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学习法
自然功的学习方法

自然功的学习方法自然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卧式功,讲究全部顺乎自然,姿势舒坦安泰,做到放松和入静,返光自照,同时意守上丹田(玄关窍 )和下丹田。
作者是一位佛教徒,练习自然功已有三十年历史。
他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学习自然功的经验和心得,并谈到了他用此功治疗多种危重疾病的经验,读来很引人入胜。
自然功是由佛家的止观法门和道家的"通关展窍功 "交融贯穿而成。
它是一种卧式功,很适于太忙太累的人练,也适于老弱病残的人练,甚至卧床不起的危重病人都能够练而应当练,我就是在病重临危的时候练自然功获救的。
切不要以为卧式功的功效有限,我的各项重要收获,都是在床上练它得来的。
一、我的练功收获从一九五三年开抬、我身患大病,医药无效,不得已而仔细练气功,并且专练自然功这一个功法,坚持到现在,已成习惯——在任何状况下每天必练,因此不断获得成效。
总计我的收获有:练功不到两年就治好了我的胃溃疡;此后在七年以内,又陆续治好了我的高血压、神经虚弱和腰痛。
我于一九六二年用自然功治好了自己的营养不良性水肿。
此后此后,不再吃药打针,二十年来的大小病痛,都用练功自治,百治百愈,并且长久无病。
它使我的肌体防止了药物化学要素的扰乱侵害,又进而有利于健康。
我的记忆力、理解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都并未跟着我的年纪增加而衰败,却反而有所增进。
我所专练的自然功虽然是一种在床上练的卧式功,但我以积弱之躯,于垂暮之年,在一般的生活条件下,却体重日增而腰围依旧——增加的不是脂肪而是坚韧有力的肌肉;我到现在骨正筋柔,腰灵腿便;苍白的脸庞重浮起少年时代的红晕;故人相遇都说我的健康状况比三十年前好得多了;我的体质变得更好,它的物质构造和生理功能显然不一样于往昔。
二、原则和窍门自然功之所以命名为自然功,不单是以道家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说教与依照,并且它要求练功的人,把白己的身体作为自然界的一个构成部分来对待,不可以以主观的梦想去违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5大学习方法让孩子变成英语小天才

孩子英语能力的好坏,是未来能否在学业与职场中胜出的关键。但增进英语能力,只有上补习班这一种方法吗?sk英语老师告诉您:除了补习班还有下面如下方法。
1. 自然学习法
可能孩子在幼儿园会有不愉快经验,家长的第一个任务是:不要让孩子继续讨厌英语,更不要让他们觉得是在“学”英语。各位妈妈可以引导孩子,不靠昂贵的英语教材,就从简单的生活事物开始与英语展开亲密接触。妈妈们可以先是教家中各种家具或用品的英文名称,每天在家里摸摸逛逛,接着宝宝们开始主动询问一些妈妈没教过的物品名称。
4. 自然拼音法
此时孩子们虽然仍有发音上快速而模糊的障碍,但英语阅读程度已呈跳跃式进步了,家长可以自行研究出一套“自然发音法”,以简单易记的规则,让孩子们可以不必通过音标学习,而以一种本能直觉,顺理成章地将词念出来,而不必去死记那个词。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完整的英语环境,加强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请外国教师来家里与孩子们做对话练习。
2. 游戏学习法
把关键字融入亲子游戏中,孩子不必死背就能牢记。此外,配合一些融入“key words ”(关键字)的游戏,既让他消耗过剩精力,又可在游戏中自然感受英语,不用刻意背诵,轻松就能记住单词。
3. 生活学习法
对家中各种物品的英文名称都熟悉之后,就开始从生活动作中边玩边学动词。由于是配合动作,所以记得很快;接着逐渐进入简单短句的范围,比方说:“please give me a piece of paper”(请给我一张纸),让孩子们通过这些动作,记得更多单词与句型。
5. 故事学Leabharlann 法 当孩子们开始不再排斥英文,甚至表现出兴趣后,家长们可以开始到图书馆借阅英文童书,回家念给孩子们听。刚开始孩子们因为好动坐不住,还需要以乖乖听完故事就给予奖励的方式让他们配合;但渐渐地他们也听出兴趣来,甚至会主动要求妈妈念英文故事给他们听。
英语自然学习法

英语自然学习法目錄儿童版:01代序学英语一定有方法!02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03儿童学英语的关键因素:家长!04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多少?05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问题06我国英语教育的师资/教材和教学法问题07英语与汉语有何原则区别?08初学英语不要学音标!09初学英语千万不要学字符!10英语阅读能力的获得过程11对剑桥英语说不!12儿童怎样开始英语学习?13Reader Rabbit 建立英语思维的教育软件!14利用音乐激发儿童的智力15高效记忆和情绪调节音乐的使用16品牌机和杂牌机的区别17怎样区分品牌机和杂牌机二18为什么杂牌机价格比品牌机还高?19美国儿童英语超速法学习套件00 代序学英语一定有方法!01 学习效率提高10倍的方法!(代序)02英语学习的三大要素03不学英语的英语学习----成功人生英语学习法!04英语要用另一个大脑来学习05英语与汉语有何原则区别?06英语脑子还是汉语脑子?07学英语怎样利用汉语的思维惯性?08英语阅读能力的获得过程09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能力?10为什么学英语不要用汉语来理解?11为什么说英语角学不好英语?12再谈为什么英语角学不好英语!13为什么说朗读学习法学不好英语?14用应试方法学不好英语15能听到很多音乐的电子奇书16高效记忆和情绪调节音乐的使用17外语学习用什么耳机好18为什么外国语言专家认为汉语不是一种语言19英语学习方法介绍一20用超能变速复读提升学习潜能,突破英语!01 代序学英语一定有方法!英语比汉语好学还是难学?多数人认为英语很难学:在我国,有学习了二三十年英语还没有学通的老学者。
更多的人大学毕业,已经学了十二年英语仍然是“半吊子”。
另外,英语还是学生的各种升级考试,工作后职称考试的拦路虎。
不少很有才华,很有前途的人,仅仅因为英语不好而失去机会。
所以,人们认为英语是最难学的一门课。
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英语比汉语好学。
汉语要达到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正常情况下必须到中学后,总学习时间长达十年以上。
