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信息的传递导学案
第21章〈信息的传递〉—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学案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 电话:①1876年发明了电话。
最简单的电话由和组成,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变化的,沿导线把信息传递到远方。
在另一端, 电流使听筒的膜片, 携带信息的电流信号又转换成。
②动圈式话筒工作时利用了现象, 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 听筒工作时利用了, 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
2. 电话交换机:①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上, 每部电话都编②我们拨打电话有时会遇上忙音,这并不代表对方电话就一定是正忙着,也可能是。
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①电话信号分为信号和信号两种。
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 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信号。
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信号。
②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 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 导致声音、图像的失真, 严重时会通信中断。
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 抗干扰能力强。
二、电磁波的海洋:②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 如图所示是它们的家族谱及其应用事例。
可见光也是一种, 验钞机是利用工作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紫外线的频率。
③电磁波的频率f的单位是, 符号。
常用的单位还有和。
④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波速c) ,约为m/s, 它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
⑤由公式: 波速=频率×波长(c=fλ)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 其波长就越。
(详见上图)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1.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信号的接收由完成。
收音机的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 转动收音机的旋钮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选台), 通过滤去高频电流成分,将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转换成声音。
2. 电视用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的工作过程相似。
3. 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 只是声音信息不是由来传递, 而是由来传递。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 作为信号载体的电磁波, 其频率越,相同时间内输送信息的量就越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课时【复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会利用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说出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
4.了解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及其特点。
【复习重点和难点】难点:电磁屏蔽及现代通信技术。
重点:电磁波的特性以及波长,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学具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播放一段“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视频;提问: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你了解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它们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看和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阐述信息传递的方式,引出复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分点分类复习专题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1876年发明了电话。
最简单的电话由和组成,话筒能把信号变成信号,听筒能把信号变成信号。
2、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
3、“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信号。
【专题训练------生活.物理.社会】1、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B.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串联C.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和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2、电话话筒里的碳精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A.开关 B.变阻器 C.电磁继电器 D.电磁铁E 热效应F 磁效应G 化学效应3、关于电话交换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话交换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电话线路的利用率B.打电话时,出现“占线”一定是由于对方话机在使用的缘故C.早期的电话交换机依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撤线,工作效率低D.现代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4、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完了现代京剧《红灯记》之后,不仅对抗日英雄--中共地下交通员李玉和敬佩至极,而且对“密电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研究“密电码”的奥秘,他们做了以下实验:(1)编码.下面这些字分别用两位数编了码.左起第一位数字表示第几行,第二位数字表示第几行,这就是“密电码”的译码表.(2)小明同学用编码拟成一条信息:37、42、15、16、39、47、15、16、46、44、45、48、18、19、25、26、21、22、38、49、35、36(3)①这条信息的内容是。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导学案14节.doc

七兀I V四W工一、学习先知(一)学习目标:1、电话的结构工作原理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二)自主预习:1、电话的结构:______ 年最简单的电话由 _______ 和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号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两类。
二、导学环节1、电话的结构:(1)话筒: 信号转信号,工作原理: 有一个话筒中装着的小盒子,当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迫,它的IN学生姓名电話发明了电话,组成;n wa-3 Ulen听NHR ■ •*** an随之改变,流过碳粒的也相应改变,于是就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0(2)听筒:把_____ 信号转化为________ 信号,工作原理:听筒内有一个,磁铁上绕着_____ ,磁铁吸引一块___________ ,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___ ,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_________ 对膜片的作用也不断变化,使动,在空气中形成 ____ ,这样就把变成了_振宿号信号。
