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输注时间标准及要求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标准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治疗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其目的是治病救人。
鉴于输血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和传播多种疾病,因此在临床输血前应认真进行评估,权衡输血的利弊,能不输的尽量不输血。
如果患者确需进行输血治疗,应选用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全血输注全血(whole blood,WB)是指将人体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做任何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品。
全血输注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有百余年历史,但随着输血观念的转变,全血的直接输注也越来越少,输全血逐步被输成分血所取代。
现全血主要作为制备各种血液制品的原料。
全血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等,输注后起到补充红细胞、稳定凝血因子和扩容的作用。
一、输注全血的适应症(一)急性大量出血如产后大出血、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患者丧失大量血液,红细胞和血容量明显减少,当失血量超过自体血容量的30%,并伴有明显的休克症状时,再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的基础上,可输注全血。
(二)体外循环心肺手术时,常用体外循环机。
过去常用全血作泵的底液,现主要使用晶体液和白蛋白,较少使用全血。
(三)换血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经换血可去除胆红素、抗体及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目前主要采用换血和白蛋白联合治疗,效果比单纯换血治疗要好。
在换血时,通常使用新鲜全血。
但何为新鲜全血,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指保存五天内的全血。
选用新鲜血主要是因其钾含量较低及2,3-DPG的水平较高,后者有利于恢复机体氧的供应。
二、输注全血的剂量和方法(一)剂量没有固定的标注,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输血的适应症、贫血的轻重及心肺功能来决定。
全血作用是补充红细胞的同时扩充血容量。
一般来说,给一个体重60kg,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一单位的全血(200ml)可提高血红蛋白(Hb)5g/L。
但由于供着的个体差异,所含血红蛋白有所不同;再加上全血采集量的误差,每个患者输注后Hb的改善有所不同。
输血过程及记录

输血过程及记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输血过程及记录
1.确认核对无误后输注血液,前15min慢速滴注(15滴/分),观察受血者反
应情况,无反应者可加快滴速(依病情而定)。
2.血液输注过程中,密切监护输血过程,输注结束后,记录输血过程,保存血
袋1天备查。
患者无输血反应,血袋第2天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3.血袋上的标签无需贴在输血单上。
4.输血记录内容:
1)日期与时间(开始、结束时间);
2)输注血液和血浆的袋数;
3)输注的容量;
4)血液制品的编号;
5)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6)输血人签字。
5.质量标准要求:
1)床边核对无误后,先慢后快,监护输血全过程;
2)输血完毕后记录输血过程;
3)输血护士签字;
4)有输血反应者,按输血反应流程处理。
2。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1.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是解决临床用血紧张,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临床必须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降低治疗及手术中的临床用血,特别是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用血量,以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
2.输血指征:1.Hb>100g/L普通不必输血。2.Hb<70g/L才需输血。3.Hb在70g/L~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除参考Hb及Hct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配血标本采集、运送、核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由2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标签的试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和诊断后,采集血样并在采血者栏双人签字。
2.配血标本需用EDTA抗凝剂抗凝(淡紫色管),采集血液不少于
偿献血,由血站进行初,复检,并负责调取合格血液。
10.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必须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输血科标本接收,输血相关试验,血液及成份的接收入库,交叉配血,血液的发放与领取,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1.所有输血必须由经治医生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主治医师或者科主任审核,输血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晰,病人资料完整,有明确的用血时间和医生签名。
4.对成份血预约单(包括血浆)上的血型必须核查后才可预约,发现临床医生写错血型应记录在案,并通知该科室改正。
5.对于Rh阴性和其他希有血型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确认备血量,由主治医生和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签名后,与市血液中心联系相应血液,并及时将联系发展通知临床。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附件1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一、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需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根据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要求每次为一位病人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避免发生差错;三、采集后的血标本及输血申请单应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双方确认、签收后方可离开;四、护士接到血库取血通知后,应先确认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相关人员取血,体温高于正常范围者应报告医生;五、护士根据输血医嘱,凭提血单到血库取血,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在配血单上签名后方可提取;六、血液领回科室后,由两名医务人员持交叉配血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无误,并确认血液质量完好、血袋无破损渗漏后方可输血;七、清醒患者让患者自述姓名、血型,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合格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九、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十、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特别是输血开始15分钟内及输血结束后30分钟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启动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十一、输血过程中按要求填写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及护理记录单;十二、输血完毕应及时将血袋送回血库保存至少24小时;十三、输血的时间限制:每袋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4h内输注完毕;每袋浓缩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200ML 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同一患者输注多种成分血液制品时应优先输血小板;十四、输血全过程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附件2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一、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根据输血医嘱由二名护士若护士单独值班,应请医生核对携带病历于床边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患者,三者一致再抽取血标本,并签名于试管及输血申请单上-抽血者及核对者姓名;2.禁止同时采集二位病人的血标本,要求每次只为一位病人核对采集;3.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4.抽血前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的输血申请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输血申请单和标签;5.抽取的血标本及交叉配血单应及时由护理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至血库并做好交接、核对及签收;二、取血查对制度1.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即对血袋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血液种类和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检查血液有效期、血袋有无破损、血液外观质量;2.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取血单上签全名及取血时间,血袋须放入专用清洁容器内或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取回;三、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执行“八对”即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并核对确认血袋上标签与配血单上相符; 2.输血前用物查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的质量: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及凝血块,无变质;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清醒病人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4.完成输血操作后,应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输血后的空血袋应及时送回血库至少保存24小时并做好交接;5.输血过程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张贴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护理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单附在病历中;附件3输血器的使用规定与流程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2.使用前检测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符合要求; 3.严格遵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输血查对制度;4.根据输血器上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在排气时,应尽量避免挤压莫菲氏滴管,以免产生大量的气泡混入液体;保持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必须使用静脉输注用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冲洗输血器后连接血袋,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节输注速度;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血液不滴、莫菲氏滴管液面自行下降、血液滴漏现象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输注全血、红细胞、血浆、冷沉淀或生物制品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9.对需输注特殊血液制品、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多次大量输血的患者,建议选择一次性血液过滤器,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10.一次性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进行无害化处理;输血器使用流程。
输血技术规范及输血病历记录规范

