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概要)

合集下载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接种效果,制定本工作规范。

二、工作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

三、预防接种知识普及1.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预防接种知识,包括疫苗的种类、使用方法、免疫程序等,以便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2.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关注最新的疫苗研究进展和接种指南,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预防接种程序1. 接种计划制定每个地区应根据疫情和人口流动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接种计划,确保全体居民接种合适的疫苗。

2. 接种登记在进行接种前,应对接种对象进行登记,记录个人信息和接种情况。

接种登记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等内容。

3. 接种咨询在接种前应进行咨询,向接种对象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包括接种的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反应等,解答其疑惑和顾虑。

4. 接种操作接种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包括手消毒、接种部位消毒、注射器/针筒使用等。

接种时应注意操作轻柔、快速,并及时清理接种现场。

5.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应对接种对象进行观察,了解接种反应。

对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接种对象,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五、疫苗管理1. 疫苗储存疫苗应储存在特定的冷藏设备中,设备应定期检测温度,并保持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

疫苗和其他药品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 疫苗采购疫苗采购应确保采购渠道正规、疫苗质量合格,并进行配送前的检查。

3. 疫苗管理疫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接收、登记、分发和使用。

疫苗库存应进行定期盘点,并注意疫苗有效期的管理。

六、设备和设施1. 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的设备和设施应满足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包括冷藏设备、手消毒液、消毒设备等。

2. 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控制传染病传播、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

为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范。

一、预防接种计划。

1.1 制定预防接种计划,明确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疫苗、接种程序等内容。

1.2 根据疫情和疾病流行情况,及时调整预防接种计划,确保接种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二、接种对象管理。

2.1 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接种档案,记录接种时间、接种疫苗、接种剂次等信息。

2.2 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评估,了解接种对象的禁忌症和过敏史,确保接种安全。

2.3 加强对接种对象的宣传教育,提高接种意识,促进接种率的提高。

三、接种疫苗管理。

3.1 严格遵守疫苗管理规定,确保疫苗的储存、运输、接种等环节符合卫生标准。

3.2 对疫苗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 加强疫苗的信息发布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度,消除不实信息的影响。

四、接种程序规范。

4.1 接种前进行充分的健康宣教,告知接种对象接种的目的、注意事项、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信息。

4.2 严格按照接种程序进行接种,注意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接种方法等细节,确保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3 接种后对接种对象进行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突发情况。

五、接种效果评估。

5.1 建立健全的接种效果评估机制,对接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5.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效果和保护力。

六、预防接种宣传。

6.1 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理解。

6.2 制定并实施预防接种宣传计划,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宣传,提高接种率和免疫力。

6.3 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七、预防接种工作的保障。

7.1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7.2 加强预防接种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3)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3)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1. 引言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它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为了保障接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制定了本规范。

2. 接种工作机构接种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定机构负责实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机构: - 医疗机构;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学校卫生室; - 接种门诊; - 其他具备接种条件的机构。

3. 接种人员要求接种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具备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 参加并通过相关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 充分了解疫苗的性质、剂量、接种方法和禁忌症等信息; -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 - 严格遵守接种工作的规范和操作规程。

4. 接种场所要求接种场所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设备完善,卫生条件良好;- 具备接种工作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如冷藏设备、注射器、针头等; - 配备应急设施和药品,可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设置合理的等候区域,保障接种者的隐私和安全。

5. 接种证件与记录每位接种者都应有相应的接种证件和记录,以确保接种工作的追溯和监管。

相关要求包括: - 接种证件需包含接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项目、接种时间等内容; - 接种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填写,确保与接种证件一致; - 接种记录需妥善保存,保密、保管,防止信息泄露。

6. 疫苗管理与质量控制疫苗是预防接种工作的核心之一,其管理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相关要求包括: - 疫苗的采购、储存、运输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制度和标准; - 疫苗储存设备必须保持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防止变质; - 疫苗的有效期限必须严格控制,过期疫苗严禁使用; - 疫苗的接种剂量必须准确,避免浪费或剂量不足的情况发生。