2、电话交换机:如右图电话交换机工作示意图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_ H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V(1).模拟信号:信号电流3 的、_______ 与声音的^^9乙■ WJT 电他空朮畫(6\ra 〜戛: ▼厂廿¥U/ 暑N苑荃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2).数字信号:利用_ 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来代表信二、当堂检测新-课-标-第---网1.1876年_________ 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________ 和__________ 组成,在电话的一端__ 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 ___________ 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2.电话之间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___________ , 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 _________ ,通话完毕再将线路___________ •现代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按用户所拨的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 接通话机.3.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 _________ 时,其_____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 ____________ 、情况完全一样;数字信号是:用不同不同来表示的信号.变化的____ 的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电话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电话能将声音沿着导线传至对方B.电话是通过导线将携带信息的电流传到C.话筒中变化的电流使膜片在磁场中振动D. 听筒中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5.(多选)陈小刚同学“五一”放假期间“北京大学”读书的表哥打电话,当他正确话号码后,发现听筒中传来短促的“嘟、就放下了电话,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电听筒中传来的还是短促的“嘟、嘟”声,象,他有以下几种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A.表哥一方的电话机一定正在通话中B.“五一”期间一定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C表哥一方的电话机可能正在通话中D “五一”期间可能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6.(多选)有几位同学在学校用“ IC ”时,议论起电话交换机,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正确的是()X k B I . c o niA.早期的电话交换机是靠话务员手工操作线的B.自动电话交换机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接通控电话交换机是通过电磁继电器接通话机的D.电话交换机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减少数量四、学生/教师反思:课授课型时间学生姓名电磁波的海洋一、学习先知(一)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http://wtt'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1、电磁波的产生条件是2、电磁波的传播波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________ 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二、导学环节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演示课本10・2・2 ,探究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电磁波的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1、演示: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看这个移动电话是否能够收到信号。
秋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1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1)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1)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交换机的作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2)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的概况预习导学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与古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学生看课本145页~146页,完成大屏幕上的预习题目:1.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流,听筒的作用是把电流转变为声音的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沿导线传到远方.3.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时紧时松的压迫碳粒,它们的电阻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的发生改变,从而将声音的振动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4.听筒内有一个磁铁,磁铁电流流过听筒时,对膜片的作用随之发生变化,使膜片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所以听筒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成的.合作探究话筒和听筒是的两个基本组成部件,其中,图(a)是话筒;图(b)是听筒.教师点拨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和听筒之间连有一对线.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我们先来观察旧的话筒和听筒的结构,分析讨论各部分的的作用,是怎样把信息传到对方的.最简单的是由话筒和听筒组成,电流把话筒的信息传到对方的听筒,实现信息的传递.电阻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现在,除了碳粒话筒外,还有其他许多种类的话筒,它们都能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内有一个磁铁,磁铁上绕着线圈.磁铁吸引一块薄铁膜片,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线圈.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电磁铁对膜片的作用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现在也有不同种类的听筒,它们都能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交换机预习导学自读课本146页~147页,完成大屏幕上预习题:接线和拆线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代的程控交换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2.交换机的主要作用是( A )3.家在某某渝中区的小明家里刚刚装上,他想马上给远在某某的叔叔家打通知他自己家里的号话,可是拨第一次就遇到了在”占线”,则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D)A.叔叔正在给小明家拨B.叔叔的同事正在和他打研究工作合作探究小组之间通过看书学习,讨论,将下面的5部话机中的任意2部都能互相通话,要架设多少对线?教师点拨1.交换机的作用:交换机可以把需要通话的两部接通,通话完毕后再将线路拆开.这样可以节省许多线路,现在用的电脑操纵”程控”交换机功能更加齐备.种?