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的桥?(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

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

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

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2)齐读新词。

,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可同桌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学习目标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

会写“县、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介绍的三种恐龙,能说出它们的样子。

★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学习3、4自然段的写法,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三种恐龙,能说出它们的样子。

教学难点:学习3、4自然段的写法,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知道现在地球上的主人是人类,但你知道几千万年前地球上的主人是什么吗?对是恐龙。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遥远的恐龙世界探险吧。

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暴龙、雷龙、翼龙)2、课文的哪几自然段介绍了这三种恐龙?3、默读2、3、4自然段。

想一想这些恐龙都什么样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的句子。

4、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恐龙,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5、小组内选择一种恐龙说一说。

和小伙伴说一说你喜欢的恐龙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雷龙:(1)雷龙声音如雷,高大笨重,群居生活。

师:你是从树上的那些词句体会出它的这些特点?声音大:如雷的声音。

高大笨重:长长的脖子,移动着笨重的身体。

一群群:群体生活,温和。

“高大树木上的枝叶是他们的美味”说明什么?(高大)【雷龙确实特别高大,重达30吨,相当于4头大象的重量。

身长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脖子有6米长】(2)你们看,这就是雷龙(出示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呀?结合树上的介绍和图片,说一说雷龙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着你的理解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

(4)雷龙的样子你清楚了么?那就请你帮老师把这段话天完整。

[课件第2段(5)你发现括号里的词有什么作用?(都是写雷龙特点的)(6)你能把雷龙的特点读出来么暴龙:(1)宝龙是最贪心的猎手。

你从那看出来暴龙是最贪心的猎手。

看这就是暴龙。

[图]你有什么感受?(2)那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暴龙是如何贪心厉害的。

[课件捕猎图]配读。

通过这段录像,我们知道了暴龙是最贪心的猎手。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方法1、想象,以读代讲。

2、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学生说名称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山村的孩子们一起去看了他们在上学路上的青皮核桃、酸枣等等,老师相信大家在课下也充分读了书,了解了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情景。

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扮演山村的孩子们,带领老师这个城里人一起去看看在你们的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分享你们的乐趣,行吗?有信心完成任务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轻声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把答案用直线画在书上。

你们一共描述了哪几个季节上学时的情景?这几个季节的上学路上你们分别都做了些什么? 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过渡:你们充满快乐的上学路上真让老师向望啊!快带老师去看看吧!我们先去看看春天吧!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春夏秋冬的顺序有学生来定。

1、第一段:春天(1)请大家轻声读第一段,说说春天在上学路上有哪些乐趣?板书:春天理解: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板书:看野花(2)提问:走一路,能看到一路野花,说明花怎么样?预设:说明花多。

提问:都有哪些花啊?预设:蒲公英、二月兰 (课件演示蒲公英和二月兰的图片)对比: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

蒲公英是黄的,二月兰是紫的。

这样写突出了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和紫色,花可真多啊!(3)过渡:我们置身于花海之中,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师:想想你有没有“弄得满身香”的时候?预答:有,喷香水的时候……(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满身香的感觉)师:那在这儿香味从哪来啊?预答:从花中来,花散发出来香味熏的满身香。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4种常用的修改符号:添字符号、调序符号、删去符号、修改符号,掌握简单的修改方法。

2、了解修改的意义,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4种常用的修改符号:添字符号、调序符号、删去符号、修改符号,掌握简单的修改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会丢字落字,有时会把词句写颠倒了,遇到这些情况是怎样修改,才能使人一看就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个修改符号。

二、学习修改符号1、将教材中的例文在投影仪或小黑板中呈现出来读一读,能发现那些问题?比如:错别字,语序颠倒、丢字、多字问题。

2、认识4种修改符号,添字符号、调序符号、删去符号、修改符号,并学习使用。

3、出示学生的问题习作,一起来修改三、总结本课收获:你学会了什么?2.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要求: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长春版学校三班级上册语文教案1.长春版学校三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翠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同学自读课文,自同学字新词。

2、同学相互沟通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投影翠鸟,同学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3、四人小组自学。

4、沟通争辩,老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

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

用一个词概括(“绚丽”)。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绚丽写具体的?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腹部:赤褐色的衬衫联系上文,理解“绚丽”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亮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酷爱之情)(3)第六句同学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眼:透亮敏捷嘴:又尖又长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活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6、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红色的小爪子外形颜色绚丽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小巧玲珑眼(透亮敏捷)嘴(又尖又长)第二课时一、试背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机敏(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

