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社区社会管理评价研究——以黑龙江垦区金沙社区为例
影响黑龙江垦区社会稳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49社会治理论坛影响黑龙江垦区社会稳定工作的几点思考卢庆久1 韩鹏2孙迎军3 张才钢1(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2.黑龙江省农垦绥化管理局 3.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摘要】 黑龙江垦区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加剧,热点问题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关系着垦区社会政治安定,制约着垦区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2016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成立垦区综治调研组,走访了部分管理局和农场,专门就影响垦区社会稳定问题展开调研,本文在分析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垦区稳定工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社会稳定;思考【作者简介】卢庆久(1962—),男,教授级高级政工师,硕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政法委。
一、影响垦区维稳工作的主要因素1.承包土地引发不稳定。
垦区普遍存在想多承包土地,但实际土地过少而引发的纠纷。
同时,也存在因土地承包年限问题发生的纠纷。
东部局有一个农场因想多承包土地引发了29人无理上访;西部有农场在新一轮承包土地过程中,因争地和承包期限问题引发了越级集体访事件。
2.房屋产权问题引发不稳定。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为加快“撤队并区”“撤区并场”进程,一栋栋楼房建起,农场场部住户迅速增加。
但由于开发商的各种原因导致项目最终没能通过审批验收,致使现已入住的业主没有合法产权手续。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引发不稳定。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农场职工为了利益,参与非法牟利,致使个人资金被骗。
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不通过法律解决,而找农场解决,走上信访之路。
4.信访及涉法涉诉访案件引发不稳定。
调研中发现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是信访及涉法涉诉访案件。
一些历史遗留的上访案件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信访难案、积案、老案等突出矛盾或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一些信访案件已三级终结、涉法涉诉已司法程序终结,上访人仍然反复上访。
5.受自然灾害和价格影响引发不稳定。
2016年一些农场受雹灾直接影响到秋收的产量。
另一方面目前受粮价影响,价格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也已经出现。
黑龙江省社区社会服务的问题分析与研究

黑龙江省社区社会服务的问题分析与研究社区作为社会基层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管理作用,社区服务则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目前,在黑龙江省的社区建设中,存在社区自治组织弱化,管理上过度行政化,社区服务项目不完善,社区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凸显了社区服务机制的不完善和社区文化建设的滞后性,而通过完善社区服务的三大内生机制,构建社区四大网络和促使社区信息建设走向高端化等几大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甘前存在的几大问题。
标签:社区;社会服务;社会功能社会是由多种类型的社区构成的组织系统。
社区社会服务可以在微观上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权利上的安全保护,确保居民不因暂时的生活困境或永久性的困难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起到弱化和防范社会冲突的作用。
同时,社会社区服务业在满足家庭、政府组织所不能满足的人们日常生活的多种需要方面,为社区功能的发挥提供必需的环境和条件。
因而,研究黑龙江省社区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寻找有效解决办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对社区社会服务的概念界定对于社区社会服务的概念,国内社会学者童星等(2006)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归纳出学术界给社区服务的两大类型定义:规范型和实证型。
指出规范型定义强调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支持下,通过调动社区的各种资源进行的福利型服务,它不包含商业化服务;而实证型定义认为社区服务是在社区内动员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
两种定义的区别即在于是否包含商业化服务,是否具有经营性。
最终,童星等学者将社区服务定义为:在政府倡导和支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需要,依托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包括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开展的具有福利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的社区福利服务和社区社会化服务;社区服务是有别于国家和市场的第三部门,即社会领域的活动,是国家无力直接满足居民公共社会需求,市场又不愿以非营利的途径去满足这些需求的社会领域的服务,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
关于黑龙江垦区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黑龙江垦区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袁汉平;钟思现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经济》
【年(卷),期】1995(000)010
【摘要】关于黑龙江垦区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袁汉平,钟思现,井宁,韩学军按照农垦局的统一安排,我们调查组一行四人于7月10日~31口对黑龙江垦区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了如下认识。
一、垦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1.黑龙江垦区现行管理体制历经数年发展变化,现...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袁汉平;钟思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4.1
【相关文献】
1.关于黑龙江垦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J], 魏斯文
2.加强反腐败力度为建设和谐垦区保驾护航——关于黑龙江垦区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J], 赵天勇;王学林;郜宪宝
3.黑龙江垦区东四局2008年草地螟发生情况调查报告 [J], 李长锁;于涵;邵向阳
4.关于维科集团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J], 杨甘霖;徐孝昶
5.黑龙江垦区“空心村”情况调查报告 [J], 张蔷[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黑龙江垦区社区社会管理评价

