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A4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的特点;
2、运用地图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

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新背景和战略转型。

【学习重点】
1、运用地图说明东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的特点;
2、运用地图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

【预习导航】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重工业基地
1、工业结构特点:
2、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合作探究】
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3、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
济作物?说出它们的分布规律?
3、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1、学生在组内复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补充板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小组评价】
【课后作业】
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产业分布课时1 第1 页共1 页。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2. 精通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分布状况;3. 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特点;4. 探讨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进步方向和对策。

导学内容: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78.4万平方公里。

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地势东高西低,气候寒冷,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二、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状况1. 工业产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

辽宁省以沈阳、大连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重型机械、船舶、汽车等;吉林省以长春、吉林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汽车、化工、轻工等;黑龙江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

2. 农业产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白菜等。

辽宁省以大连、丹东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吉林省以长春、吉林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黑龙江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大豆、水稻等。

3. 效劳业:东北地区的效劳业进步相对滞后,主要以金融、物流、旅游等为主。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效劳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特点1. 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为工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历史遗留:东北地区曾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在规划经济时代,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了工业集聚的局面。

3. 地理位置: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品的运输和贸易。

4. 人口资源:东北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劳动力成实情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

四、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进步方向和对策1. 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和摩登效劳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

6.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叙述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学习重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归纳东北地区重工业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归纳东北地区重工业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阅读教材P31——P40)1、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和平原地区人口多,和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平原和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相比之下,______________人口较少。

2、族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族是我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3、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制造基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4、是东北地区最大综合性中心城市,工业以__________________著称。

5、东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糖类作物是,集中在 ___________ 平原。

6、___ 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依托丰富的资源,重点发展 _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和 ____ 工业也有长足发展。

7、________________基地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基地,沈阳是_________中心,______和________是钢铁工业基地,_______是石化工业和装备工业基地,_______是和化学工业基地,_________是综合工业中心和造船工业基地。

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战略。

近年来,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东北许多工矿城市着力实施产业转型和机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得了显著成效。

8、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_______,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_______、_______、_______著称。

如今高粱和谷子逐渐被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所取代。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掌握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以及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掌握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

2.难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板书提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呈现一些与东北地区产业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布局。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历史、产业结构以及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走廊。

内容较为详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工业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划分和地理特征,对于东北地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历程、产业结构及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历史、产业结构以及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走廊;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历史、产业结构以及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走廊;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工业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典型工业为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原因;3.图表教学法:运用地图和统计图表,直观展示东北地区的工业分布和产业结构;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走廊等方面的课件;2.地图和资料:准备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产业结构统计表等相关资料;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工业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和产业结构统计表,让学生直观了解东北地区的工业概况。

湘教版地理八下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设计

第六单元《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案编号:08课题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课时 1 课型新授备注设计者审核使用人(教师二次备课记录)目标导航: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难点)2.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重点)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和分布特点。

4.结合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重点)教法指南: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6——P40)学习任务(一)农产品生产基地:1.生产条件:资源丰富,气候,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黑土含量高,自然肥力高。

2.主要农作物:大豆、、、。

3.农作物的分布:玉米集中在和。

甜菜主产区省,集中在和。

4.东北农业生产面临着程度不等的问题。

学习任务(二)重工业基地:1.大庆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是基地,沈阳、齐齐哈尔形成了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长春、大连形成了基地。

2.工业结构特点:依托丰富的等资源,重点发展、、汽车等工业部门,形成了以为支柱产业的结构特点。

3.工业部门:沈阳是工业中心,和是钢铁工业基地,抚顺是和基础,辽阳是工业基地,大连是和工业基地。

4. 、、、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通过加快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造传统产业,支持城市转型提升,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二、小组内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本P36活动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是什么?从书本上P36图6-29、图6-30中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

探究二:课本P39活动(1)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2)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地区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3)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三、读图训练。

1.在图中指出工业城市大庆、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辽阳。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创新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创新导学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结合图文资料,说出东北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指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甜菜基地;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带和大豆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春小麦的主要生产基地。

2.会用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人均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3.通过回忆上节的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4.能用实例说明东北地区丰富的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和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5.通过对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学习重点】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和工业城市。

【学习难点】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

玉米地大豆种甜菜种植地大庆油田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观图片,分布在我国的哪个地区?(东北地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黑土地,了解一下这里丰富的物产,为东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自主预习提示: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1.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著称。

2.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逐渐被、、春小麦所取代。

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3.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2/5强。

4.黑龙江省是中国甜菜的主产区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的1/3 强,甜菜生产集中在和。

二、重工业基地1.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2.随着、等油田的开发,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崛起。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产业和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3.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工业等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3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特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产业特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产业现状,掌握其产业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特点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特点,掌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有兴趣,树立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特点。

2.难点: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对东北地区发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数据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城市,分析其产业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

3.安排好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素材,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现状,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呈现的产业分布特点,讨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的特点;
2、运用地图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背景和战略转型。

