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昭君命运改写的文化表述
论王昭君

论《汉宫秋》王昭君的爱国情怀摘要: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元杂剧大家马致远写了一部历史剧《汉宫秋》描写这个故事。
在这部杂剧中我读到了王昭君的的爱国之心。
关键字:王昭君《汉宫秋》爱国《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
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
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汉宫秋》作为一本四折的末本戏,昭君虽然不是戏剧的主角,但是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理想主义,她是完美的化身,是美的象征,她是幸福的,她在人间留下了自己最美好的一切,在不幸与挫折铺就的舞台上光艳动人地绽放了自己。
汉元帝让毛延寿去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毛延寿点破美人图,昭君被打入冷宫。
一天,昭君以琵琶诉哀情,被元帝听到,从此得到宠幸,得知昭君被打人冷宫的缘由后,元帝传旨立斩毛延寿,毛延寿展罪潜逃,投奔匈奴,向单于献上一轴昭君美女图,并挑唆他向汉朝索要此女。
单于为昭君美色所迷,即派使臣入汉索求昭君,同时又引兵入塞围猎,以示威慑。
最终昭君远嫁匈奴,但走到黑河时,昭君投河。
呼韩单于把毛延寿押解到汉朝。
汉、匈和好。
汉元帝对昭君非常思念。
和亲前,昭君说:“妾既薮陛下厚恩,当效一死,毗报陛下。
”可见对于元帝爱之深,全剧中,虽然昭君言语很少,但“怎生抛舍也”、“争奈舍不的陛下”都凸显了昭君为了帮助元帝毅然而然选择出塞,也因为不忍看见国人为其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爱国情怀由此可观。
尽管不被理解,昭君没有动摇,坚决走上送行的队伍。
由此有了“留汉家衣”的经典场面。
“妾这一去,再何时得以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留下者。
…吟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昭君留下一身汉朝霓裳,不愿以自己的、为元帝所喜爱的姿色取悦番王,不愿低三下四地“为人作春色”。
关于王昭君的作文

关于王昭君的作文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一生传奇而悲惨,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昭君出生在汉朝,是汉宣帝的王妃,她的美貌和聪慧使她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王昭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美貌和聪慧。
在那个时代,美女是可以影响国家政治的,因此王昭君很早就被选入宫中,成为了汉宣帝的王妃。
然而,她的美貌也给她带来了不幸,她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成为了宫廷中的一颗明珠。
在宫廷中,王昭君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她深得汉宣帝的宠爱。
然而,宫廷生活并不如她想象的那样美好,她不得不面对宫廷斗争和勾心斗角。
她的美貌成为了她的负担,她被迫在宫廷中扮演各种角色,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然而,王昭君的悲剧并不仅限于宫廷生活。
汉宣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将王昭君嫁给匈奴的单于,以维护两国的和平。
王昭君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人和祖国,成为了匈奴的王妃。
在匈奴,她依然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她努力融入匈奴的生活,希望能够改善汉匈两国的关系。
然而,王昭君的悲剧并没有因此结束。
在匈奴,她深受欺凌和压迫,她的美貌成为了她的负担,她不得不忍受单于的虐待和侮辱。
她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和苦痛,然而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王昭君的一生是悲剧的,然而她的坚韧和勇气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美貌成为了她的负担,然而她依然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自尊,她没有被命运击倒,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经历也给后人敲响了警钟。
王昭君的故事告诉我们,美丽并不是一切,美貌可能成为负担,而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她的一生也告诉我们,面对命运的挑战,我们不能放弃希望和向往,勇敢面对才是最重要的。
王昭君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不畏艰难,坚定前行。
《王昭君》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王昭君》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美女,她曾经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个人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悲剧人物。
