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2013解析

合集下载

2013年江苏卷解析单科历史卷(教师版)

2013年江苏卷解析单科历史卷(教师版)

2013年江苏卷解析单科历史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春秋时期就有秦、魏等国),故AC错误;D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符合题意的是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铁农具的推广【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考古资料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认识。

本题题目设置新颖,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三新”的考查理念,较好的考查了考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排除法,A项、C项和D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能反映材料信息。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平时复习备考时对教材主干知识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D项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故AC表述有知识性错误,楷书工整规范,故B表述错误。

2013年苏州中考语文明会解读

2013年苏州中考语文明会解读

2013年苏州中考语文说明会解读总纲:中考语文要求,考生应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要求重点:能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恰当的组织语言完成文体清晰的记叙文、议论文等(目前尚未发现有考生写说明文的)范围:课内语言材料苏教版精读课文部分略读课文部分名著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专题涉及课文内容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40%——50%课外内容材料:涉及与课文相当的现代文读物(体现苏州风格特色)(包括一般政治、科技、文艺读物和苏州市初中语文读本上的课文约占50%——60%)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第一部分积累和运用看拼音写汉字名言名句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运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课内现代文课外现代文第三部分作文题型:客观题填空默写选择(所占的份额逐渐减少)答案唯一的改错题主观题改错题简答题语言运用题其他的开放性试题难度: 7:2:1 基础题80%的同学能做出;中等题50%60%的同学能做出;难题少于20%的同学能做出重要考点说明一、古诗文默写名言名句不回避重点,不回避以往考过的内容诗、词、文兼顾(以诗为主兼顾词、文)涉及部分作者及篇名附2013年中考语文默写篇目《论语》八则《鱼我所欲也》《出师表》《与朱元思书》《三峡》《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爱莲说》(文共9篇)《观沧海》《饮酒》《使至塞上》《行路难》《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己亥杂诗》《钱塘湖春行》《赤壁》《无题》(相见时难)《相见欢》(无言独上)《渔家傲》(塞下秋来)《登飞来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惠崇春江晚景》《游山西村》《天净沙〃秋思》二、语言运用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即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表达的准确、流畅、简明、得体也是要关注的。

主要信息的筛选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描述名著阅读重在阅读(重点考察学生有没有读原著)精读片段对情节、人物、场景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以点带面促进对全书的理解主要情节主要人物2013年考察的名著《水浒传》《格列弗游记》《朝花夕拾》三、文言文阅读(课内)1、理解文言词语(实词、重要的虚词)2、理解文言文句子(对内容和句式的理解)3、把我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特色(课外)1、难度一般的浅显的文言短文2、阅读要求讲究整体的把握,不讲求字字落实关键的句子能够翻译3、定位对课内知识的迁移与再认识只不过是语境变了4、题型翻译4分 2个句子5、解题要求直译关键的实词、虚词、句式都要落实四、现代文阅读课外小阅读重点筛选与整合重要的信息文体议论文与科技说明文二选一关注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区分区分不同的问题的特点(根据文体来确定答题的语言)理解作品的内容1、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基于知识的积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理解3、如: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概括与分析1、对文章记叙描写的食物阐述论证的观点2、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比较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品味与揣摩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揣摩2、语文教学与语文考试不能分开来评价1、课文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2、对文本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和判断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1、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2、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要辨明其修辞格然后根据其不同的修辞表达的特点并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含义和作用4、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5、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了解这些手法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其作用6、行文结构:线索、顺序、详略、以小见大、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呼应、开头与结尾的方式要结合作品的具体的情况分析分析形象1、文学作品的形象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物象2、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者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形象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3、要通过字里行间整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品味语言1、品味文学的语言是对作品语言技巧评价优劣,如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得体。

