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与文学评论的方法

04
文学评论的写作技巧
选题的确定与材料的收集
确定有价值的选题
选择具有代表性、争议性或新颖性的 文学作品作为评论对象,能够提高评 论的价值和影响力。
广泛收集材料
通过阅读原著、相关文献、研究论文 等途径,全面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 、技巧等方面,为评论提供有力的支 撑。
评论观点的阐述与论证
提出明确的观点
化的交流与传承。
文学批评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文学批评
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批评对象,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 验。
现代文学批评
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心理分析、语言技巧等方面,呈现出多元 化的发展趋势。
后现代文学批评
强调相对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想,对传统批评观念进行挑战和反 思。
02
文学评论的方法
文本细读法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的交叉研究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的交叉研究有助 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社 会意义,揭示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 和文化的互动关系。
这种交叉研究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 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创 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分析作品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详细描述
结构主义批评法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关注作品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作品的结构 、主题、情节等方面的分析,探究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整体意义。这种方法有助于全面理解作品的构成要素和深层 结构,把握作品的内在统一性。
05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01
02
03
引导创作方向
文学批评通过对作品的分 析和评价,为创作者提供 创作思路和方向,影响其 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
文学批评是什么

文学批评是什么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是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谋求自身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革命活动中兴起和形成的。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力图通过对人类优秀的文学遗产和无产阶级自身文学实践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更好地推动人类文学事业的历史进步和无产阶级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建设自己的新的、科学的批评理论。
1.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人类的文学活动,从总体上说是三大活动,即文学的创造活动、文学的传播活动、文学的接受活动。
创造活动的成果是潜在的作品,传播活动的主体是作品,接受活动的对象也是作品。
因此,文学作品(这里指文本)的创造是文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①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
第一,文学创造的现状和走向以及作品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影响,是批评的基本着眼点。
因此,不同的文学批评,都会按照各自的理论主张和价值取向,对现实的文学创造和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褒贬是非、抑扬臧否的分析和评价,企图影响文学创造的走向和文学作品的效能,使之按照自己的主张去发展,其中的优势批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影响某种文学的兴衰。
这样,文学批评就具有对文学创造和文学作品的筛选意义。
第二,文学创造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是一种非常具体的个别存在,因此文学批评的对象也常常是具体的作品和作家的个体性创造。
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只着眼于具体和个别,而是要在对具体与个别的分析评价中,从其利弊得失中总结经验,并力求把个别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理论,推动文学创造总体上的繁荣、发展和进步。
文学批评

一种批评视角和方法,具有学理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才有意义。历史观作为文学批评的角度和方法,怎样以自己的独特性进入文学,抵达文学本身。以此来考察它的可操作性。第一,依据历史观与文学中的结构处于同构状态的原理,将历史观作为概括和总结宏观文学现状的路径。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该努力建立中国文学批评的“女性诗学”,在接受借鉴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诗学传统,努力建构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努力使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既关注女性的社会性地位和角色,也不放弃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文学性的研究;既强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对于诗性的分析与探究,又加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对于文化的关注。任何一种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形式都不能是截然独立的,它与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正如肖尔瓦特所说的:“如果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妇女运动的一个女儿,那么它的另一对父母则是古老的父权制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成果。”(肖尔瓦特《新女性主义批评》)既不能忘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妇女运动的背景,也不能无视古老的父权制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成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成就,其学术价值和意义在于:一、在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翻译与理解中,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内涵、特征等有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奠定和拓展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二、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史,研究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拓展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在摆脱男权意识统治下的文学史写作传统中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三、以女性主义的方法观照与研究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尤其注重对新时期女性作家创作的研究,使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在关注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中,呈现出一道新的靓丽的风景线。