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第3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我的第一本书【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题目的各项作用。

2、学会寻找并分析文章中关键性词句。

3、学会根据课文总结主旨。

【自主预习】作家作品牛汉,原名史成汉,蒙古族,生于1923年,山西定襄县人,现当代著名诗人。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字词积累1、查字典,给下列重点字注音。

凄()惨马鬃()磨蹭()酷()似塾()师掺()和脊()背枉()自2、读一读,尽量结合语言环境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掺(chān)和:知书识礼:酷似:【合作探究】1、速读课文,回答: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怎样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内涵?3、课文最后一段说“人不能忘本”,“本”在这里指什么?4、在本文中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还有哪些呢?【解难答疑】赏析第4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①父亲看到“我”那“简直一团纸”模样的课本,他为什么只是“愁苦”地望着“我”?②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

请你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③试评价“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④你认为第12段中“我”的做法对不对?【反馈拓展】1、深入理解下列句子的内涵。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②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怎样的理解?【中考链接】第一次真好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一:上周三的读书交流会上,大家都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寒假读过的书并谈了自己读书的收获,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但诗人牛汉却对自己的第一本书永志难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牛汉一起去了解他和他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吧!)设计一:上课前首先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吸引人的书》(多媒体播放《父与子》)。

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讲述漫画中发生的故事。

(学生观察。

)哪位同学能把漫画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爸爸陪儿子去买一本书,儿子忍不住在路上看,爸爸也忍不住跟在后面看。

回到家里儿子还在看,爸爸还想看,结果把烧开的水倒进了帽子里。

放洗澡水的时候,儿子还在看,最后爸爸实在忍不住了,坐在浴盆里拿起书和儿子一起看。

)这是漫画中“父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真可谓其乐融融,趣味盎然,让人忍俊不禁。

牛汉先生在谈到自己的第一本书时说:(多媒体出示)“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那么牛汉先生为什么说他的故事酷似这组漫画却很难笑起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牛汉去了解他和他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以下任务去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笔在文中圈、点、勾,划。

师巡视了解朗读情况,并适当进行指导。

)2、初读交流:(1)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呢?(写到黑板上,南北区)(师生共同正音释词)(2)扫除了字词障碍后,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事。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学生补充)师生共同归纳:(3)对照提示,复述课文:哪位同学能对照黑板上的提示,给同学们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放暑假,父亲回家,父亲考我背书,得知“我”裁书送人,于是父亲为“我”灯下补书,“我”拿到书后分外珍爱并将另一本送给了好朋友元贞,后来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小学去读书,“我”带着父亲为“我”补全的那本书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明确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诗意感悟。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和重点句子含义。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枉.读( ) 掺.和( ) 蹲.( ) 马鬃.( ) 愣.( ) 脊.背( ) 磨蹭.(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凄惨:知书识礼:翻来覆去:磨磨蹭蹭:3、走近作者。

【合作探究】1、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2、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当堂反馈】1、作者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读出了生活的“苦”与“乐”,找出“书”中的苦与乐分别是什么?2、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拓展提升】名人说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唐)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汉)刘向书是空气和阳光,是力量的源泉,是生活中起码的养料之一。

——康濯书是知识的宝库,不读书将永远是精神的穷人。

——莫应丰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课后检测】1.没有书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可见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但他却失去了学习机会,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几个村子里叫卖小东西。

而只考了第二名的“我”却转到了条件较好的学校上,后来,上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由此,请你用一句名言表达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启示(名言):精读张洁的《我的第一本书》,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第一本书张洁①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

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__________它、__________它、__________它的机会都没有。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我的第一本书【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我的第一本书》,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收集作者牛汉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

自我感悟:理解作者所展示的苦难生活。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我的第一本书》。

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 3《我的第一本书》作者:牛汉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二、围绕这一本书一、二、三、用双色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一、基础题1、本文作者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

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解释下列词语。

(1)磨磨蹭蹭:(2)翻来覆去:二、发展题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三、读课文后小组内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学生根据训练达标题,当堂完成。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
总结反思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
课题
3、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一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跟随老师的点拨,突破难点。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1)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学生自主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学习纪要】1.通过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文体感悟】著有诗集彩色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温泉、爱与歌、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等十余本,散文集童年牧歌、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等七本,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 2本。

近几年日本、韩国汇编出版了牛汉的诗选集。

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提纲挈领】文章主旨内容结构一. 段落划分第一局部〔第1段〕,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是我的小学课本。

第二局部〔第2段〕,交代父亲带回来很多书。

第三局部〔第3—9段〕,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四局部〔第10—14〕交代和我的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

二、梳理情节我的第一本书是我的小学课本——它还有一段不同平常的经历——和我一起上学的伙伴的情况写作特点1.质朴的语言,深沉的情感。

2.朴素的语言,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明确:〔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谢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时机的珍贵。

2、品味语言〔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3、深入理解局部突破1.如何理解“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从文中看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温厚,善良,关心别人有同情心,思想积极进步的读书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我的第一本书课题我的第一本书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学习本文,除朗读、积累一些基本文学常识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

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

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

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

3、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学导读:
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 )似掺( )脊( )背 枉( )读
(2)解释词语意思。
幽默:凄惨:
翻来覆去: 奥秘:
掺和:温厚:
知书识礼:酷似:
探究展示: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疑难点记录:
二、合作互助质疑解惑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 复述课文主要情节。(注意:记叙文的 六要素。)
1.下列各组加粗字读音不同的一组是[ ]
A.掺假掺和掺杂
B.哄抢哄堂哄动
C.矿藏宝藏西藏
D.声调调动音调
2.根据拼音写出字词。
马zōnɡ()红shǔ()磨u ju()
tuó()灯狮子
3.解词并造句。
(1)翻来覆去:
造句:
(2)苦楚:
造句:
4.原文填空。
我的第一本书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新授
编号:
主备人:
审核:
小主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字词,整体感知 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
知识点链接:
1、走近作者:
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________的书。
5.“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怎样的理解?
五、课后拓展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 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 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 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
课(节):
.这里的“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

作者的第一本书,
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国语课本情有独钟,你最喜爱的一本书是什么?请简述你喜爱的理由。

文章主旨
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2
贫无钱买油,晚上难于读书。

于是,每到冬天,他就利用白雪映照着读书,把夜晚的时
时代的车胤也出身微寒却勤奋好学,
,犹如一幅展开的历史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读出苏东坡昂奋的激情和旷达超逸的思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