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创编情景剧:创 编一个以“友情” 为主题的真情短 剧,可采用歌唱、 双白、舞蹈等各 种形式表演。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小剧本:
地点:长亭(以讲台代替)
角色:诗人、元二、杨柳、酒保、 伴舞者、伴奏
场景:杨柳青青(三个学生伴演 杨柳,可对应歌词作模仿动作。)
诗人与酒保上场,在长亭等候。诗 人朗诵诗句:“渭城朝雨邑清晨, 客舍青青柳色新。” 元二上场,与诗人对话。 诗人说:“兄长远去安西,不知何 日能在相见,今日特备薄酒,以盼 归期。”
乐曲介绍
《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 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使 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 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 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 行友人的关怀 阳关三叠:古琴曲。唐代 著名歌曲,歌词即王维诗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 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 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 “阳关”、“谓城”两地名, 故又称为《阳关曲》、《渭 城曲》,“阳关”也成为送 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 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
酒保上前,斟满两杯酒。
诗人端起酒杯,唱前四句歌词。
两人一饮而尽,酒保斟酒。 诗人说:“此去安西路途遥远,请多多珍 重”。端起酒杯,唱后四句歌词。 众人齐唱后四句词,两人饮酒。
元二下场,诗人远眺,共同谢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 到了古人的友情,同学们的友情, 懂得了友情的珍贵,由此可以看出: 友情是人生的无价之宝,让我们珍 惜友情吧!
调变化反复叠唱三次。
分组讨论:如何处理歌曲
(从速度、力度、声音、情感四 方面分析)。
歌曲应采用中等速度,充满表情 的演唱,后段的“遄行”处要略 显激动,力度渐强,结尾处减弱, 慢慢结束。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阳关三叠逐句讲解

阳关三叠逐句讲解
《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七绝,诗中表达了离别时
的感怀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阳关三叠,是指逐层逼近的关隘,也象征逐渐逼近离别之时的心情。
诗的下方附有注解,对诗中每个字进行详细讲解,可见作者对每个字
的选择都非常考究。
下面是本人对这首诗的分析和解读:
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用自然景象形容离别前的心情。
黄河远
在天边,似乎永远也到不了,而白云却近在眼前,仿佛一眨眼就要到达。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象征着孤独和寂寞,而万仞山则象
征着漫长的路程。
这个孤城就像是一个人独自站在万仞高山上,对着
远方黄河的方向凝望,再也辨不清眼前人影。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即
将发生的离别之路的无奈。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因其高低跌宕、
吟咏悠长,常被用来表现出人们的思乡之情。
杨柳是常见的树木,一般因为柔美而常常与女子相比。
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人无需因为离别而伤感,因为随着离别,我们也会拥有思乡之情。
快意羌笛,轻轻杨柳,让我们自由自在地发出思乡之声。
第四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环境优美的场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画船上听雨眠也充分展现出作者离别前的深情相拥。
春水碧绿如天上蔚蓝的天空,船只载着两位离别的友人,在听雨中慢慢沉醉,希望能够在彼此心中留下深刻的回忆。
整首诗唯美、深邃,表达了离别时的各种心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通过对自然景观、乐器、船只等意象的提炼,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感怀,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充满希望之情。
阳关三叠是什么意思

阳关三叠是什么意思
三叠阳关,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diéyáng guān.
《阳关三叠》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是目前所见的一首中国古琴曲。
意思是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
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
今仅存琴歌谱,因全曲分三段,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
后泛指送别。
成语出处
宋·周邦彦《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
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太子宾客刘禹锡每天上朝时路过一个平房,听到一个卖烧饼的男子哀叹地唱王维的《渭城曲》(即《阳关三叠》):“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给他一万钱扩大买卖,从此再也听不到他唱此曲了。
阳关三叠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读——音节音韵 摇头——音调节奏
诵读和吟唱
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声律启蒙》 《
康熙年间车万育 出处《四库全书
》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
。 “三叠” 是因为同一个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
出 自 清 末 张 鹤 《 琴 学入 门 》诵读和吟唱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形式。
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 提高我们的音乐 鉴赏力和文学表现力。
通过声音去墨染那一起一落、一浓一淡、一轻一 折、一顿一挫的华夏古韵。
《声律启蒙》
1、乐器上:除了吉他,全使用了中国传统乐器。
古琴——老者
琵琶——女子
木鱼——孩童
箫 ——男子
2、曲调上: 五声调式
3、歌唱上:加上了古人吟诗作对的语气和腔调,
优然从容,颇有禅意。
《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古琴曲。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 来鸿|对去|燕 三尺|剑|六钧|弓 人间|清暑|殿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两鬓风霜 一蓑烟雨
典故“阳关三叠”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辅黄图》卷六:“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释义用法 长安东有灞水,水上有灞桥,古代送客至此有折柳赠别的习惯。
唐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有名的送别诗,被教坊谱入乐府时,取诗中词句称作“渭城曲”或“阳关曲”因在演唱时反复咏唱,故又称“阳关三叠(叠即重唱)。
后作为送别的典故。
用典形式【折柳】 明 ·李雯:“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 落花影里,舞去还香。
”【阳关曲】 宋·李珏:“怕听阳关曲,奈短笛唤起天涯情远。
”明·郑之升:“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
”【听阳关】 宋 ·苏轼:“掩霜纨,泪偷弹。
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
”【泣渭城】 宋·苏辙:“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
”【唱阳关】唐·李商隐:“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宋·张舜民:“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唱渭城】 宋·范成大:“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渭城诗】 金·元好问:“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
”【渭城柳】 金·辛愿:“休歌渭城柳,衰老易悲伤。
”【渭城歌】 清·钱谦益:“渭城歌罢休垂泪,逐客年来实饱闻。
”【一曲阳关】 宋·柳永:“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桡。
”【三叠阳关】 宋·孙惟信:“三叠古阳关,轻寒沁,清月满征鞍。
”【四叠阳关】 宋·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西出阳关】 宋·张炎:“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阳关三叠】 宋·苏轼:“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金·王特起:“素秋晚,听阳关三叠,一尊相饯。
”【阳关西出】 宋·张炎:“尚记得行歌,阳关西出无故人。
阳关三叠原文译文欣赏