2013江苏苏州中考数学解析--周启东1

2013江苏苏州中考数学解析--周启东1

2013年苏州市中考试卷数 学(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013江苏苏州,1,3分)|-2| 等于( )A .2 B.-2 C.±2 D.±12【答案】 A【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绝对值:若a >0,则|a|=a ;若a=0,则|a|=0;若a <0,则|a|=-a .【解题思路】直接运用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进行计算【解答过程】解:|-2|=2.故选A .【方法规律】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易错点睛】直接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求解时一定要注意区分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或式的正负性.【关键词】绝对值2.(2013江苏苏州,2,3分)计算2223x x -+的结果为( )A.25x - B.25x C.2x - D.2x【答案】 D【考点解剖】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解题思路】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即可求解.【解答过程】解:原式=(-2+3)x 2=x 2,【方法规律】合并同类项,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系数相加,而不是指数相加.【思维模式】运算时要注意合并同类项的前提条件,先判断出同类项,再合并.合并同类项时,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关键词】 合并同类项3.(2013江苏苏州,3,3分)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x >1 B.x <1 C.x≥1 D.x≤1【答案】 C【考点解剖】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解题思路】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 的不等式,求出x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过程】解:∵式子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1≥0,解得x≥1.故选C . 【方法规律】 本题考查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式的字母取值范围.确定有关字母的取值范围是中考的常见题型,求解时一要弄清代数式的结构特征,二要及时将问题转化.【思维模式】 初中阶段考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主要有三种情况: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解题时要先分清是哪一种情况,再解题.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零指数的底数不能为零.【关键词】 二次根式4.(2013江苏苏州,4,3分)一组数据:0,1,2,3,3,5,5,10的中位数是( ) A.2.5 B.3 C.3.5 D.5【答案】 B【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掌握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中位数是把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解题思路】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可.【解答过程】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0,1,2,3,3,5,5,1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3)÷2=3,则中位数是3;故选B .【方法规律】求中位数的步骤: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易错点睛】中位数的易错点是没有把数据排序.【关键词】 中位数5.(2013江苏苏州,5,3分)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总长约为6 700 000m,若将6 7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710n ⨯(n 是正整数),则n 的值为( )A.5 B.6 C.7 D.8【答案】 B【考点解剖】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解题思路】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解答过程】将6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7×106,故n=6.故选B .【方法规律】 科学记数法是每年中考试卷中的必考问题,把一个数写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这种计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其方法是(1)确定a ,a 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2)确定n ;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n 为正整数,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为负整数,n 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数上的零).【易错点睛】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关键词】科学记数法6.(2013江苏苏州,6,3分)已知二次函数23y x x m =-+(m 为常数)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m -+=的两实数根是( )A.121,1x x ==- B.121,2x x ==C.121,0x x == D.121,3x x ==【答案】 B【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解答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把两者的知识进行转化.【解题思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m=0的两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x 2-3x+m (m 为常数)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解答过程】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 2-3x+m (m 为常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32. 又∵二次函数y=x 2-3x+m (m 为常数)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质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2,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m=0的两实数根分别是:x 1=1,x 2=2.故选B .【方法规律】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解答该题时,也可以利用代入法求得m 的值,然后来求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m=0的两实数根.【思维模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对于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很有帮助.能直观的反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词】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7.(2013江苏苏州,7,3分)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点D 是¶AC的中点,∠ABC =50°,则∠DAB 等于( )A.55° B.60° C.65° D.70°【答案】C【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解题思路】连结BD ,由于点D 是AC 弧的中点,即弧CD=弧AD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BD=∠CBD ,则∠ABD=25°,再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DB=90°,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DAB 的度数.【解答过程】连结BD ,如图, ∵点D 是AC 弧的中点,即弧CD=弧AD ,∴∠ABD=∠CBD ,而∠ABC=50°,∴∠ABD=12×50°=25°,∵AB 是半圆的直径,∴∠ADB=90°,∴∠DAB=90°-25°=65°.故选C .【方法规律】 本题也可以通过求出弧BD 的度数,来求出∠DAB.【思维模式】 在圆中求角的度数,首先要判断一下所求的角是不是圆心角或圆周角,如果不是就要转化为圆心角或圆周角来求.如果是圆心角或圆周角,再根据圆的性质来求角的度数.【关键词】 圆周角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四者关系 圆周角定理8.(2013江苏苏州,8,3分)如图,菱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3,4),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经过顶点B ,则k 的值为( ) A.12 B.20 C.24 D.32【答案】 D【考点解剖】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点B 的坐标.【解题思路】过C 点作CD ⊥x 轴,垂足为D ,根据点C 坐标求出OD 、CD 、OC 、BC 的值,进而求出B 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 的值.【解答过程】过C 点作CD ⊥x 轴,垂足为D ,∵点C 的坐标为(3,4),∴OD=3,CD=4,∴OC=22OD CD +=5,∴OC=BC=5,∴点B 坐标为(8,4),∵反比例函数y=k x(x >0)的图象经过顶点B ,∴k=32,故选D .【方法规律】求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值,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求反比例函数上一点,用待定系数法求k ;另一种是抓住反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 【思维模式】求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就要求出双曲线上的一个已知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就能求出系数k.【关键词】 菱形 在坐标系求解几何图形中点的坐标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9.(2013江苏苏州,9,3分)已知13x x -=,则213422x x -+的值为( ) A.1 B.32 C.52 D.72【答案】 D .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将已知与所求式子进行适当的变形是解本题的关键.【解题思路】所求式子后两项提取公因式变形后,将已知等式去分母变形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过程】 ∵x -1x =3,即x 2-3x=1,∴原式=4-12(x 2-3x )=4-12=72,故选D . 【方法规律】本题如果根据x -1x=3求出x 的值再代入式子求值,就比较麻烦.