语言自然学习法(2)

语言自然学习法(2)1.传统语言学习方法存在的弊端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一般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
学习者一般由基础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简单的词汇学起,同时被各种考试搞得疲惫不堪。
许多学习者在经历了痛苦的学习过程之后,深受打击而最终选择放弃。
而有些教师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基础的语法句法讲起,把语言作为一种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外语作为交流和思维的功能。
教师遵从教学计划,将授课分为精读、听力、口语等不同科目。
因各科有各自的授课目标,因此减弱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分量。
教师们同时为学生们讲解各种应试技巧。
这显然不符合语言学习的初衷,也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使得语言学习者始终在记忆与忘却中徘徊,无法走出外语学习的怪圈。
其次,传统的考核办法也使外语学习的导向性受到影响。
传统的考核办法是一张试卷定“乾坤”,只看分数不看人。
一些试题往往从语法句法规范方面把外语单纯作为知识进行考核,忽略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功能。
从语言的两大功能来看,交流和思维在外语的实际运用中是分不开的,而传统考核恰恰把二者割裂了,造成外语口语交流上的缺失,以致出现外语学习中的“哑巴外语”现象。
而语言自然学习法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考核方式,建立“技能测试+模拟工作场景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章节论文答辩+案例测试+技能展示+直接观察+考察原始学习证据”的评价考核机制。
运用灵活的考试时间,采用开卷、闭卷、口试、动手操作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来组织考试;在考试方法上采用论文式、分组命题讨论式、对抗式、师生一对一口试、申请式、实战式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模式,对学生的外语能力尤其是口语水平进行了有效的考核监控,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导向作用。
2.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影响语言的因素,尤其是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环境的缺失问题。
儿童学习母语是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母语,在交流需求的驱使下,他们将听到的学到的用到交流运用中,所以他们学得快、学得好。
小学一年级自然单元口诀学习法

小学一年级自然单元口诀学习法- 主题:自然科学研究- 年级:小学一年级- 研究方法:口诀研究法介绍本文档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自然科学研究的口诀研究法。
口诀研究法通过简单的口诀和韵律,帮助学生记住自然科学的知识点,提高研究效果。
目标- 帮助学生记住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点。
-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 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记忆力。
实施步骤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口诀选择简单易记、韵律优美的口诀,涵盖小学一年级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点。
口诀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点进行编写,可以包括关键词和重要概念。
步骤二:教授口诀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朗读、演唱等方式教授口诀给学生。
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朗读、演唱口诀,让学生熟悉口诀的内容和韵律。
步骤三:练口诀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和练口诀,巩固记忆。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朗读、演唱口诀,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进行口诀的复和对练。
步骤四:巩固知识点在口诀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知识点巩固。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口诀相关的练题或活动,让学生运用口诀中的知识点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注意事项- 口诀要简单易记,避免过于复杂或困难的内容。
- 口诀要保持韵律优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兴趣。
- 结合口诀研究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理解能力。
结论口诀学习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自然科学学习。
通过选择合适的口诀、教授口诀、练习口诀,学生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兴趣和热爱。
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都有积极的影响。
自然教学法

自然顺序假设
• 认为语言结构的习得是遵循一种特有的顺序的过程。不管 学习什么人学习什么样的语言知识结构,都大致按一定的 顺序进行。