两种,第一种是人工交换,是依靠话务员手工操作进行接线和拆线,利用人工接转,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第二种是自动交换,自动交换机可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现代的程控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预习导学学生认真看课本148页~149页,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1.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叫做模拟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模拟和数字两种,现代的已经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只是在交换机和用户之间一两千米的距离上,还在使用模拟信号.3.下列不属于数字信号的特点是( D )合作探究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并完成屏幕上的题目.下列关于模拟信号和模拟通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的模拟信号是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产生的号与声音的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所以现代通信多采用模拟信号教师点拨1.分为模拟和数字两种.2.模拟信号: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3.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有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优点,所以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数字通信.4.介绍莫尔斯电码.1.的组成及原理.2.为什么用交换机.3.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 第21章 信息的传递 第3节、第4节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初步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
2.初步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3.常识性了解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4.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以及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
重点:1.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划记关键词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2.针对情景导入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重难点解读:1.电视机和收音机调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接收频率。
2.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固定电话的信号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移动电话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号。
3.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要靠中继站把微波传递到远方。
4.通信卫星相当于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它是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
地球周围均匀配置三颗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5.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纤通信是利用电光变换技术把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让光波在光纤中传播,在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实现信息传播的通信方式。
情景导入引思导学我们每天收看电视节目,那么你知道电视的图像和声音信号是如何传递的吗?自主探究梳理新知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自主阅读教材P154-1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材料:如图所示是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思考:由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图可以看出,无线电广播分为__发射__和__接收__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由__广播电台__完成,第二个过程由__收音机__完成。
无线电广播是依靠__电磁波__来传递信息的。
2.材料:如图所示是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思考:与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对比,可以看出,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__相似__(选填“相似”或“不相似”)。
电视是用__电磁波__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
第21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21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结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单元的内容,以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传递现象为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条件、传播特点及其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信息传递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思考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电磁波改善信息传递效果。
5. 课后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电磁波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条件、传播特点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2.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等,提高他们的知识拓展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应用;•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特点和优势。
二、学习内容1.广播的原理和工作原理;2.电视的原理和工作原理;3.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三、学习要点1. 广播广播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广播信号通过调制技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再经过天线发射出去。
广播信号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使广大的听众能够接收到同一音频信号。
2. 电视电视是通过空气传播视频和音频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电视信号通过调制技术将视频和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再经过天线发射出去。
人们可以在接收器上收看到通过电视信号传输的图像。
3.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将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基站发射出去,其他手机终端通过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来接收信息。
