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抗干扰分析

合集下载

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干扰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

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干扰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

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干扰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无线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路由器作为无线网络的核心设备,承担着将有线网络转化为无线信号的重要任务。

然而,许多人在使用无线网络时常常会遇到无线信号干扰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网络。

本文将对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干扰问题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无线信号干扰问题的原因分析1. 信号冲突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当多个无线网络同时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信号冲突的问题。

比如,在一个小区内,因为邻居们都使用了无线网络,周围的信号就会相互干扰,导致无线信号质量下降。

2. 外部电器设备家庭中的一些电器设备,如微波炉、电视机等,可能会发出相同或相近频率的电磁波,与无线信号发生干扰,导致信号弱或者不稳定。

3. 建筑物和障碍物建筑物的墙壁、天花板和障碍物如金属结构、混凝土墙等也会减弱无线信号的传输,如果路由器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过多的障碍物,可能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二、解决无线信号干扰的方法1. 更换信道路由器在传输数据时,会根据无线频率工作,而无线频率又被划分为多个信道。

如果你的无线网络在使用的信道上有太多的干扰,可以尝试更换一个空闲的信道,以减少干扰。

一般路由器的管理界面会提供信道设置选项,可以通过登录路由器后台管理界面来更换信道。

2. 调整路由器位置将路由器放置在离终端设备较近且没有障碍物的位置,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避免将路由器放置在家庭电器旁边或者与大型金属物体靠近。

3. 使用信号增强器如果路由器的信号穿透力不够强,可以考虑使用信号增强器来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

信号增强器可以在家庭中的死角或者弱信号区域提供更强的信号覆盖,提升无线网络的使用体验。

4. 避免干扰设备同时工作如果你发现某个电器设备与无线网络产生了较大的干扰,可以尝试避免这些设备与路由器同时工作。

比如,在使用无线网络时,可以暂时关闭微波炉或者电视机,避免干扰产生。

5. 更新路由器固件有时路由器的固件版本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无线信号干扰的出现。

WLAN抗干扰分析(组图)

WLAN抗干扰分析(组图)

一个没有经过仔细设计、部署和维护的WLAN网络,其整体性能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发现和解决干扰一直是伴随WLAN发展的任务之一。

WLAN抗干扰分析今天,WLAN已经不再仅仅是最初的一种简便的网络接入方式,企业的许多重要应用,诸如语音、视频、定位等服务都逐渐部署到无线网络上。

即便是普通的网络访问,用户也是希望带宽越高越好。

随着应用的增加,无线干扰问题对网络服务的质量影响日显突出一、无线干扰的分类和来源无线干扰按照类型可划分为WLAN干扰和非WLAN干扰。

WLAN干扰是指干扰源发送的RF 信号也符合802.11标准,除此之外都是非WLAN干扰。

对WLAN干扰,可进一步按照频率范围分为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按照来源划分,可分为WLAN网络自身的互干扰和网络外的干扰1. WLAN网络自身的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两个工作在相同频率上的WLAN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WLAN工作ISM (Industry, Science and Medicine)频段,包括2.4G和5G两个频段。

对某些国家或地区来说,仅有2.4G频段可用。

在2.4G频段上,互不干扰的频段十分有限,通常只有1、6、11信道(如图1所示)。

因此,对一个大的WLAN网络来说,尤其是高密度部署的网络,同一信道常常需要被不同AP使用。

而这些AP之间存在着重复区域时,就存在互相干扰问题。

图2是一幅学生公寓的AP部署信道排列图,由于墙壁隔离度差,不仅同一层楼的同信道AP之间可见,上下楼层之间的同信道AP也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

同频AP之间如果可见,以802.11为基础的WLAN,空口是所有设备的公共传输媒介,两个AP之间将根据CSMA/CA原则,进行互相退避,这势必会大大降低性能,两个AP的总性能将不会超过一个信道的性能。

如果同频AP之间不可见但覆盖区域有交集,则对处于交集区域的Client而言可能会形成隐藏节点或暴露节点问题(如图3所示)。

隐藏节点和暴露节点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报文发送时需要退避或不断重传;其二是由于报文重传时会降低报文发送的物理速率,导致同一AP的影响范围扩大,也使得报文发送占用更多的空口时长,冲突几率加大,引起更多的重传。