输入假设
• 主要说明人们是怎样习得的。它认为,只有当人们理解稍 稍高于他现有的水平的输入时,而且只有当这样的输入达 到足够的量时,他才能习得的。
• 克拉申提出“i十1”理论,即在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上 增加可理解的知识技能。并认为“只有当人们理解目标语 中的信息时习得才能发生”。
教学步骤
• 第一阶段:活用预备阶段,又叫听力理解阶段。 • 第二阶段:活用初级阶段。 • 第三阶段:活用阶段。
活用预备阶段
• 主要任务:教师向学习者输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借助各 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他们开口。 • 手段方法:借用全身反应法(T P R ) 教授简单析使句。 利用学习者外貌特征( 正面的无副作用的)和 衣著进行语言输人。 利用图片进行语言输人。 结合图片和T P R 进行语言输人。 由于这一段时间只要求学习者听和理解, 不要求他们 开口,因此被称为“ 沉默期” (silent period ) ,即 “ 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讲话的那段时间”。这段时间 短则几小时, 长达几个月, 究竟要多久, 因人而异。
活用初级阶段
• 学习者认识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大约500个),便进入 第二阶段。 • 教学话补 全)。 学习者在讲话时难免出错, 但教师不纠错, 实在需要 纠错时, 也不直接纠正, 而是向学习者枪入正确的句子。
活用阶段
• 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目的。 Terrell 建议开展以活动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特别 是口头交际能力。 • 教学形式:组织游戏、娱乐活动。 组织专题活动。 组织思想、感情较流座谈会。 组织获取信息和解决间题练习活动。
语言自然学习法(3)

语言自然学习法(3)二、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具体方法与实施学院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实施,是在进行语言学习方法改革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全外语学习氛围,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语言的运用与实践,开展“希望”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来完成的。
1.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具体方法语言自然学习法根据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分为“鹦鹉学舌”与“模拟跟读”、直观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法4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语言学习系统。
“鹦鹉学舌”与“模拟跟读”如果把一个小孩放到一个新地方,对当地的语言一无所知。
然而用不了几个月,他就可以很轻松地跟当地的小朋友交谈甚至“吵架”了。
据析,7岁以前的孩子对语言的学习完全靠机械记忆,跟逻辑和理解能力没关系,也不懂什么语法规则。
小孩子并不想依靠会说的几句话而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
在交流需求的驱使下,他们一句一句地听,一句一句地学,一句一句地用,并不问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
所以,他们学得准、学得快、学得好。
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学院提出,要让从零起点学习外语的学生像呀呀学语的幼童一样,从“听”开始,反复听,再反复“模仿”,逐步构建外语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满足生活和交流的需求中,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从而达到如学习母语般迅速掌握外语的神奇效果。
该院学生,从大一第一节课开始,接触的全部是外语。
这样,就会让学生慢慢走入并适应外语环境,由“听懂”到“需要”,到“有兴趣”,再到要“开口说”,潜移默化地培养外语语感。
学院张改琴教授就把这一方法运用到了授课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节课,张老师将学生带到楼下操场,没有书本,也不用纸笔。
她一边指着校园中目光所及的事物,一边用外语来说,教学楼、公园、花草、阳光、草地、宿舍楼……张老师一遍一遍地说这些词,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形成感知,学生们在感知后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些词说出了口。
接着,张老师又开始用句子进行描述:校园中有多少学生,花园里的花很漂亮,花朵各是什么颜色,校园里有什么样式的教学楼、宿舍楼,全校有几个系,每个系在教学楼的几层等等。
语言教学流派第二版思维导图

语言教学流派第二版思维导图外语教学流派第二版思维导图一、自然学习流派1、自然学习法:自然学习流派强调学习者自发地从环境中汲取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以提高语言使用能力。
它认为学习者以自觉性的学习能力,模拟与咀嚼语言的自然的过程,以及自我语言反衬,比如用英语思考英语问题,这是实现自我掌握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
2、语言交际流派:语言交际流派认为,在一个真实的口头语言环境中,交流是最重要的。
学习者可以帮助彼此交流,使用真实的语言,模仿和观察他人的语言行为,从而培养出真正的交流能力。
3、游戏语言教学法:游戏语言教学法认为,办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对外语学习,以便让学生来熟悉语言,同时学习者在游戏中使用语言,使他们能够以更为自然的方式学习。
