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总口中学赵耀
2.4光的折射教学详案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光的折射的基础,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和应用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本节教学由于受到器材和条件的限制,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将教学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使折射现象变得明显,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能力目标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方法: 以讲为主以练为辅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教学难点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 烧杯,筷子,水,玻璃砖, 激光电筒,水槽。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特点、光速实例及应用色光颜料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典型例题:例题1(08)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例208)“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引入新课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折射》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
本节知识是对光的反射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透镜成像的基础。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知识的学习是为以后进行充分的准备,所以本节知识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通过实验探究环节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本节知识将着重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正在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喜欢观察思考问题,动手操作兴趣浓厚,但是他们的操作能力弱,对于科学探究能力有所欠缺。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这些基本知识,而本节知识是这些知识的提升,让学生了解光从一个介质传入另一介质时的传播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的偏折规律;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探究折射规律与光路的可逆;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视觉冲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的美妙,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体验物理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的观察,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并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会用折射规律解释常见的折射现象。
【教学策略】教法:1、情景激学法2、实验演示法3、启发式教学法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实验探究法,合作探讨交流法。
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器材】多媒体,激光笔,牛奶,玻璃砖,烧杯,光学仪器,打火机,蚊香,注射器,鼠标垫。
八年物理上《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导言:古代诗人对光也像你我一样充满了虔诚的赞叹,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句.他们用“潭清疑水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描写优美的自然环境;用“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来表达自己的壮怀激烈;用“海市蜃楼”来表达对自然界神秘的光现象的迷惑和漠拜.同学们想知道哪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神奇而美丽的光现象吧!问题1 什么是光的折射?想一想:我们已经知道,光在___沿直线传播,例如人在路灯下以过时在地上形成的影子就是由于_______形成的.做一做:在暗室里,让一束光(可以利用激光手电筒发生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牛奶,并搅拌均匀,这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在水中是沿______,但光在空气与水的分界处传播方向发生了____,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做一做:在暗室里,让一束光(可以利用激光手电筒发生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在玻璃中是沿___,但光在空气与玻璃的分界处传播方向发生了____,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结 论:光从一种介质中斜射入其它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问题2 光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一)记一记:在上述现象中,我们可以像光的反射一样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图,如图2.4-1所示,请在图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入射或反射、折射.做一做:在暗室里,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发现折射光线______(填“远离法线”、“直线传播”或“靠近法线”),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做一做:在暗室里,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可以发现折射光线______(填远离法线、直线传播或靠近法线),折射角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结 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问题3 光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二)做一做(1)在暗室里,让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可以发现折射光线_____(填“远离法线”、“直线传播”或“靠近法线”),折射角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2)在暗室里,让一束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可以发现折射光线_(填“远离法线”、“直线传播”或“靠近法线”),折射角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3)在暗室里,让一束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发现折射光线传播方向___(填“发生改变”或“不发生改变”),此时折射角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都为__度.结 论:光从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____,折射角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___(填“发生改变”或“不发生改变”).问题4、你了解这些常见的折射现象吗?想一想 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见了太阳,这是由于光的_____;把筷子放入盛水的碗里,发现筷子从水面处开始向上弯折,这是____现象;我们在游泳池里看到别人或自己的腿变_,这是由于光的_____.议一议 从上面看水、玻璃等透明等介质中的物体,会感觉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也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如图2.4-2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家可以对照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自学这个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2.技能目标:能够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光是一种能传播的电磁波,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垂直于界面的法线三者的关系。
光的折射定律可用一个数学关系式来表示,即n₁sinθ₁=n₂sinθ₂。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个光经过水面到达空气中的示例,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
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实物进行示范。
2.提问引导: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光的折射现象,如通过眼镜看东西是否会发生折射。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他们的回答。
步骤二:概念讲解1.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可以借助示意图进行说明。
2.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式,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角度和折射率的概念。
步骤三:实例演示1.利用投影仪或者幻灯片,展示不同介质之间的光的折射现象和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光的折射定律。
步骤四:知识巩固1.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进行练习,给出一些典型的光的折射问题,让学生通过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计算相关的角度或长度。
2.组织学生展示并互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步骤五: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光的折射现象,如钻石的闪耀、棱镜的分光等,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结合生活实际,给出一些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和定律的例子,如眼镜、显微镜等。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1.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并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评估。
《光的折射》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

《光的折射》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主题为“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光的折射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2.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视深、视距等。
3. 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在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
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全反射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玻璃砖、光纤、实验光路图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激光笔照射透明玻璃砖,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变化,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光的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结合实验光路图,解释折射角、入射角等概念。
(2)全反射:介绍全反射现象,讲解全反射的条件,结合光纤通信实例,阐述全反射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满足n1sinθ1 = n2sinθ23. 全反射: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线消失,发生全反射现象4. 光的折射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水的折射率n1=1.33,空气的折射率n2=1,求光由水中垂直射向空气时的折射角。
(2)光纤通信中,若要求信号在光纤中全反射,试计算光纤的临界角。
2. 答案:(1)sinθ2 = n1/n2 sinθ1 = 1.33/1 sin(90°) = 1.33,θ2 ≈ 48.75°(2)sinθc = n2/n1,θc = arcsin(n2/n1) =arcsin(1/1.33) ≈ 48.7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需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3.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折射定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 折射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水杯、激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原因。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介绍折射定律,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的表达式。
3.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分析给出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原因。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并运用折射定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强调折射定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具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掌握了折射定律。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折射定律分析给出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原因。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学生能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并运用折射定律进行分析。
整体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此外,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折射定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但仍有需改进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因此,我倾注了心血,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光的折射》课程。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课程中,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我采用了情境导入、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设计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光的折射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的定义和现象。
2.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透明水杯、塑料尺、白纸、铅笔。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明水杯、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五、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个塑料尺,让他们观察塑料尺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2.分组讨论:孩子们分成小组,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尺在水中的形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什么变化?”3.实践操作:每个孩子将透明水杯放在白纸上,观察光线通过水杯时的折射现象,并尝试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4.讲解折射定律:我会根据孩子们的观察结果,讲解光的折射定律。
5.巩固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课程的实施效果,观察孩子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不仅掌握光的折射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光的折射》这节课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希望通过我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2.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光路的可逆性。
三、教学准备1.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筷子在水中弯折、放大镜、池底变浅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
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一: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2)实验二: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水气和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3)实验三:观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4)光的折射规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3. 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1)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放大镜、池底变浅等。
(2)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4. 光路的可逆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然后将光路反过来,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路的可逆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筷子在水中弯折、放大镜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总口管理区中学赵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
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
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
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
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线偏折.
[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
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
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折射规律
[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 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
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
[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
[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
[生]看不见.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师]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生]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
[师]利用图提出问题:如果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光线是否沿原入射光线射出呢?
[演示5]
①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
②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
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
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
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S与水面
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
[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射
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
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
进入人眼.人可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像.
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四、当堂练习
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平面时,光的__________方向发生了改变,有一部分光
被反射回空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光线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这两种现象是同时发生的。
2、有经验的渔夫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看到游泳池的水比
实际的浅,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光的_________造成的。
3、通过放在写字台上的玻璃板观察板下的文字,所看到的文字的位置往往比实际
位置______(填“高”或“低”)一些,这是由于___________造成的。
4、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由图可知,
入射角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入射
光线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是,入射角为,
是玻璃。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 ②硬币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