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青年与农村 [1919年2月]

合集下载

李大钊的文学成就

李大钊的文学成就

四、建党前后
新文学观念的发展,是在复杂的阶 级斗争中行进的。新文学观念,既 要同封建复古势力进行搏斗,又要 和文学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资产阶 五四”运动前后到1921年7 级右翼展开论战,从而为新文学的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 成长扫清前进的路障。而在这场斗 共写了135篇富于战斗性的 争中,李大钊则做得最为坚决、勇 敢和端正。
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一、幼年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 9年10月29日。
李大钊出生前七个月,父亲就离开人世,出生后不久 母亲也去世。李大钊是由其大祖父抚养长大。他的大 祖父李如珍老人非常重视大钊的教育,早早让其读书 识字。而幼年大钊天资聪慧,热爱读书。 幼年时,他就听到了鸦片战争等痛心的历史故事。 五岁上,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十一岁那年,爆发 了义和团运动,冀东各地也普遍建立了义和团的组 织。不久,八国联军侵至乐亭附近,占据了昌黎、 滦州等地。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 勇反抗,在大钊同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 印。 李大钊幼时读书的地方
“ 五四”及“五四”新文化 运动,是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 领导而蓬蓬勃勃开展起来的。也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观和文化观,以至斗争策略, 都在运动中起了主导和领路的作 用。这个历史的结论,是任何怀 疑都掩盖不了的,也是任何否定 和冲淡所抹杀不掉的。这个结论 本身,就证明了李大钊在中国现 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也证明 了李大钊在中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 专门学校 。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 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 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 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 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 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 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 国志士。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爱国演讲稿——“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精选范文]

李大钊爱国演讲稿——“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精选范文]

李大钊爱国演讲稿——“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您正在查看《李大钊爱国演讲稿——“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一点不作手足劳动的人讲的。

中国今日的情形,都市和村落完全打成现橛,几乎是两个世界一样。

都市上所发生的问题,所传播的文化,村落里人,毫不发生一点关系;村落里的生活,都市上的人,大概也是漠不关心,或者全不知道他是什么状况。

这全是交通阻塞的缘故。

交通阻塞的意义,有两种解释:一是物质的交通阻塞,用邮电舟车可以救济的;一是文化的交通阻塞,非用一一种文化的交通机关不能救救济的;在文化较高的国家家,一般劳农容受文化的质质量多,只要物质的交通没没有阻塞,隆重可以传递,,文化传播,就能达到这个个地方;而在文化较低的国国家,全仗自觉少年的宣传传运动,在这个地方,文化化的交通机关,就是在山林林里村落里与那些劳农共同同劳动自觉的少年。

只要山山林村落里有了我们的足迹迹,那精神改造的种子,因因为得了洁美的自然,深厚厚的土壤,自然可以发育起起来。

那些天天和自然界相相接的农民自然都成了人道道主义的信徒。

不但在共同同劳作的生活里可以感化传传播于无形,就是在都市上上产生文化利器,——出版版物类——也必随着少年的的足迹,尽量输入到山林里里村落里去。

我们应该学那那闲暇的时候就来都市里著著书,农忙的时候就在田间间工作的陶土泰(按:托尔尔斯泰)先生,文化的空气气才能与山林里村落里的树树影炊烟联成一气,那些静静沉沉的老村落才能变成活活泼泼的新村落。

新村落的的大联合,就是我们的“少少年中国”。

我们“少年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呵!我我们既然是20世纪的少年年,就该把眼光放得远些,,不要受腐败家庭的束缚,,不要受狭隘爱国心的拘牵牵。

我们的新生活,小到完完成我的个性,大到企图世世界的幸福。

我们的家庭范范围,已经扩充到全世界了了,其余都是进货轨道上的的遗迹,都该打破。

我们应应该拿世界的生活作家庭的的生活,我们应该承认爱人人的运动比爱国的运动更重重。

我们的“少年中国”观观,决不是要把中国这个国国家,作少年的舞台,去在在列国竞争场里争个胜负,,乃是要把中国这个地域,,当作世界的一部分,由我我们居住这个地域的少年朋朋友们下手改造,以尽我们们对于世界改造一部分的责责任。