输血技术规范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结合相关条例,将输血过程中一些规范操作给大家作一强调。
一、输血申请: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三、交叉配血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就是否完整;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认患者身份。
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
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2.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ﻭ3.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注。
4.ﻭ4。
输血前将血袋内得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得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
ﻭ6。
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与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开始,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
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
ﻭ8、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2—4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9。
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
ﻭ输血流程ﻭ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品种、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洗手,至患者床边→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两人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与血液制品﹝推治疗车﹞)→接血袋:确认通畅、消毒(严格执行两人核对)→调节滴数,<20滴/min(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头卡(输血单必须双签名)→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15min再次调节滴数(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输血结束冲洗(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内血液全部输完;血袋按要求处理)→观察与记录(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速度、输注量、输注就是否通畅、就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为保障我院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血液输注时间标准及要求

血液制品种类
从离开血库至开始输注时间要求
输注速度要求
放置要求
全血、红细胞
30分钟
200ml在2小时内输完,如受血者条件允许,尽量在40-60分钟输完
因故不能输注,可返回血库,最长保存4小时
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
10分钟
以受血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室温(22±2℃)放置。新鲜血小板不超过24小时,冰冻血小板不超过半小时,且每10分钟摇动血袋
新鲜冰冻血浆
融化后30分钟内输注
100-200ml(成人)在30分钟内输完
因故不能输注,可在2-6℃冰箱内保存24小时
冷沉淀
融化后即时输注,不超过10分钟
以受血者可以耐保存6小时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医院血液及血制品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管理及输血流程一 主要原则:1血/成分血医嘱需由主治医生或以上医生申请(抢救用血除外)。
2医生/护士在整个输血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如发生可疑输血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见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输血反应应急预案)3血及输血过程中所用物品应视为污染物,并按“医院废物处理”执行。
4 先鉴定血型,再开具用血申请。
5 患者无姓名和病历号不得抽血或输血。
6 血/成分血中不能加入任何药物。
7 不得使用任何机械泵。
8 医院输血科一次只发放1袋红细胞或全血,离开血库后必须在30分钟内使用,1袋血需要在4小时内输完;第2袋及之后的发放时间以使用部门通知为准,(换血治疗及危及生命的情况除外)。
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根据病人心肺功能情况尽快输注完毕(每袋60分钟内输完)。
9 输血前若需加温,加温温度一般控制在32℃,不宜超过37℃。
10 离开血库的血不能送还。
11 血袋保存:输血人员(医生,护士)必须将输完以后的血袋装入一次性保鲜袋,扎紧袋口,送回输血科,输血科人员将其放入2-10℃冰箱保存24小时。
12 输血操作程序见护理实践指南-护理操作规程-第十章静脉管理-血/成分血输入。
13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一般输血反应的及时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如怀疑有溶血性或细菌性输血反应立即和输血科取得联系,采取进一步措施。
二 输血审批1 邵逸夫医院临床用血申请医生的等级分类:主治医生、主诊医师(ATTENDING)、科主任(副主任)。
2 临床医生严格按照医嘱申请管理程序进行申请,并完整填好申请单;3 临床医生有责任对患者备血情况做好解释工作;4 同一患者当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主治医生提出申请,主诊医师(ATTENDING)核准签发,输血科医生同意后,方可备血;5 同一患者当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主治医生提出申请,主诊医师(ATTENDING)核准签发,科室主任核准签发,输血科医生同意后,方可备血;6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1600毫升或以上的,由主治医生提出申请,主诊医师(ATTENDING)核准签发,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输血科医生同意,报医务科批准, 方可备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制品种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离开血库至开始输注时间要求
输注速度要求
放置要求
全血、红细胞
30分钟
200ml在2小时内输完,如受血者条件允许,尽量在40-60分钟输完
因故不能输注,可返回血库,最长保存4小时
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
10分钟
以受血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室温(22±2℃)放置。新鲜血小板不超过24小时,冰冻血小板不超过半小时,且每10分钟摇动血袋
新鲜冰冻血浆
融化后30分钟内输注
100-200ml(成人)在30分钟内输完
因故不能输注,可在2-6℃冰箱内保存24小时
冷沉淀
融化后即时输注,不超过10分钟
以受血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因故不能输注,可在2-6℃冰箱内保存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