四、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影响了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发展,其越来越强盛的声势促进了诸多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萌动与显现,使众多女性文学创作洋溢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文学的色彩。 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缘于妇女解放运动不同,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在意于通过文学批评为争取女权的政治运动提供思想武器,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其说 是对男权意识、男权政治的颠覆,倒不如说是意在对女性意识、女性文学的强调、推崇与展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始终基本囿于文学的范畴之内,并未走向文化学、政 治学的视阈之中,在“双性同体”、“躯体写作”、“性别政治”等话语运用中,却也常常潜在地、不自觉地陷入了男性的视阈与价值体系的规范之中。 综观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成就与现状,我们也看到其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之处: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乏中国的理论与话语。由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话语、方法基本沿用西方的,有时甚至可以说全盘照抄。由于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发点、立足点等不同,由于东西方文化与女性文学本身的不同,在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女性文学的批评中,常常有与文学实际的脱节疏离之处,甚至有时成为隔靴搔痒难以贴肉。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乏对于女性文学的诗性观照。由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基于对女权政治的关注,对妇女解放的关注,因此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某种视阈看是一种政治学批评、社会学批评,因此大多忽略对于女性文学的诗性观照。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很少从文学特性的角度研究女性文学,而往往仅从女性意识、性别抗争、女性命运、婚恋主题等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研究,而甚少从文体特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象征隐喻等视阈展开批评,以致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疏离了诗性观照,仅仅成为了一种社会学的批评。三、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乏更为深入的文化观照与探析。女性文学的创作是深刻地烙着民族文化烙印的,每一个民族的女性文学总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一定的文化也规范着影响着女性文学的创作与嬗变。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该关注文化,从文化视阈观照女性文学,从女性文学视角探析文化的特性与流变,才能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加走向深入。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文学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社会历史批评:印象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的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心理批评:是一种吸取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和包含的心理现象以及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批评方法.文体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文本批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排斥作家研究,排斥“外在的”的研究方法,是文本批评的重要前提.性别批评:性别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倾向性: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作家是否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认识生活,所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都是倾向性考察的范围。
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用来命名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忌、仇恨的心理.弗洛伊德说,这个以母亲为爱的对象的情结,就叫做俄狄浦斯情结.陌生化:指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意图谬误:新批评视探究作者的意图为谬误,认为这种批评容易导致以作家传记代替对作品的分析。
新批评认为,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找到,其次,就是可以找到作者意图的地方,如作者的直接陈述,意图也不可能仅从表面价值上理解.更重要的是,浅薄的作品比较容易受作者的控制,而伟大的艺术往往超出作者主观意图的羁绊.时序:时序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本中排列的顺序之间的关系。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在《S/Z》中由结构主义向后结 构主义转变。
结构主义批评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探询文本的深层机构。
h
29
(六)文化批评
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文化研究 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 霍加特《文化的用途》
威廉姆斯《文化与社会》 汤普逊《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h
12
一、文学批评的基本范式
(一)文本结构解读
各种传统或现代的批评模式总是在文本解读 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所以文学批评的基本 范式首先的就是文本解读。
1.文本解读应取的态度是审美的态度。文本解 读的起始应取一种尽可能排除偏见的态度, 让作品尽可能按自己的本来面目呈现。
h
13
2.在作品的整体呈现中把握意蕴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 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 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h
19
“知人论世”
❖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 为得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
❖ 考据、义理、辞章
h
20
种族、环境、时代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
——约翰·马勒:《心理学和文学》
h
2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分心理结构 本能冲动凭借艺术创造达到“升华”
格式塔心理学:
图形和背景、邻近原则、类似原则、良好完 形原则和闭合原则等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 决定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
分析作品必须深入到作品的整体完形结构中
h
文学批评的方法

文学批评的方法