李大钊社会思想

李大钊社会思想

李大钊社会思想之我见李大钊的社会学思想,李大钊“为中国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三方面之实质论理学者”。

他的社会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等论著中。

李大钊早期曾受到H·斯宾塞庸俗进化论和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影响,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他针对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社会改良论,指出研究社会问题一定要和社会上多数人联系起来形成为一个“社会运动”,即“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

他认为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于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革命。

他指出,社会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

一旦解决了经济问题,那么人口、妇女、劳动、青年、废娼、童工、土地等问题,乃至市民生活等实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他明确指出,循着经济现象来考察复杂变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学得到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唯物史观对于社会学的重大贡献.任何一个思想家的社会经济思想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提出来的,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表现。

本文试图从李大钊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他的社会经济思想的发展,并从这个侧面说明他是怎样从一个急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

一、辛亥革命后到新文化运动前夕时期: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及其破灭从辛亥革命前后到新文化运动前(1911―1917年),是李大钊革命活动的第一个阶段。

从1907年起,李大钊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接触并接受了所谓新学,即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曾经“深入调查研究了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科学”①1913年,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含愤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继续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西方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

他在这一时期和以后写的许多论文表明,他曾经研究了18、19世纪欧洲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思想。

李大钊的青年观及其当代启示

李大钊的青年观及其当代启示

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ngshan University Vol.33No.4Jul.2020第33卷第4期2020年07月李大钊的青年观及其当代启示董颖(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石家庄050051)摘要:作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李大钊一直关注青年问题,他以极大的热情唤起青年的觉醒,鼓励青年要投身社会,树立政治理想,以劳工为师,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改变社会的有生力量。

李大钊还为青年争取权利,关注青年的身心健康,较早提出了青年全面发展的主张。

李大钊的青年观对于当今青年的健康成长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青年观;青春中华;少年中国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49X(2020)04-0017-05DOI:10.16160/ki.tsxyxb.2020.04.003Li Dazhao&s View on the Youth and Its Modern InspirationDONG Ying(Institute of Law,He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Shijiazhuang050051,China)Abstract:As a distinguished leader of Chinese youth mov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ay 4th Movement,Li Dazhao had always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youth and tried to awaken 7hem wihhisgrea7en7husiasm.Heencouraged7heyou7h7o7akepar7insocialmovemen7, es t a blish poli t i c al dream,t a ke t h e labourer as t h eir t e achers,grow up w i t h prac t i c e,be per­sis en andunyieldingandfina l ybecome hee f ec ives reng h oreform hesocie y.Inad-diion,hes ruggledforyou h&srigh s,paidhisa enion o heirphysicalandmen alheal h andpu forward heideaabou heyou h&s a l-rounded developmen asaforerunner.Li Dazhao&s view on heyou hissi l impor an for heheal hygrow hof hemodernyou h.Key Words:Li Dazhao;view on t h e you t h;You t h China;Juvenile China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

试析李大钊的青年思想及当代价值——以《晨钟之使命》《青春》《青年与老人》为例

试析李大钊的青年思想及当代价值——以《晨钟之使命》《青春》《青年与老人》为例

116《中国经贸》 2020年2月试析李大钊的青年思想及当代价值——以《<晨钟>之使命》《青春》《青年与老人》为例李大钊的青年思想是他众多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一生把对青年的教诲和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众多论述中凸显青年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应担当的历史使命。

李大钊对青年的意识形态、人生观、实践本领等都发表过重要论述,更创造性地提出青年与老人的关系问题,这些深刻的思想意识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李大钊不仅是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优秀的教育家。

