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中国共产党历史心得体会

中国历史心得体会解读党史“密码”为时代写下“精彩注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同志《关于中国历史》一书,最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向很多干部大众学习党的历史,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全面开辟伟大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论中国历史》一书以中国百年来艰辛奋斗和曲折探索为叙述脉络,深入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展现了中国百年来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正如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全面学习党史历史,了解党的历史,使用党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拓未来,为新时期的新旅程写下精彩的注意力。
学史则居安思危,回顾走过的路,党史正如明灯,照亮脚下前行道路。
以历史为鉴,要学会在前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重复历史霸权。
无论是伟大的事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要有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无数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应对,在百年的优秀历史中,中国人总是保持着重要的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能力,应对风险,迎接挑战,把危险变成夷的能力水平历史经验包括居安思危的大智慧。
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记忆历史中总结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从一反三开始,以历史经验看未来,提前做出战略布局,真正防患于未然。
知史则求真务实,不忘来时的路,党史正如清泉,滋。
一方思想沃土。
以史为鉴,就是要学会在历史中探求经世致用、治国兴邦的务实举措用以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
党的百年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蕴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走向胜利与辉煌的根本原因。
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项理论成果的基础,为中国人奠定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石。
百年来,中国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引下,把实事求是贯穿于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艰难探索中克服困难、改正错误,与时俱进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智慧和奋进力量

2021年第6期理论建设NO.6.202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智慧和奋进力量张全省(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宝鸡721016)摘要: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智慧和奋进力量,既是增强在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现实要求。
我们要用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用党在实践中创造的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砥砺品格,再创明天的辉煌。
关键词:党的百年历史;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奋进力量;伟大智慧中图分类号:D23;D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1)06-0007-07收稿日期:2021-11-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间互动研究”(20XDJ013)作者简介:张全省(1960—),男,陕西西安人,教授,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在建党百年之际,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在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中共中央及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创造了辉煌的重大成就,蕴含着巨大精神宝藏,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伟大智慧,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智慧和奋进力量,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现实要求。
学习党的历史 增强党性修养

学习党的历史增强党性修养作者:许多裴东京陈海峰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1年第08期摘要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成功历史经验。
学习党的历史,对于增强党性修养具有历史的借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可以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营养,让党性修养得到不断的升华。
新形势下全体党员要更加注重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党性修养增强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总结和回顾党的历史,是一部高度重视党性、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的历史。
列宁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
”(《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73页)党性是党的根本属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本质规定。
注重党性问题,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针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而进行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成功历史经验。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最好的教科书,从鲜活的党史实践中汲取营养,对于增强党性修养至关重要。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我党成长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恩格斯指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都更重视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650页)回顾我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特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历史,重视从鲜活的历史事件中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
这是我党与世界上其他政党在党建传统上的明显区别。
我党独特的“学党史、强党性”的党性修养模式,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党的历史是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党当前和今后的党性修养锻炼,同样需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中共 中央 党史研 究室 副主任 李 忠杰
党 的历史 ,是 中国共产 党 的宝贵财 富 ,是 中华 民
族 的历史 瑰 宝 , 中国文化 软 实 力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是
主义 革命和 建设 时期 .确立 了社会 主义基本 制 度 ,建
立起 独立 的比较 完整 的工业体 系和 国民经济体 系 ,使
这两次 革命 、三件 大事 、两次 飞跃 .从根 本 上改
变 了中 国人 民 的命运 ,决定 了中国 历史 的发 展 方 向 .
在世界 上也产 生 了广泛 而深刻 的影响 是 中华 民族 和 世界 历史上值 得 永远记载 的伟 大成就 。这 些成就 .既
是我们 的宝贵 财 富 也 是强大 的精神 力量 .是能 够对 全党 和全 国人 民产生 巨大激励 作 用的重要 资源 。这些
体 实际 相结合 所实现 的两次 历史性 飞跃 。第一次 飞跃
形 成 了毛泽东 思想 第 二次飞跃 形成 了包括 邓小平 理 论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 发展 观等重大 战略
思想 在 内的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理 论体 系 。
用 党的伟大成就 激励人
党 的历 史 .是 党领 导全 国各族 人 民为实现 民族独 立 、人 民解放 、国家 富强 和人 民幸福 而不 懈奋斗 的历
革 开放 实现社 会主义现 代化 的历史 必然性 ,深 刻揭 示
苦卓 绝 的斗争 推 翻 了帝国主 义 、封建 主 义 、官僚资
本主 义 的反动统 治 ,实现 了 民族 独立和 人 民解放 .建 立 了人 民当家作 主 的新 中国 j第二件大 事 ,是在社 会
●6 0
学好“四史” 鉴往知来

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这对我们坚守初心、提高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历史脉络,学会以古鉴今。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学习“四史”,就是要做到今昔对照,不忘本来、走向未来。
回望党波澜壮阔的100年,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
对共产党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历来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
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认真学习“四史”,是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正处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厘清历史脉络,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始终保持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成为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永葆政读懂历史逻辑,汲取经验智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意蕴,从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汲取宝贵经验,学习前人智慧,在工作中见实效,在实践中见成果。
在学思践悟“四史”中,透过历史人物、2期 下 / 总第主持人:单 洁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殷切期望,为我们不断把“四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提供了根本遵循。
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感悟初心、引领使命,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为学之实,变局,我们也面临着治国理政之大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一场理想信念的新长征。
因此,将理想信念与历史认知相融合,从历史中获取信仰的灵魂与力量,以应对各种风险考验,走好我勇担历史使命,做到细照笃行。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心得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心得我认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个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
首先,中国革命历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和研究革命历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艰辛斗争、英勇抗争和伟大胜利,以及无数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和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中国革命历史能够激励和启迪我们的思想和精神。
在革命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中国革命的辉煌篇章。
这种奋斗精神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和追求卓越的动力,使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此外,中国革命历史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途径。
革命历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通过对革命历史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个观点提醒我们要珍视和学习革命历史,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党员主题教育中的史教育与红色传统教育