无线局域网干扰分析及预防

无线局域网干扰分析及预防

无线局域网干扰分析及预防引言:随着无线联网技术以及其他无线技术在无许可限制的同一频谱范围内(2.4GHz-5GHz)的迅速推广应用,Wi-Fi(IEEE802.11)遭受的射频(RF)干扰与日俱增,从而严重影响无线局域网的数据吞吐性能。

干扰是WLAN设计规划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始终应予以特殊关注的问题。

无线干扰可能发生在AP与终端之间信号电平良好的区域,导致数据流量降低,甚至使传输彻底中断。

一、WLAN的干扰分类:根据成因WLAN干扰可分为两大类:一种类型是来自外部的干扰,例如:无绳电话,蓝牙个人区域联网设备(2.4GHz)和蓝牙无线设备,脉冲雷达,低能量RF光源(2.4GHz),采用包括蜂窝、蓝牙与WLAN在内的多种无线技术的集成设备、手持终端与PDA,假讯号RF噪声。

如果这些干扰信号足够强,将被视为一个有负荷的信道,此干扰将随着测试点距离AP变远而越来越严重,使得通讯增多,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从而减少AP的有效覆盖范围。

另一种类型的干扰是来自内部的干扰。

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的AP位置选取不合理或是软件参数配置不正确。

终端正常接收数据的前提条件是有与背景噪音相比足够强的接收电平,然而来自于与服务AP覆盖范围有部分重叠的相邻AP就有可能会对服务AP产生局域网的内部干扰。

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专业分析软件,通过对基于各个AP场强和信道分配情况计算出AP间的干扰范围,从而确定合理的AP放置点来加以解决。

另外还有一种类型的内部干扰,即“隐藏节点”。

隐藏节点(Hidden Transmitters)是无线数据通信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当一个节点无法侦测到其他节点的状态便可能发生此类问题,此时MAC层协议便无法发挥功效。

在此情况下,多个节点可能同时发起传输请求,从而造成相互间的干扰。

与有线网络中的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类似,这种隐藏节点干扰会对WLAN网络造成灾难性影响,使得网络整体性能下降50%以下。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且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涉及了很多领域。

通信网络中的用户变得越来越多,无线空间中的传播信号也就越来越复杂。

信号在其传输过程中会干扰其他信号或者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

本文研究分析了无线通信的常见的抗干扰技术,并对无线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进行趋势展望。

关键词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趋势1 无线通信各抗干扰技术的主要分析1.1 跳频抗干扰跳频抗干扰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广泛应用于民用无线通信系统。

跳频抗干扰技术是无线抗干扰的一种形式,通过扩展频谱的方法,根据特定规律、速度来回进行跳变的频率,实现载波频率在多个频率上的伪随机跳变,有效地解决在无线通信中某一频段上的强干扰信号。

相对于传统的无线电发信频率技术,该技术可以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从而扩展频谱。

无线通信载波频率的跳速高低可以非常直接反映出该系统的性能好坏。

载波频率跳速越高,该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就越好;相反,载波频率跳速越低,该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则会越差。

在频谱上就是将信号通过随机的不同带宽内的跳变来实现随机性,接收方与发送方已经达成了传输跳变的规律,在传输中应用到跳频技术,然后接收方通过发送方的解调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

跳频技术是基于香农公式来计算的抗干扰技术,香农公式为:C=B*log2 (l+S/N)(bit/s)其中C为最大信息传输速率;B为码元速率;S/N为信噪比;这就体现出了信道带宽作用机制。

带宽增大,抗干扰性能变好,带宽减小,抗干扰性能则变差[1]。

1.2 扩频抗干扰技术扩频抗干扰主要是通过有效调整信号功率,对合成噪声进行一种编码、解码操作。

把无线通信设备释放、接收的信号像这样隐藏在波状形的噪声中,从而有效地避免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

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抗干扰能力的强度如以下公式:Mj=G-[(S/N)out+Ls]其中Mj为抗干扰容;G为处理增益;(S/N)out为信息数据被正确解调而要求的最小输出信噪比;Ls为接收系统的工作损耗。

无线网络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无线网络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无线网络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无线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无线网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问题,这些干扰会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为了保证无线网络的正常运行,抗干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无线网络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一、无线网络中的干扰种类在无线网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干扰种类:1.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信号对无线网络的影响。

常见的电磁干扰源包括电视、微波炉、手机等。

这些设备会发射电磁辐射,干扰无线信号的传输。

2.信号衰落信号衰落是指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为遇到障碍物、反射或折射等原因而损失信号强度。

