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春备课集锦(课件 教案 学案 习题精选)(打包4套)
11春 教案

11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及鲜明、生动的语言;学会细致观察事物和抓住“春天”的特点进行写作。
(2)能力目标品味诗一般的语言;学习修辞的运用;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法设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设计教学。
1、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活动,而老师只是在适当时给予必要的补充和指导,在学生分析表达有困难时给予点拨和帮助。
2、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我在拓展延伸课文部分设置了三道练习题,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题。
这种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使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时,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
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二、朗读训练、整体感知:A.欣赏春天的画面及配乐朗读《春》。
B.请学生谈谈文章描述的画面。
C.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试读,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知识体会朗读的技巧,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D.请几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11春PPT课件

5
• 文章结构:
一.盼春 二.绘春 三.赞春
2020年10月2日
6
盼望着、盼望着
拟
盼 东 风 来了
人
反
春天的脚步近了
复
2020年10月2日
7
朗读第二部分,填表
名称 特点 角度 写法 修辞
春草 春花
嫩、绿、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
多、软
面结合
拟人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 春雨
和悦
10
1、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2、东风来、脚步近
3、迎春 4、春风 5、春花 6、新 7、美 8、春草 9、春雨
春 草 1
1
1
总
2
2
盼
10、力 2020年10月2日
春春 花 风春
雨
分
3
总
新
绘
美
春
赞
力
11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春
2020年10月2日
1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 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 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 里。
2020年10月2日
2
课前测评
《春》教案

11.《春》教案设计设计: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十一课《春》11.春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式课时:标准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难点:揣摩、品味语言。
1.由教师播放的关于春天的图片导入,激发兴趣2.明确教学目标:一.导入1.老师借助白板播放春天的图片;学生观看。
2. 教师引入:观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何感受呢?学生谈个人感受(2-3位学生回答)。
3.老师总结,揭示课题,并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概括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能力;2.引导学生概括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并理解作者的情感。
3.小组合作(4人组)交流二.检查学生自学能力。
1.检查预习,积累生字词。
2.听录音范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描绘了哪几副春景图?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想+讲:学生回答,点评肯定。
4..老师小结,并整理课文结构。
1.培养学生积极探讨,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想、说、听、做等学习要素培养语文能力。
2.小组合作(4人组)交流注意要素:关照、关注、倾听。
三.分析第一至第三节:1.朗读第一到第三节,思考:第一、二节写了什么图景?有什么作用?第三节描绘的春草图有什么特点?2.探究语言:①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②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小草的生长?3.老师评价并小结。
1.团队合作(4人组)⑴展示学生个性。
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2.谈谈学习感受。
四.谈感受、学习成果共享1.老师小结:通过上述学习,我们懂得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课文结构,并明白了作者融在字句间的情感。
那么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还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做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呈现方式列出讨论的结果,写出收获,以达成共享学习成果.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4.老师评价和小结.5.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力争背诵;按照分析“春草图”方法,试分析其他四幅画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 课件(共24张PPT)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绘春
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春草图
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
春花图
zxxkw
品味语言
“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赞春
新:新生命的开始,给人无 限希望
美:令人喜爱 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如何写景
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 比等;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
听觉、 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
到低、从近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 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 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 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 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三)颂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新” (9)“美” (10)“力”
盼春
作者zxxkw 的心情怎样? 学 科网 急切、喜悦
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11春教案设计