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

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机敏。

第二句:上心机警抓重点词体会,如:“纹丝不动”“凝视”“等待”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凝视着水面”而理解“凝视”(集中留意力看)。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粒小豌豆[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相应的词句,如书中所出现的ABB式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知道小豌豆发芽、生长、开花,给病女孩带来了无限的愉快和生机,感受小豌豆有理想、乐观、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3、会照样子,写两句概括写和具体写相结合的句子。

4、会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了解作者。

1、学生介绍读过的安徒生童话。

2、介绍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生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当过学徒工。

从事创作的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幻想、乐观的精神,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批判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等。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

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等。

3、仔细读介绍,加深对安徒生的了解。

师:一粒小豌豆属于安徒生早期作品,它有什么特点呢?4、出示课题。

过渡:课文写了五粒小豌豆,这五粒小豌豆想要干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说一说:这五粒小豌豆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

(1)读准下列叠词的读音。

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笑吟吟(除了“滴溜溜”的“溜”读第一声以外,“绿莹莹”的“莹”、“懒洋洋”的“洋”、“笑吟吟”的“吟”都读第二声。

)(2)谈谈对五粒小豌豆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感受小豌豆有理想、乐观、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1—8节,了解五粒小豌豆不同的志向。

1、自由组合演演五粒豌豆的对话,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2、分小组表演,评价。

过渡:小房子打开了,五粒豌豆开始了自己的征程,第五粒,那粒最小的豌豆一心想着做好事,它做了什么好事呢?(二)学课文10-20节1、轻声读10-20节,用一句话说说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板书:小姑娘(恢复健康)2、小豌豆怎样使一个快要死了小姑娘恢复了健康呢?我们来看它说的那句话。

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古朗月行(节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教学难点】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

(板书:古朗月行)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

(出示生字:瑶(yáo)、捣(dǎo))(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

(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

(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

(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

(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

长春版小学三年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

长春版小学三年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

(语文)学科(三)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辬:基础知识1、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2、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

7、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力培养目辬: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练习复述课文的能力。

4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5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6能用普通话交谈。

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7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8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德育目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

上述目辬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辬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二、教材分析:(一)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粒小豌豆[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相应的词句,如书中所出现的ABB式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知道小豌豆发芽、生长、开花,给病女孩带来了无限的愉快和生机,感受小豌豆有理想、乐观、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3、会照样子,写两句概括写和具体写相结合的句子。

4、会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了解作者。

1、学生介绍读过的安徒生童话。

2、介绍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生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当过学徒工。

从事创作的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幻想、乐观的精神,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批判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等。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

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等。

3、仔细读介绍,加深对安徒生的了解。

师:一粒小豌豆属于安徒生早期作品,它有什么特点呢?4、出示课题。

过渡:课文写了五粒小豌豆,这五粒小豌豆想要干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说一说:这五粒小豌豆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

(1)读准下列叠词的读音。

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笑吟吟(除了“滴溜溜”的“溜”读第一声以外,“绿莹莹”的“莹”、“懒洋洋”的“洋”、“笑吟吟”的“吟”都读第二声。

)(2)谈谈对五粒小豌豆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感受小豌豆有理想、乐观、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1—8节,了解五粒小豌豆不同的志向。

1、自由组合演演五粒豌豆的对话,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2、分小组表演,评价。

过渡:小房子打开了,五粒豌豆开始了自己的征程,第五粒,那粒最小的豌豆一心想着做好事,它做了什么好事呢?(二)学课文10-20节1、轻声读10-20节,用一句话说说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板书:小姑娘(恢复健康)2、小豌豆怎样使一个快要死了小姑娘恢复了健康呢?我们来看它说的那句话。

出示:“我就想着给人家做件好事嘛。

我让你看到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嫩黄色的花,你跟我一样,长呀,长呀,长得好起来了,我就非常高兴了。

”(1)读句子,把它读通顺。

出示练习:“我就想着给人家做件好事嘛。

我住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让你看到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让你看到嫩黄色的花,你跟我一样,长呀,长呀,长得好起来了,我就非常高兴了。

