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分析前质控流程的无缝隙管理

合集下载

血液标本在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在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糖250m l,给予地塞米松5m g静脉推注,盐酸异丙嗪15m g 肌肉注射,低流量氧气吸入1L/m in,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16∶20患儿上述症状缓解,生命体征正常。

2 护理出现上述症状护理人员需沉着冷静,及早发现病情恶化,正确评估判断病情,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密切配合医生,尽快让患儿转危为安。

2.1 心理护理 患儿因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及家属说明药物过敏的原因,抢救措施和预后,及时进行安慰劝导,提供心理支持,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恐惧心理[1],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及心理特点,详细讲解药物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积极配合治疗[2],病情好转后告知患儿及家长有关用药知识,由于患儿年龄小,机体对药物作用敏感对药物的致敏性耐受性差,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平时注意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2 一般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照静脉输液的配制方法药物现配现用,中药制剂常有多种成份组成,其中某些成份容易受酸碱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因此在静脉输液时最好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药物的吸收,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临床实践显示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双黄连药物稳定性要比用葡萄糖配制的双黄连药物稳定性好,因此双黄连(冻干)粉剂最好使用生理盐水配制。

对于首次使用双黄连的患儿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即使患儿无过敏史,也需备齐各种抢救药品,首次用药患儿开始应缓慢滴注,每分钟不超过20滴,30m in后如无异常可适当加快滴速。

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静脉滴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并在患儿护理病历中详细、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严密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

3 讨论双黄连(冻干)粉剂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中药制剂,临床使用较广泛,疗效可靠,其药物说明书上注明的不良反应是偶见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并未注明可引起胸闷、心慌、恶心、呕吐等其它不适。

血液检测前后过程的质量管理

血液检测前后过程的质量管理

(三)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待干燥后穿刺 深度适当 速度不可过快 严防两位献血者之间标签、试管混淆 核对标本和血袋标签条形码。
(四)标本和标签错留错防范与处理
同型或不同型标本(交叉)错留
标签的错贴
预防性和终止性处理:
采血护士和热合人员的双重核对 检测异常时向血袋管子取样复检 标本与血袋检测差异要批量检查
提高参考范围的百分上限值,假阳性减少,但假阴性增加,反之则反
人 数
正常人
假阴性 病人
假阳性
百分限 值
正常人和病人数据分布重叠
血站实验室结果释疑: 充分认识血液检测结果定义 结果异常是否有临床意义需经医院 诊断 经检测合格说明该袋血液符合国家 质量标准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控
(三)原始数据的保存 原始数据真实、完整、规范 按国家档案管理要求进行 贮存时间应≥20年 保存要专人负责
标本检测
实验阶段
实验后阶段
结果报告
讨论的主要内容

输血标本的定义 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标本留样要求 标本运送(送检)和保存 标本的接收和拒收标准 血液标本的贮存和处理 检验结果报告与原始数据的保存 如何保证血液检测前、后过程的管理质量
一、输血标本的定义
为完成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疾病标志
八、如何保证血液检测前、后过程 的管理质量
建立一套血液检测前、后过程的质量
管理规范 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 严格操作规程,抓住关键控制点 始终坚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追求血液检测价值的先决条件是提供 符合国家标准的检验结果
血液检测前后过程的质量管理
湛江市中心血站 罗 均
血液检测前、后过程质量管理 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心电图。 第三责任人( 3 号位 护 士 ) , 由护 士 长 、 主 管护 士或 高 年 资
1 质 量缝 隙 的原 因 1 . 1 全方位 、 专业 化 服务 不 到位
随着患者就医期 望值增 高 , 急诊科越来越呈现出紧张 、 快节 奏、 复杂化 的工作局面 , 对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有 了更高 的要求。 由 于工作性质 的特殊性 , 急诊科护理 队伍 的年轻化 , 临床工作经验 的缺乏 , 专业理论知识的不全面 , 护理操作技能的不熟练 , 无法满 足对护理服务全方位 、 专业化的需求 。
中 图分 类 号 : R1 9 7 . 3 2 3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3 ) 0 7 . - 0 1 7 4 — 0 2 2 . 2 专 业技 术 无缝 隙
“ 无缝隙” 护理质量管理 , 就 是 在 护 理 活 动过 程 中 , 针 对 当 前
科 护士 身 心疲 惫 , 影 响护 理 质量 。
实施先抢救后补办手续制度 , 即先进行抢救 、 治疗及检查 , 后补办 手续。 患者无陪护人员时 , 护士代办各种手续 。 患者进入绿色通道
后, 分 诊 护 士 在 第 一 时 间 对 患 者 进行 迅 速 而准 确 地 分 诊 , 并 立 即
在缝隙并提 出相 应对策。 认为“ 无缝 隙” 护理 管理能使患者进入 急诊科能享受到全程优质的护理服 务, 医、 护、 患满意度大大提 升 , 实现
了“ 夯 实基 础 护 理 , 提供满意服务” 的 优 质 护理 服 务 宗 旨, 值 得 临床 推 广 。
关键词 : 无缝 隙; 优 质护理 ; 护理管理 ; 急诊
1 . 3 持续服务存在缝隙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背景:血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情况和电解质水平等指标。

