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输注原则 PPT
合集下载
输血ppt课件

输血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有输血史、 输血反应史及特殊血型等 情况。
输血指征评估与决策
输血指征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实验室检 查结果及临床输血指南, 综合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 血及输血的紧迫性。
输血决策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 的输血方案,包括输血的 种类、剂量、时间等。
风险评估
评估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 ,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
理。
03
血液资源紧张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
加,而血液供应却相对紧张,需要加强对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输血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的输血技术,如人造血液、基因编辑等, 这些新技术将有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输血反应类型及预防措施
发热反应
多由于血液中含有致热原引起,表现为畏寒、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筛选献血者、使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 等。
溶血反应
由于血型不合或血液保存不当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寒战、 高热、腰背酸痛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核对血型、采 用同型输血等。
过敏反应
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等,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预防措施包括询问过敏史、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异常情况处理及应急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
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如发热、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一 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 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要保留剩余的血 液和输血器材以备检测和分析原因。
VS
应急措施
在出现严重输血反应时,应立即采取应急 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抗休克治疗等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 全。
《输血管理》PPT课件

自体输血不仅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同种异体
输血,还可以避免输血传统疾病的发生,是一种
更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已成为多个外科择期
手术的一种常规输血治最疗新课方件 法。
6
交叉配血安全核、姓名、性别、年龄、ID号或病历号等信息)血型 验单。
2.抽血时应有两名医务人员,抽血前共同核对,核 对无误后执行。一次采集一人血样,禁止同时抽取 两人以上的血液标本。
(1)患者姓名、床号、ID号或住院号、血型、血量。 (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交叉相容实验结果。 (3)血袋完整性、血液有效期和血液外观,确认无外渗、
溶血、凝血、变质。 6.向患者及亲属解释说明输注全血或红细胞的原因、操作过
程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及其亲属有异常情况 及时报告。 7.遵医嘱给输血前药物。 8.将血袋沿同一方向充分轻轻旋转,使血液成分混匀。 9.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血管情况,一般选择浅表较粗的静 脉输血,急、危、重患者必要时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并用 生理盐水保持通畅。
最新课件
25
10.选择合适的输血装置:
(1)输血器。标准双头输血器或过滤器(滤器孔 径170~200μ m,以截留血液纤维和其他微聚物), 应一头连接血袋,一头连接生理盐水。对于高危 人群,如多次输血,大量输血,输注无效及行造 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可使用高效去白细胞过滤 器,可有效去除白细胞,防止异体免疫反应的发 生。
最新课件
16
输血安全核查
4.完成输血后,再次核对:核对医嘱及患者 床号、血型、剂量、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 的血型、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
5.详细记录:输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患者 的反应等,将血袋条形码贴在输血记录单内 (一袋血一张输血记录单),血袋送回检验 科。
输血原则幻灯片课件

难,腰背酸疼,胸闷,血红蛋白尿等血压下降。 预防:三查十对(采血,配血,输血)Rh血,新生儿
溶血病 ①抗休克(输晶,胶体,维持血压)
治疗: ②保肾功(利尿,输NaHCO3 使尿液碱化) ③防止DIC (>200ml) ,高K+
四、细菌污染(少见)
原因:(血液采集,保存,输注不洁) 表现:发热寒战→感染休克 预防:采血——输血,把关 措施:停止输血,抗感染治疗。
输血 Transfusion
重点掌握:输血适应症 输血的并发症及防治 熟悉: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制品及血浆增量剂
红细胞血型和输血前试验:
一、ABO血型的抗原抗体,ABO血型的输注原则 二、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
三、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适应症,途径、速度、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
1、大出血(500ml,500-1000ml,1000ml) 2、贫血,低蛋白血症 3、严重感染(全身严重感染、脓毒血症、化 疗致骨髓抑制引起难治性感染) 4、凝血异常(凝血因子,血小板)
大量失血
1. 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
2. 10~20%(500~1000ml),HCT(hematocrit)无明显变化, 晶体、胶体、代血浆。
输血 反应 成分输血 自体
适应症
乙 肝炎
丙 艾滋病 梅毒 疟疾
严格把握适应症 预防 加强血源管理
提倡自体输血
大量输血
• 大量输血应注意事项; • 1。低体温 • 2。电解质酸碱紊乱 • 3。枸橼酸中毒 • 4。2,3-DPG 变化 • 5。凝血功能变化
自体输血
• 自体输血(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是收集病人的自身血液进 行回输,主要优点是既可节约库血,且不 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如按规则使 用,通常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目前外科 自体输血常用的三种方法:回收式自体输 血,预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