在历史上,王昭君的故事被广泛传颂,她的美丽和悲剧的遭遇,让人们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同情。
王昭君是西汉武帝刘彻的妃子,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因为她的美丽和才华,被选中成为了宫廷的侍女。
在宫廷中,王昭君聪明机智,很快就吸引了武帝的注意。
武帝决定将她晋升为自己的妃子,并赐给她美丽的宫殿和无数的珠宝。
就在王昭君成为皇后的时候,匈奴的西单于突然派人送来了儿子作为人质,要求刘彻向他称臣。
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王昭君作出了艰难的选择,她放弃了与刘彻的幸福生活,选择了远嫁给西单于。
在匈奴的生活中,王昭君并不幸福。
她被迫迎合西单于的喜好,忍受着各种压力和痛苦。
尽管如此,她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女儿,她努力学习匈奴的文化和语言,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
最终,王昭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成为了西单于的宠妃,并逐渐影响了西方的文化和风俗。
她的美丽和智慧让西方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王昭君的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
就在她的幸福生活开始的时候,刘彻突然派遣将领攻打匈奴,要将她带回中国。
王昭君的命运再次发生了逆转,她被迫离开了丈夫和家人,回到了中国。
她的回到中国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成为了她的悲剧。
由于长时间的离开,王昭君与刘彻之间的感情已经消失殆尽,刘彻对她已经失去了兴趣。
在与刘彻的相处中,王昭君感到孤独和失落,她内心的痛苦无人知晓。
王昭君在后来的日子里,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她经历了战乱和流亡,身心饱受折磨。
最终,王昭君在40岁的时候因为病逝世,结束了她悲剧的一生。
王昭君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她的美丽和智慧带给她许多荣誉,但也伴随着巨大的痛苦。
她舍弃个人的幸福,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成为了一个不朽的英雄。
她的悲剧注定了她的一生,但她的故事也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王昭君》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王昭君》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王昭君》作文王昭君,西汉时期出现的一个美丽而又传奇的女子,她的美丽和聪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被传颂千古,成为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王昭君这位古代美人的故事吧。
王昭君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自小就被视为美丽无双,聪慧机智的女子。
由于家族的变故,她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可汗。
在那个充满战争与杀戮的年代,她的容颜和智慧成为了她的保命利器。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家族的荣誉,她不畏艰难,不惧凶险,终于在匈奴的战乱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匈奴可汗的贵妃。
她的美丽与聪慧让匈奴可汗深为倾倒,于是他将王昭君视为宠妃,决心开辟大门,昭君更使匈奴跟汉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局面,成为了匈奴的和中国的一个和平使节。
王昭君的美丽与聪慧深深地吸引了汉武帝的目光,他想方设法将王昭君接回汉中。
经过一系列的交涉,匈奴可汗终于答应将王昭君送回汉中。
在王昭君返国的途中,侍从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陷害了王昭君,致使她遭受了很多的罪。
在这段时间里,王昭君的美丽,勇敢和坚强也深深地打动了汉武帝。
当她被送回汉中的时候,汉武帝对她展现出了深深的关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这样一个真正美丽的人,能抓住一个老而不死的心,遇到这样的桃花危害家族的荣誉,不论多么美女,也不能使他能在这样的美女面前,采取放纵的态度…王昭君的故事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
王昭君不仅有着超凡脱俗的美貌,更有勇敢和智慧的灵魂。
她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女子的风采和娇艳。
她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美貌和智慧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更能以正面的形式,影响周围的人。
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绚丽的篇章,成为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典范,也让我们明白了,在历史的长河中,美丽与智慧是永恒的主题。
王昭君面对命运四次选择的故事

王昭君面对命运四次选择的故事王昭君面对命运的四次选择王昭君的故事,中国人都很熟悉。
历来人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文人墨客和民间传说更多赞美她绝世的美丽,渲染她思乡的哀愁;而历史学家则更多强调她为汉匈关系、民族团结作出的伟大贡献。