7. 接种工作的操作规程为确保接种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 接种前,必须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确认其接种项目; - 进行接种前,需向接种者和其监护人提供相关的知情告知,并征得其同意; - 遵循消毒、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接种工作的无感染风险; - 接种后,必须提供相关的接种后指导和注意事项; - 如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突发状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 0.232 0.10.2 306:3 1:270 6:31: 27Oct ober 23,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 3日上 午6时3 1分20. 10.23 20.10 .23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 2020年 10月2 3日星 期五上 午6时3 1分27 秒06:3 1:272 0.10. 23
3、调查 4、判定 5、处置
资料管理
1、人口资料 总人口及15岁(不含)以下各年龄
组人口构成;出生人数、死亡人数、逐月出生人数、建 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动人数
2、疫情资料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人
数、死亡人数
3、接种资料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受种人
数、未接种人数及原因
接种途径
肌内注射 皮内注射 口服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定义 预防接种工作过程中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
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 的反应。
2、报告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疫苗名称、剂
次、时间、临床特征、报告单位等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 2020年 10月2 3日星 期五6 时31分2 7秒06 :31:2 723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6时3 1分27 秒上午 6时31 分06:3 1:272 0.10. 23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 0.232 0.10.2 306:3 106:3 1:270 6:31: 27Oct -20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二、疫苗的使用和管理
▪ 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5苗防7病
BCG
粟粒样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HepB
乙肝
OPV
脊髓灰质炎
DPT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MV
麻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重庆市增加的免疫规划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A群流脑疫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重庆市免疫程序
年(月)龄
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3)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
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4)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5) 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时接种第1剂,18-24月龄时接种
第2剂,6岁时接种第3剂。
概况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2005年9月20日由卫生部发布,迄今一年 有余。
▪ 在98年版基础上经五次讨论稿后成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共计十一章,包括:
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 第四章 预防接种服务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 第六章 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 第七章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第八章 资料管理 第九章 督导、考核与评价 第十章 实验室管理 第十一章 附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镇街防保组织单位职责
▪ 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建立 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概述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概述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概述1. 前言预防接种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免疫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充分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确保预防接种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2. 工作规范的制定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2.1 法律法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制定需要依据国家、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制定出来的规范是合法的、有据可查的,能够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2.2 严格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核心内容,必须要明确提出预防接种的各项技术要求,如接种证件管理、疫苗配送、接种程序、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后处理等,确保工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2.3 全面的资料和数据支持工作规范的制定需要基于全面的资料和数据支持,如从国家和省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疾病防控计划、疫苗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以确保制定的规范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3.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实施制定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后,必须要以严格的态度对其进行实施,并对实施的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 严格把控接种证件每个接种者必须持有效的接种证件,确保接种者的身份和接种情况的准确性。

同时也要严格保密接种者的个人信息,保障其隐私。

3.2 做好疫苗配送管理疫苗配送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全程封闭、保质保量、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疫苗配送的过程当中也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清单制定,以确保疫苗的跟踪和回访。

3.3 严格按照接种流程进行操作接种流程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工作规范进行,任何违规操作都必须坚决制止。

同时在接种后也要对接种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确保接种者的健康与接种结果。

4.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效果将工作规范制定和执行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衡量和评价:4.1 预防接种的覆盖率通过测算接种证人口和实际接种人口,计算预防接种的覆盖率,从而了解到预防接种工作的覆盖范围和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预防接种工作指导方针提供参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疫苗接种已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预防疾病的方法。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接种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规范的接种工作是确保接种效果和保障接种者健康的重要保证。