信号衰落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网络的连通性。

3.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端,导致接收到的信号相位和幅度发生变化。

多径效应会引起信号间的干扰和失真。

4.天气干扰天气因素,如雷电、雨雪等,会对无线信号的传输产生干扰。

这种干扰一般是临时性的,但却会造成网络的中断或信号丢失。

二、无线网络中的抗干扰技术为了应对无线网络中的各种干扰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了许多抗干扰技术。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抗干扰技术:1.频谱分离技术频谱分离技术是指将无线电频谱划分为多个不重叠的频段,不同设备在不同频段上进行通信,避免信号之间的干扰。

常见的应用包括2.4GHz和5GHz频段的切换。

2.自适应调制技术自适应调制技术是指根据当前信道质量和干扰水平,动态选择最适合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鲁棒性,减少干扰的影响。

3.空间分集技术空间分集技术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和调整天线位置来改善信号的传输质量。

多天线接收可以将多种路径的信号进行合成,提高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4.编码和调制技术编码和调制技术可以通过添加纠错码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合理选择编码方式和调制方式,可以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更好地抵抗噪声和干扰。

抗干扰的WiFi行为识别方法

抗干扰的WiFi行为识别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能。
,越来越多的抗干扰技术
多模态抗干扰技术
开始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 行干扰识别和抑制。
智能化抗干扰技术
03
WiFi行为识别方法
行为识别方法概述
行为识别技术
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收集数据,通过算法分析识别人的行为。
行为识别的应用
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抗干扰技术原理
抗干扰技术概述
抗干扰技术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 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减小或消除外 界因素对信号的干扰,以保证信号的 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WiFi行为识别中,抗干扰技术主要 用于提高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 外界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常见抗干扰技术
扩频技术
通过扩展信号的频带宽度,降低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从而减小干 扰的影响。
行为识别方法。
04
抗干扰的WiFi行为识别系统设 计系 Nhomakorabea总体架构
01
02
03
04
数据采集模块
负责收集WiFi信号数据,包 括信号强度、信噪比等。
特征提取模块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 征提取,提取出与行为相关的
特征。
分类器设计模块
基于提取的特征,设计分类器 用于识别不同的行为。
抗干扰处理模块
采用抗干扰算法,降低环境噪 声和干扰对识别准确性的影响
3. 干扰分析
分析系统在存在WiFi干扰情况 下的性能表现,验证抗干扰能 力。
4. 结果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在实 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提出改
进建议。
06
结论与展望

无线网络中的信号干扰与优化方法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信号干扰与优化方法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信号干扰与优化方法研究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网络连接方式。

然而,在使用无线网络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信号干扰的问题,这对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速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无线网络中的信号干扰和优化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信号干扰的种类和原因。

在无线网络中,常见的信号干扰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共存干扰和背景噪声等。

同频干扰指的是在同一个频段上,其他设备或无线网络使用了相同频率的信号,造成互相干扰。

邻频干扰则是指信号频率不同但相近的设备产生的相互干扰,共存干扰是指多个无线网络在相邻空间产生的干扰。

背景噪声则是来自环境中其他无线设备、电子设备和天气等因素所产生的干扰。

要想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方法。

首先,合理规划无线局域网络的布局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合理规划无线网络的信道分配和信号覆盖范围,可以减少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的发生。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设置AP(接入点)的位置和功率,避免不同AP之间的信号干扰。

此外,通过无线网络规划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干扰问题。

其次,使用合适的无线网络设备和技术也是减少信号干扰的关键。

选择适合网络环境的设备,如双频无线路由器,可以将无线信号分配到不同的频段上,减少干扰。

使用高品质的无线网络设备,可提供更稳定、更强的信号传输能力,减少背景噪声对网络的影响。

此外,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如5G技术,不仅提供超高速率和超低延迟的优势,还具备更好的抗干扰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无线网络的性能。

另外,信号干扰问题也可以通过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优化。

例如,通过使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号在噪声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

信号的编码和调制方式可以根据信道质量自动进行调整,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此外,使用自适应增益控制技术,可以对接收信号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减小干扰造成的影响。

除此之外,管理和监测无线网络的运行状态也是减少信号干扰的重要手段。

WLAN同频干扰分析

WLAN同频干扰分析

WLAN同频干扰分析通信设备设计所陶建华摘要:本文对WLAN的频率规划进行了探讨;并对WLAN的无线干扰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抗干扰的措施。