在李大钊的众多思想之中,青年思想不容忽视,他所倡导的青年要担负起青春中华之创造的历史使命,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的理论,不仅在二十世纪初叶的动荡社会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即便在当今时代的中国,仍然值得青年一代深深思索其中的宝贵经验和现实价值。

查阅当今学界有关李大钊青年思想的文章,以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居多,大多重点论述青年一代的教育问题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职能方向。

对于李大钊的青年成长思想以及与老人的关系问题相关论述较为稀少。

鉴于李大钊的青年思想是个较为繁杂的体■ 周政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系,因此本文重点选取李大钊的《<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青春》《青年与老人》三篇关于青年思想的主要文章进行提炼和论述。

对青年社会作用的定位青年是一个社会中最积极有生气的力量,李大钊非常重视青年一代的革命作用,并始终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于青年一代肩上,认为青年是拯救民族于危亡边界的重要力量。

他第一次将青春之青年与青春之国家连接与融合,曾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讲道,“青年所以贡其精诚于吾之国家若民族者,不在白发中华之保存,而在青春中华之创造。

是故中华自身无所谓命运也,而以青年之命运为命运。

”[[],p166] 李大钊观点鲜明地指出青年的命运与中华命运之走向息息相关。

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永不被历史长河淘汰,归根究底不在于老一辈创造的历史多么辉煌宏大,而在于整个民族的新生力量是否有足够的热血与精神。

李大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李大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李大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哲学动态》在2012年第2期刊出的文章《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看,高语罕是开启者和杰出代表,艾思奇等人则是继起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各在自己的时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这种观点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我认为,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方面早于高语罕,其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研究贡献以及影响力较之他人也甚为突出,可以说,李大钊乃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一文认为,高语罕撰写的三本书信体著作(如1921年的《白话书信》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零突破。

然而,早在1919年,李大钊在著名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在1920年,李大钊又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中具体阐述了唯物史观在史学上的绝大贡献。

首先,李大钊论述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社会组织进化论”是关于过去的理论;“资本主义的经济论”是关于现在的理论;“社会主义运动论”是关于将来的理论。

李大钊强调,不能离开唯物史观去考察他的社会主义,因为“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亦根据“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2]的思想进行了立论。

这些论述表明,李大钊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唯物史观的重要地位。

其次,李大钊概要论述了唯物史观的两大要点:“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

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3]这一论述比较科学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图文版)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图文版)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中国近现代史林则徐:封建地主阶级代表。

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

(1)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到达广州暗访密查,缉拿烟贩。

(3)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4)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积极防御,使英军无隙可乘。

(6)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学习他以国家危亡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清朝地方官员。

(1)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3)187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还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建设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4)作为爱国者的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和建设新疆上功不可没,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

(5)与其相关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6)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奏稿》(7)“天地正气”——左宗棠题字刻石。

(藏陕西西安碑林)(8)学习他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P151.力主收复新疆。

2.1876年,率领清军分路进入新疆,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

3.协助曾纪泽收复伊犁。

4.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邓世昌:清朝将领,致远舰的管带。

爱国民族英雄。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2)名言:“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3)光绪帝为其题词:“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学习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鸿章:清朝官员。

中华散文百家:李大钊散文

中华散文百家:李大钊散文
出的地位,这恐怕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在文体以有韵无韵区分的时代,散文与 韵文相对,固然得占大半壁江山;即使是到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齐备的时代,散文亦是一方 重镇。近世以来,其他文学样式尤其是小说等长足发展,但散文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彩,不但有作家钟情此种文 体,专事散文随笔的创作而卓成大家,即使以其他体裁创作为主的作家,也或多或少地从事过散文写作;而且由 于散文体裁较为广泛的适用性,众多不以作家名世的人也留下了丰富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作品不仅是我们的文 学遗产,也是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其所蕴涵的滋育我们的营养真可谓“无穷无尽”。正是为了较为系统地整理 这笔宝藏,挖掘其丰富营养,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
中华散文百家:李大钊散文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01 内容简介
03 作者简介 05 后记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文摘 06 序言
《中华散文百家:李大钊散文》是2013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李大钊。
内容简介
这套“中华散文百家”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 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变的大风景……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的主要创始人 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 及《史学要论》等课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这本《李大钊散文》是其中一册。
《李大钊散文》收录了《现在与将来》;《“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民彝与政治》;《宪法与思 想自由》;《立宪国民之修养》;《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阶级竞争与互助》;《再论问题与主义》;《艰 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青年与农村[1919年2月]
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我甚望我们中国的青年认清这个道理。