溶血病 ①抗休克(输晶,胶体,维持血压)
治疗: ②保肾功(利尿,输NaHCO3 使尿液碱化) ③防止DIC (>200ml) ,高K+
四、细菌污染(少见)
原因:(血液采集,保存,输注不洁) 表现:发热寒战→感染休克 预防:采血——输血,把关 措施:停止输血,抗感染治疗。
输血 Transfusion
重点掌握:输血适应症 输血的并发症及防治 熟悉: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制品及血浆增量剂
红细胞血型和输血前试验:
一、ABO血型的抗原抗体,ABO血型的输注原则 二、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
三、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适应症,途径、速度、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
1、大出血(500ml,500-1000ml,1000ml) 2、贫血,低蛋白血症 3、严重感染(全身严重感染、脓毒血症、化 疗致骨髓抑制引起难治性感染) 4、凝血异常(凝血因子,血小板)
大量失血
1. 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
2. 10~20%(500~1000ml),HCT(hematocrit)无明显变化, 晶体、胶体、代血浆。
输血 反应 成分输血 自体
适应症
乙 肝炎
丙 艾滋病 梅毒 疟疾
严格把握适应症 预防 加强血源管理
提倡自体输血
大量输血
• 大量输血应注意事项; • 1。低体温 • 2。电解质酸碱紊乱 • 3。枸橼酸中毒 • 4。2,3-DPG 变化 • 5。凝血功能变化
自体输血
• 自体输血(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是收集病人的自身血液进 行回输,主要优点是既可节约库血,且不 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如按规则使 用,通常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目前外科 自体输血常用的三种方法:回收式自体输 血,预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
输血护理安全ppt课件

总结词
操作不规范引发的事故
VS
详细描述
护士在取血时,误将血浆取出,而未取到 红细胞,导致患者未得到应有的治疗。
案例三:输血设备故障导致的输血事故
总结词
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
详细描述
输血过程中,由于血袋连接管破裂,导致血液外流,患者未得到足够的血液,威胁生命 安全。
案例四: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要点一
输血护理的重要性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医疗手段之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手术成功率 具有重要意义。输血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质量,因此必 须高度重视。
输血护理安全的目标和原则
输血护理安全的目标
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防止患者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的 发生,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检查其输血护 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高其专 业水平。
资质认证
对从事输血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资质 认证,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输血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
观察与记录
对输血过程中的患者进行密切观 察,记录输血量、输血速度、不 良反应等信息,及时发现并处理
伦理规范
在输血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尊重患 者的知情权、自主权和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同时 也要关注献血者的权益和健康。
02 输血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
CHAPTER
患者因素
患者病情复杂
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可能 导致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增加。
患者认知不足
患者对输血知识了解不足,可能 导致在输血过程中出现恐慌、焦 虑等情绪,影响输血安全。
血制品输注原则ppt课件

交叉配合试验等。 另外,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检 查全血外观,还必须认真核对患 者和献血员的姓名,性别,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ABO和Rh(D)血 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袋条 形码(编号),血液类型和血量等。 在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
19
一般情况下, 血液临输注前, 才从冷藏柜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 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注时应使 用血液制品滤过器。输注初期,10 -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ml血液时, 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 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需立 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诊治,同 时通知输血科(血库)医师或工作人
过量输注可引起中毒反应。 (5)全血内的各成分相对不浓、 不纯、含量少,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15
(二)禁忌证 (1)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输血的贫血患者。 (2)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
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3)因输血或妊娠已产生抗白细胞或抗
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4)对血清蛋白型不合、IgA缺乏而产生
保 存不超过24小时。 祛白细胞红细胞在4。C下保 存也不超过24小时。 辐射红细胞在4。C下保存不
全血中红细胞约占全血体积的 一半, 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有限, 且其存活期甚短;血浆中主要是白
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5
全血还有少量的凝血因子,但 其存活期均不长,因而全血的功能 主要是红细胞与血浆的功能,也就
是携氧和维持渗透压。 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 液的容器中,不作任何加工,即为 全血。我国现将200ml全血定为1个
员进行必要的原因调查。
20
红细胞输注
21