文学批评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分析的方法,旨在揭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和价值。
以下是几种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
1. 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故事情节,探讨作者的构思和布局,以及其中的情节转折和情感冲突。
2. 解读作品主题: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析作者对主题的阐释和表达,以及作品中反映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比较作品风格: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手法和特点,探讨其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
4. 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状态,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和描写,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评价作品价值:对作品的价值进行评估,包括对作品的创新程度、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等方面的评价。
6. 寻求读者反馈:收集读者的反馈和评论,了解读者对作品的看法和评价,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有助于文学批评家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揭示其内在含义和艺术价值。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康德(1724-1804)
二、具体的批评模式
各种理性观念总是先在的作为文本解读的前 理解,构成读者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基础。
所以形成了具有偏见的各种具体的批评模式, 这就是教材所提到的伦理道德模式、社会历 史模式、心理学模式、语言学模式等各种模 式。
——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
(三)审美批评
中国赏鉴式的“品”、“悟” 西方各审美批评流派的众说纷纭
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 1.情感性评价。 2.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超功利性。 3.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四)心理学批评
心理学批评“它们都主张对真实内容进行分析。 这种真实内容往往隐藏在本文的后面,因而心理 学家并非只从表面上去看本文,而是要看透它。 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学只是一组符号,如果阅读 正确的话,它可以显示出第二组符号;而第二组 符号可以依次展示出控制文学‘制造’的心理活 动。”
这意味着它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或一种科学。 “批评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有
权利存在,而且不依附于它所讨论的艺术,具有一 定程度的独立性。”([加]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 解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 “批评是按照一种特定的观念框架来论述文学的。” (同上,第8页)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
从文学接受的性质看,文学接受可分为鉴赏 性接受、诠释性接受和批评性接受。文学批 评是读者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或接受活动整 体的一部分。
文学鉴赏着重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再造; 批评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解读、评判。
文学批评的相对独立性
文学批评范文10篇

文学批评范文10篇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
在文学批评范文中,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以下是10篇文学批评范文的简要概述:1. 《红楼梦》文学批评范文:这篇文学批评范文探讨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贾府众女子的塑造和命运的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与传统观念的矛盾。
2. 《1984》文学批评范文:该文学批评范文通过对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的分析,探讨了权力、控制和自由的主题。
文章揭示了极权主义社会中个体的压迫和自由意志的消失。
3. 《傲慢与偏见》文学批评范文:这篇文学批评范文探讨了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社会阶级与爱情的关系。
通过对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塑造和她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文章揭示了社会阶级观念对爱情的影响。
4. 《老人与海》文学批评范文:该文学批评范文通过对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分析,探讨了人性与命运的主题。
文章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困难和命运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气。
5. 《威尼斯商人》文学批评范文:这篇文学批评范文探讨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主义和人性的主题。
通过对奥塔罗的塑造和他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的分析,文章揭示了种族偏见和人性的复杂性。
6. 《麦田里的守望者》文学批评范文:该文学批评范文通过对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分析,探讨了成长与青春期的主题。
文章揭示了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对社会的反叛。
7. 《悲惨世界》文学批评范文:这篇文学批评范文探讨了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的社会正义与人性的主题。
通过对主人公让·瓦尔简的命运和他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的分析,文章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8. 《时间停止的旅人》文学批评范文:该文学批评范文通过对伊塔罗·卡尔维诺的小说《时间停止的旅人》的分析,探讨了时间和现实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孔子思无邪: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思”字有
两种解释,一是作为语助词解,没有实际意思;二是作为思想内容解。
“无邪”即是“归于正”。
孔子既有维护旧制度保守落后的一面,又有反映时代新思潮的积极进步的一面。
孔子的“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内容和语言,委婉曲折,不要过于直露。
2.诗言志:是先秦时代对文艺本质的一个基本认识。
诗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
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
“诗言志”说的实质,是把文艺看做是人的心灵的表现,由此基本确立了中国文艺的民族特点,与西方古代把文艺看作是对现实的摹仿和再现迥然不同。
3.神与物游:简单地说,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把自我代入物,以物为主
体体察世界描绘世界。
我个人认为像日本著名小说《我是猫》或卡夫卡《城堡》变成甲虫,则是这种理论的现代应用。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的众神论思想描写万物,也有类似之处。
"神与物游"的源头在于老庄哲学.老庄对"道"的终极追求是"神与物游"的思想基础.刘勰从创作论的角度对"神与物游"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使意象创造理论开始趋于完备,从而为意境理论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4、化:庄子认为世界上有四种不同的化,四种“化”分别对应着四种“游”的内涵。