而我对她最感兴趣的,是她对待命运的态度。
和王昭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词,是“和亲”。
汉朝刚刚成立的时候,无力对抗北方草原上强大的匈奴。
平城白登山一战,汉高祖刘邦差一点做了俘虏,侥幸回来后,只好将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开始和亲。
汉武帝时,汉朝开始改变长期以来对匈奴隐忍退让的政策,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反击。
经过三次大战役,汉军击败匈奴,控制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势力伸入西域。
到汉宣帝时,又联合西域的乌孙,对匈奴进行东西夹击。
匈奴大败远遁,又遇上雪灾,人民、牲畜损失大半。
许多属国见匈奴衰落,纷纷闹独立,脱离其控制。
外部的打击,加剧了匈奴内部的矛盾,出现了五单于并立,互相攻杀的混乱局面。
经过一番角逐,剩下了两个单于,他们是两兄弟。
哥哥叫做呼屠吾斯,号郅支单于。
弟弟叫做稽侯?,号呼韩邪单于。
郅支击败了呼韩邪,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经过长期惨烈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此时只剩下数万部众,衰弱不堪,于是在-52年向汉朝称臣归附。
这是汉匈关系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汉宣帝君臣欣喜若狂,善待了呼韩邪及其部众。
北匈奴郅支单于却因为杀害了汉朝使者谷吉,害怕报复,向西迁徙,与康居结盟,最终于-36年被汉军甘延寿、陈汤部歼灭。
北匈奴被消灭后,只剩下南匈奴了。
呼韩邪单于又喜又惧,于-33年第三次到长安,说愿意做汉朝的女婿,请求和亲。
汉元帝就赐给他宫女五人。
这五人中,最出色的就是王昭君了。
呼韩邪得到她,顿时被她的美貌所征服,大为欢喜,上书给皇帝表忠心,愿意保护长城自上谷以西至敦煌边境的安宁。
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面对命运的四次选择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
晋代以后,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她为“明君”,又称“明妃”。
王昭君东方美人

王昭君东方美人王昭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为东汉明帝刘启的妃子,其容貌之美素有盛誉。
她拥有一双如梦似幻的眼睛,皮肤晶莹剔透如雪,被形容为东方的美人。
王昭君的美丽和传说中的故事,使她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之一。
相传王昭君出生在中国古代的汉朝时期,在一个名叫梓潼的小城镇。
虽然她出身并不高贵,但却天生丽质。
王昭君娇小玲珑,眉宇间透着一种温柔和无尽的忧愁,她的美丽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王昭君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她精通音乐、舞蹈、诗词等艺术形式,并对国家的政治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
她的聪明才智和美丽容颜吸引了东汉明帝刘启的注意。
刘启对王昭君的美丽所倾倒,决心要娶她为自己的王后。
据史书记载,刘启在娶妻之前曾梦见一个神秘的东方美人,一夜之间就彻底迷失了自己。
他下令全国寻找这个美人,而这个美人就是后来的王昭君。
刘启见到王昭君的瞬间,沉醉于她那张天真无邪的面孔,而王昭君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位迷人的皇帝。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跟王昭君开这样的玩笑。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刘启决定将王昭君赐婚给匈奴的单于,以维护和平与友好的关系。
王昭君义无反顾地献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她毅然决然地远嫁匈奴。
王昭君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远赴边陲去了匈奴。
她在陌生的环境中熟悉了匈奴的风俗和文化,与匈奴的单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学会了匈奴的语言,并努力融入匈奴人民的生活中。
尽管王昭君在匈奴过上了相对舒适的生活,但她始终忘不了故乡的亲人和国家的繁华。
她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家庭和民族,希望能够为汉朝做出更多贡献。
后来,匈奴的单于得知了王昭君内心的想法,他理解并支持王昭君回到故乡。
在匈奴单于的保护下,王昭君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回到故土后,王昭君成为了汉朝的贵妃。
她与刘启之间的爱情继续升温,两人相互倾诉着思念之情。
王昭君专心致志地帮助刘启处理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团结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然而,命运再次玩弄了王昭君。
在她娇嫩的年纪,突然得了一种不治之症。
王昭君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王昭君名人故事研究报告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的名字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非常有名。