党员主题教育中的史教育与红色传统教育党员主题教育是指党员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通过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
其中,史教育和红色传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以党员主题教育中的史教育与红色传统教育为题,探讨其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史教育在党员主题教育中的地位党员主题教育中的史教育是通过对党的历史和发展演进过程的学习,使党员能够全面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增强对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史教育可以帮助党员从历史角度审视党的发展,更好地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1 史教育发挥了历史的示范作用通过研究党的历史,党员可以从中学习到党的先进作风和优良传统。
党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斗争和奋进的历史,其中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史教育,党员可以从中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念、勇于牺牲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情怀。
这对于形成党员忠诚、奋斗、担当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史教育能够激发党员的斗志和使命感通过史教育,党员能够了解到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胜利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些历史事件和故事能够激励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决践行党的宗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红色传统教育对党员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党员主题教育中的红色传统教育是通过学习和传承党的光辉历史中的优秀传统和红色精神,培养党员的忠诚度、使命感和责任感。
红色传统教育在锤炼党员政治品格、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1 红色传统教育是党员的精神营养红色传统教育以党的优秀传统和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红色教育讲座、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景点等形式,使党员亲身感受和体验到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
这种精神营养对于激发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具有重要意义。
讲好党史,启智增慧,培根铸魂——基于中学历史党史教学的思考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是“开展 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开展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共七大,毛泽 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写入党章。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 心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命题,经过几代共产党人 的接力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 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实现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1927 年 9 月,秋收起义失败。为保存革命力 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 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革命进入低潮, 艰苦的生活,失败的阴影,一些人开始动摇、离队 甚至逃跑,据当年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赖毅后来 回忆:
二、抓住关键问题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在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和主流的基础上,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扫 我们要概括和确定党史的关键问题,并将这些关键
清了障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提 问题的解决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相结
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坚定不移的为之不 合,以关键问题的解决进行教学设计。
在讲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 时,深圳福田中学王晓博老师围绕“中国共产党为 什么能”设计了如下环节。
活动一、“历史选择”。教师引领同学们结合 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活动二、“与众不同”。 教师引领同学们结合 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党派的先进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
应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科学地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使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学地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深刻认识发生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时时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全力加以防止和避免。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部署。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
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地领导了两次革命、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正在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与此相应的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两次飞跃,是以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两次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历史上值得永远记载的伟大成就。
这些成就,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能够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产生巨大激励作用的重要资源。
这些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更加具体地体会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艰辛,坚定继续开拓奋进、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心。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
要把党的历史放在1840年以来中国170年的大背景中,认真研究和大力宣传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历史必然性,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
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积淀又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历史也是不断地继承传统又不断地开拓创新的统一。
一个成熟的政党,只有科学地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更加坚实地走向新的未来。
在将近90年的奋斗、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锤炼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这种传统,既包括制度规范,又包括价值理念;既包括组织体系,又包括精神文化。
通常我们习惯性地强调的,主要有作风和精神两大类。
作风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人在其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
将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作风。
它们包括:自党成立起就开始形成的勇担历史使命、深入工农群众、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作风;党的七大系统总结和概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的“务必”继续保持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十一大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五个作风;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2007年胡锦涛同志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大兴的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四个作风;等等。
在形成一系列优良作风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培育形成了许多富有内涵和特色的精神。
在革命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救国救民、敢于斗争、勇于探索、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维护团结等为基本内容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等。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建设国家、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为基本内容的建设精神,如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等为基本内容的新的时代精神,如“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等。
这些作风和精神,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核心,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灵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行为活动的基本规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些作风和精神,融汇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优良传统,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未来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
要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党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充实、丰富和创新,使党的优良传统内化为广大干部党员的思想并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外化为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
通过党的优良传统的学习和宣传,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和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历史经验,是一个郑重的党对于自身活动、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它既是昨天的记录,也是今天的认识,更是明天的向导。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这些经验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遭遇各种挫折时顽强奋起,在战胜各种困难中经受考验,不断开拓、不断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同志通过总结经验,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概括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在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之时,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和苏联的经验,提出了处理好十大关系的思想。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十个必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经验。
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强调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92年,党的十四大总结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14年的基本经验。
1998年,江泽民同志用“十一个必须”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的主要经验。
2001年,江泽民同志用“三个必须”概括了党的80年实践给我们的启示,并强调:“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2002年,党的十六大用“十个坚持”总结了13年的基本经验。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了党执政55年的基本经验。
2007年,党的十七大用“十个结合”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坚持”总结了党执政60年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在不同时期总结的历史经验,有不同的时段、环境、背景和角度,但总体上来说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深入的过程。
所有这些经验,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不仅深刻揭示了党的基本历史轨迹及其本质,反映了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过程,而且逐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党更好地制定和坚持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
要倍加珍惜党经过艰辛探索取得的这些经验,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这些经验,深刻认识这些经验都是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甚至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获得的。
要时刻牢记和善于运用这些经验,用之启迪、指导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要用这些经验启迪、指导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政策、每一个举措,启迪、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启迪、指导我们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学地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在将近90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书写巨大辉煌和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犯过错误,遭受过不同类型的挫折甚至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