二、传统流派1、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流派认为,外语学习的过程需要通过系统的结构化教学,语言要素的学习也要按顺序进行,以便更加深入地掌握外语知识。
2、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认为,学习者应该把重点放在模仿他人表现的表达和理解上,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理解,去体验他人的话语,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方法,进而达到自我表达的目的。
3、语言内化流派:语言内化流派认为,外语学习应该引导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积极探索和运用,将语言原理内化,形成学习者独特的语言思维和表达特点,而不是仅仅把单纯的语言知识灌输进去。
三、认知流派1、体验感知法:体验感知法认为,学习者以体验、发现和整合等为基础,可以提高外语学习的实用性,帮助学习者学会外语的理解和运用,使学习者能用更容易的方式对语言有清晰的认知。
2、认知语言法:认知语言流派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性的活动,应该注重在发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技能上,引导学习者在实践中发展认知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内化外语知识。
3、社会认知法:社会认知流派认为,语言学习过程必须包括一个有效的社会认知过程,通过建立同伴交往的学习社群,建立合作、竞争和批评的过程,帮助学习者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理解并掌握语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學習法自然學習法The Natural Approach一.教學法名稱自然學習法The Natural Approach二.背景Back-ground1. 1977年,加州教師Tracy Terrell 發表西班牙文的教學心得2. 1983年,南加大(USC)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 與Tracy Terrell 合作發表<<自然學習法>>(The Natural Approach)一書3. 比較:自然方法(The Natural Method)或稱為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是二十世紀初的教學法,其重視教師的獨白、學生的複誦和師生的問答,在學生熟悉這些外語的用法後,再教用語的寫法,最後作文法的練習。
4. 自然學習法(The Natural Approach)強調的則是──(1)曝光(Exposure)或輸入(Input),而非練習(Practice) (2)為學習情緒作最好的準備,在真正開口練習前,儘量專注於聽的練習,並延長此練習的時間(3)可以運用書面資料或其他教材來加強學生的理解力(重視理解力,這點和完全身體反應法TPR相同)三.教學途徑Approach1.語言理論Theory of language1. 語言是傳達和溝通的工具,因此,最重要的是意義的理解。
因此字彙重於文法,字彙不是文法的附屬。
2. 語言觀=結構+訊息(後者更重要)3. 訊息=感知(Perception)+表達(Production)4.因此,教學時,教師不必去精細地剖析文法,甚至語言教材也可省去文法。
2.學習理論Theory of learning其理論=Tracy Terrell實際教學經驗所得+Krashen的語言學觀點:1. 自然學習/後天學習假說(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有意識地把握語言規則(即後天學習),並不能學會語言,語言是無意識的獲得過程(即自然學習狀態)。
2. 監視器假說(The Monitor Hypothesis)─我們可回憶後天所習得的語言知識來校正語言,這是有意識的後天學習之唯一功能。
3. 自然規律假說(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文法結構的學習過程有一定的規律,因此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犯某些錯誤是自然的發展過程。
4. 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人在面臨比自己語言能力稍高一級的語言(I + 1階)時,其自然學習狀況最佳。
5. 情緒濾鏡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學習者的情緒或態度就像濾鏡一樣,對學習的輸入狀態影響至大。
其中有三因素:(1)動機(motivation)(2)自信(self-confidence)(3)焦慮感(anxiety)四.教學設計Design1.教學目標Objectives1. 針對初學者而設計,目標是幫助他們進階至中級程度2. 學習目標的要求(1) 在平常狀況下,能了解對方的意思,也能表達自己的意思(2)不必了解會話中所有的字彙和文法規則,也不必發音完全,只要能表達溝通即可3.目標之設定,依據學生的需求和程度4.教師必須事先讓學生知道他們該期待什麼,不該期待什麼:(1)如可以和人溝通,可以自己查字典自修,可以讀懂一般性的文章(2)但不能輕鬆地談一些不熟悉的內容,也不能偷聽人談話的內容2.課程大綱Syllabus1. 針對不同目標來設計課程,如:能在公眾場合聆聽佈告(口語);具備讀寫個人書信之能力(書寫)等2.要符合學生的目標和興趣,因此:(1)課程活動不是文法教學,而是希望學生能在特定狀況下處理特定主題;(2)課程要生動有趣,製造和善氣氛,並提供大量字彙以符合溝通需求。
3.教學活動的型式Type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1.一開始教師的談話可集中於教室內可理解的物件和圖像。
2.除非學生已有妥善的準備,否則老師並不要求學生發言,以將學生壓力減至最輕。
(但學生對老師的要求和問答還是要回應的)3.一旦學生準備好時,老師的問答可由簡至繁;談話要作有意義的溝通,而非作文法形式的練習。
4.教學技巧,則借用自其他教學法,如:(1)命令式活動(TPR)(2)模仿,肢體語言等來引導問題(Direct Method)(3)小組合作(CLL)5.沒有發明獨特的技巧,重點在於提供一個「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能舒緩學生情緒、提昇學生自信的課堂氣氛。