4.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都基于无线电通信。
它们都使用了调制技术将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将信号发射出去。
接收方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再通过解调技术将信号转换为原始的音频、视频或数据信号。
5.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特点和优势广播的特点是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使广大的听众能够接收到同一音频信号。
电视的特点是可以传播视频信号,人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到图像和视频。
移动通信的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不受地点的限制。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势是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满足人们对于获取各种信息的需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四、学习提示1.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知识;2.可以借助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学习和理解。
五、学习总结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现代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它们通过无线电通信将声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传递到人们身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21.1现代顺风耳——电话【学习目标】1.了解电话的组成和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3.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区别。
重点难点:1.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学习内容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145——P146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第一个发明电话的人是(B)A爱迪生B贝尔C奥斯特D安培2.最简单的电话由听筒与话筒组成。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看书本第一幅插图,说一说,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经历了怎么传递信息的过程。
古代——利用烽火台,驿站等近代——老式电话等现代——移动电话、互联网等_使用PPT展示图21.1-1,知道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
使用PPT展示图21.1-3,仔细观察话筒和听筒工作的动画,相互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们对着话筒说话时,由于声音的振动,膜片时紧时松压迫炭粒,它们的电阻随之发生改变,通过炭粒的电流随之发生改变,于是形成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此时,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电信号顺着导线传递到听筒时,听筒内的电磁铁周围出现随声音变化的磁场,它吸引附近的薄铁片,铁片随之振动,形成随电信号变化的声音,此时,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无论是老式电话,还是新式手机,话筒都是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听筒都是把电信号转化成声音信号。
【即时练习】完成P149第1题。
学习内容二:电话交换机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146——P147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2.电话交换机的发展历程:早期——话务员手工切换,近代——使用电磁继电器进行自动控制,现在——使用电脑来控制。
3.现代程控电话的功能有:缩位拔号、转移呼叫、来电显示、遇忙回叫、三方通话等。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游戏模拟:如下图1,6位同学一组,每一个方块代表一部电话,二部电话之间只有用导线连接起来,它们彼此才可以通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话原理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学生每组):多媒体、演示电话机一部、视频资源【教学过程】一、联系时事热点、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一架载有239人、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波音777于万米高空突然消失,举世震惊。
中、美、马等十一国联合搜救;多少国人牵肠挂肚、24小时守候手机期待搜救的最新消息……【揭示课题】✓古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现代人事如何传递信息的?电话为什么能够传声呢?(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类比古今人类传递信息的途径;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
)为马航MH370失联祈福!古人:烽火狼烟;快骑驿站;鸿雁传书;鸡毛信……现代人:手机;旗语、网络通信等……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1.电话的构造2.话筒与听筒。
(一)体验感受、互动研讨1 播放视频,了解贝尔和他的“电话”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历史,崇尚科学。
)2.观察老电话机,了解电话的构造【看一看】电话由那两部分组成?【议一议】人发出声信号经过电线传到了被叫的耳朵?打电话的时候你看到电话线在振动吗?话筒、听筒、电话线的作用是什么?【拆一拆】①话筒、听筒的构造是怎样的?②话筒是怎样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③听筒是怎样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的?【归纳总结】1话筒由金属盒、碳粒(碳精)、膜片构成.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观看视频,了解贝尔及电话的发明 1876年贝尔话筒;听筒学生讨论,电话线没有振动,传递的是声信号。
话筒:声信号→电信号电话线:传递电信号听筒:电信号→声信号分组探究,去旧货市场淘旧电话机,学生自己拆解,了解话筒、听涛的狗仔。
并自学阅读、分组讨论分析话筒和听筒的原理。
(二)电话交换机松忽紧地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整体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使声音转化为变化的电流.2 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膜片)构成.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就振动起来使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练一练】(1)电话机听筒里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是( )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内能变成电能 D.电能变成内能(2)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 )A.热效应 B.化学效应C.磁效应 D.三种效应都有过渡:在电话刚问世的时候,一部电话机要与多少部电话机通话,就要有多少对电话线与外部相连。
请同学们画圆圈代表电话机,依次连接一下2部、3部、4部、5部、6部电话机两两相连,分别需用多少对电话线?你能找出n部电话需要电话线的对数吗?数量如此巨大的电话线太浪费材料了,而且话机太多数根本无法实现。
该怎么办呢?【看一看】教师播放视频,学生看视频,了解“交换机”的作用。
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电话交换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史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后回答下面的问题:(设计意图:话筒和听筒的构造,原理不是教师告知和播放视频课件,而是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思考分析。