为确保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档介绍了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步骤,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处理、仪器校准和校验等内容。

1.样本采集1.1 采集器械选择:选择合适的采集器械,确保采样时不引入空气。

1.2 采集部位准备: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常用的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1.3 采集技巧: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采集,避免对结果产生干扰。

2.样本处理2.1 混匀:将采集的样本进行轻柔混匀,确保各成分均匀分布。

2.2 避光:避免样本直接暴露在强光下,以防部分指标发生变化。

2.3 冷藏:部分指标对温度敏感,将样本冷藏可以保护其稳定性。

3.仪器校准和校验3.1 校准: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定期的校准操作,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

3.2 校验:使用校准液进行质控样品的校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 反应时间:记录仪器的反应时间,确保结果的迅速性和实时性。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采集器械选择参考表●样本采集操作规程●仪器校准和校验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质量控制:指在生产、检验、服务等过程中,通过控制和监视来保证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

2.样本采集:指从患者身体中采集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用于检验或研究。

3.校准:指根据标准或规范,调整仪器或设备的参数,使其达到预定的准确度或精确度的过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

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血液学是临床实验室中重要的学科之一,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流程,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结果判读和质控记录等方面。

一、样本采集1.1 确保采集工具的清洁:使用干净的采血针和采血管,避免交叉污染。

1.2 采集前准备:患者需空腹采血,避免饮食、饮水和吸烟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3 采集技术:采血时要注意避免气泡和血液溢出,确保采集的血液量足够进行检验。

二、标本处理2.1 标本标识:在采集样本时要正确标识患者信息和样本信息,避免混淆。

2.2 样本保存:标本需储存于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中,避免受热、受光和受污染。

2.3 样本运送:样本需迅速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延迟对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3.1 仪器校准: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2 试剂准备: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准备试剂,避免试剂变质或受污染。

3.3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对结果的影响。

四、结果判读4.1 结果解读:根据标准结果范围对实验结果进行判读,判断是否正常或异常。

4.2 异常结果处理:对于异常结果需要及时进行复检和确认,避免误诊或漏诊。

4.3 结果报告:将结果准确记录并报告给医生或患者,确保结果的正确传达和使用。

五、质控记录5.1 质控样本:定期使用质控样本进行质控检验,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2 质控结果:记录每次质控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3 质控报告:将质控结果进行报告和归档,确保实验室的质量得到监控和管理。

结论:血液学质量控制流程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和记录,才能确保实验室的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血液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有所帮助。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和室内质量控制要求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和室内质量控制要求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和室内质量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分析后质量管理一、分析前质量管理1)做好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2)选择合适的仪器安装环境(远离电磁场、热源、防潮、防阳光直射、温度18-25度、湿度<80%、要有稳压电源3)做好仪器的鉴定和校准(包括准确度、精密性、重复性、可比性、干扰试验等)4)结果的比对5)做好分析前仪器的校准6)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结果的影响①妊娠5个月以上或新生儿WBC明显增多②大量吸烟,血中HbCO增高,Hb会明显增高,特别是煤气中毒更为明显③每日不同时间WBC 也有一定差别。

7)分析前标本应注意的事项:标本的采集、抗凝剂、血标本的存放标本的采集:保持标本完整性、控制各种干扰因素;保持标本新鲜,及时送检;拒绝溶血混匀PLT;混匀不完全;抗凝不完全,导致血小板聚集或产生血凝块,从而影响检测。

抗凝剂:血常规检验首选抗凝剂为EDTA—K2,浓度一般为1.5-2.2mg/ml。

要注意的是,有些标本会出现EDTA-K2耐受问题(PLT假性极度低下)。

解决方法:可采用枸橼酸钠抗凝。

血标本的存放:若标本不能及时检验,须采取有效存放措施,血常规应放常温放置,不超过24h,放冰箱PLT会减少。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1、仪器的正确操作与注意事项(1)每日开机后,首先用稀释液测定仪器背景(本底计数)(2)标本在检测前一定要充分混匀。