阳关三叠原文译文欣赏
《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原文如下: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晨雨洗涤了渭城的尘土,客舍的柳树也变得格外青翠。
我劝你再喝一杯酒,因为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亲朋好友相伴了。
欣赏:《阳关三叠》这首诗歌,给人一种豁达、洒脱的感觉,诗人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离愁别绪的谅解和豁达的态度。
诗中的阳关,是一个地理位置名词,也是一个历史地名,诗人通过这个地名,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融为一体,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期许。
同时,诗歌中的“渭城”、“客舍”、“柳色”等元素,也为读者提供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三叠阳关

三叠阳关
【拼音】sāndiéyángguān
【出处】《三叠阳关》声渐杳。
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宋·周邦彥《苏幕遮》词
【解释】即《阳关三叠》。
琴曲。
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
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
后泛指送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离别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阳关三叠
【押韵词】一溜烟、三十三天、楚水吴山、浮图七级,重在合尖、填海移山、七返还丹、过眼云烟、更进一竿、有碍观瞻、累见不鲜、......
【年代】古代
【成语典故】唐朝时期,太子宾客刘禹锡每天上朝时路过一个平房,听到一
个卖烧饼的男子哀叹地唱王维的《渭城曲》(即《阳关三叠》):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给他一万钱扩大买卖,从此再也听不到他唱此曲了
【成语示例】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
元·宋方壶《斗鹌鹑·送别》套曲。
阳关三叠

作品简介
• 《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 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 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 关怀。 • 阳关三叠:古琴曲。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即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因诗中有“阳关”、“谓城”两地名, 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 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
不唱的旋律部分加 了括号,这叫间奏。 间奏是歌曲不可缺 少的部分。
共听到了几次相同 的旋律?将一段旋 律反复吟唱三次, 体现了一种什么样 的情感呢?由此可 见,“三叠”是什 么涵义了吧?
拓展练习
• 这首歌曲被改编成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请对比欣赏合唱,古琴,琴歌等多种不同 形式的音响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创编情景剧
创编一个以“友情”为主题的真情短剧, 可采用歌唱、双白、舞蹈等各种形式表演。
音乐卡片•叠Fra bibliotek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三 叠是指演唱(变奏)了三次。教材中选用 的是歌曲中的一叠
学练提示
• • 吟诵诗词 学唱歌曲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阳关三叠》这首 歌曲,看到题目, 你有什么疑问吗?
介绍“阳关”。至于“三 叠”则留下悬念,让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思 考、解答。
这首歌曲有个特点, 请大家看旋律,发 现什么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美组:张斓译
华夏古韵—《阳关三叠》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
• 首先,我们来聆听一首琴歌。琴歌是指有 歌词的琴曲。它的特点是演唱者随琴声轻 吟低唱,是我国古代文人最喜爱的一种音 乐表达方式。请同学们先聆听歌曲,并回 答四个问题:
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阳关三叠中的叠指的是?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
课堂总结
本课通过演唱与感受,让同学们了解中 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 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收 集更多的中国古 代琴歌和与琴歌 有关的故事,并 于下节课与老师 、同学们分享。
请同学们用“Nu”随琴演唱第二段歌谱。注意歌 唱姿势与发声位置的准确,以及气息的保持。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二段由几个乐句构成?旋律进 行、节奏有什么特点?它所表现的音乐情绪与第 一段有什么不同?
1
2
3
请同学们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随琴填词演唱第二段。
请同学们跟随伴奏有韵味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歌姿 势的准确、气息的保持以及速度、力度的正确处理。
请同学们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第一叠,思考以 下三个问题: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
●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歌曲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用“Nu”随琴演唱第一段歌谱。注意歌 唱姿势与发声位置的准确,以及气息的保持。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段由几个乐句构成?乐句 之间有什么联系?
2 4
1 3
请同学们试着随琴填词演唱第一段。
(阳关三叠)
(叠是古代对同曲变 奏结构的一种称谓)
(唐代诗人王维)
它是根据王维的哪首诗为唱词? (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三叠》
第一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 珍。 第二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依依故恋不忍离,泪滴沾巾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谁相 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 驰神。 第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 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 无穷的伤感,尺素申,尺素申,尺素 频申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 思如梦频,闻雁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