在生理情况下,每天约有红细 胞总数1/120衰老死亡,同时又有相 等的红细胞生成。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包括肝,脾是清除衰老和受损破 坏红细胞的场所。红细胞的生理功 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是有红细 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临床上需 要输血的患者,有80%以上需要补充
19
一般情况下, 血液临输注前, 才从冷藏柜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 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注时应使 用血液制品滤过器。输注初期,10 -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ml血液时, 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 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需立 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诊治,同 时通知输血科(血库)医师或工作人
过量输注可引起中毒反应。 (5)全血内的各成分相对不浓、 不纯、含量少,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15
(二)禁忌证 (1)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输血的贫血患者。 (2)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
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3)因输血或妊娠已产生抗白细胞或抗
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4)对血清蛋白型不合、IgA缺乏而产生
保 存不超过24小时。 祛白细胞红细胞在4。C下保 存也不超过24小时。 辐射红细胞在4。C下保存不
全血中红细胞约占全血体积的 一半, 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有限, 且其存活期甚短;血浆中主要是白
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5
全血还有少量的凝血因子,但 其存活期均不长,因而全血的功能 主要是红细胞与血浆的功能,也就
是携氧和维持渗透压。 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 液的容器中,不作任何加工,即为 全血。我国现将200ml全血定为1个
员进行必要的原因调查。
20
红细胞输注
21
在生理情况下,每天约有红细 胞总数1/120衰老死亡,同时又有相 等的红细胞生成。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包括肝,脾是清除衰老和受损破 坏红细胞的场所。红细胞的生理功 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是有红细 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临床上需 要输血的患者,有80%以上需要补充
《静脉输血》课件

监测和控制输注速度,避免输血 过快或过慢。
静脉输血的分类
全血输血
将供血者的全血直接输注到患者体内。
成分血制品输血
将供血者的血液分成不同的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逐个输注。
冷冻血制品输血
将供血者的血液冷冻保存并输注到患者体内。
静脉输血的目的
1 补充血液成分
2 纠正贫血
3 调节免疫功能
通过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 提供患者所需的血细胞和 血浆成分,以维持正常生 理功能。
4
输血后处理
观察患者输血反应,记录输血过程和输血量。
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输血器材,确保安全。 • 注意输血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 定期检查输血后的血液检测指标。 • 观察患者输 输血反应
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及时辨识和处理。
输注富含红细胞的血液或 血液制品,用于治疗贫血, 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输注血浆或血浆制品,以 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帮 助抵抗感染和疾病。
静脉输血的步骤
1
准备工作
检查血袋、血管通路,核对患者信息。
2
输血前准备
获取患者血样,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
3
输血过程
将血袋连接到输血器械,逐渐输注血液到患者体内。
《静脉输血》PPT课件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患者体内。本课件 将介绍静脉输血的定义、分类、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常见问题,以及风 险与预防。
静脉输血的定义
静脉输血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 到患者体内,从而满足患者体内血液需求的治疗方法。
2 输血感染
可能引发传染病。检测供血者血液,消毒器材,遵循感染预防措施。
静脉输血的分类
全血输血
将供血者的全血直接输注到患者体内。
成分血制品输血
将供血者的血液分成不同的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逐个输注。
冷冻血制品输血
将供血者的血液冷冻保存并输注到患者体内。
静脉输血的目的
1 补充血液成分
2 纠正贫血
3 调节免疫功能
通过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 提供患者所需的血细胞和 血浆成分,以维持正常生 理功能。
4
输血后处理
观察患者输血反应,记录输血过程和输血量。
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输血器材,确保安全。 • 注意输血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 定期检查输血后的血液检测指标。 • 观察患者输 输血反应
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及时辨识和处理。
输注富含红细胞的血液或 血液制品,用于治疗贫血, 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输注血浆或血浆制品,以 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帮 助抵抗感染和疾病。
静脉输血的步骤
1
准备工作
检查血袋、血管通路,核对患者信息。
2
输血前准备
获取患者血样,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
3
输血过程
将血袋连接到输血器械,逐渐输注血液到患者体内。
《静脉输血》PPT课件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患者体内。本课件 将介绍静脉输血的定义、分类、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常见问题,以及风 险与预防。
静脉输血的定义
静脉输血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 到患者体内,从而满足患者体内血液需求的治疗方法。
2 输血感染
可能引发传染病。检测供血者血液,消毒器材,遵循感染预防措施。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PPT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治疗与护理 保护静脉输液通畅,观察受血者反应,每15-