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常常用到整体的思想.【方法指导】所给的条件含有分式,而所求的式子是整式,因此首先要把条件等式中的分母去掉,变成整式的形式,再考虑求值.【关键词】 代数式的值 等式的基本性质 整体代入法10.(2013江苏苏州,10,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O AB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33),点C 的坐标为1(,0)2,点P 为斜边OB 上的一动点,则PA +PC 的最小值为( ) 13 31 319+D.27【答案】 B【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 点的位置.【解题思路】作A 关于OB 的对称点D ,连接CD 交OB 于P ,连接AP ,过D 作DN ⊥OA 于N ,则此时PA+PC 的值最小,求出AM ,求出AD ,求出DN 、CN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 ,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过程】作A 关于OB 的对称点D ,连接CD 交OB 于P ,连接AP ,过D 作DN ⊥OA 于N ,则此时PA+PC 的值最小.∵DP=PA ,∴PA+PC=PD+PC=CD.∵B (3,3),∴AB=3,OA=3,∠B=60°,由勾股定理得:OB=23,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OA×AB=12×OB×A M ,∴AM=32,∴AD=3.∵∠AMB=90°,∠B=60°,∴∠BAM=30°,∵∠BAO=90°,∴∠OAM=60°,∵DN ⊥OA ,∴∠NDA=30°,∴AN=12AD=32,由勾股定理得:DN=323.∵C (12,0),∴CN=3-32-12=1,在Rt △DNC 中,由勾股定理得:DC=312,即PA+PC 的最小值是312,故选B .【方法规律】本题通过几何知识求出了CD 的长度,也可以先求出点D 的坐标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快速求出线段CD 的长度.【方法指导】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常常用到轴对称的知识,把两条线段的和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来解决.【关键词】 轴对称 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 11.(2013江苏苏州,11,3分)计算:42a a = ▲ .【答案】 2a【考点解剖】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解题思路】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进行运算即可.【解答过程】解:原式=a 4-2=a 2.【方法规律】同底数幂的除法,系数相除作商的系数,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归纳拓展】有关幂的运算法则,(1)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 a m ·a n =a m +n ( m 、 n 都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 m )n =a mn ( m 、 n 都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 (ab)n =a n b n (4)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即:a m ÷a n =a m-n (a≠0 , m 、 n 都是正整数且 m>n ).对于这几个幂的运算,恰恰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关键词】 同底数幂的除法12.(2013江苏苏州,12,3分)因式分解:221a a ++= ▲ .【答案】 2(1)a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解答过程】解: a 2+2a+1=(a+1)2;【方法规律】1.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各项必须存在公因式,这个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应满足条件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应符合a 2±2ab +b 2=(a ±b )2,左边是三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同,另一项是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思维模式】因式分解的方法有两种: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先考虑用提公因式法,再考虑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关键词】完全平方公式 运用公式法13.(2013江苏苏州,13,3分)方程15121x x =-+的解为 ▲ . 【答案】 x=2【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根据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就能得出答案.【解题思路】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2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答过程】方程的两边同乘(x-1)(2x+1),得2x+1=5x-5,解得x=2.检验:把x=2代入(x-1)(2x+1)=5≠0,即x=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故原方程的解为:x=2.故答案为:x=2.【方法规律】分式方程的解法,(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思维模式】直接去分母就能求出方程的解,但该方程是分式方程,不能忽视验根这一步骤.【关键词】分式方程的解法-增根14.(2013江苏苏州,14,3分)任意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1次,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掷得面朝上的点数大于4的概率为 ▲ .【答案】 13【考点解剖】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注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解题思路】根据掷得面朝上的点数大于4情况有2种,进而求出概率即可.【解答过程】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时,有6种情况,出现点数大于4的情况有2种,掷得面朝上的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26=13,故答案为:13.【方法规律】一般地,对于古典概型,如果试验的基本事件为n,随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m,我们就用来描述事件A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称它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即有 P(A)=mn.【思维模式】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关键词】概率的计算公式15.(2013江苏苏州,15,3分)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x的值为2,则输出的值为▲.【答案】20【考点解剖】本题利用流程图给出有理数的运算,考查了学生对流程图理解能力和有理数的运算能力.【解题思路】根据运算程序写出算式,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过程】解:由图可知,运算程序为(x+3)2-5,当x=2时,(x+3)2-5=(2+3)2-5=25-5=20.故答案为:20.【方法规律】本题也可以直接由运算程序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求值.【思维模式】解决程序图的问题,关健是理解程序操作顺序.主要有两种思考方法.一是直接根据程序求值.二是先列出代数式,再求值.【关键词】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的值程序图16.(2013江苏苏州,16,3分)如图,AB切⊙O于点B,OA=2,∠OAB=30°,弦BC∥OA,劣弧»BC的弧长为▲.(结果保留π)【答案】3π【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弧长公式,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解题思路】连接OB,OC,由AB为圆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三角形AOB为直角三角形,根据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由OA求出OB的长,且∠AOB为60度,再由BC与OA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OBC为60度,又OB=OC,得到三角形BOC 为等边三角形,确定出∠BOC为60度,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出劣弧BC的长.【解答过程】连接OB,OC,∵AB为圆O的切线,∴∠ABO=90°,在Rt△ABO中,OA=2,∠OAB=30°,∴OB=1,∠AOB=60°,∵BC∥OA,∴∠OBC=∠AOB=60°,又OB=OC,∴△BOC为等边三角形,∴∠BOC=60°,则劣弧»BC长为=601180π⨯⨯=3π.故答案为:3π【方法规律】本题考查的是弧长的计算,知道圆心角和半径,代入弧长公式计算.弧长的计算公式为180n r π. 【思维模式】求弧的长度就要求出圆的半径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关键词】平行线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 圆心角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弧长 直角三角形中的基本类型17.(2013江苏苏州,17,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点Q 在对角线OB 上,且OQ =OC ,连接CQ 并延长CQ 交边AB 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 , ▲ ).【答案】 (2,422-【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BP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2OB ,再求出BQ ,然后求出△BPQ 和△OCQ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BP 的长,再求出AP ,即可得到点P 的坐标.【解答过程】 ∵四边形OABC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OA=OC=2,2,∵QO=OC ,∴2-2,∵正方形OABC 的边AB ∥OC ,∴△BPQ ∽△OCQ ,∴BP BQ OC OQ =,即2222BP -=,解得BP=222,∴AP=AB-BP=2-(222)=422-,∴点P 的坐标为(2,42-,故答案为:(2,42-.【方法规律】 从题目中容易知识点P 到y 轴的距离OA 为2.因此求出PA 的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相似求线段的长度是中考中常用的方法.【思维模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就要求出点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这样就能求出点的坐标.【关键词】正方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在坐标系或网格中求解几何图形中点的坐标18.