)(设计意图:计算电话线的对数,用到高中数学的数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各小组讨论;得出计算公式;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啊!n(n-1)/2问题展示:(用课件展示问题)①一个地区的所有电话都接到什么上?每部电话的号码都一样吗?②如何实现不同地区间的电话相互通话?③打电话时,如果出现“占线”现象,是否对方话机正在使用中?④交换机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程控电话有哪些功能?你对此了解多少?观看视频,叙述交换机的作用①仔细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准确查找以上问题答案。
②课本中有不懂的地方先作标记,阅读结束,有些问题会自行解决;如果确实解决不了,组内集中讨论。
③对程控电话的多项功能,尝试作出解释。
(三)模拟通讯和数字通讯1.游戏引入,理解模拟通讯游戏一:由10名同学,排成一字长队,第一名同学按老师手中的一个成语或一句话,声情并茂地完成一套动作,只做给第二名同学看,第二名同学再只做给第三名同学看,依次做到第十名同学。
最后请第一名和第十名同学同时做给同学们看,比较他们两个有没有差异。
点拨:模拟信号就像刚才的游戏一样,当将声音转换成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
游戏二:由一名学生执笔,在黑板上任意写下五个汉字,同学们分别给每个字标定代码,写在汉字的下面(代码的标定是任意的,可以是各种形状的不同组合,也可以是不同颜色的组合,还可以是横与竖的不同组合等)。
由10名同学,排成一字长队,第一名同学从黑板上的十个字的代码中,找出几组代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为佳,只说给第二名同学听,第二名同学再把他所听到的只说给第三名同学听,依次直到第十名同学。
介入游戏,激发兴趣;类比理解模拟通讯和数字通讯的实质。
分组游戏,比对两组游戏的不同结果理解两种通讯的特点。
(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兴趣,借助类比迁移,理解概念。
)【板书设计】第一节现代的顺风耳—电话第二节一、构造:话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二.电话交换机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三通讯方式:模拟信号:信号易丢失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电话的构造与原理尽量体现方法与思想的设计。
如要想把声音信号变成电流信号,改变电流,该怎么办,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想办法改变话筒的电阻,即老式电话的原理;可以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运动变成电流,即现代话筒的构造,总之讲解宜从其本质上讲,学生理解起来才透彻。
2.数字信号可以让学生多练习,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编拟数字密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兴趣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即将技术新课,面临中考物理总复习。
往年的做法是一节课一章,草草收尾,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中考复习。
殊不知,最后两章的内容虽然考点不多,对于培养学生队伍里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所以还是要重视。
2.本课要多找合适的视频,老式的手机、电话,让学生拆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并发动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功能和模块组件进一步探究,方能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件1【反馈练习】1.电话机中听筒的作用是()A.使电流直接转变为声音B.将声音转变为电阻C.使线圈的磁性随电流而变化,使膜片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D.碳粒电阻随声音强弱变化,使电流随声音强弱变化2. 以下关于电话交换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程控交换机是利用电脑按照输入的程序“见机行事”的B.一台程控交换机只能同时转接两部长途电话C.打电话“占线”说明对方的话机一定在通话中D.电话上的“来电显示”是由用户手机设定的,不需要程控交换机去完成3.下列关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说法正确的是A. “电报”信号属于模拟信号B. 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抗干扰能力强C.模拟信号比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D.电子计算机是以模拟信号来工作的4.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现代电话已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若用“0”和“1”代表“开”和“关”这两个动作,组成一组数字信号,可以表达一句话。
例如:“我相信你能行”的数字信号为“0、01、1、10、00”。
请参照此代码和上述例子,用另一组信号表达你想说的一句话:,其数字信号为。
答案:1.答案:C 解析:听筒内部是一个电磁铁,变化的电流使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变化,对膜片的作用也不同,使膜片振动发声,所以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故C选项正确。
2.答案:A3.答案:B4.答案:我相信我能行;0、01、0、10、00.附件2【课后作业】1. 1876年_________发明了电话,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最简单的电话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它们是_______联在电路里。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话筒的作用都是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B.听筒和扬声器都是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C.一般电话之间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转接的D.数字信号就是只能用数字表示的信号3. 当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小明与小虹就对课堂上所学习“电话”知识展开了讨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不同的电路中B.甲电话的听筒和乙电话的听筒是串联连接的,甲电话的话筒和乙电话的话筒是串联连接的C.甲的听筒和话筒,乙的听筒和话筒都是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使用D.甲电话的听筒和乙电话的话筒是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电话的听筒和甲电话的话筒是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传递到受话人的听筒B.话筒的作用是把忽强忽弱的电流信号转化成声音信号C.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D.话筒的作用是把电流直接送到受话人的听筒5. 在上海的小明家里刚刚装上电话,他想给北京的姑姑打个电话问候,可电话在“占线”。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下列哪种情况能造成这种现象 ( ) A.有人正给小明打电话B.小明的姑姑正在用电话C.上海和北京之间有太多的用户在通话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1 答案:贝尔;话筒;听筒;电话线;串2 答案:D3 答案:D4 答案;C5 答案:C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教学准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抽气机、导线、电池、锉刀,多媒体课件。
识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导线头,让它们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
问题:为什么旁边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