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二 回归 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_13

合集下载

《七子之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七子之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七子之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生气,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

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子之歌》北师大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七子之歌》北师大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至3课时。

教学流程一、介绍,创景激趣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

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

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爱好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讨论。

3、老师补充谈话。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生气,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二 回归 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_1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二 回归  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_1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3.反复诵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体会中华儿女渴望回归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企盼完整统一的赤子情感。

(三)教学难点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1.讲授法。

2.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出示组诗《七子之歌》中首篇《澳门》,并将《七子之歌》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播放。

2.从刚才的诗句中我们体会到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澳门同胞共同企盼的心愿。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祖国无限思念之情。

二、学习字词1.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2.读一读:澳门、香港、襁褓、掳夺、灵魂、3.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在课文中理解词义、通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和常用词语。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6.练习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解中心1.自由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2.初读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3.了解美丽的澳门现已是中西合璧的国际大都市,在祖国的怀抱中变得更加的繁荣。

4.了解澳门、香港、台湾相关地理历史知识。

四、细读课文1.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的录像,谈谈自己的体会。

2.介绍当年祖国人民被欺凌、被奴役的经过,体会祖国人民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

3.反复朗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强烈民族自尊感,把广大民众思亲念亲的情愫抒发出来。

4.设想“假如闻一多先生见到香港、澳门回归,会有怎样的心情?”5.试着也用诗歌的形式写一写。

6.学唱这首歌。

三、全课总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七子之歌》是一首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诗歌,这首诗它所要表达的是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呼唤,代表着祖国是不可分割的。

如今澳门、香港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盼望它在母亲的怀抱中将更加繁华和美丽,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12 回归·七子之歌(二首)【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认识“澳、寐”等3个生字;会写“魂、乳”等7个生字;掌握“号、咽”2个多音字;能够正确读写“哭泣、号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着重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 渴望回归的情感。

3、领会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怀, 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着重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 渴望回归的情感。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 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 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那你们想一下, 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 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 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二、的确, 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 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 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三、朗读课文, 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 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 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 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六、同学说的都不错, 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 然后思考: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 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 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同学唱的: 感情直露光碟上面的: 委婉曲折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 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那你们想一下, 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十、确实, 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 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 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 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 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 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澳门、香港等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方的历史背景吗?”
2.学生分享自己对澳门等地区的了解,教师总结并简要介绍相关历史背景。
3.提出问题:“有一个诗人,他用诗歌表达了对这些地方的爱慕之情,你们猜猜他是谁?”
4.学生猜测,教师揭晓答案:诗人是闻一多,引入新课《七子之歌》。
3.诗歌朗诵:选择《七子之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诵练习。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下节课进行班级朗诵比赛。
4.研究性学习:分组进行澳门历史的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澳门的历史变迁,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5.创意表达:运用绘画、手抄报等形式,将《七子之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可以是对诗歌中某一场景的描绘,也可以是对整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七子之歌》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母子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七子之歌》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澳门等地区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十二 回归:七子之歌》 公开课课件_0共20页PPT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十二 回归:七子之歌》 公开课课件_0共20页PPT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十二 回归: 七子之歌》 公开课课件_0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七子之歌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七子之歌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七子之歌》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识字法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梦寐不忘、襁褓”等词语。

2、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七子之歌"澳门》),谁能说说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板书课题:七子之歌)2、你们对这首歌有哪些了解?(板书:澳门。

当学生说到作者闻一多时,出示闻一多的图片,同时问:)还有哪些同学搜集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对闻一多,学生着重掌握:青年时留学美国、著名的学者诗人、爱国民主斗士三点即可。

)七子指的是哪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出示课件。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自由朗读;同座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重点读准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qù mèng mèi fèng què níng è dàn zhe襁褓掳去梦寐凤阙狞恶啖着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脂膏号啕氤氲三、检查自学:1、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你觉得难读的词语,来给大家提个醒。

2、课件出示词语,谁来读一读。

3、指名读全诗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闻一多先生所写的《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

(出示这首诗歌。

)1、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词和句子说说理由,并在书上做批注。

2、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帽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设下计策,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

刻画了一位临危不惧、有勇有谋的将领形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及过程,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2、学习用简练的文字记录对理解课文内容有用的资料,进一步练习提问题,标画并理解重点词句,写心得体会。

3、体会课文对比的写法。

【德育目标】
通过课文,让学生重走长征路,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付出的艰辛,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贺龙同志实施草帽计具体的原因及过程,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难点: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收集长征及贺龙元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一读本课的生词。

二、精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整体感知
1、自由课文。

思考:本文围绕草帽计讲了几件事?(板书:戴草帽、扔草帽、抢草帽、炸草帽)
2、贺龙是如何实施“草帽计”,实施此计的结果怎样?
3、文中有一句话是对贺龙实施草帽计的评价,是哪一句?(板书:神机妙算)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小组交流:贺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实施草帽计的?
小组汇报:天气炎热、平坦山场、上有敌机,下有追兵。

(1)你从哪些词体会出天气炎热?(从“骄阳似火、酷热、枯焦、汗流浃背”等词语体会出来的。


(2)师:“骄阳似火、酷热”是直接写天气炎热,而“枯焦、汗流浃背”是通过写草木和人的表现间接写天气炎热。

(3)学生齐读句子,体会红军作战环境的艰苦。

2、出示:贺龙看到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

你来当当小贺龙,用上面的句式说说贺龙当时是怎么想的?(三)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贺龙下令扔掉草帽,战士们有怎样的表现?(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理解“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做做面面相觑的样子。

2、战士们对贺龙的这道命令议论纷纷,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师引读文中的句子)
3、即使大家不理解贺龙的想法,但是仍然照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红军纪律严明)
4、战士们对贺龙的这道命令议论纷纷,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师引读文中的句子)
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

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

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命令部队马上迅速转移。

(1)从“哈哈一笑”一词,你体会出什么?(说明贺龙同志的计谋并不只是丢下草帽使敌机难于发现我们,他有更妙的打算,这是充满智慧的笑。


(2)齐读句子,体会红军战士纪律严明及贺龙同志的足智多谋。

5、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

(1)白军的军官见到草帽又有怎样的表现?(生读句子:匪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

)(2)“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有什么特点?(运用了比喻,把“白军士兵”比作“一窝蜂”,写出了白军乱糟糟的丑态)
师过渡:所以,白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个个眉开眼笑。

6、文中既写了红军的表现,又写了白军的表现,这里运
用了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俯冲下来,
对着这批“红军”,轰隆隆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团白军官兵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2、小组讨论: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去掉
“饿”字,好不好?(不好,“饿”字形容敌军飞机“饥不择食”的丑态,与后面的“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相呼应,表现敌军飞机的狠毒。


3、师小结:同学们,令人高兴的是这些狠毒的敌机中
计了,他们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的是白军自己。

就这样,贺龙同志不用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贺龙同志,你指挥战斗的才能令我佩服、你今天设下的“草帽计”令我大开了眼界、如果不是你巧妙设计,我们就不可能如此轻松获胜……)
2、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贺龙同志的指挥才能。

(神机妙算、智慧过人、镇定自若、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四、课后作业:
1、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2、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