(2013江苏苏州,18,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边CD 的中点,将△ADE 沿AE折叠后得到△AFE ,且点F 在矩形ABCD 内部.将AF 延长交边BC 于点G .若1CG GB k =,则AD AB = ▲ (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1k +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根据中点定义可得DE=CE ,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DE=EF ,AF=AD ,∠AFE=∠D=90°,从而得到CE=EF ,连接EG ,利用“HL”证明Rt △ECG 和Rt △EFG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G=FG ,设CG=a ,表示出GB ,然后求出BC ,再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AD=BC ,从而求出AF ,再求出AG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 ,再求比值即可.【解答过程】解:∵点E 是边CD 的中点,∴DE=CE ,∵将△ADE 沿AE 折叠后得到△AFE ,∴DE=EF ,AF=AD ,∠AFE=∠D=90°,∴CE=EF ,连接EG ,在Rt △ECG 和Rt △EFG 中,EG=EG ,CE=EF ,∴Rt △ECG ≌Rt △EFG (HL ),∴CG=FG ,设CG=a ,∵1CG GB k=,∴GB=ka ,∴BC=CG+BG=a+ka=a (k+1),在矩形ABCD 中,AD=BC=a (k+1),∴AF=a (k+1),AG=AF+FG=a (k+1)+a=a (k+2),在Rt △ABG 中,AB=22AG BG -=2a 1k +,∴AD AB=2a k+1=12k +.故答案为:12k +.【方法规律】求两线段的比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求出两条线段的长度,直接求值.二是找出两条线段的关系,消去未知数就能求值.三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求.【方法指导】本题没有办法直接找出AD 和AB 的关系.因此引进参数是解决困难的关键,这样就把几何体问题转化为代数的问题来解决了.【关键词】 矩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轴对称 线段的比 勾股定理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7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作图时用2B 铅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19.(2013江苏苏州,19,5分)(本题满分5分)计算:30(1)1)-++【考点解剖】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乘方、零指数幂、开方等考点的运算.【解题思路】先分别求出每一项的值,再把所得结果相加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过程】解:原式=-1+1+3=3.【方法规律】本题需根据实数的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分别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结果合并即可求出结果.【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实数混合运算,由多个知识点组成实数运算题,考查的面广,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常规题.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注意事项】本题中9表示的是9的算术平方根,一定要与平方根区分开.【关键词】 实数的四则运算20.(2013江苏苏州,20,5分)(本题满分5分)解不等式组:212(1)3x x x -≥⎧⎨-<+⎩【考点解剖】本题主要考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一道基础题.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不等式组中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大于往右画,小于往左画,含有等号用实心圆点,否则用空心圆圈.就能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题思路】可分别解这两个不等式,然后取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解答过程】解:x -2≥1,①2(x -1)<x +3.②解不等式①,得x≥3;解不等式②,得x <5.∴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5.【方法规律】解不等式组是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为基础,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技巧点拨】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特别注意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然后取解集的方法是: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注意事项】解不等式组的问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及改变不等号的方向问题.但应引起注意的是取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要仔细.【关键词】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21.(2013江苏苏州,21,5分)(本题满分5分)先化简,再求值:23(1)11x x x x -÷+---,其中x 2. 【考点解剖】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先利用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化简分式.【解题思路】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把分式化简,再把x 2代入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注意运算顺序.【解答过程】解:原式=2213()111x x x x x --÷---- =211(2)(2)x x x x x --•--+=12x + 当x =32-时,原式=3. 【方法规律】化简所给的分式时,要先进行括号内的减法运算,再进行括号外的除法运算,化简的结果应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技巧点拨】分式的加减运算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最简公分母;分式的乘除运算关键是约分,约分的关键是找公因式,约分时,分式的分子分母出现多项式,应将多项式分解因式后再约分.【注意事项】求分式值的题目,不应考虑把x 的值直接代入,通常做法是先把分式通分,把除法转换为乘法化简,然后再代入求值.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未知数的值,而是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数,代入求值时,所选取的值要使每个分式及计算过程都保证有意义.【关键词】分式的乘除法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 代数式的值22.(2013江苏苏州,22,6分)(本题满分6分)苏州某旅行社组织甲、乙两个旅游团分别到西安、北京旅游.已知这两个旅游团共有55人,甲旅游团的人数比乙旅游团的人数的2倍少5人.问甲、乙两个旅游团各有多少人?【考点解剖】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题思路】设甲、乙两个旅游团个有x 人、y 人,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甲团+乙团=55人;甲团人数=乙团人数×2-5,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解即可.【解答过程】解:设甲旅游团x 人,乙旅游团y 人.根据题意,得5525x y x y +=⎧⎨=-⎩.解得3520x y =⎧⎨=⎩.答:甲、乙两个旅游团分别有35人、20人.【方法规律】此类实际问题应注意明确题意中隐含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借助画示意图、列表等手段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关键词】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般步骤 方程(组)的应用23.(2013江苏苏州,23,6分)(本题满分6分)某企业500名员工参加安全生产知识测试,成绩记为A ,B ,C ,D ,E 共5个等级.为了解本次测试的成绩(等级)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员工的成绩(等级),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1)求这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并补全图①;(2)如果测试成绩(等级)为A ,B ,C 级的定为优秀,请估计该企业参加本次安全生产知识测试成绩(等级)达到优秀的员工的总人数.【考点解剖】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会画条形统计图.也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思路】(1)抽查人数的样本容量可由A级所占的比例40%,根据总数=某级人数÷比例来计算;可由总数减去A、C、D、E的人数求得B级的人数,再补全条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总人数×达到优秀的员工的百分比,就是要求的结果.【解答过程】解:(1)由题意得205040%=,∴样本容量为50.50-20-5-8-5=12(人).补图正确;(2)由题意得3750037050⨯=(人).答:估计该企业参加本次安全生产知识测试成绩(等级)达到优秀的员工的总人数为370人.【方法规律】统计图表是中考的必考内容,本题渗透了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考察了学生对于图表的读图、识图能力,由于数据的问题在中考试卷中也有越来越综合的趋势,要求考生在复习阶段注意综合横向、纵向知识点的练习与总结.【关键词】条形图扇形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图表型24.(2013江苏苏州,24,7分)(本题满分7分)如图,在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及D,E,F,G,H五个点分别位于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现以D,E,F,G,H中的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在所画的三角形中与△ABC不全等...但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只需要填一个三角形);(2)先从D,E两个点中任意取一个点,再从F,G,H三个点中任意取两个不同的点,以所取的这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求所画三角形与△ABC面积相等的概率(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格求解).【考点解剖】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求法以及树状图法求概率,根据已知条件得出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解题思路】(1)根据格点之间的距离得出△ABC的面积进而得出三角形中与△ABC不全等但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利用树状图得出所有的结果,进而根据概率公式求出即可.。