关键字:WLAN 频率规划频率干扰分析措施一. WLAN频率规划根据IEEE 802.11b及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WLAN工作频段为2.4GHz~2.4835GHz,其中共有13个子信道,这13个子信道是互相重叠的,只有三个频点是相互之间没有重叠,可以同时使用的,就是一般的1、6、11信道。

因此,在分配信道时,应尽量错开分配这三个频点,使重叠区域的信号不受同频干扰。

在分配信道时,还需考虑已有的AP采用的信道,同样应注意避免同频干扰问题。

基于上述原则,考虑以下几种WLAN频点使用策略。

(一) 未新建WLAN的热点1. 中小型无遮挡的开阔空间此类区域内最多布放3个AP即可满足覆盖及容量需求,每个AP可使用1、6、11任意一个子信道。

2. 超大型无遮挡的开阔空间对于一些超大规模无遮挡的热点区域需使用3个以上的AP时,可按照每个AP覆盖半径50米,采用空间间隔的方法实现1、6、11子信道的频点复用。

如下图1.1所示:图1.1 频点空间间隔复用示意图3. 对于有阻挡物的热点区域,须充分利用热点区域的阻挡物实现1、6、11信道的重复使用。

(二) 已建有WLAN网络的热点1. 1、6、11三个子信道未全部被占用的无遮挡开阔空间此类热点区域布放AP时选用1、6、11三个子信道中未使用的子信道进行热点区域的覆盖。

2. 1、6、11三个子信道已全部被占用的无遮挡开阔空间两个相重合的频段是存在同频干扰的。

但是,干扰归干扰,当双方信号强度不是非常大的时候,这种干扰对双方的信号质量是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选择1、6、11子信道是为了从根源上避免出现同频干扰的情况,但并不能代表绝对不能出现1、6、11以外的频点。

事实上,有较多AP的热点的区域中,会重复出现1、6、11的频点的,这时,只需要避免信号强度相近的AP信号的频点重复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储在线11年08月29日11:00 【原创】作者:信通泽佳责任编辑:朱宇导读:今天,WLAN已经不再仅仅是最初的一种简便的网络接入方式,企业的许多重要应用,诸如语音、视频、定位等服务都逐渐部署到无线网络上。

即便是普通的网络访问,用户也是希望带宽越高越好。

随着应用的增加,无线干扰问题对网络服务的质量影响日显突出。

关键词:存储网络WLAN今天,WLAN已经不再仅仅是最初的一种简便的网络接入方式,企业的许多重要应用,诸如语音、视频、定位等服务都逐渐部署到无线网络上。

即便是普通的网络访问,用户也是希望带宽越高越好。

随着应用的增加,无线干扰问题对网络服务的质量影响日显突出。

一、无线干扰的分类和来源无线干扰按照类型可划分为WLAN干扰和非WLAN干扰。

WLAN干扰是指干扰源发送的RF信号也符合802.11标准,除此之外都是非WLAN干扰。

对WLAN干扰,可进一步按照频率范围分为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按照来源划分,可分为WLAN网络自身的互干扰和网络外的干扰1. WLAN网络自身的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两个工作在相同频率上的WLAN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WLAN工作ISM(Industry, Science and Medicine)频段,包括2.4G和5G两个频段。

对某些国家或地区来说,仅有2.4G频段可用。

在2.4G频段上,互不干扰的频段十分有限,通常只有1、6、11信道(如图1所示)。

图1 2.4G频段信道划分示意图因此,对一个大的WLAN网络来说,尤其是高密度部署的网络,同一信道常常需要被不同AP使用。

而这些AP之间存在着重复区域时,就存在互相干扰问题。

图2是一幅学生公寓的AP部署信道排列图,由于墙壁隔离度差,不仅同一层楼的同信道AP之间可见,上下楼层之间的同信道AP也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

图2 学生公寓的AP部署信道排列图同频AP之间如果可见,以802.11为基础的WLAN,空口是所有设备的公共传输媒介,两个AP之间将根据CSMA/CA原则,进行互相退避,这势必会大大降低性能,两个AP的总性能将不会超过一个信道的性能。

如果同频AP之间不可见但覆盖区域有交集,则对处于交集区域的Client而言可能会形成隐藏节点或暴露节点问题(如图3所示)。

图3 隐藏节点和暴露节点干扰隐藏节点和暴露节点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报文发送时需要退避或不断重传;其二是由于报文重传时会降低报文发送的物理速率,导致同一AP的影响范围扩大,也使得报文发送占用更多的空口时长,冲突几率加大,引起更多的重传。

