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知识】1.对农业改造的形式 :______2.敌手工业改造的形式:______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①开始时间:______②形式:______③政策:______4.三大改造达成的时间:______5.三大改造达成的历史意义:①三大改造的达成 ||,实现了生产资料______向社会主义______的转变 ||。
②______在我国成立起来||。
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______||。
④我国此后进入______||。
【能力提高】1.国家为何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与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堂测】1.20 世纪 50 年月中期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关于我 ||,失掉的是我个人的一些盘剥所得获得的倒是一个富饶、繁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亲密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运动达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D.“文化大革命”结束2.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记是()A.西藏的和平解放B.土地改革的达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达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到 1956 年末 ||,在全国共成立 75.6 万个合作社 ||。
入社田户达 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以上内容反应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现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成立人民公社D.推行一国两制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记是()A.土地改革的达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拟订C.三大改造的基本达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达成6.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定的标记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达成C.“一五计划”的实行D.三大改造的达成7.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无答案)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 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3.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一、自主学习1.农业合作化(1)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农户缺乏资金、生产工具,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利用土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作的要求。
(2)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社,走和的社会主义道路。
(3)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业踊跃参加。
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它经历了由组、初级社到高级社三个阶段。
(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社。
3.公私合营(1)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在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实行,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发给定息。
(2)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二、合作学习(1)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后农民的生产资料变为集体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导学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性质一、自主学习(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1.土改后,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
2.农业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主要原因)。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________合作社,3.目的: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4.原则方式:实行____________的原则,经历了______ ____ 三个阶段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__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__________(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3.结果: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改造方式:_____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____ 。
2.政策: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
意义: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_________的创举。
过程:_____年起,至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四)三大改造的意义1.时间:到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 、______ 和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⑴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
(即三大改造的实质)⑵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
⑶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缺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缺点。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A、建立生产合作社B、实行公私合营C、完全没收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5、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由资本家自已决 定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6、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是()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自愿互利B、全部没收C、赎买D、劳资两利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缺点:存在、、等缺点
《探究案》
1、根据第25页“动脑筋”讨论:你认为 三大改造 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比较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何不同之处?(提示:可以从所有制形式及意义等方面比较)
《检测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满目标
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法指导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 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预习案》
(一)农业
1、背景:我国农业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2、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时教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时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主备人:审批: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课型新授周次序号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一、导入新课这种有计划地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小农经济分散私有的性质以及农业技术的落后性质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明显了,困难越来越多了。
这是两个带根本性质的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的第一个方针,就是实行社会革命,即农业合作化,就必须把劳动农民个人所有制逐步过渡到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第二个方针,就是实行技术革命,即在农业中逐步使用机器和实行其他技术改革。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解决材料中的矛盾的?二、讲授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一)农业合作化背景: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但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使得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即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成就: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穷棒子精神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补充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
部编版历史八下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素养导学作业设计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
2.掌握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3.理解三大改造实质和意义。
4.认识我党在过渡时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六、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等缺点。
【史实检测∙沙场点兵】结合图片信息,叙述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素养提升∙群雄逐鹿】1.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材料二1955年夏季,关于农村合作化的速度问题在党内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争论。
在这场争论以前,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的说来,是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前进的,在这场争论之后,……农业合作化的步伐猛烈地加快了,其他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也连带着猛烈地加快了……到1956年底,……原来预计十八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仅仅用了七年时间,提前十一年完成了。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2.结合材料,分析三大改造的意义、实质。
材料一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仔细阅读题干和图片,抓取图片下方关键字词,叙述我国对哪些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其改造的方法和政策。
阅读材料,勾画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
同时,联系教材,即可解决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仔细阅读材料一,即可回答三大改造的意义这一问题,在回答此题时,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导教案设计(无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知道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及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时间:1953年~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与形式要区分开)4.赎买政策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1956)五、三大改造积极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我检测】1.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B.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2.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①农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学习重难点:
1、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2、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三、预习感知
1、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
2、引导农民参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的高潮。
3、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创举:
政策)
5、到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制的转变。
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阶段。
6、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等缺点。
四、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1956年,百分之九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一)对工商业的改造
1、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
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2、读课本和材料分组探讨:(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提示:(1)1954年。
公私合营。
(2)1956年初。
(3)赎买政策。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①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五、检查反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
3、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4、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
A、无偿没收
B、成立股份公司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