2013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及标准答案(详细解析版)

2013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及标准答案(详细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2013•苏州)|﹣2|等于()A. 2B.﹣2 C. D.考点: 绝对值.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直接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知:|﹣2|=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要求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及其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运算当中.绝对值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2.(3分)(2013•苏州)计算﹣2x2+3x2的结果为()A. ﹣5x2B. 5x2C.﹣x2D.x2考点: 合并同类项.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即可求解.解答:解:原式=(﹣2+3)x2=x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得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3.(3分)(2013•苏州)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 x<1 C. x≥1 D.x≤1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1≥0,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4.(3分)(2013•苏州)一组数据:0,1,2,3,3,5,5,10的中位数是()A.2.5 B.3C.3.5 D. 5考点: 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可.解答: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0,1,2,3,3,5,5,1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3)÷2=3,则中位数是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掌握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5.(3分)(2013•苏州)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总长约为6700000m,若将6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7×10n(n是正整数),则n的值为( )A.5B. 6C.7D. 8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将6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7×106,故n=6.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6.(3分)(2013•苏州)已知二次函数y=x2﹣3x+m(m为常数)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1,0),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的两实数根是()A. x1=1,x2=﹣1B. x1=1,x2=2 C.x1=1,x2=0 D.x1=1,x2=3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的两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x2﹣3x+m(m为常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解答: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3x+m(m为常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又∵二次函数y=x2﹣3x+m(m为常数)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1,0),∴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质知,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2,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的两实数根分别是:x1=1,x2=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解答该题时,也可以利用代入法求得m的值,然后来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的两实数根.7.(3分)(2013•苏州)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点D是AC的中点,∠ABC=50°,则∠DAB等于()A.55° B. 60°C.65°D. 70°考点: 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连结BD,由于点D是AC弧的中点,即弧CD=弧A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BD=∠CBD,则∠ABD=25°,再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DB=90°,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DAB的度数.解答:解:连结BD,如图,∵点D是AC弧的中点,即弧CD=弧AD,。