以下是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接种工作的导读员有所帮助。

一、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好疫苗和器械接种前必须确认所需疫苗和器械齐全。

疫苗应符合品质标准,存储环境应符合规定。

器械应该洁净、无损伤、使用前消毒。

2.深入了解接种者情况在实施疫苗接种之前,了解接种者的身体状况,身体健康情况以及过去的病史对判断疫苗接种方式及药物种类的选择很重要。

在此基础上,确定接种方式、剂次、加强次数等,并详细告知接种者有关疫苗的基本情况和接种注意事项。

二、实施接种操作1.准确地注射疫苗注射的正确操作方法是推荐药剂量和接种位置,以及按照动画学原理将针头尽量高低固定并夹紧肌肉注射。

注射时必须使用无菌和一次性器械,注射后必须清洗和消毒注射位置。

2.记录接种信息完成疫苗接种后必须注明,接种的种类,剂量,注射时间和接种部位等详细信息。

同时还要规范补充医疗记录,医生接种者及家长要互相确认有无过敏等情况,如出现异常反应或疑问,立即查找并处理。

三、注重后续跟踪服务1.患者召回和短信提醒疫苗召回机制是代表疾病预防服务的标志,如召回疫苗、肉毒症毒素、冻干血浆等对接种服务有科学、及时和及时的回应机制。

疫苗接种手册和健康手册是有益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跟踪接种情况。

2.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是医学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始终坚持。

如果出现疫苗不良反应,医生必须立即停止接种并进行及时处理。

总之,预防接种工作作为一种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它对抗击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规范的接种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我们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们可以严格履行规范,以确保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确保疫苗储存和运输条件符合规范,包括温度控制、光照防护等,以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注射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疫苗注射前,应详细询问接种者的个人健康情况,了解是否有过敏史或其他禁忌症,并根据接种疫苗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

3. 注射器具的使用和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并在使用前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 接种疫苗的途径和时间:根据接种疫苗的途径和时间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途径和时间点进行接种。

5. 接种记录的完善和管理:对接种者的相关信息和接种疫苗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卫生部门上报,以便追踪和管理接种情况。

6. 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密切监测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处理和报告,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7. 健康宣教和咨询:及时向接种者提供相关疫苗知识、接种后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等健康宣教和咨询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2.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4.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疫苗
年(月)龄
出生时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
18-24

4岁6岁
乙肝疫苗第1

第2

第3

卡介苗1剂
脊灰疫苗第1

第2

第3

第4
剂*
百白破疫
苗第1

第2

第3

第4
剂*
白破疫苗1剂*
麻疹疫苗第1

第2
剂**
注:*加强免疫**复种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

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3)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接种程序的儿童,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7-11岁儿童使用白破疫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4)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

4岁以上儿童未到达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5)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2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2剂次疫苗损耗系数=疫苗使用数/(基础免疫每剂次疫苗接种剂量*基础免疫人次数+加强免疫每剂次疫苗接种剂量*加强免疫人次数)
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组织
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受种对象包括: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种者
冷藏包(箱)的使用方法:
(1)脊灰和麻疹疫苗放在冷藏包(箱)的底层
(2)卡介苗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
(3)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放在上层,不要紧靠冰排,防止冻结
(4)脊灰疫苗装在塑料袋内,无包装盒的疫苗和稀释液用纱布包好,冷藏包的空隙用纱布
或纸张填充,防止疫苗安剖(瓶)振荡破裂
(5)其他疫苗按照其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储存温度,参照上述要求适当放置
检查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剖同时摇匀后静
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
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

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一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疫苗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剂次
乙肝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酵母苗16岁以下
5ug/0.5ml,CHO疫苗
10ug/1ml、20ug/1ml*
皮内注射0.1ml
卡介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附着处
脊灰疫苗口服1粒
肌内注射0.5ml
百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附着处或臀部
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肌内注射0.5ml
附着处
皮下注射0.5ml
麻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附着处
乙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皮下注射0.5ml
附着处
皮下注射30ug/0.5ml
A群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附着处
A+C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皮下注射100ug/0.5ml
附着处
皮下注射0.5ml
风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附着处
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率=某疫苗(某剂次)实际接种人数/该疫苗(该剂次)应种人数*100% 局部炎性反应与超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局部过敏反应)鉴别
局部炎性反应血管性水肿局部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疫苗中异种蛋白及毒
性物质
1型超敏反应3型超敏反应
反应发生疫苗接种后6-24小
时达高峰,48小时后
缓解红肿可由注射部达前
手臂
红肿浸润由注射部位
为中心,直径>10cm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痛觉明显红,肿,热,痛觉不
明显,而瘙痒明显,
皮肤紧而有关泽
浸润为主,消退缓慢
处置局部热敷可加速缓解服抗组胺类药效果显
著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如糖皮质类固醇药口服和外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