2、室内质控CBC质控的要求质控品的选择:推荐使用非定值质控物,应至少使用2个浓度水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的质控品质控的数量:至少两个水平质控项目:Hb、WBC、RBC、HCT、PLT质控频率:门诊至少1次/8小时、病房2次/24小时质控方法:至少使用L-J法靶值的确定:至少检测3天,至少20个结果的均值、SD的确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检测确定,室内质控的平均标准差作为该质控品的SD失控的判断规则:实验室自定,推荐至少使用13S规则失控的分析与处理、失控报告的填写失控数据的管理:原则上每月统计1次3、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1、由于MM、巨球蛋白血症、转移癌等疾病血中含冷球蛋白或白血病、妊娠、糖尿病血中含冷纤维蛋白,可使血液中非晶体物质聚集,因而导致WBC、PLT假性增高,解决方法:将标本放置37度水浴箱30分钟,握在手心,充分颠倒混匀后,立即上机检测。

如何做好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254・检验与检疫《人人健康》Health For Everyone 2016年22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新型的检验仪器逐渐在实验室中广泛地推广开来,这些检验仪器能够进一步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在临床中的医师在诊断与治疗疾病方面更多的是依靠于实验室的检验手段以及各个指标的数值的高低来实施的。

而在进行分析之前,血液标本的质量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在医院的实验室中质量控制分为三个层次,即检验分析之前、检验分析过程中以及检验分析之后,而在检验分析之前的质量控制能够增加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以及可靠度。

在检验分析层次之前,质量控制分为以下几点:检验项目的准确选取、病人的准备、血液标本的合理采集、标本的存储以及标本的合理运输等。

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血液标本在进行具体的检验分析之前容易存在的问题,与医院的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为了保证血液标本的高质量而需要采取的措施,以便于增强检验标本的准确度。

1 血液标本质量在检验分析之前的影响因素1.1 患者因素在血液标本实施采集之前,医护人员没有对病人采取合理的知识宣讲,病人没有完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的实施。

1.2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自身没有具备质量控制的认识,即无法根据护理的操作规范实施严格地操作过程。

在选取血液的采集部位时,不能严格地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在采血的部位操作,从而影响某些检验项目。

在消毒方面,医护人员对于采血的穿刺部位的消毒操作不规范,出现第一次的消毒区域大于第二次的消毒区域的问题。

在扎止血带时,存在止血带过紧、时间超标,以及在出现回血之后不能及时松开止血带等问题。

对于采血的方式方面,存在应用一次性的空针以及在耳垂部位实施采血检验血常规的问题。

在采集血液时,标本管没有正确地应用,不能及时地进行混合均匀,以至于产生溶血以及血液凝块等问题。

对于血液的采集量不达标准,进一步降低了检验的准确度。

还有标本的采集到检验之间的时长超标的问题。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 引言2. 标本采集和收集标本采集和收集是影响实验结果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正确的标本采集步骤可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措施:标本采集人员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正确的采集步骤和要求。

标本采集过程中要注意标本的标识,确保与患者信息相符。

使用正确的采集容器和试剂,避免污染和干扰。

3. 标本储存和运输标本的储存和运输也是关键的质量控制环节。

以下是一些储存和运输的质量控制措施:标本应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暴露在不良环境中,以防止变质和损坏。

标本的储存容器要经过适当的消毒和清洁,以避免交叉污染。

标本的运输要遵循一定的规定和标准,确保标本的安全和完整性。

4. 标本预处理在进行实验分析之前,标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步骤。

以下是一些标本预处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标本预处理步骤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避免误操作和交叉污染。

使用适当的试剂和仪器进行标本的处理,保证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本预处理过程中要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审查。

5.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于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遵循质量控制步骤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和结果的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实验室监测和评估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实施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实验室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实验室的信誉和声誉。

6.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过正确的标本采集和收集、储存和运输以及标本预处理,可以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实施还可以监测和评估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保证实验室的法规合规和声誉。

