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6-10-27T15:30:39.110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李敬哲[导读] 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必要时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河南省鹤壁 458030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89例,患者均先采取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4.0%,显著高于超声造影检查的43.8%,P<0.05。
结果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相比更加准确;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7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
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77.3%,诊断特异性为86.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为68.2%,诊断特异性为77.6%,P>0.05。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必要时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检查;早期胃癌;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430-02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世界范围内占第三位。
目前,临床上对于胃癌的治疗更多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早期胃癌诊断率相对较低,导致多数医院更多的以根治手术治疗为主,但是过多的切除早期胃癌患者正常的淋巴结,虽然手术范围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难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相对较低[1]。
以前早期胃癌诊断更多的以消化道造影诊断为主,该方法虽然能帮助患者确诊,但在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胃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胃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对胃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CT表现及分期诊断,预测手术可切除性,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
结果37例胃癌的CT主要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
动脉期及门脉期病变明显强化,31例以门脉期更为显著;周围脏器浸润13例,淋巴结转移11例,远处转移5例;其中28例行手术治疗,9例CT评估为Ⅲ、Ⅳ期而放弃手术。
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23例,CT增强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2.1%。
结论(1)良好的检查技术是胃癌准确诊断的基础。
(2)CT多期扫描能够正确评估胃癌的分期,对临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胃癌; 螺旋CT; 动态增强; 分期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胃癌诊断,但难以正确判断胃癌的浸润范围和程度以及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对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随着CT检查技术不断提高、改进,近年来CT增强检查做为胃癌术前评估已为临床所共识,它不仅全面了解病变的大小、范围及与临近器官的关系,而且为术前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组回顾了37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影像检查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探讨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7例胃癌患者中男26例,女11例。
年龄23~72岁,平均53.3岁。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腺癌27例,未分化癌8例,印戒细胞癌2例。
术前进行胃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全面评价胃癌的分期,了解有无转移。
1.2 扫描方法采用东芝公司Xvision/EXPCT机,美国产Mark V型高压注射器。
扫描条件120KV、250mA,层厚3~7mm,螺距3~7mm,Pitch为1.0。
患者禁食6~8h,使胃充分排空,检查前10min肌注654-2 20mg,立即服水800~1200mL。
胃癌的CT扫描价值

胃癌的CT扫描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胃癌CT检查的意义以及胃癌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资料。
结果胃癌的CT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胃壁弥漫增厚型7例,(28%),节段增厚型2例(60%),肿块型3例(12%)。
CT检查可以了解胃癌的大小、部位和形状、范围、有无局部外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结论胃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CT检查在估计胃癌能否手术切除方面有重要作用。
能协助制定手术的方式,而且为治疗设计适宜的方案。
【关键词】胃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R730.4【】A【】2095-1752(2012)34-0154-02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钡餐造影及胃镜,但对病变向腔外扩展的范围及有无转移等需要CT检查助诊[1]。
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在手术前,充分了解胃癌的部位、范围、外侵程度、可切除性、预后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的CT表现,探讨胃癌CT检查的意义以及胃癌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25例胃癌病人行病灶部位及淋巴引流区的CT扫描,并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
年龄42岁-68岁,平均年龄54岁。
本组病历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全部病历均由岛津SCT-5000型CT机行连续扫描。
检查前禁食4~6小时,扫描前2小时口服水800~1200ml,扫描前5分钟再口服水500ml。
扫描范围从膈面至L2平面。
层厚10mm,层距10mm,病灶部位行层厚5mm放大扫描。
结果1病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蕈伞型3例;溃疡型4例;浸润型18例。