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说明东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特点;
2、运用地图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以及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
学法指导: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学习过程:
一、轻松起航,自主探究:(12分钟)
通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各题:
【活动一】农产品生产基地(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6-37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农业生产条件: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气候,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土、土等富含有机质、自然肥力很高的土壤。

其中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部和西部。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1)、粮食作物:历史上以盛产大豆、高梁、谷子著称。

新中国成立后,被、、和所取代。

其中种植发展很快,以平原和平原相对集中。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总产量占全国的2/5强。

(2)、东北地区的、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3)、经济作物:主要有、、亚麻等。

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糖类作物,主要产于省,尤其集中在和平原,其总产量占全国1/3强。

3、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
(1)种植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春小麦、水稻等。

(2)林业区:主要分布在和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

【活动二】重工业基地(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8-40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优越的,丰富的资源,便利的,较好的基础。

2、主要工业部门:
(1)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2)随着大庆、辽河等油田的开发,迅速崛起。

(3)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和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3、工业发展历程
(1)过去: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等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优势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困难。

(3)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调整,推进体制机制
创新,尤其是运用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转型提升。

目前,东北地区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二、合作交流,成果展示(10分钟):小组成员集思广益
1、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读图1,山脉A是,地形区B是;根据图1,描述东北地区的山脉、平原的分布特征:。

(2)读图2,省会城市C是市,东北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3)读图3,东北地区的工业是以(“重”或“轻”)工业为主;东北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

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不毛之地。

黑龙江省全部处于黑土区,而全省现有的1.4亿亩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8000万亩。

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根据材料,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有哪些优势?在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该如何治理?
优势:耕地面积广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宜农荒地多。

问题:黑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湿地环境遭到破坏。

治理措施:保持水土——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

黑土培肥——增施有机物料,包括施有机肥、草肥,秸秆还田等。

保护湿地
三、教师总结,精彩点拨:
1、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分析
(1)农业基础好(是我国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农林牧渔、重工业基地)
(2)农业区位优势
2、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
(1)农业基础条件好;(2)有丰富的自然资源;(3)海陆交通便利;(4)市场广阔;(5)产业基础好,
发展历史悠久;(6)劳动力资源充足,科技人才较多;(7)国家政策的支持。

四、当堂训练,检测反馈(10分钟):封闭课本,独立完成
1.下列农作物中,在东北平原大面积分布的是( )
A .棉花、玉米
B .春小麦、甜菜
C .水稻、甘蔗
D .冬小麦、大豆
2.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和生产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种植以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相对集中
B .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C .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D .吉林省是我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
3.东北地区也能种植水稻,主要原因是 ( )
A 平原广大 土壤肥沃
B 降水丰富 灌溉便利
C 人口众多 劳动力丰富
D 夏季雨热同期
4.关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工业基础较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下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中,可行的有( )
①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 ②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③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 ④进一步加
大资源开采力度 ⑤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6.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有( )
①矿区沉陷 ②国家政策限制 ③生态恶化 ④行业恶性竞争 ⑤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水土配合好 农业
区位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土地资
源优势
森林资
源优势
自然条件社会
经济 工业基础好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加速农业产业化 拉动发展外向型农业 生态、资源环境利于生态农业和 大农业发展
人口少、
7.下列不属于辽中南地区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条件的是 ( )
A 煤、铁、石油丰富
B 交通便利
C 工业基础好
D 科技力量雄厚
8.下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A 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B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C 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D 加快矿产开发力度 保证资源供应
9.读东北地区工业城市、主要矿产和主要铁路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1)、铁路交通线:东北地区丁字形铁路骨架 A 、B 、C
(2)、矿产资源:
a :黑龙江________石油
b :黑龙江________煤矿
c :黑龙江_________煤矿
d :辽宁_______石油
辽宁省的 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 和
(3)、主要工业区:
长春的 工业,鞍山的 工业
大连的化工和 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
(4)、图中乙为 工业基地
①特点:我国著名的 基地
②区位优势:
③存在问题:
④发展方向:
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

故事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
人到东北地区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

据此完成8~9题。

8.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地区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
A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 .森林资源丰富
C .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 .交通便利
9.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

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
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 .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 b a c d
D.东北平原—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读2006—201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图,完成10~12题。

10.关于2006—201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的说法,合理的是()
A.2008年粮食产量最高 B.2009年粮食产量最低
C.产量不稳定,大起大落 D.产量较稳定,小幅波动
11.吉林省粮食生产的特点是()
A.商品率低,以自给自足为主 B.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热量条件充足,一年两熟 D.主要种植高粱和谷子
12.吉林省的粮食生产集中在()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D.长白山区
7.下图为“我国沿某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气候、地形及农业类型等方面的问题。

(1)该图中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属于农业,其农业产品的大部分是靠的投入获得的。

(2)图中F为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显著.农业发展中应发挥资源优势,
既发展经济又保护。

(3)A处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

(4)E山脉南侧与北侧农田类型的差异是
(5)D处是我国 (地形区)的分界线,B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是
(6)C平原区是我国 (土壤)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