在进行标本分析之前,实验室应重视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12-01 【作者简介】顾则娟(1966一),女,江苏南通人,硕士.主任护师, 护理部主任。 Nhomakorabea1
方法
1.1使用检验标本登记审核系统,确保标本采集前 准备工作的质量我院护理部与病员服务中心、信息 中心、检验科等合作建立了检验标本登记审核系统, 该系统为保证标本采集前到位的准备提供了方便。
1.2.3.1
1.2.3.2选择避开局部红肿、炎症部位的大静脉血 管(除血气分析外),尽量在输液输血前采集,已进行 输液输血者,严禁在输液同侧采集【6】,避免造成血标 本电解质紊乱和血液的稀释。 1.2.3.3扎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 min,扎止血 带前禁止用力拍打搓揉局部I蜘。 1.2.3.4多管采集时的采集顺序是:凝血试验一血 常规(血小板)一血沉一其他检验项目,防止凝血因子 或血小板凝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I
aIlalyzing the linkage factors of quality control for blood sample before anal)r8is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infor-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blood sample before analysis has been established,
采集时患者最好选择坐位,且让患者有lO
min的时间稳定自己的体位,避免体位的改变影响 检验的结果,如总蛋白、白蛋白、转氨酶等在站位时 增加,而几茶酚胺、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在由
卧位变立位时可在短时间内增加数倍问。
万方数据
第6B期
顾则娟,等.血标本分析前质控流程的无缝隙管理
护士放于规定地点,以便核对送回的检验报告单,对 没有及时送回的检验报告进行追查。 1.4执行情况的行政监管 明确的质控流程和标 准给护士进行自我控制和相互控制提供了明确的要 求,但要使控制措施变为护士的自觉行为,仍需要进 行较长一段时间的行政监管,因此今年以来我院已 将此项目纳人到常规质量控制的内容中。考虑到采 集血标本多数集中在早晚间,为此除了日常检查外, 还增设了每天的晨晚问查房,专门检查晨晚间护理 工作情况,其中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检查为每天必查 项目,检查的方式是由夜班护士长有计划或随机抽 查3-5个病房,进行现场跟踪查看,并将检查的结果 与综合目标挂钩,从而保证上述流程和标准的严格 执行。
1.1.1
确保开立医嘱与申请单的一致我院检验标
本登记审核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当医生 开好电子医嘱后,电脑自动将当13开立的检验医嘱 汇总,办公室护士通过该系统,与已打印出的检验申 请单进行核对,以便发现漏打印的检验申请单或已 取消的医嘱,使打印出的申请单与实际开立的医嘱 完全一致,这张核对后的汇总单即为当日本病区内 实际需要采集的所有血标本检验医嘱的汇总,简称 为检验汇总单,打印此单以备再次核对和方便通知 需要采集血标本的患者。 1.1.2保证患者的准备符合要求管床护士对照检 验汇总单,逐一向需采集血标本的患者交代注意事 项,避免因进食的成分、饮食习惯、药物、患者的状态 等对标本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带来影响。具体质量标 准:在患者禁食12 h后(不要拖延空腹时间)清晨空 腹平静状态下采血;患者当天避免喝饮料、咖啡;甘 油三酯检查前应素食3 d等;在患者使用甲状腺类 制剂、维生素C、消炎痛、先锋霉素类药物时,检验取
2009年6月
护理学报
Jounml of Nursing(China)
Jutie,2009 V01.16 No.6B 21
第16卷第6B期
【护理管理】
血标本分析前质控流程的无缝隙管理
顾则娟,王荣,谢晓峰,殷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通过分析构成血标本分析前质量的环节因素,借助信息系统和循证结果,从检验医嘱的执行、患者准备、标本采集、
1.3.1
确定实际采集血标本与送达地点
完成血标
本采集后,将因各种原因暂未采集标本的检验医嘱 在电子汇总单上取消(保留原纸质汇总单以备完成 仍需采集的标本),提取数据后即生成检验审核单, 该审核单能自动将标本项目分类,如血常规标本归 到一起,自动生成送达的地点,保证标本送达的及时 性、准确性,打印检验审核单备用。 1-3.2保证及时送检及送出前再次核对 血标本采 集后要及时联系送检,以防止污染、溶血、成分的破 坏和分解及水分的蒸发。送出前由护士与外勤工人 一起对照检验审核单,逐个核对血标本,保证审核单 上的医嘱与裹在试管外申请单上的信息,以及申请 单的管号与试管上的管号的一致,核对无误后双方 在审核单上签字认可,并将标本直立放于有盖清洁 容器内及时运送。 1.3.3运送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为保证质量,我院固 定了标本运送人员,由经过培训的外勤工人承担【引。 运送时标准是平稳拿取,不可摇晃和碰撞,根据检验 审核单上提示的送检地点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检验 科,并就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标本外观质量等内容进 行交接,在审核单上双方签字认可并注明接收时间, 外勤工人将确认的审核单回送到病房,交于办公室
and mutual-control a旭ensured.and overall quality control is achieved。thus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the