30min测体温、血压各一次,反应较重者应立即 停止输血,将剩余血送输血科或检验科进行检 验,排除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 注意保暖、解热、镇静。一般用地塞米松或服 用其她镇静药,严重寒战者可静脉给予10%葡 萄糖酸钙注射液。 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
红细胞
4、少白细胞红细胞 5、年轻红细胞 6、去白细胞红细胞 7、冰冻红细胞 8、辐照红细胞 9、保存温度2-6度 10、有效期35d
(二)适应证
1、慢性贫血 红细胞输注得目得就是及时补充 红细胞数量,纠正缺氧状态。
2、急性贫血 如手术、创伤与其她出血性疾病 等。一般决定就是否输血、输多少、输什么品 种?主要依据失血量决定,出血量在20%以下 可以不输血,补充晶体液与胶体液即可;出血量 20%-25%,除补晶体液与胶体液外,可输注红细 胞制品;出血量25%以上,除补晶体液与胶体液 与输注红细胞外,可根据病情输注新鲜冰冻血 浆、血小板或冷沉淀等。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
1、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出血时。如鼻出血、牙 齦出血、咯血、呕血、黑便、血尿、阴道出血、头痛、 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其她交明显出血。剂 量:2U/10kg体重,一般用量8-16U血小板(或1-2个机采 血小板治疗量),每周2-3次。
红细胞
2、悬浮红细胞(CRCS)制备时抽出原血浆后加 入原血浆一半得悬浮液制成。特点:由于血浆 基本移去,减少了血浆得不良反应;由于加入了 晶体液,黏度降低,输注更流畅。
3、洗涤红细胞(WRBC)制备时去除血浆后用 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3-6次制成。特点:以 除掉99%得血浆与80%以上得白细胞与血小板, 可减少过敏反应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得发生。
临床合理用血-PPT

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为什么倡导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怎样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临床新技术介绍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血的定义
合理用血是输注安全的血液用品,仅用于治疗 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 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合理有效用血是指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的选择 成分血,缺什么成分血就补什么成分血,大大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输注速度:前15分钟慢速输注,并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是:
1、血小板计数< 20 ×109/ 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 耗增加的因素存在,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血机制紊乱 (如DIC) 、脾肿大等。 2、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当血小板计 数< 10 ×109/ L时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3、当血小板计数< 5 ×109/ L时,无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或 情况,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4、头、胰腺、前列腺、脊柱手术等PLT>10 ×109/ L。
血液制品取回后应尽快输注(3小时内完成)不 得自行储存
由于血制品的特殊性,输血科通知取血时 应尽快来领取,如不能领取应及时告知输 血科,血液取回后一律不得退回输血科
所有输血袋临床科室保存24小时后,按 医疗废物自行处理。
标本采集前需认真核对申请单与患者信 息是否一致
血液制品取回后输注顺序:血小板、冷沉淀、血浆、
传统输血管理模式: 隶属于检验科
血库 业务工作单一
单纯血液中转作用
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科 开展项目增多
指导输血、评估 参与诊断、科研
医务部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为什么倡导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怎样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临床新技术介绍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血的定义
合理用血是输注安全的血液用品,仅用于治疗 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 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合理有效用血是指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的选择 成分血,缺什么成分血就补什么成分血,大大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输注速度:前15分钟慢速输注,并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是:
1、血小板计数< 20 ×109/ 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 耗增加的因素存在,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血机制紊乱 (如DIC) 、脾肿大等。 2、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当血小板计 数< 10 ×109/ L时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3、当血小板计数< 5 ×109/ L时,无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或 情况,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4、头、胰腺、前列腺、脊柱手术等PLT>10 ×109/ L。
血液制品取回后应尽快输注(3小时内完成)不 得自行储存
由于血制品的特殊性,输血科通知取血时 应尽快来领取,如不能领取应及时告知输 血科,血液取回后一律不得退回输血科
所有输血袋临床科室保存24小时后,按 医疗废物自行处理。
标本采集前需认真核对申请单与患者信 息是否一致
血液制品取回后输注顺序:血小板、冷沉淀、血浆、
传统输血管理模式: 隶属于检验科
血库 业务工作单一
单纯血液中转作用
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科 开展项目增多
指导输血、评估 参与诊断、科研
医务部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2
全血输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3
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 括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它具 有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凝血 止血功能,并能维持细胞内外平衡 和起缓冲作用。因而输血能改善血 液动力学,提高携氧量,维持氧化 过程;补充血浆蛋白,维持渗透压,