2013年苏州市语文中考说明解析

2013年苏州市语文中考说明解析

2013年苏州市语文《中考说明》解析苏州市2013年语文《中考说明》解析,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钱进老师于近日参加了苏州市2013年语文中考说明会,并将会议记录整理如下:一、评价要求考生应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四学段7-9目标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是: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及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

二、评价范围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部分略读课文及部分名着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专题等。

2、涉及课文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40%-50%,其余的50%-60%可涉及与课文相当的现代读物(包括一般政治、科技、文艺读物和苏州市初中语文读本上的课文)。

3、试卷形式:1)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2)题型:客观题---填空、默写、选择主观题---改错题、简答题、语用题、其他开放性试题3)难度:7:2:1三、重要考点说明:(一)古诗文默写:1、名言名句,不会避重点和以往考点。

2、诗词文兼顾,以诗为主兼顾词文。

3、涉及部分作者、篇目。

4、2013年中考默写篇目:见附录(二)语言运用1、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即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表达准确、流畅、简明、得体。

(三)名着阅读:1、精读片段:课文中的所选语段,对情节、人物、场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以点带面,促进对全书的理解。

2、读好整本书: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3、2013年名着阅读考察篇目:《水浒》《格列夫游记》《朝花夕拾》(四)文言文阅读:1、课内:1)理解文言词语(实词、主要的虚词(之、于、而、以、为、乃))。

2)理解文言句子(对内容、句式的理解)。

3)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特色。

2、课外:1)难度:一般的浅显的文言文2)阅读要求:讲究整体把握,不求字字落实,关键的句子翻译字字落实。

2013江苏省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2013江苏省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3、写作 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4、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公务员考试真题:2013江苏省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A类试题完整版)

公务员考试真题:2013江苏省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A类试题完整版)

公务员考试真题:2013江苏省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A类试题完整版) 答题说明 本试卷第1~70题为客观题,请在客观题卡上作答。

第六⼤题论述题为主观题,请在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

请注意:考⽣必须在指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否则⼀律⽆效。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1项,并⽤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所选答案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律⽆效。