blood sample. Key words:blood sample;quality conll.ol;gap-free management
GU
Ze-jualrl,WANG
1st A历diated
Rong,XIE Xiao-feng,YIN RoIIg
(Dept.of J\『肼帕Administraion,the
Abstract:By
marion system meanfl of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variOUg Iinks,the formulation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for each of the hnk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management,serf-control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检验项目日益繁多, 检验结果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反 映了患者的病情,而且也是患者举出的证据之一【¨, 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即检查质量的保 证显得尤为重要。检验质量涉及了标本分析前、中、 后的每个环节,而分析前质量则是构成I临床检验质 量保证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但I临床工作中因分析前 标本质量涉及的环节因素多、重视程度不够、控制方 法不太得力等原因,在曾祝伦等的研究中,分析前差 错发生率占到了总差错的“.25鲥别。血标本分析前 质量不符合要求不仅影响检验结果,而且需要二次 采血,造成血液的浪费、工作量的增加、患者的痛苦, 甚至引发纠纷,因此如何减少以至避免血标本分析 前错误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分析构成血标本分析前质量的环节因素,借助 信息系统和循证结果,从检验医嘱的执行、患者准 备、标本采集、运送等环节,对环与环之间进行了无 缝隙对接,对每个环节中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制定【3J,建 立了一套完整的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使标本不合 格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实现了对血标本分析前质量 的无缝隙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
万方数据
护理学报
样应尽量避开血药浓度高峰期;急性心肌梗死测定 肌钙蛋白应于发病4-6 h采集等悯。这些标准患者 应知晓并执行。 1.1.3确保所用试管与检验要求一致我院使用的 是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使用时要特别注意根据具体 检验项目选择真空管,如血液流变学检查需肝素抗 凝管、血常规检查需抗凝管、凝血象和血沉检查需枸 橼酸钠抗凝管等。为方便工作,防止用错血标本试管 和多抽或少抽血量,在电子检验申请单上增加了试 管颜色、血量、执行时间等内容,当检验医嘱开立后, 电脑自动根据检验项目在申请单上显示所需试管的 颜色和血量,护士可非常方便地根据申请单上的提 示来准备试管,避免因记不清造成的错误和核对确 认带来的时间浪费。 1.1.4确保汇总单上的医嘱、申请单及标本试管三 者信息的一致晚班护士对照汇总单上的医嘱再次 与已有申请单核对,无误后根据申请单上提示的试 管颜色拿取相应试管,将试管上的管号撕下贴在相 应的检验申请单上,并将该申请单包裹在试管外,按 床号顺序摆放在标本架上备用,保证试管、申请单与 医嘱汇总单上信息的一致性,完成一项后在汇总单 上打钩表示确认。标准规定:对抽血时间有严格要求 的标本需放在最后采集,如检查葡萄糖耐量试验,因 为送检是在最后一次血抽完后才把所有的标本一起 送检,这样可以避免因采集后放置时间较长而致葡 萄糖耐量试验的不准确【4l。 1,2制定采血标本流程,确保采血过程中标本的质 量 1.2.1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夜班护士携带已裹好 申请单的试管以及抽血必备的用具来到患者床边, 在评估患者采血前准备符合要求后,将申请单上的 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及床头牌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确保无误。 1.2.2确保试管和血量的准确再次核对试管与检 验申请单上的管号、提示的试管颜色,确保一致,根 据申请单上提示的采血量进行采血(如使用真空采血 针免查)。 1.2.3保证采血过程中血液的质量我院均使用采 血针采血,为避免破坏血细胞,保证血液质量,采血 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2.3.5
71。
因所用真空采血器负压相对较大,当针头
进入静脉见回血后,再将采血器另一端450刺入试 管帽,使血液顺血管壁流入管底181;对血管条件不好 需用空针采血时,应取下试管塞和针头,将空针的乳 头沿着试管壁缓慢向试管内注入血液直至试管上提 示的刻度为止。血液量不可多或少于刻度要求,特别 是对有抗凝剂的试管,以确保抗凝的效果。 1.2.3.6对有抗凝剂的试管,注入血液后及时将试 管慢慢上下颠倒4-5下,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不可 剧烈摇晃。 1.2.4采血后再次核对再次核对患者的床号、姓 名,再次核对所用试管、采血量与管号,无误后签上 采血时间并裹上相应的检验申请单放于试管架上。 1.3确保血标本采集后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