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地域联系课件PPT(共37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域联系课件PPT(共37页)

(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 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 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
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 和乙模式
三、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P124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 响
C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 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但更多的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 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传 统 的 中 心 商 业 区 衰 落
城市中心 建筑密集、 道路狭窄, 汽车通行能 力受限制
城市中心 用地紧张、 缺乏必要 的停车场
交 通 运 输 布 局 的 变 化
布局变化
[例3] (2012·广东高考)读“高速 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 成(1)~(2)题。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 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 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 比甲模式大
观点二:②线方案合理。 理由:与①线相比,② 线 所经过地区占用耕地较 少; 城市较少,人口较少, 征地费用较低。
(2)简述郑渝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 积极意义。
公路 机动灵活
运量小
水路
运量大、投资 少、成本低
速度慢、易受 自然条件限制
航空 速度最快 运量小、运价最高
管道
线路和运具合二 为一的运输方式
灵活性差
各运输方式的运费、运量及运速的比较
比较项目 运费由高到低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4 第3讲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件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4 第3讲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件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 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解析】第(1)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社会经济 因素决定交】(1)B (2)C
(2014· 全国大纲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 求。
上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 。该地区河流含沙量 大,沿海水浅。 18 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
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
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 部沿海最大港口。
【答案】(1)D (2)B (3)B
(2014·天津)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 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
(1) 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
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城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保护生态环
境。因此,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均不利于节约土地资 源,选项 A 、 B 错误;商城的主要市场是本地,因此靠近景
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是不可取的,选项D错误;立体建设商
城,既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又能扩大商城规模,因此有利于 生态可持续发展,选项C正确。
里”,科技因素影响“能不能建”。图示选建交通线没有经过居
民点,而是沿1000米以下的等高线延伸,说明当时考虑的主导因 素是地形。第(2)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结合上题分
析可知,兰新铁路选线不合理最可能的原因是距离城镇过远。图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四、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第(3)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新西兰北岛与南岛相比的 地理条件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 分析时要全面。第(4)题,主要考查火山地震成因及旅游景观 的欣赏。新西兰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多发火山地震。开展火山旅游活动主要是欣赏火山地貌景观 和利用地热资源度假疗养等。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了“网购”的意义。“网购”是基于 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商品贸易,网购采用网络营销,减少了 实际商业网点的密度,故A项错误;商业区的规模减小,故B 项错误;商品流通的环节减少,故C项错误;商品流通量的 不断增加,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故D项正确。
考例透析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2013· 天津)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 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1)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 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 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A.高速化 C.大型化 ) B.网络化 D.专业化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答案】 达。
(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岛国,经济发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 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 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 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 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

【專題六】地域聯繫的方式途徑【考情分析】 人類活動地域聯繫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及作用;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因素;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中國主要的交通運輸線、鐵路樞紐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網絡;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網路的作用。

交通這部分從命題趨勢看,多以重要交通工程建設為切入點,利用多層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考查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交通對環境的影響及沿線地區的地理特徵。

交通、通信事業發展的最新成就或者熱點地區的交通狀況往往是高考的熱點話題。

在考查形式上,已由單純的識記線路向實用性運輸方式的選擇轉變;由立足現狀、實例分析考查向類比現實、關注未來發展的方向轉變。

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專題複習過程中把教材中理論性的知識和現實生活中鮮活的、富有時代氣息的實例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而綜合運用相關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究問題,體現創新性思維。

【知識交匯】1.交通運輸線、點區位分析,如下圖所示2.選擇運輸方式的一般原則,如下圖所示自 然 因 素 地形 交 通 运 输 线、点 区 位 因 素 经济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往往起决定性影响 地质 气候 水文 社会 环境 技术以上主要分析了專題內部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但本專題知識點和其它的地理要素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例如:工業、商業、旅遊業、科技的發展等對交通的發展變化有著巨大的影響。

3.城市交通的規劃(1)放射狀線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區的聯繫;環行線路避免將車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縮短各端點距離,緩解對市中心的壓力,擴大市中心區的交通容量;方格線路有利於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對角點之間的路程。

三種線路一般要相互結合運用。

(2)城市佈局要緊湊,生活區和工廠區、機關區相互接近,但商業服務區和文娛場所要避免過分集中。

(3)過境道路最好從市區邊緣通過,與市內道路相分離。

(4)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城市道路。

4.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變化對商業網點佈局的影響交通運輸是商業活動的基礎,促使城市的形成,而城市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集中的場所,城市交通便利、商品流通發達等。

高考地理专题地域联系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专题地域联系复习教案

地域联系考点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交通运输: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3、如何选择运输方式:(1)货运应根据货物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

(2)客运也要根据运距、价格、时间来选择运输方式。

4、综合交通运输网:彼此协作、相互补充与紧密配合的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线路、港站和枢纽共同组成,并以交通线路为连接线,交通港站与枢纽为连接点,可进行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的交通运输网络。

具有一定的组合结构与等级层次,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在地域上组合的具体体现。

其特点有:①为地域生产综合体(全国、大区域地区生产综合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分布图式大体与其所在区域的对外运输联系及区内各地间运输联系的总格局相近似;②在运输部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组合特点,且取决于所在区域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交通位置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特征;③由若干地位、作用与功能不同的交通线路(全国主干线路、开发或先锋线路)所组成;④有一定的地域等级层次,除最高一级的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外,尚有大区、省区和地区等其他一些较低等级或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5、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山、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

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方法

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方法

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方法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方法1、狠抓基础、提高能力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

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对主干知识,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地图是关键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