”(2)你从小豌豆的生长过程中感受了什么?(3)想看看小豌豆怎样猛劲儿长吗?出示动画。

(4)联系生活中你看到的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课文15节内容,想象小豌豆生长的场面。

(5)总结:小豌豆不屈不挠地生长着,它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让小姑娘的心情也随之变化了。

3、出示:“我就想着给人家做件好事嘛。

我住在了你窗台的裂缝里,我让你看到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我猛劲儿长,让你看到嫩黄色的花,你的心情就____________,你跟我一样,长呀,长呀,长得好起来了,我就非常高兴了。

”4、用“——”划小姑娘心情高兴的句子。

出示:(1)小姑娘看着小豌豆猛劲儿长,笑吟吟地说:“小豌豆啊小豌豆,你长得真快,我也会跟你一样,长得又快又好。

”(2)一天,小姑娘清早醒来,朝窗外一看,乐得叫了起来:“呀!小豌豆开花了!”(3)这一天,小姑娘高兴极了,她扶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5、选择一句读出喜悦的心情。

6、小姑娘的病好了,她会怎么感谢小豌豆呢?同桌演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对话。

要注意的是:小姑娘的话是要自己想象的。

四、小结复习,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1、课文开始提到了五粒小豌豆,为什么作者只写一粒小豌豆呢?(那粒飞进窗台上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2、从本篇课文感受安徒生早期作品的特点。

(早期童话作品多充满幻想、乐观的精神)3、小姑娘的病好了,她会怎样向小豌豆表示感谢呢?五、拓展作业。

1、抄写词语: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裂缝厉害笑吟吟2、展开想像,其它四粒小豌豆的命运会怎样?选择其中一粒,续编一个豌豆的故事。

(选做)附板书:一粒小豌豆——————小姑娘(恢复健康)住在裂缝快要死了长出叶子心里真高兴猛劲儿长自己坐起来开出黄花站了起来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蓝裙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情感与态度: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突破点: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⑴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⑵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⑶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⑷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与文本对话1.讨论: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看到此景都会怎么想?怎么做?最想说些什么?2.老师为什么送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她可能有怎样的想法?五、创编课本剧1.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表现。

2.组织小组的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本剧表演好?(1)划分角色:根据故事他们在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可通过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等表现故事情节。

(2)艺术创编:想象他们在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可通过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等表现故事情节。

(3)组织小组同学自主排练课本剧。

3.分组表演课本剧,体现语文活动的特点,而不是单纯的表演。

六、布置作业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3.比一比,再组词。

唤( )两( )冻( )焕( )俩( )栋(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⑴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⑵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5.把课文改编成一个小剧本:6.预习下一课。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蓝裙的故事一、说教材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小蓝裙的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的是老师奖励给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子,为了协调,妈妈把小女孩梳洗打扮的干净、漂亮,母女俩把家里打扫得焕然一新,爸爸请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房屋,邻居们也动手把整条街道清扫得整洁干净,一件小蓝裙子给小镇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说明美好事物的追求可以改变人生的境界,提升个人修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章层次清晰,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多数已经掌握识字,写字方法。

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所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给予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读自悟,体会人类永远不变的追求美的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能力和本课总目标我设定了如下课时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四、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细读课文,批注感悟(四)复述课文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关注四年级的训练重点,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吸收,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输出,是阅读的运用。

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

新课伊始,回顾完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再一次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走进课文划分段落,从哪到哪是起因,起因是什么?到哪又是经过,经过怎样?到哪又是结果,结果如何?明确叙事文的写法,为课下的练笔作好铺垫。

2、批注式阅读真正走入课堂。

这节课我采用课中专题批注。

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文中出现了几次不协调,为什么不协调,写出你的想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采用默读---批注-----交流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在静静的思考中书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中付鹏寰同学还有一个重大发现不很协调------不协调-------很不协调,三个不协调之间是曾层层递进的关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结合课文,联系生活,渗透德育。

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当学生们了解了小蓝裙把小女孩家里的不协调变得协调之后又给小镇带来的巨大变化后,挖掘出了本文的主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进而请同学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孩子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有的谈到了班级中的不协条之处,校园中的不协调,家庭中的不协调,社会中的不协调,世界的不协条。

把课堂推向了**,思想与思想撞击的智慧之花就这样在课堂上竞相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