以下是关于王昭君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王昭君,本名王美人,高丽国(现在的朝鲜半岛)人,生活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据记载,王昭君是高丽国的一位贵族女子,身材娇小,容貌美丽,而且聪明伶俐。
西汉刘邦起兵推翻秦朝后,将高丽国囚禁在长安。
王昭君的美貌引起了刘邦的注意,他决定将她纳为自己的妃子。
尽管她从一开始就抗议要回高丽国,但她最终被迫留在了中国。
在中国,王昭君渐渐被人们所知,人们对她的美貌和传说经常传颂。
王昭君之美被形容为“飞黄腾达”的故事流传至今。
相传,王昭君在长安的陶器店里争取到了做唐三彩瓷器的机会。
她以自己的美貌和灵巧手艺征服了工匠们,并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红色釉料,使她的作品比其他人更加独特和精美。
这些优秀的作品引起了汉武帝刘彻的注意,他用茶色的漆来涂抹这些作品,使他们更加精美。
当王昭君的作品进入宫中时,汉武帝被她的美貌和技艺深深吸引,他决定将她纳为自己的妃子。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王昭君的美丽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她通过努力工作和天赋获得成功的愿景。
此外,王昭君的故事还与爱情有关。
王昭君被迫留在中国后,刘邦死后,王昭君进宫与昭君传说的成为汉武帝的爱妃。
然而,汉武帝不满足于王昭君一人,他后来又宠幸了其他妃嫔,并且对王昭君变得冷淡。
相传,王昭君非常思念她的家乡,每次回忆起高丽国的美好时光,她就会流泪。
根据《汉书》的记载,王昭君在追求哲学上也非常有才华,她经常引用佛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寄托和情感。
王昭君的故事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她的美丽,才华和不幸的遭遇使她成为一个永恒的传说,也让她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
她的名字经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也经常被提及在音乐,电影和戏剧中。
她的故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权力和政治的关系。
总结来说,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她的美貌和才华使她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象征。
《王昭君》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王昭君》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王昭君》《王昭君》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传奇故事,讲述了王昭君一生的艰辛与不幸。
她是汉代著名美女,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她被迫远嫁给匈奴的努力。
这部故事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我国正处于战乱频发的时期,五胡乱华,匈奴频繁入侵我国。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王昭君答应替父亲舍弃自己的幸福,嫁给匈奴的努力。
她离开了亲人和家乡,踏上了去往匈奴的艰辛旅程。
在匈奴,王昭君受尽了苦难。
她生活在简陋的帐篷里,没有衣物和食物的保障,时常忍饥挨饿,几乎每个晚上都要流泪入睡。
尽管条件恶劣,王昭君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她积极学习匈奴文化和语言,为自己融入匈奴社会做准备。
她以她的智慧和善良,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敬和喜爱,她被授予了“温文尔雅”的美名。
时间过得很快,王昭君已经在匈奴度过了数年。
她年轻的容貌逐渐消失,但她的聪明才智和温柔善良的品质永远不会改变。
她用自己的努力,为我国与匈奴的和平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昭君的归国之路并不平坦。
汉朝朝廷对她的行动表示出了不满和怀疑,他们认为王昭君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是个叛徒。
王昭君经历了被抛弃,被诬告的困境,但她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和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王昭君归国后,经历了几番波折,最终被朝廷赦免。
她重回国家,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赞美。
她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国之歌,成为了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传奇人物。
通过《王昭君》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子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舍弃了自己的幸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展示了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困境中从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牢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之而奋斗。