1.内化而外不化:内化而外不化者由于过于“逐物”而无法对世界和人生产生游戏的态度,因此被痛苦和烦恼所包围。
2.物化:在现象层面上万物相分,但只要人以审美的态度对物进行沟通,就能达到物化的境界。
《知北游》: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3、气化:是从万物共同起源来说的,从宇宙发生论角度来说,万物归一气,万物只是由道之自化而来之“一气”的流行。
《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
4.自化: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述,指道之生生自体,物之自本自根。
《秋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4.虚静物化:“虚静”和“物化”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范畴,
它们都是讲艺术创作,特别是艺术构思过程中主体心态的。
“虚静”揭示出了审美和文艺创作中主题心灵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往往是超功利的。
“物化”主张作为主体的人在体认客观事物之“道”的过程中,在心灵“虚静”的状态下,最后要达到,也能够达到的一种物我同构、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即彻底泯灭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界限。
5.以意逆志:《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
意逆志,是为得之。
它强调对作品要有整体的理解,不能以个别的字误解对整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的句子误解对整首诗的理解,要用整体统帅局部。
在解诗的过程中,要以自己对诗的理解去推求和接近作者的原意和诗的原意,才能引用诗来说明问题。
简答:
1.儒家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基本观念:孔子对内容和形式关系的看法:“以内容为主导,形
式与内容并重”的观点,是与他以仁、礼为中心的道德修养学说有密切关系的。
“子曰:辞达而已矣。
”孔子认为语言文辞的作用在于充分地表达人的思维内容,即形式的根本目的在完美地体现内容,不必要片面地离开去追求形式的华丽。
孔子曾有“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之说,主张“言”要有“文”,即是强调文辞应当有所修饰,形式也是要讲究的,然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使它起到更大的作用。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讲究文质并重,要求人既具备人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
2.道家的文学思想:道家的文论包括老子和庄子的文艺思想,以庄子为代表。
老庄著作中
直接谈论文艺特别是文学之处很少,但他们的文艺美学思想是确实存在的,而且相当深刻、精辟,对后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启迪很大。
道家文论的主要内容史关注文艺的
美学特征、文艺的审美标准、文艺创作的主体心态和思维规律等等有关文艺的内部规律问题。
道家学派庄子文论的三个思想为:1、“大美”、“天籁”、“天乐”说2、“言不尽意”
和“得意忘言”说3、“虚静”和“物化”说。
从大的美学思想来说,庄子主张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论述:
1.毛诗序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
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
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多指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
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
《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
这基本上是继承先前“诗言志”
的观点,但它正确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
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的思想和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诗和志上。
2.中国古代文论的文气说:曹丕的《典论。
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
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于文学创造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
这里讲的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形成的,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曹丕注意到了文章的个人风格与作家气质间具有关系,这是曹丕超越前人之处。
但“不可力强而致”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太注重天赋禀性而忽略了后天人为的因素也是可以改变个性的。
3.关于《文心雕龙》一书的总体结构:《文心雕龙》多方面地总结了前人关于文章写作和
文学创作的经验,同时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文学和美学思想,从而构筑成了中国文论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
全书由50篇论文组成,共约37000字,根据《序志》中的介绍,可以看出这部著作严密的内在理论体系:1、前5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总论,即“文之枢纽”。
2、从第6篇《明诗》到第25篇《书记》,是20篇文体分论,即“论文叙笔”。
3、从第26篇《神思》到第49篇《程器》,是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论、风格论、鉴赏批评论、文学史论、作家论等等。
4、第50篇《序志》,相当于全书的序言。
分析:
分析现代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篇(年代、作者、出处、理论加以分析)
《毛诗序》的作者,历史上说法不一,较多的学者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
《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
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相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
它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需要,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传统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
这些原则,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对古代文论及文学创作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理论意义十分重大。
《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
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毛诗序》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认为政治状况是文学艺术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政治状况、民情风俗都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的风貌,也都可以通过这个时代产生的诗乐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反映和表现出来。
《毛诗序》指出了诗歌“吟咏情性”即“发乎情”的基本特征,并且强调诗歌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发乎情,民之性也”。
但它同时也对诗所表现的情感予以一定的限制,要求“发乎情,
止乎礼义”。
《毛诗序》有“六义”说,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