转动仪器(这时读数窗中的读数不会变化),精确瞄准起始目标,扳上复测卡。
但是应当注意,在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和使用复测卡时往往会使经纬仪发生微小变动。
因此在读数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发生了变动,如存在则以实际为准。
完成上述工作后,观测员即可读取目标A的盘左水平度盘读数A左=0º01′12″,每次读数后记录员须回报确认无误后将该读数记入手簿。
见表2-1(3)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60º20′24″,记入观测手簿。
以上观测过程称为上半个测回,其观测角值β左=B左-A左= 60º19′12″。
经纬仪测量数据记录表格

表3-2 水平角观测记录(方向观测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天气__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测站目标水平度盘读数2c=左-(右+180°)盘左、盘右平均值2180)(右左归零方向值各测回归零方向平均值水平角值盘左盘右1 2 3 4 5 6 7 8 9°′″°′″″(0°00′26)″°′″°′″°′″0(1)A 0 00 00 179 59 25 -35 0 00 17 0 00 00 0 00 00105 06 18 B 105 01 00 285 01 03 -3 105 01 02 105 01 28 105 06 18180 54 21C 180 59 10 359 59 00 10 180 59 05 180 59 31 180 54 2173 59 21A 359 59 45 179 59 05 40 0 00 35 0 00 00 0 00 00(0 00 26)(90 01 10)0(2)A 90 01 02 270 01 00 2 90 01 01 0 00 00B 195 12 00 15 12 00 0 195 12 00 105 10 50C 270 50 00 90 50 00 0 270 50 00 180 48 50 A 90 01 40 270 01 00 40 90 01 20 0 00 00(90 01 10)表3-3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天气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读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备注°′″°′″°′″°′″O(1) A左0 00 0060 28 2560 28 3060 28 32B 60 28 25A右180 00 2560 28 35B 240 29 00O(2) A左90 00 5060 28 3060 28 35B 150 29 20A右170 01 2060 28 40B 330 30 00表3-3 竖直角观测记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天气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直读数半测回竖直角一测回竖直角备注°′″°′″°′″A B 盘左96 32 00 -6 32 00-6 32 11瞄准目标测杆底部盘右263 27 38 -6 32 22A C 盘左58 31 30 +31 28 30+31 28 37瞄准目标电线杆顶端盘右301 28 45 +31 28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