2CT表现:(1)按胃壁受侵犯范围及CT扫描所见可分为3型:1)胃壁弥漫增厚型7例,(28%):胃壁呈广泛增厚,范围超过全胃的1/2。
厚度最小为0.5cm,平均为2.8cm,其中5例增厚胃壁密度均一,2例见不规则密度区,且厚度均大于2.5cm;2)节段增厚型15例(60%):部分胃壁增厚,范围尚未超过全胃的1/2;主要累及胃窦或/和胃体部者7例占60%、胃底体部者2例。
CT诊断胃癌的价值分析研究论文

CT诊断胃癌的价值分析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胃癌ct表现的分析研究,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作用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30例胃癌病例的ct表现。
结果:ct能够清楚显示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胃癌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异常强化、及软组织肿块。
结论:ct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也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胃癌;螺旋ct;ct表现;ct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22-01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胃镜及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dc)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1]。
而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减少呼吸运动的影响,不但能检出胃癌,且能判断胃浸润的范围及深度,发现腔外肿瘤的播散,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转移,对胃癌的分期有极大的优越性[2]。
ct检查已成为继胃镜和dc后,胃肿瘤诊断手段的又一重要补充。
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术前螺旋ct检查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 5~7 7岁,平均51.3岁。
临床表现:吞咽困难6例,上腹不适13例,胸骨后疼痛3例,呕血黑便6例。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纳差、消瘦、出血(呕血与便血)、贫血。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16例,经内镜病理证实14例。
予手术切除16例(其中有4例术中见已有广泛转移而行姑息性手术),不能手术切除经中西医综合治疗11例,放弃治疗3例。
1.2 检查方法胃的ct检查患者必须禁食、禁水至少6h以上。
胃内无残留物。
扫描采用philip 6排螺旋ct扫描仪。
全部病例均行上腹部ct平扫,其中23例追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到十二指肠水平段[3]。
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85~95ml,注射速率2ml/s。
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在消化 系统 中 , 胃肠道肿瘤是 一种多发 性 的常见 病 , 目前有
向年 轻化人群 的发展趋势 . 且发病几率 逐年增长 。早 发现 、 早治
疗对 病患 的预后 以及生活质量都 有关键性意 义。在诊 断 胃肠道 肿瘤 的转移 、 浸润 、 大小等 内容 时 , 由于受到诊断方法 的影响 , 还 存在很 多局限性 , 随着检查方 法的逐渐 改进 , 胃肠 道肿瘤 的诊断 也有 了相 应 的提高 , 目前 , C T诊断 技术发展迅 速 , 有效 的解 决 了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 CT诊 断 ; 临床价值 ; 分析
[ 中图分类号】R 7 3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1 ( a ) 一 0 1 7 3 — 0 2
要 由经验丰富 的主治 医生 以及副 主治 医生共 同研究分析 。
肿瘤 的直径较大或是 正处在进展期 ,这 时诊 断的正确性大 幅度 升高。
2 结果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 该 院使 用 C T诊 断进行 影像诊 断 的 胃肠道 肿瘤病 患 1 0 8例 , 其 中男 7 0例 , 女3 8例 , 年龄 在 2 6 ~ 8 2岁之 间 , 平 均年龄 为( 5 1 . 1 + 2 . 9 ) 岁 。临床的主要表现症状 为腹痛 、 消化道 出血 、 腹 部 肿块 、 体重减轻 、 胃肠梗 阻 、 肠套叠 等 , 一些病患在 临床 中没有表 现出上述症状 , 在体检时才发现 。这些病患经诊断均符合 胃肠道
结增 大。间叶源性肿瘤 : 肿瘤的大小不一样 , 通常 良性肿瘤较小 ,
夏凎林:PETCT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

PET/CT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南通市肿瘤医院夏淦林一、食管癌食管恶性病变绝大多数是食管癌。
在中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约占90 %~93 % ,腺癌约占5 % ,其他病理类型更少。
国外资料50%~60%的食管癌是鳞癌。
鳞癌是嗜FDG肿瘤,所以PET/ CT 在食管癌诊断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PET/CT对原发食管癌的敏感性是91%~100%。
食管病变长度在食道镜、食管钡餐、CT、FDG-PET和大体标本上都存在相关性,PET/CT相关系数最高。
FDG-PET 显示的食管恶性病灶长度与术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
PET/ CT 是探测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手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T。
PET对病变局部浸润不敏感。
原位癌和T1期小病变是PET结果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食管炎症、息肉会发生假阳性结果。
食管平滑肌不自主性活动及食管黏膜不自主性分泌可造成食管生理性FDG浓聚。
假阳性病灶相对于典型的食管癌病灶而言一般代谢较低,CT 图像上软组织肿块也不明显,周围脂肪间隙一般清晰。
对于体积较大的良性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有时却很难区分良恶性。
国内一组资料认为,食管异常代谢灶总的恶性病变发生率约为82.9 % ,只要PET/ CT 发现食管异常代谢灶,临床都应该首先考虑食管恶性病变的可能。
肿瘤往往沿食管纵轴生长并可发生跳跃性转移。
即使手术切除干净亦有10%~15%的复发,50%~70%发生淋巴结转移,20%~30%有触诊不能发现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ET检出远处转移的敏感性为69%~100%,特异性为84%~91%。
食管癌PET /CT显像对个体化放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优化和确定食管癌放疗靶区的重要生物学定位工具。
PET能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二、胃癌全世界每年新发现胃癌70万例,约40%发生于中国。
胃癌90%-95%为腺癌,其余肿瘤类型有淋巴瘤、基质瘤、鳞癌、腺鳞癌、类癌、未分化癌、转移瘤等。
胃癌的CT诊断价值与实用价值