日常学习中最好的办法是填充图画,即拿一张空的图自己标上山川、城市、河流还有等值线之类的。

这样对于某一地区的地理地貌就会在脑海中形成非常清晰的立体认知了。

高考地理寒假快速提分技巧1、重视课本每一个文综老师都会对学生说课本的重要性,可是我们对课本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

我知道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和我一样会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过于着急的做题,甚至上手就做高考题。

我们应该明白,高考题是考察综合能力的,每一道题可能都涉及了诸多知识点,忽视知识点的掌握直接做题是没有效果的,简单的知识点在做错了之后再去看书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

我自己的方法是每复习一节,在做作业之前都会把书先读一遍,必要的话摘抄出基础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做题去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不要觉得课本很简单就忽略它,每一次读课本都应该认真,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小重点,每一遍读都是对基础的夯实。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当然,相对于政治历史而言,地理的课本内容较少,必要的时候可以阅读参考书中基础知识讲解的部分。

从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抓起,在真正理解了每一个概念后,做题你会觉得得心应手。

2、记忆,理解与总结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部分。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八 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八 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

3.水运航线区位条件 (1)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城市分布;②__经__济__发__展__程__度___ 决定市场需求量。 (2)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形,河流水量平缓利于通航; ②气候条件:气温决定河水_有__无__结__冰__期__;_降__水__多___少___与季 节变化决定河流流量大小和变化。
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 影响线路的____选__择_____(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 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____科__技_____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 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 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 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应充分考虑沿线 __油__气__供__应__地__和__消__费__市__场______,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 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____少__占_____好地、减 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2.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地势起伏
[解题秘笈] 交通区位条件类题目答题技巧
(1)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题目 分析区域自然 结合交通线走向、交
条件进行 → 条件和社会经 → 通点的区位,进行区
区域定位 济条件
位因素分根据题目 条件进行 区域定位
(2)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 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要本着“_多__、__快__、__好__、__省__”的原
则,具体图解如下:

高考地理复习-地域联系课件(1)

高考地理复习-地域联系课件(1)

高 考 地 理 复 习— -地—域地联域系联课系件课(件1) P(P共T3-7精张品P课PT件) (实用 版)
2.(2015·安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 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 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 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高 考 地 理 复 习-地域 联系课 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高 考 地 理 复 习-地域 联系课 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2016·聊城模拟)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 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高铁建设对城市 发展的主要影响表 现在( C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4.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 市的是(B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2015·北京高考)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 系密切。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 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 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变化 ➢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 公路、高速公路; ➢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 大; 影响 ➢古驿站衰落; ➢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 等级提升。
试说出图中ABCD 商业网点选址的 原因
D CD
高 考 地 理 复 习-地域 联系课 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高 考 地 理 复 习-地域 联系课 件(1) PPT-精 品课件 (实用 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
【考情分析】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
)及作用;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的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交通这部分从命题趋势看,多以重要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利用多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及沿线地区的地理特征。

交通、通信事业
发展的最新成就或者热点地区的交通状况往往是高考的热点话题。

在考查形式上,已由单纯的识记线路向实用性运输方式的选择转变;由立足现状、实例分析考查向模拟现实、关注未来发展的方向转变。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专题复习过程中把教材中理论性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实例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综合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知识交汇】
1.交通运输线、点区位分析
,如下图所示2.选择运输方式的一般原则,如下图所示



素地形
交通运输线、点




经济社会经济条件往往起决定性影响地质气候水文社会环境技术







式选择的依

客运货运短途公路中长途铁路航空贵重、急需数量不大航空公路活物、海鲜大宗、笨重
远程运输
气态、液态短程
公路远程铁路
水运管道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运价、速度、运量、连续性、稳定性、灵活性
以上主要分析了专题内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但本专
题知识点和其它的地理要素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工业、商业、旅游业、科技的发展等对交通的
发展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3.城市交通的规划
(1)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
离,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对角点之
间的路程。

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

(2)城市布局要紧凑,生活区和工厂区、机关区相互接近,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
中。

(3)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与市内道路相分离。

(4)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城市道路。

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商业活动的基础,促使城市的形成,而城市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集中的场所,城市交通便
利、商品流通发达等。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布局的变化,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
方发展。

①推力:传统商业中心衰落,一方面是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
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城市中心商业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厂。

②拉力: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的形成;城郊具备商业用地充足的条件,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
客观要求在大城市郊区布局相应的商业中心。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

山区商业网
点稀少,平原商业网点密集,从空间位置讲,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的边缘或
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思想方法】
1.教师的复习指导
本专题知识点是高中地理学习中较易理解的部分,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

因此在复习方法和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能用于其他
案例的分析。

(1)案例归纳法
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教师不是直接说出结果,而是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归纳出相应的知
识点。

例如:众所周知,我国修建比较早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是京广、京沪线,这两条铁路干线经过的地区
有许多著名的大城市,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条修建较早的铁路干线为什么选择经过大城市,而不是农村、
小城镇呢?
学生们很快就能分析出大城市客、货运输量较大,经济效益好,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后,教师
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交通运输线路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2)讨论对比法
例如:列举“株洲”和“扬州”这两个城市,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这两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
区位因素的异同点,然后派代表发言。

首先,两个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都和交通密切相关。

但扬州历史悠久,发展较早,因京杭大运河的开
凿而繁荣;而株洲发展历史短暂,新中国成立后因东西、南北向的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才形成了株洲这座
城市。

然后再看两座城市的发展情况,历史上因京杭大运河的淤塞,通航能力下降,周边地区其他运输方式
的发展,扬州曾一度衰落。

后来,又因大运河的疏通,工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扬州再度繁荣。

而株洲在铁路枢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商业活动,城市一直稳步发展。

通过讨论对比法,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仅有理论上的框架还远远不够,必须了解所要分析事物的具体
特点,才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3)构建脑图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