4.學生角色Learner roles基本假設──學生在學習時越加忘我,就越能進入狀況1.前生產階段(Pre-Production Stage)--學生僅參與而不必回答,如可以用肢體回答;用指認圖片或人物的方式來回答。
2.初生產階段(Early-Production Stage)—學生開始有能力回答either-or問句,能用簡單單字或片語回答,也能填寫表格,或使用固定對話用語3.言說產生階段(Speech-Emergent Phase)-學生的語言已足以進行角色扮演或遊戲、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
學生的責任1. 要提出自己的需求2. 要積極爭取學習可理解的輸入3. 自行決定何時開始使用目標語,何時升級4. 和老師討論何時作文法練習,也可以自己練習5.教師角色Teacher roles1. 是提供目標語言的可理解輸入的主要來源2. 創造有趣而融洽的上課氣氛3. 選擇豐富活潑的課堂活動、教材,和小組合作4. 要告訴學生此一教學法的立意、組成和期望。
6.教材的角色The roles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1. 教材:是來自實際生活,而非課本,希望結合課堂和現實生活,在真實溝通下學習語言。
2. 遊戲: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借由語言的使用來達成遊戲的目的,而非以語言為遊戲的目標3. 缺點:收集製作教具以形成課程,對教師而言費時費力。
宣傳手冊、圖片、視覺輔助教材、各種實物皆可。
五.教學流程Procedures範例1. 先從TPR開始,如: “Stand up. Turn around. Raise your right hand.”2. 用TPR介紹身體部位數字及順序: “Lay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 Put both hands on your shoulder, first touch your nose, then stand up and turn to the right three times. ”3. 用命令將和教室相關的名詞和教具帶入教室,如:“Pick up a pencil and put it under the book, touch a wall, go to the door and knock three times. ”任何和教室有關的名詞都可以整合在一起,如:“Pick up the soap and take it to the woman wearing the green blouse. ”4. 運用身體的特徵和衣著認識班上同學的名字。
教師運用情境和名詞本身來突顯關鍵字的意義,例如:hair, longshort, etc. Then a student is described.“What is your name ?” ( selecting a student. )“Class, look at Barbara. She has long brown hair. Her hair is long and brown. Her hair is not short . It is long. ”(*Using mime, pointing and context to ensure comprehension.)“What’s the name of the student with long brown hair?” ( Barbara )or “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woman with the short blond hair? ”or “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student sitting next to the man with short brown hair and glasses ? ” (with gestures )*The students only have to remember and produce the name of a fellow student.*The same can be done with articles of clothing and colors. “Who is wearing a yellow shirt ? Who is wearing a brown dress?”5. 運用視覺,尤其是雜誌圖片介紹新字彙,學生只要回答同學的名字即可。
*老師在全班面前介紹一張圖片中的一樣事物,一次用1到5個字彙來描述,然後把圖片交給其中一位同學,其他同學必須記住這位拿圖片的同學名字,如:*“Tom has the picture of the sailboat. Joan has thepicture of family watching TV. ”The instructor will ask questions like:“Who has the picture of the sailboat? Does Susan or Tom have the picture of the people on the beach?” (The students need only produce a name in response.)6. 結合圖片和TPR:“Jim, find the picture of the little girl with her dog and give it to the woman with the pink blouse.”7. 結合圖片、命令、和條件。
“If there is a woman in your picture, stand up. If there is something blue in your picture, touch your right shoulder. ”8. 使用數張圖片,要學生指出你描述的圖。
*Picture 1.“There are several people in this picture. One appears to be a father, the other a daughter. What are they doing? Cooking. They are cooking a hamburger. ”*Picture 2.“There are two men in this picture. They are young. They are boxing. ”*在上面的活動中,老師一直在傳輸「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老師會運用關鍵字、適當的動作、情境、重複、及不同的說法,來確定傳達足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