通过学习《王昭君》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国家大事,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守护和维护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卷第 2期
20 0 6年 6月
集 美 大 学 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l f i e U i ri ( h oo h dSca Sine ) ora o m i nv sy P i sp ya oi cecs J e t l n l
二 、为 国 “ 躯 " 与 为 君 “ 捐 殉 情 " 的传统命名
王 昭君 的 “ 亲 ” 事 迹 ,班 固 《 书 ・匈 和 汉
到拯救国家 ,故事各异其趣 ,却万变不 离其宗 : 漠 视王 昭君 的个体 意识 和女 性 意识 ,虚 构 王 昭君 的 民族 意识 和 爱 国精 神 。虽 然 “ 人 救 国 ” 与 女 “ 女人 祸 国” 二 元对 立 ,其文 化 想 象 对 女 性 意识
Vo . No 2 1 9, .
Jn ,06 u .2 0
论 王 昭君 命 运 改 写 的 文化 表 述
吴毓 鸣
( 建工程 学院 现代传媒 系,福 建 福 州 福 3 00 ) 5 0 7
[ 摘要 ]王 昭君是我 国古代著名 的 “ 四大美女 ”之一 。她 的 “ 和亲 ”事迹 ,在 《 书> 后汉 书》 等 汉 、《 正史 中都有记载 。文学 家据 此生发 ,咏叹王 昭君 的作 品蔚 为大 观。虽然 时代意识投 影不 同 ,王 昭君的 人权 意识和女性意识无 一例 外地被 漠视被 遮蔽 , “自请 出塞 ” 的个人诉求 升华为 “ 爱国 ”之心 “ 国 ”之举 。 救 元代马致远的 《 汉宫秋》,现代郭沫若 、曹 禺 《 昭君》,命 运改 写的时代意识不 同 ,文 化意识的历史 继承 王 却显而易见 。以此为视点揭 示 “ 统命 名 ”历史继承 的文化表述 。 传 [ 关键 词]王 昭君 ;命运 改写 ;传统命名 ;个体意识 ;女性 意识 [ 中图分 类号]1 4 1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8 9 (06)0 9 O 0 8— 8 X 2 0 2— 3一 5
奴 。 范哗 增 加 了王 昭君 自动 求 行 乃 因 “ 得 见 ” 不 御 ,积悲怨 ” 和 元 帝 为 昭 君 的美 丽 所 动 “ 欲 意
去国变为壮烈死国,女性的生命意识剥离 了。现 代郭沫若 、曹 禺对王昭君的革命想象一样漠视女 性 的个 体 意识 和 内在真 实 。可是 这 种 文化语 境 似
维普资讯
集美大学学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版 )
第 9卷
皆赂 画工 。多者 十万 ,少者 亦不 减 五万 。独 王嫱 不 肯 ,遂不 得见 。匈 奴入 朝 ,求 美人 为 阏氏 。于 是 上案 图 以 昭 君 行 。 及 去 ,召 见 。貌 为后 宫 第
为 以色救 国 ,因为 女人 追求 情 欲是 错 的 ,牺 牲情
欲是对 的,女性的命运就这样被命名被规范 了。 马致远 笔下 的王 昭君 一改 汉 朝别 乡 去 国 、和亲匈
奴 的历史 原 形 ,从 “ 己” 升 华 “ 国” 为 为 ,哀 怨
昭君丰容靓饰 ,光 明汉宫 ,顾景斐 回,竦 动左 右。帝见大惊 ,意欲留之 ,然难于失信 ,遂与匈
的拒斥 是一 致 的 。中 国古代 “ 四大 美 人 ” 西 施 、 貂婵 、王 昭君 、杨 贵 妃 无 一 例外 有 救 国 的壮 举 : 西施 助 越 灭 吴 ,貂 婵 惑 杀 董 卓 ,王 昭 君 和 亲 安
奴传》 简而言之 : “ 于 自言愿婿汉 氏以 自亲。 单 元帝 以后 宫 良家 子 王 墙 字 昭君 赐 单 于 。单 于 欢 喜 ,上书愿保塞上谷 以西至敦煌 ,传之无穷 ,请 罢边备塞吏卒 ,以休天子人 民……王昭君号宁胡 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 ,为右 日 逐王 。 ”到 了 南朝宋范哗的 《 后汉书 ・ 南匈奴传》 ,有关王昭 君 的 记载 略有 铺 陈 : “ ,元 帝 时 ,以 良家 子 选 初 人 掖庭 。时 ,呼韩 邪来 朝 ,帝敕 以宫 女五人 以赐
一
面前消失 。 [2 殉情 ” 附会于 民族精 神,王 ”25 ] . 7“
昭君 消 失得 悲壮 、激烈 吗 ?
,
善应对 ,举 止 闲雅 。帝 悔 之 。 此 时 画 工 尚 ”
无 名无 姓 ,却 成 了埋 没美 女 的罪 魁祸 首 。到 了马
马致远 以殉 国的内容完成殉情 的仪式 ,规范 于 “ 一 而终 ” 的理 学 意 志 。 王 昭 君 为 国 捐 躯 从 与为君殉情缠绵在一起 ,《 汉宫秋》借历史原型
留之” 等故 事情节 。到 了葛洪 的 《 京西杂记》 ,
则 增加 了一 个 人 物 —— 画 工 , “ 帝 后 宫 既 多 , 元
不得常见 ,乃使画工图形 , 图召幸之。诸宫人 案
[ 收稿 日期 ]20 0 5—1 —0 2 8 [ 回 日期 ]2 0 0 修 06— 3—2 9 [ 作者简介 ]吴毓鸣 ( 95一) 15 ,女 ,福建 泉州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 中国女性文 学研 究。
之 。 昭君人 宫数 岁 ,不 得见御 ,积悲怨 ,乃 请 掖 庭令 求行 。呼 韩 邪 临 辞 大会 ,帝 召五 女 以示 之 ,
邦 ,杨贵妃舍身救驾 。她们之所以蜚声史简 ,皆 因沉 鱼落 雁 闭月羞 花 ,国难 当头挺 身 而 出 。亘 古 以来 ,美 女被 唾骂 因 为 以色 惑 君 ,美女 被 颂扬 因
一
、
引 言
乎没 有 引起觉 知 和省思 ,本文 透过 古今 扑朔 迷离
汉匈和亲长达 6 o余年 的历史 ,出身高贵 的
汉宗 室 公 主 “ 亲 ” 在 史 书 上 难 觅 蛛 丝 马 迹 ; 和 功 颂德 的文 化表 述 。
而出身卑微 的王昭君 “ 和亲 ”却 彰之史册 ,而 且不断衍生出新的故事 , 代代流传 。虽然古今意 识 形 态不 同 ,王 昭君从 女人 到 女杰 ,从 拯 救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