11、春朱自清教学目标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婉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美感。
4、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5、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2、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和运用效果,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教学法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各抒己见,再指名起来交流。
)请看看这几幅图片(幻灯片展示),说说图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春天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回大地、百花齐放、生命气息浓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看看他是怎样描绘他所感受到的春天的。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配合相关课件展示1、作者及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散文主要是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绿》等名篇。
2、生字词蓑su ō衣y ī 朗l ǎng 润r ùn 酝y ùn 酿ni àng 卖m ài 弄n òng 婉w ǎn 转zhu ǎn 应y ìng 和h â 嘹li áo 亮li àng 黄hu áng 晕y ùn 烘h ōng 托tu ō 静j ìng 默m ò 抖dǒu 擞sòu 繁f án 花hu ā嫩n ân 叶y â 呼h ū朋p ãng 引y ǐn 伴b àn 词语解释(1)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2)嘹亮:声音响亮。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11 春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1.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春景。
朱自清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对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各种图景跃然纸上。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当我们进入《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洋溢的诗情所感染。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品读课文,寻找文章的语言美。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提示:你可以从修辞、炼字、韵律等角度加以探究!)1.修辞美。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位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交流点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交流点拨】运用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春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三、课前准备预习新课四、课时教学内容2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一、介绍作家作品导入: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背影》等优美散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酝酿宛转黄晕鸟巢应和蓑衣抖擞笼罩朗润嘹亮水涨起来赶趟儿宛转薄烟散在草丛撑伞三、感受文章清晰的脉络结构:第一部分(1段)盼春,表达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2—7段)绘春,描绘了五幅画面①春草图:着力描绘春草勃发的景象。
②春花图:着力写春花竞放的景象。
③春风图:描绘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④春雨图:描绘了雨中特有的美景。
⑤迎春图:写人勤春早。
第三部分(8—10段)赞(颂)春。
运用三个比喻句表现了春天的新生、娇美和活力。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这篇文章,文章结构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可以由学生回忆得出。
并让学生谈谈已学到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学习。
)也可以让学生对几幅图画,换一种更优美的说法:花报春花(争、闹、酿)春风(唱、送、和)春雨(织、润)春尽可能让学生打开话匣子,感受春的美丽。
六、板书设计。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春一、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课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了生机,春天如诗情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春》,走进那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净化。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圈出来,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划下来。
(3)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3.老师总结(三)概括文章的主题(四)自学指导第一步:读、析(读析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的过程)要求:1.细心的品读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或美的句子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读出来,要读的抑扬顿挫,读的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
例如:春花图,尽管景不在这里,但要读出来,让同学们感觉到花儿盛开的样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彻,要有一定的深度。
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准确生动的词语、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文章的主旨句、内容……)3.品味语言:(1)四人一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2)最好用这种方式:(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或表达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什么)当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悬”字用的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上星星的状况。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3)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几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之大。
(4)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了生机,春天如诗情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春》,走进那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净化。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圈出来,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划下来。
(3)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3.老师总结
(三)概括文章的主题
(四)自学指导
第一步:读、析(读析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的过程)
要求:
1.细心的品读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或美的句子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读出来,要读的抑扬顿挫,读的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
例如:春花图,尽管景不在这里,但要读出来,让同学们感觉到花儿盛开的样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彻,要有一定的深度。
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准确生动的词语、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文章的主旨句、内容……)
3.品味语言:
(1)四人一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2)最好用这种方式:(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或表达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什么)当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
(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悬”字用的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上星星的状况。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3)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几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之大。
(4)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因为它是本文的主旨句,这句话是作者的座右铭,也是今天每个青年学生得以成才必由之路。
第二步:悟
悟即感悟(学生才艺展示的过程,学生即兴自我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旨,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的过程)
本文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春”,表达了对春的热爱赞美之请,与春有关的知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你都可以用你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变成你自己的作品。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进行创作:(仅供参考)
1.描写春天的词语。
2.描写春天的诗句。
3.与春有关的俗语、名言、警句。
4.如果你的歌唱的比较好,唱一首赞美或描写春天的歌。
5.本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文中有诗,诗中有画,作者抓住春的特征,依次描绘了五幅图
画,张开你想像的翅膀,画出其中的一幅或几幅从画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6.朱自清在《春》中详细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户外全景图,而对有些景物如:山、水、太阳采用简笔勾勒,这留给了我们极大的想像的空间,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创造性,补白式描绘春山、春水、春日。
(扩写)
例如:写春水,春水永远是绿色的,春水的绿是原始而纯洁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宝剑上的祖母绿。
黄金虽贵,也比不上那一丝的绿色。
掬一捧春水,绿遍人间;撒万点春绿,洗尽尘俗,真可谓是黄金有价绿无价。
7.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向往春天,热爱春天,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读着朱自清《春》,面对这大好春色,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大胆说出你的体验。
(谈感受)
例如:春天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季节,春风拥吻着枝头的绿叶,踏着轻快的舞步,得意得飘向那广阔的原野,调皮的掠过人们那春意盎然的面孔。
呵!这俏皮可爱的春风。
8.本文的结尾写的很美,你能仿写一段或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写一个结尾吗?(仿写和改写)
9.你能把整篇文章用短语的形式连起来吗?
10.你能自己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或者文章吗?
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中“杨柳”其实指“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能找到这个故事吗?
12.春风“轻悄悄的”本身没有什么声响,但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婉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四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一支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把这四种声音具体描绘一下。
(五)学生进行创作
第三步:获
获即收获、体会(可以谈你对这节课的认识,语文学习的心得,文中的某个部分给你留下印象,从同学的发言中你得到的启示)
写作训练:
有个作家说:“春天来临,风和日丽,气象迷人。
如果在这个季节里不出门看一看春天的丰姿,与天地同享欢乐,那简直是对春天的伤害和不敬。
”在内心里,我慢慢有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明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出游一次,你和春天有约吗?请以《我和春天有约》为题写一篇短文。
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