2. 邻频干扰根据802.11标准,RF信号发送时其频谱宽度有一定的要求。

以2.4G为例,信号的频谱掩码如图4所示:图4 2.4G信号的频谱掩码其发射频宽为22MHz,在距离中心频率11MHz之外时,要求衰减超过30dB。

对任何WLAN发射机来说,在发射频宽之外,信号也不可能马上降低为0,而是逐渐衰减。

如果两个中心频率不同的WLAN设备之间的发射频宽有重叠的部分,就会产生相互影响,形成了邻频干扰。

即使对不重叠的相邻信道(如2.4G的1、6信道,11a的161、162信道),如果两个设备之间距离过近且发送功率比较大,也会产生影响。

对一个WLAN网络来说,邻频干扰包括自身的邻频干扰和来自邻居网络的邻频干扰。

WLAN网络应首先避免自身的邻频干扰,所有设备建议部署在不重叠的信道上,并且设备之间避免过近。

对5G来说,相邻设备最好部署为不相邻的信道,完全避免相邻信道之间可能产生的干扰。

3. 来自WLAN网络外部的干扰来自WLAN网络外部的干扰也分为WLAN干扰和非WLAN干扰。

WLAN干扰主要包括Rogue设备、邻居WLAN网络、Ad hoc网络等。

WLAN工作在ISM频段,除了WLAN 设备外,还有许多非WLAN设备也工作在该频段,如微波炉、无绳电话、蓝牙设备、无线摄像机、户外微波链路、无线游戏控制器、Zigbee、WiMax等等。

非WLAN干扰源会干扰WLAN信号,导致WLAN信号无法被正确接收。

还有一些非ISM频段上的设备会在ISM 频段上产生射频信号泄露,当临近距离很近的情况下,会对WLAN设备形成干扰。

如3G 基站,当和WLAN共存于一个机架,或者共用室内馈路系统时。

总的来说,一个WLAN网络,影响它的干扰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网络自身的干扰—自身的同频干扰—自身的邻频干扰—来自外部的干扰—WLAN干扰—非WLAN干扰二、无线干扰的检测大型的WLAN网络一般采用瘦AP架构。

对无线干扰的检测和消减既可以利用提供接入服务的AP来扫描,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设备组成的网络来进行,甚至还可以配合专门的手持RF设备来进行干扰定位。

后两者属于频谱分析的范围。

手持RF设备的定位,一般适用于小的网络或小范围的精确定位。

而大的网络,一般需要部署专门的网络来监控。

这种专门的网络,其设备一般是处于Monitor状态的AP,或者是专门的Sensor。

这些设备会将从空口监控到的数据发给服务器,进行分析、保存和处理。

专门的检测网络和提供接入的网络之间有两种协作方式,其一是相互独立方式,即检测网络的设备和接入网络的设备是由不同控制器管理的,二者无任何交互;另一种是集成方式,即检测网络的设备和接入网络的设备是由相同的控制器管理的,检测网络的服务器也能处理来自接入网络的AP的监控数据。

集成方式的网络相比较独立方式的网络来说,具有能够统一管理、充分利用接入网络的资源、检测和定位方便等特点。

无线干扰的检测实际就是持续地监视空口信号。

当空口信号能量超过一定值后,就进行FFT变换,并进一步输出给WLAN接收机和各种识别器(Classifier),前者判断干扰是否为WLAN信号,并进一步分析MAC信息,后者判断非WLAN干扰源的类型(如图5所示)。

图5 无线干扰检测芯片的工作原理图三、无线干扰的避免和消减对无线干扰的避免和消减,目前有以下5种措施:—网络部署勘测和优化。

即在部署网络时需要勘测部署环境、各种阻挡物的衰减系数、规划网络的应用服务、规划AP覆盖范围、选择AP安装位置、选择合适的发射天线等。

没有良好的网络部署,很难达到最佳的网络性能。

—RRM(射频资源管理)。

即对整个网络中的各个AP进行功率优化和信道优化;—频谱分析;—信道复用;—频谱导航;即将双频用户尽量引导到5G频段上,降低2.4G上的负荷。

5G上的非WLAN设备要相对少得多,信道数量多,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性能。

1. RRMRRM是WLAN网络的频谱资源管理模块,负责空口噪声、网络外的WLAN干扰、空口利用率,以及AP和Client的流量交互等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并根据这些信息动态调整AP的信道,选择最佳信道进行传输。