薄 层 扫 描 和 增 强 扫 描 , 扫 后 , 高 压 注 射 器 经肘 静 脉 注 人 优 平 用
维 显 或 欧乃 派克 8 ~ 1 0 ml注 速 : . ~ 3 5mls 分 别 于 O 0 , 30 .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 1 第 3 O 2年 3卷 第 4期
・
47 ・ 9
胃癌 的 C T诊 断 价 值 与 实 用 价 值
刘 德 新
胃癌 是 最 常 见 的癌 肿 之 一 , 统 计 占我 国 消 化 道 恶 性 肿 据 瘤 的第 一 位 , 病 年 龄 以 4 ~ 6 发 O 0岁 为 多 见 , 性 多 于 女 性 , 男 约 为 3: 。x 线 钡 餐 检 查 、 1 电子 内 窥 镜 的检 查 对 胃癌 的 诊 断 起 到 了决 定 性 的作 用 , 是 螺 旋 C 的 发 展 与 普 及 对 胃癌 的 诊 但 T 大 ;) 4 肾上 腺 区结 节 影 ; ) 巢 区 块 影 ; ) 水 ( 等 量 ) 以 5卵 6腹 中 。
度 的 测 量 从 皱 壁 的深 谷 至 浆 膜 表 面 。 胃壁 厚 度 的 观 察 与 测 ]
量 要 从 其 充 盈 度 和 胃壁 厚 度 的 连 续 性 、 匀 性 、 软 性 来 综 合 均 柔 判 断 。 胃癌 的诊 断 现 在 仍 然 以 X 线 钡 餐 检 查 、 窥 镜 和镜 下 内
公 司 的多 排 螺 旋 C 机 。扫 描 前 3天 内不 能 作 钡 餐 检 查 。 嘱 T 患 者 扫 描 前 空 腹 6 8h以 上 , 口服 温 开 水 50 80ml不 ~ 先 0 ~ 0 , 加 造 影 剂 , 胃肠 蠕 动 亢 进 , 描 前 3 n肌 注 1 ~ 2 如 扫 0mi 0 0mg 山莨 菪 碱 (5 —2 。 胃 充 盈 的 状 态 至 关 重 要 , 充 盈 扩 张 不 64 ) 若
胃癌的早期诊断

胃癌的早期诊断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一、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早期诊断胃癌的基础。
医生通过仔细触诊和听诊,检查患者的腹部是否有明显肿块或腹水,并观察患者有无黄疸、贫血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需检查患者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及是否存在腹腔内扩散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辅助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是否正常。
而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某些特定蛋白质的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胃癌的可能性。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摄影、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X线摄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胃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具有一定的帮助。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胃壁和胃内病变的形态特点,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性质。
而CT和MRI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胃癌的分期和转移情况。
四、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确诊胃癌的最可靠方法。
常见的组织活检包括内窥镜下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内窥镜下活检在早期诊断胃癌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的采集,并送至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胃癌。
总结胃癌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然而,早期胃癌往往无明显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胃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综 上 所 述,小 儿 急 性 支 气 管 炎 并 不 是 一 种 致 命 的 疾 病, 而且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但该疾病 感染渠道多,并多发生于小儿。因此,平时需要加强护理,增 强锻炼,来预防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生。若是感染上该种 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8]。
1 胃癌的病况和危险性
目前为胃癌的发病原由仍然不够明确,但现代医学具有共识的认为胃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较为肯定的因素有:(1)家 族中直系亲属患有严重肿瘤病史或胃癌的人群患病几率较普通人群高出 30% 的几率。(2)患者本就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 病症的,相较其他人群而言也更加容易病发。(3)胃癌的发病原因与个人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联,长期食用亚硝胺盐含量较高 的食物,例如腊肉、泡菜等都容易致癌,并且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胃粘膜的机制,从而增加患病几率。(4)据有关报道显 示,目前近 65% 左右的胃癌都是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日渐消瘦,早期症状相对不够明显,随 着病症的深入病变,会逐渐增加疼痛、贫血的变现,严重可能造成呕血、黑便等症状对于体内各脏器产生不同难逆性影响。因 此患者自我察觉胃部异常时,应当及时就医,增加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
CT 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科普知识·
胃癌作为我国目前并发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机体具有极强伤害,长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病症的发展患 者的存活率正在直线降低,致死率是目前所有病症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心脏病和肺癌,当患者病症发展至晚期时,存活率仅有 20%,因此早期检测病症,做到早检测、早治疗、早治愈,为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显著意义。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够显著,因 此增加了后期治疗的难度,CT 作为现代医学常用的影像检查方式,能够有效的检查出患者的早期胃癌病症。
[8] Moawad EMI, Haron MAE, Maher RMA, et al. Cross-sec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Bronchitis Severity Score Egyptian ildren: A move to reduce antibiotics[J].South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Suid-Afrikaanse tydskrif vir genee skunde,2017,107(4):342-345.