俄国今日的情形,纵然纷乱到什么地步,他们这回革命,总算是一个彻底的改革,总算是为新世纪开一新纪元。

我们要晓得,这种新机的酝酿,不是一时半刻的功夫,也不是一手一足的力量。

他们有许多文人志士,把自己家庭的幸福全抛弃了,不惮跋涉艰难的辛苦,都跑到乡下的农村里去,宣传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理。

有时乘着他们休息的时间和他们谈话,有时和他们在一处工作,一滴血一滴汗的作他们同情的伴侣。

有时在农村里聚集老幼妇孺,和他们灯前话语,说出他们的苦痛,增进他们的知识。

一经政府侦知他们,或者逃走天涯,或者陷入罗网。

在那阴霾障天的俄罗斯,居然有他们青年志士活动的新天地,那是什么?就是俄罗斯的农村。

我们中国今日的情况,虽然与当年的俄罗斯大不相同,可是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作些开发农村的事,是万不容缓的。

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

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

去开发他们,使他们知道要求解放、陈说苦痛、脱去愚暗、自己打算自己生活的利病的人,除去我们几个青年,举国昏昏,还有那个?
中国农村的黑暗,算是达于极点。

那些赃官、污吏、恶绅、劣董,专靠差役、土棍,作他们的爪牙,去鱼肉那些老百姓。

那些老百姓,
都是愚暗的人,不知道谋自卫的方法,结互助的团体。

他们里边,有的是刚能自给的有土农夫,有的是厚拥田畴的地主,有的是专作农工的佃户,有的是专待雇佣的工人。

他们不但不知道结合起来,抗那些官绅,拒那些役棍,他们自己中间也是按着等级互相凌虐,去结那些官绅棍役的欢心。

地主总是苛待佃户与工人,佃户与工人不但不知互助、没有同情,有时也作自己同行的奸细,去结那地主的欢心。

农村的教育机关,不完不备,虽有成立一二初等小学的地方,也不过刚有一个形式。

小学教师的知识,不晓得去现代延迟到几世纪呢!至于那阅书报的机关,更是绝无仅有。

他们一天到晚,只是到田园里去,象牛马一般作他们的工;就是在吹风落雨,灯前月下的时候,有点闲暇,也没有他们开展知识修养精神的机会。

从前的村落都有个寺院庙堂,他们也不会利用这些东西,作他们大家聚合的会堂,白白的看着他颓零在荒烟蔓草的田里。

村落中也有比较开明一点,大家立个青苗会,在庙堂中觅个会所,也不过听那些会头们、绅董们一手处理,有了费用,就向老百姓们要;用去以后,全没什么报销。

世界潮流已竟到了这般地步,他们在那里,还只是向人家要什么真主,还只是听官绅们宰割蹂躏,作人家的良民,你说可怜不可怜呢?推究这个缘故,都是因为一般知识阶级的青年,跑在都市上,求得一知半解,就专想在都市上活动,都不愿回到田园;专想在官僚中讨生活,却不愿再去工作。

