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版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快的风景区——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大峡谷,全长约191千米,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得神韵。
1、认读词语橘柚树陡峭累累闪烁驳船摇曳消逝狭小清冽朦胧谷壑宛若金鳞巨蟒凌空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色的?(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欣赏《三峡之秋》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三峡秋季之美。
2、自读课文,探究思考: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4)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后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三峡月光图)(汇报交流时观看图片)3、朗读练习(出示重点句子,对比中体会)(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的哪个景物?为什么?你能读读吗?1)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2)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
《三峡》教案最新5篇

《三峡》教案最新5篇《三峡》教案篇一《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青色而透明、夜的宁静,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看VCD、看电视、请教到过三峡旅游的人、上网等途径去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实现了“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一定要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养成,使他终身受用。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对三峡热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三峡美丽的景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前准备:(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三峡、长江的资料、图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略)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橘、柚、漾、曳”的写法。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气象万千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1. 关于长江。
2. 关于本课。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三峡美、中秋美)二、初读,潜心会文。
(朗读美、绘画美)1.教师朗读课文。
(配音)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连环画。
3.师生评价作品。
三、精读,体情悟美。
(解读美、感悟美)1.感受早晨的三峡明丽之美。
(多媒体)2.感受中午的三峡热烈之美。
(多媒体)3.感受下午的三峡平静之美。
(多媒体)4 感受 . 夜晚的三峡宁静之美。
(多媒体)5.对比发现长江的变化美(多媒体)6.再次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之美。
(多媒体)7.感受中秋美。
(多媒体)四、拓展,超越文本。
(欣赏美、升华美)1.欣赏三峡的风光。
2.感悟语言之美。
2023最新-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7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
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作者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教学后记[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二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三峡吧?你对那里有哪些了解?生:那里有三峡水利工程;那里景色很美。
师:老师也带来了三峡的资料。
(课件播放三峡的美丽图片,最后一张幻灯片是三峡的简介:长江是我国最大的一条江,它起步于青藏高原,流经四川盆地,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的大峡谷。
长江三峡是有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两岸景色雄伟壮观,全长191公里。
)师:长江三峡就像一幅壮丽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之秋去领会三峡秋天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三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写三峡的秋天?三峡的秋天一定和我们这的秋天不同。
3.2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修改版]
![3.2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f559dd647d27284a735176.png)
第一篇:3.2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方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播放三峡图片导入1、同学们想不想旅游啊?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2、简单介绍三峡的有关资料。
3、欣赏三峡图片。
4、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写一写喜欢的理由,并试着读好它。
2、全班交流(1)交流生字、词语的读音。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2)交流文章的写作顺序。
(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三、品读欣赏,感受三峡秋景美。
1、理清文脉。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
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1)浏览1、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作用。
(2)交流。
(3)反馈、指导。
(第1自然段是写三峡秋色的,是总体写,在文中起“总起”作用。
第7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
”与文章第一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
”相呼应,具体说明了作者所观察到的三峡之秋的时间。
)(4)划分段落,找到重点。
2、按时间顺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
(1)自由读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三峡之秋早晨的景色。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三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关于三峡之秋教案(精篇二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
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
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
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
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
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
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9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吧!1、早晨(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2、中午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背诵重点段落。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教育。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知识链接三峡的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思路:一、创境激情,诱发阅读兴趣1 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
〔课件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了,这里就是三峡,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老师想到了一首诗你对三峡又知多少呢?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2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顺江而下,和著名作家方纪一起,领略他笔下的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
再读。
“之〞是什么意思?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表达顺序的词语。
3.三峡秋景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答复〕三、精读课文1.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2.出示自学提示一.自读课文,找出能概括三峡中午、下午、夜晚景色的词语。
二.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四.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学〕●全班交流〔一〕中午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 2.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14 三峡之秋
一、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四、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
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
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
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
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
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
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