本⼤题共有35⼩题,每⼩题1分,共35分。

) 1.党的⼗⼋⼤把科学发展观列⼊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最为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C.科学发展,积极发展,和平发展 D.发展为了⼈⺠,发展依靠⼈⺠,发展成果由⼈⺠共享 2.2013年中央⼀号⽂件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是什么 A.改建农村公共服务机制 B.健全农业与环保制度 C.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D.创新农业⽣产经营组织 3.2012年7⽉召开的全国科学创新⼤会强调,深⼊科教体制改⾰,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 A.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 B.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C.提⾼⾃主创新能⼒ D.建⽴科技共享机制 4.“只要有信⼼,⻩⼟变成⾦”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去的反作⽤ B.意识活动本⾝可以改变客观世界 C.⼈们的精神动⼒依赖于物质活动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5.“物必先腐⽽后⾍⽣”所体现的哲理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6.党的⼗⼋⼤从国家、社会、个⼈三个层⾯对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作出解释,从个⼈层⾯倡导的是 A.富强、⺠主、⽂明、和谐 B.⾃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7.下列措施属于健全收⼊再分配调节机制的是 A.提⾼劳动者⼯资收⼊ B.加强个⼈所得税调节 C.促进就业的机会公平 D.加强薪酬管理 8.新⺠主主义⾰命理论是⽑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新⺠主主义⾰命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 B.它是具有的关于中国⼈⺠⾰命的理论 C.它是⻢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D.它是反映中国新⺠主主义⾰命客观规律的实质理论 9.遵义会议在中国⾰命的危急关头集中解决的问题是 A.党的理论建设问题 B.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C.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D.党的作⻛建设问题 ⼆、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少有2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江苏省苏州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3•苏州)苏州是一座现代文化与古老文化融合的城市,下列信息涉及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近期太仓某企业创新研发的绿色环保合成革成为NBA赛场第一品牌蓝球用革B.高新区出土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梅子青釉陶器是南宋后期在著名的龙泉窑烧造C.吴中、相城的苏派“热砖雕”砖材是采用含铁量较高的黏土经焙烧等工艺制得D.园区“东方之门”的桩基是用厚钢板焊接成钢柱,再在钢柱外浇注混凝土成型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可根据合成材料的定义进行判断,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必须具备有机物、高分子、人工合成三个特点.解答:解:A、合成革属于合成材料,故A正确;B、梅子青釉陶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C、苏派“热砖雕”砖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园区“东方之门”的桩基中的厚钢板焊接成钢柱属于金属材料,而钢柱外浇注混凝土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桩基属于复合材料,故D错误.故选:A.点评:注意要记忆常见的合成材料,常见的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大类.合成材料应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2.(2分)(2013•苏州)下列符号表示氧气化学式的是()A.O2﹣B.O2C.O D.M n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O2﹣表示氧离子,不能表示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B、O2表示氧气,故B符合题意;C、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不能表示氧气,故C不符合题意;D、MnO2表示二氧化锰这种物质,不能表示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3.(2分)(2013•苏州)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空气B.液态氮C.干冰D.高锰酸钾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液态氮中只含有氮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干冰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高锰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4.(2分)(2013•苏州)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A.单质B.分子C.元素D.原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2分)(2013•苏州)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A.红色B.紫色C.无色D.蓝色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氨水呈碱性,可以据此解答.解答:解: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氨水呈碱性,所以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蓝色.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6.(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A.锥形瓶B.酒精喷灯C.长颈漏斗D.药匙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仪器名称是集气瓶,仪器图示与名称不吻合,故选项错误.B、图中仪器名称是酒精喷灯,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故选项正确.C、图中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仪器图示与名称不吻合,故选项错误.D、图中仪器名称是药匙,仪器图示与名称不吻合,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知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分)(2013•苏州)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青铜B.铝C.钢D.生铁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解答:解:A、青铜属于铜合金,是铜和锡的混合物;B、铝属于单质,不是合金;C、钢是铁的合金,当铁中碳元素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钢;D、生铁是铁的合金,当铁中碳元素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生铁.故选:B.点评:根据合金的概念,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来判断.8.(2分)(2013•苏州)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物质是()A.饱和硫酸铵溶液B.浓硫酸C.甲醛溶液D.乙酸铅溶液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后,失去生理功能,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外界条件有多种,如强酸、强碱、甲醛、酒精、重金属离子、高温、射线等.解答:解:A、加热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以使蛋白质析出,但再加水,蛋白质可以继续溶解,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故选项正确.B、浓硫酸属于强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故选项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故选项错误.D、乙酸铅中含有重金属铅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原有生理功能,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蛋白质在强酸、强碱、甲醛、酒精、重金属离子、高温、射线等情况下可以失去原来的生理活性即可正确解答本题.9.(2分)(2013•苏州)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O2CO2B.M g+2HCl2═MgCl2+H2↑C.2NaOH+CuSO4═Cu(OH)2↓+NaSO4D.2H2O22H2O+O2↑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C、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分子组成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常见的粒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微观粒子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2分)(2013•苏州)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别淀粉与奶粉不可靠的方法是()A.闻气味B.看状态C.尝味道D.捻手感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奶粉和淀粉的气味判断.B、根据二者的颜色和状态判断.C、根据淀粉与奶粉有不同的味道判断.D、根据淀粉与奶粉的手感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A、奶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属于糖类,二者的气味不同,所以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所以正确.B、淀粉与奶粉二者均为白色固体,外观相似,不能区别,所以错误.C、奶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属于糖类,二者的味道不同,所以可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别,所以正确.D、淀粉与奶粉的手感不同,手感细腻的是奶粉,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12.(2分)(2013•苏州)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解答:解: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以防加热时炸裂,故说法错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以防试剂被污染或变质,故说法错误;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说法正确;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不用清洗,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实验操作是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13.(2分)(2013•苏州)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B.用纸槽取用粉末C.倾倒液体D.取用块状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B.C..2.(2分)(2013•苏州)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6.(2分)(2013•苏州)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或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的2万倍,能被肺7.(2分)(2013•苏州)我国科研人员研发了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使中国跻身该技术领域国际先进行列.假如所有导体都成了常温下的超导体,那么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10.(2分)(2013•苏州)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12.(2分)(2013•苏州)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 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2分)(2013•苏州)家庭电路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考虑到用电安全,家庭电路中一般还接有地线.14.(3分)(2013•苏州)下面是三种仪器的测量情形.(1)石块的质量为27.2g;(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6N;(3)电压表的示数为4V.15.(2分)(2013•苏州)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图甲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甲:放入冰箱的食物温度降低,图乙:迅速压下活塞使引火仪内空气温度升高)16.(2分)(2013•苏州)如图是“神州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的情景,此时地面飞控中心和航天员之间的联系手机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九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17.(2分)(2013•苏州)如图是国产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时的情景.飞机升空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力平衡原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当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所受的浮力大小将减小.18.(2分)(2013•苏州)如图所示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发的深海载人探测器“蛟龙号”.“蛟龙号”进行了7000m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m,此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7×107Pa,以此数据计算:海水对“蛟龙号”每0.5m2外表面产生的压力有 3.5×106N;“蛟龙号”在海里加速上升的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强大小将变小.19.(2分)(2013•苏州)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压缩冲程.20.(3分)(2013•苏州)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时,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通过多次实验,该同学得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2)实验中,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是1N;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变大/不变/变小).21.(2分)(2013•苏州)小强用10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某同学将该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小于(小于/等于/大于)10N.22.(3分)(2013•苏州)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α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乙(甲/乙)透镜.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再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类似的是放大镜.23.(3分)(2013•苏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石墨烯是目前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电导体,它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而且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最近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引入由多层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解决了交通信号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这是利用石墨烯的C(填选项前的字母);A、透光性好B、硬度大C、导热性好D、导电性强(2)石墨烯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3)石墨烯是目前世上至今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D(填选项前的字母)A、“石墨烯的硬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D、“石墨烯为什么很薄?”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50分。