久而久之,青年常在都市中混的,都成了鬼蜮。

农村中绝不见知识阶级的足迹,也就成了地狱。

把那清新雅洁的田园生活,都埋没在黑暗的地狱里面,这不是我们这些怠惰青年的责任,那个的责任?
民主政治的精神进展的结果,扩张选举的声音逐渐增高起来。

战后各立宪国,苟想把民主主义做到比前更加充实的地步,至少也要施
行普通选举。

我们中国将来的选举法,也不能漠视这种趋势,无论所行的是限制选举,抑是普通选举,那选民的生活本据,大多数都在农村。

若想扩清选举,使这种新制度不作高等流氓们藏污纳垢的巢穴,发财作官的捷径,非开发农村不可,非使一般农民有自由判别的知能不可。

入民国,名义上也算行过几次选举,可是弄得污七八糟,几乎把这个制度糟蹋的没有一点本来面目了。

根本的原因,就在农村中没有真是农民伴侣的青年,告知他们那选举的道理,备他们选出的人物。

那些运动选举的人都是来自都市,不是在都市中当过几天流氓,就是在都市中作过几天强盗,练习了许多的诡诈手段,积下了许多的罪孽金钱,却来骗他乡里的父老。

这些人都靠着选举入了议院。

立宪政治、民主政治,那有丝毫的希望?那些老百姓的生活上的疾苦,那能改善?生活上的幸福,那能获享?立宪的青年呵!你们若想得个立宪的政治,你们先要有个立宪的民间;你们若想有个立宪的民间,你们先要把黑暗的农村变成光明的农村,把那专制的农村,变成立宪的农村。

只要农村里有了现代青年的足迹,作现代文明的导线,那些农民们,自然不会放弃他们的选举权,不会滥用他们的选举权,不会受那都市中流氓的欺、地方上绅董的骗,每人投的清清楚楚的一票,必能集中到一个勤苦工作、满腹和劳工阶级表同情的人身上。

他来到议院,才能替老百姓说话,也就是老百姓说话,他的话才能有无限的权威;万一有种非礼的压迫无端相加,老百姓才能作他们的后援。

这样的民主主义,才算有了根底,有了泉源。

这样的农村,才算是培养民主主义的沃土。

在这一方面活动的青年才算是栽植民主主义的工人。

现在有许多青年,天天在都市上漂泊,总是希望那位大人先生替他觅一个劳少报多的地位。

那晓得官僚的地位有限,预备作官僚的源
源而来,皇皇数年,弄不到一个饭碗。

这时把他的青年气质,早已消磨净尽,穷愁嗟叹,都成了失路的人。

都市上塞满了青年,却没有青年活动的道路。

农村中很有青年活动的余地,并且有青年活动的需要,却不见有青年的踪影。

到底是都市误了青年,还是青年自误?到底是青年辜负了农村,还是农村辜负了青年?只要我们青年自己去想。

在都市里漂泊的青年朋友们呵!你们要晓得:都市上有许多罪恶,乡村里有许多幸福;都市的生活,黑暗一方面多,乡村的生活,光明一方面多;都市上的生活,几乎是鬼的生活,乡村中的活动,全是人的活动;都市的空气污浊,乡村的空气清洁。

你们为何不赶紧收拾行装,清洁旅债,还归你们的乡土?你们在都市上天天向那虚伪凉薄的社会求点恩惠,万一那点恩惠天幸到手,究竟是幸福,还是痛苦,尚有一个疑问。

曾何如早早回到乡里,把自己的生活弄简单些,劳心也好,劳力也好,种菜也好,耕田也好,当小学教师也好,一日把八小时作些与人有益,与己有益的工活,那其余的工夫,都去作开发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事业,一面劳作,一面和劳作的伴侣,在笑语间商量人生向上的道理。

只要知识阶级加入了劳工团体,那劳工团体就有了光明;只要青年多多的还了农村,那农村的生活就有改进的希望;只要农村生活有了改进的效果,那社会组织就有进步了,那些掠夺农工,欺骗农民的强盗,就该销声匿迹了。

青年呵!速向农村去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

那些终年在田野工作的父老妇孺,都是你们的同心伴侣,那炊烟锄影,鸡犬相闻的境界,才是你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