信道调整必须进行整网考虑,并需要考虑对Client的影响最小。

如图6所示,要覆盖的目标办公区外有两个其他网络的AP,分别工作在信道11和信道6上,则RRM能够根据空口扫描结果,将和它们临近的AP自动调整到其他非干扰信道上。

图6 信道自动调整示意图另一方面,RRM能够监控本网络中各个AP的邻居信息、Client的RF信息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动态调整每个AP的发送功率。

当发现覆盖黑洞时,将加大发射功率;当发现同信道的邻居AP的信号强度高于一定程度时,将降低发送功率,从而降低相互干扰(如图7所示)。

图7 发送功率调整后,两个同频AP不再干扰2.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能够及时、全面地检测出来自周围环境的非WLAN干扰。

当频谱分析检测到新的干扰时,将会发出告警,并显示干扰的类型、干扰的信道、干扰强度、占空比等信息,并可以进一步定位干扰所在位置,便于及时排除。

频谱分析还能监控整个网络的空口性能的情况,并适时发出告警。

频谱分析和RRM结合,能够使得整个网络在无需人工介入的情况下,及时规避干扰信道,从而保证网络的可用性。

3. 信道复用在高密度部署的环境中,如宽敞的会议大厅、学生宿舍、图书馆等,AP部署密度比较高,常会导致同信道的AP之间可见,相互干扰严重。

利用信道复用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AP的覆盖范围,从而消弥相互干扰,提高信道重用程度。

信道复用实际上是提高AP的CCA门限并降低接收灵敏度。

CCA,即信道空闲评估,是指WLAN芯片在向空口发射信号前需要评估信道是否为空闲。

若为空闲,则在执行完冲突退避算法后就可以发送报文;若为忙,则需等待。

接收灵敏度是指要求到达WLAN接收机的RF信号强度不能低于一定值,才能被正确接收。

实际上,当RF信号强度低于接收灵敏度时,WLAN芯片将不启动接收动作。

当接收灵敏度降低时,将会缩小AP的覆盖范围,但同时能够忽略同信道的邻居AP信号,从而不影响各自范围内的接收。

当提高CCA门限时,即使同信道的邻居AP在发送信号,只要信号强度不超过CCA门限,AP仍能够发送自己的信号。

此时只要该信号到达Client 处能够满足SNR(信噪比)要求,仍能被Client正确接收。

图8 采用信道复用后,AP的覆盖效果以及不同距离内的吞吐性能对比四、其他无线干扰避免和消减措施上述几种技术给WLAN网络性能能够带来非常大的性能改善,业界普遍都实现了这些技术特性。

除了上述方法外,H3C公司还创新地实现了下述技术特点。

这些技术特点从802.11报文传输或WLAN整网协调等细节上进一步完善整个网络,降低相互干扰,对提高WLAN网络性能也有很好的效果。

这些技术特点包括:—报文发送速率调整;—逐包功率控制;—智能负载均衡技术;—降低低质量用户的影响。

报文发送速率调整就是动态计算每个报文发送速率。

H3C AP能够针对每个Client每次发送报文或重传报文时,都会考虑Client的信号强度、历史发送信息等,动态计算当前报文合适的发送速率。

当发送失败时,可以根据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速率调整算法。

例如,高密度部署环境下,当采用高速率导致报文发送失败时,不会采用非常低的速率来重发报文。

这是由于高密度环境下,报文发送失败一般是由报文冲突引起的,采用非常低的发送报文时,只会导致发送报文的空口时长变长,影响的范围更大,从而导致更大可能的冲突,引起其他AP也进一步降低发送速率,使得整个网络处于低性能状态。

而只采用高速率重传,即使多次发送不成功,也可以利用上层的重传机制,最终不影响上层应用的可用性。

逐包功率控制和RRM动态调整AP功率的目的一样,在于减少同频AP之间的干扰。

H3C AP在发送每个报文时,都会根据Client的RF状态调整当前报文的发送功率。

逐包功率控制能够最大程度减小信号发送影响的范围,还能同时保证AP的覆盖范围。

智能负载均衡技术不同于简单的负载均衡技术,无线控制器会根据Client的位置进行判断,只有处于两个AP重叠区域的Client才启动均衡,让其Client接入到负载轻的AP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