解答25、26、27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4.(8分)(2013•苏州)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重5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画出它所受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3)根据图丙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和“﹣”极.(4)如图丁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点灯和开关正确接到电路中.25.(8分)(2013•苏州)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受4.2×106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升高到40℃.求:(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水的比热容C=4.2×103J/(kg•℃)】(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3)热水器的效率η;(4)若改用煤气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煤气的热值q=4.2×107J/kg,假设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100%==26.(6分)(2013•苏州)某型号的家用电饭煲有两档,其原理如图所示.“1”档是保温焖饭,“2”档是高温烧煮.若已知电阻R0=44Ω,R=2156Ω,求:(1)当开关S置于“1”档时,电路中的电流I1和R0两端的电压U0;(2)当开关S置于“2”档时,电饭煲高温烧煮的功率P.==0.1AP==1100W27.(6分)(2013•苏州)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2.5×104N.(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3)当货车以90kW的额定功率、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求货车最多可装载多重的货物.×m/s=10m/s×=3600N=28.(6分)(2013•苏州)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小组将对猜想进行验证.(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控制变量法.(2)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行实验.(a)按图1、3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时用来验证猜想A的,若实验测得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b)按图1、2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时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正确(正确/错误)的.(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29.(6分)(2013•苏州)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三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30.(10分)(2013•苏州)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几百欧的电阻R x,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为3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滑动变阻器R1和电阻箱R2(0~9999Ω 5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1)小明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图1是小明连接的电路.连接电路时,小明注意到了开关应断开;接通电路前,小明还应将滑动变阻器滑至最右(左/右)端.接通电路后,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3V.请你判断:①电路中哪一个元件有故障?答:电流表或小灯泡;②该元件发生了什么故障?答:断路.(2)在排出故障更换新元件后,经检查电路完好.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至最小,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太小的原因是被测电阻阻值太大.所以按小明所选的器材不能用伏安法测出该电阻的值.(3)请你帮助小明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测出该电阻的值.(a)在图2所示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b)简述实验步骤:将电压表与Rx并联,扳动电阻箱的旋钮使其阻值为几百欧,读出示数为R2;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计算出Rx的阻值;(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各个测出的物理量)(c)写出待测电阻R x的表达式:R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