保持血容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4
全血也可改善凝血机制,达到 止血目的;改善机体生化功能;提 高免疫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等。
全血中红细胞约占全血体积的 一半, 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有限, 且其存活期甚短;血浆中主要是白
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1
二、全血的优点与适应症 (一)优点
全血的主要优点是含有近一 半的红细胞和一半多的血浆和保存
液,输注时较流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2
(二)适应证 适用于同时补充红细胞和血 容量(血浆)的情况,例如大出血、 严重创伤、换血等。但对于出血, 也应根据出血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 况施行成分输血。
(一)库存全血 根据保存液(抗凝剂)不 同种类,其保存期也有所不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7
ACD (枸橼酸- 枸橼酸钠-葡萄 糖保存液)全血为21天。 CPD(枸橼酸- 枸橼酸钠-磷酸 二氢纳-葡萄糖保存液)全血为21-
28天。 ADCA(ACD-腺嘌呤)和CPDA(CPD - 腺嘌呤)全血为35天。
荷而发生心力衰竭。 (4)全血内的血浆含有高浓度的 抗凝剂、酸、钾、增塑剂、氨等,
过量输注可引起中毒反应。 (5)全血内的各成分相对不浓、 不纯、含量少,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5
2019/9/16
(二)禁忌证 (1)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输血的贫血患者。 (2)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3
三、全血的缺点和禁忌证 (一)缺点
(1)由于血浆存在,易引起输血 过敏反应。
(2)全血内的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蛋白可以致敏患者,产生相应 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4
(3)由于血浆存在,全血的容量 较大,对某些患者可引起循环超负
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3)因输血或妊娠已产生抗白细胞或抗
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4)对血清蛋白型不合、IgA缺乏而产生
抗IgA的患者。 (5)预期需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如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
红蛋白尿、再障和白血病的贫血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志强
16
四、全血的输注剂量与方法 (一) 输注剂量:
血制品输注原则
正常人血液容量与体重密切相 关,一般为体重的8-9%,其中血浆 占55-60%;血细胞占40-45%。血浆 中绝大多数为水分,占91-92%,其 中固体成分只占8-9%;固体成分中, 主要是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 和各种凝血因子,其他为少量无机 盐类和有机物质。血细胞则包括红
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019/9/16
志强
9
全血中比较稳定的是白蛋 白, 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故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 细胞,其次是白蛋白和球蛋白,
后者含量也不多。 为了满足临床需要,最好 输注某种血液成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0
(二)新鲜全血 在4。C保存下,5天以内的 ACD 全血或10天以内CPD全血 均可视为新鲜全血。
全血一般保存在4±2。C。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8
通常血液成分变化随着保 存期延长而增加。如全血在4。C 保存一天后丧失了粒细胞和血 小板功能;第VIII因子在全血 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 第V因子保存3-5天活性也损失
5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时通知输血科(血库)医师或工作人
2019/9/16
员进行必要的原因调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志强
20
红细胞输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5
全血还有少量的凝血因子,但 其存活期均不长,因而全血的功能 主要是红细胞与血浆的功能,也就
是携氧和维持渗透压。 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 液的容器中,不作任何加工,即为 全血。我国现将200ml全血定为1个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6
一、全血种类与保存 全血有库存全血(保存全 血)和新鲜全血两种。
蛋白三种介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8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 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HLA
交叉配合试验等。 另外,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检 查全血外观,还必须认真核对患 者和献血员的姓名,性别,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ABO和Rh(D)血 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袋条 形码(编号),血液类型和血量等。 在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9
一般情况下, 血液临输注前,
才从冷藏柜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
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注时应使
用血液制品滤过器。输注初期,10
-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ml血液时,
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
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需立
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诊治,同
全血的输注剂量是以血红蛋白 的增加量来衡量的。较合理的方法 是,在输血及输血后24小时,测定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容 积,然后据此进行剂量调整。输血 总量及间隔时间应视患者的具体情
况而定。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
2019/9/16
志强
17
(二)输注方法 常用的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 注。输血时,必须ABO血型相同, 输全血前,常规进行输血前检查, 包括患者的ABO血型的正反向定型, Rh(D)血型鉴定,患者与献血员间 交叉配合试验(盐水,酶和抗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