[7] Wolfgang Kamin, Petra Funk, Georg Seifert, et al. EPs 7630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children under 6 year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linical studies revisited[J].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18,34(3):475-485.
但 CT 影像检查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一般最为常见的是对造影剂的过敏和辐射。但目前也有低剂量 CT 影像检查,其检 查操作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扫描的时候,把放射的射线条件降低一点,降低了射线就少一点,这种扫描方式时候辐射剂量 小,但是同时带来的后果就是成像质量会比普通 CT 扫描结果差。
3 CT 影像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在使用 CT 影像检查于早期胃癌时,患者应当在检查前禁食 6 h,保证胃部排空之后再最少饮用 1000 mL 水(饮水时应当 尽量减少空气吸入),并且注射山莨菪碱 10 mg,检查人员嘱咐患者检查前在检查床上翻滚数次后采用仰卧体位,使用相关 CT 仪器进行检查,检查部位主要为患者整个胃部(可延伸至隔顶 - 十二指肠部位)。据临床大量检查分析,患者在胃癌患病初期 动脉期会呈现出明显的强化,检查过程中使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以及 CT 仿真内镜能够直观的表现出胃癌的病变情况,并且在 此过程中联合动态 T 或是胃镜活检能够有效提高胃癌的诊断效果。在正常胃部情况下胃壁厚度应当是保持在 3~5 mm,但如 果出现胃癌的情况,胃壁会增厚僵硬,可作为判断的依据之一。但 CT 影像检查是只观察于某部分的病变,实际运用于临床检 查时应当联合多种检查方式进行有效检查确证,例如:X 线钡餐检查、纤维胃镜检查以及血常规等。
参考文献
[1] 卢真其 , 蔡勤聪 , 王彩华 , 等 .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发作的临床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3(9):106-107.
[2] 倪 慧萍 , 杨勇 , 庄一波 . 孟鲁司特钠治疗对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血清 MCP-4 及尿 LTE4 水平的影响分析 [J]. 智慧健康 ,2019,5(12):11-12,88.
2 CT 影像的工作原理和意义
CT 影像最早发现于 1963 年,自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之中,其工作原理是利用 X 线束、γ 射线、超声波等进行扫 描检测,在 CT 影像工作时,是使用有效仪器将射线针对于人体病躯进行断面扫描,CT 影像作为断层扫描的一种,能够对人体 中全部实质性脏器进行有效检查,特别使用运用于密度差异大的器质性占位病变中。实质上 CT 影像检查最适用于肿瘤、出血 以及栓塞等病症中,能够更加细化的显示患者的病变情况。目前 CT 影像检查主要是以螺旋式容积扫描为主,在检查的过程中 对于患者的影像相对准确,能够依照重建图像的方式,从各个角度凸显患处的实际情况。
[5] 宗伟 .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发作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124-125.
[6] 王文均 . 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上的 治疗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A3):53-54.
[3] 马永红 . 布地奈德和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 管炎的临床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0):203,207.
[4] 陈新宇 . 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反复发作小儿支气管炎和哮喘 30 例的临床 分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1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