试析黑龙江垦区社区社会管理评价作者:韩彬概要:当前金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区环境建设管理隶度均呈现“较低”状态,可以,金沙社区当务之急应着力提高此二项指标的综合建设管理水平,以提升金沙社区整体社会管理建设水准。
除此之外,社区安全建设管理,社区服务建设管理,社区信息管理能力虽然隶属度较高,但也需要注意加大关注力度。
为强化垦区社区管理,黑龙江垦区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组织与管理体制,要求建立健全以农场党委为指导的,农场各级部门及社会积极参与的社区运营体制。
同时要求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包括拓展社区服务新领域,构建社区服务新格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观念,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网络,提高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水平等等。
1.国内研究简要回顾对社区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领域创新研究,Ahmad Raza,A. Rashid Kausar,David Paul(2007)探讨了在知识型社区的社会管理模式,结果表明,第一、知识型社区从宏观空间定位到新兴的跨边界微观,中观,及宏观社会空间操作本质上是多元互动的;第二、在不同的背景下,例如不同的组织,社区或虚拟型社区,通过社会交流,知识管理模式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及互动性[1]。
Emmanuel Marfo(2008)以加纳的社会责任谈判为例,在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制度化的公民社会参与社会自然资源管理间的关系。
指出许多人试图将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管理进行制度化,通过参与,确保社会自然资源安全。
在社区协同管理框架内,对于处理冲突,谈判已成为一个主要策略。
以加纳木材开采权谈判为例,探讨与现实及公民偏好进行相比较下的公民期望[2]。
国内研究领域注重社区管理经验推广复制,卞永军(2012)以江苏省城市黄海街道为例,对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论证,阐述了该社区的创新管理的先进经验,指出了当前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该社区当前的发展状况,归纳提出了推进社区管理的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3】,肖松琼(2012)认真的总结分析了宜昌市社区建设经验,其中包括创新组织架构,搭建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区服务管理活力,创新服务理念,提升社区服务和理能力等[4]。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探索群众工作新模式

摘要 : 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创新社会 管理 与做好 群众
大社会基础 , 从 满 足 社 会 不 同阶 层 、 不 同群 体 的 不 同 需 求 人手 , 动 员了全 社 会 的 力 量 共 同志 愿 参 与 , 实 现 了社 会 矛 盾 的 早 预 知 、 早 发现 、 早疏导、 早化解 、 早稳控。
思、 所 求 进 行 全 面 了解 和 反馈 , 及时 解决。 并 对 流 动 人 口、 刑释 解 教 人 员等 “ 特 殊人群” 信 息进 行 摸 排 , 建立信息 库, 为解决这
一
的思想 , 黑 龙江 垦区各农场 ( 小城 镇 ) 在 创 新 社 会 管 理 体 制 与
做 好 群 众 工 作 模 式 方 面 作 了许 多 有 益 的 探 索 , 积 累 了许 多宝 贵
设, 将 治安管理、 交通管理 、 消 防 管 理 与现 代 城 市 应 急 功 能 融 为
体, 使 不 同 系 统 协调 行 动 、 不 同警 种 联 合 作 战 成 为 现 实 , 实 现
是 对人 的 服 务和 管 理 , 说 到 底 是 做 群 众 的工 作 。 一 切 社 会 管 理 部
门都 是 为 群 众 服 务 的 部 门 , 一 切 社 会 管 理 工 作 都 是 为群 众 谋 利 益 的工 作 , 一 切社 会 管 理 过 程都 是 做 群 众 工作 的 过 程 。 从 这个 意 义 上说 , 群 众 工 作 是社 会 管 理 的 基 础 性 、 经常 性 、 根 本性 工 作 。 综 合 习总书 记 关 于社 会 管 理 创 新 与 群 众 工作 的主 要 论 述 , 可 以看 出 , 群 众 工 作 与 社会 管 理创 新 之 间 的 辩 证 关 系如 下 :
再析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历程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垦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 当前垦区经济的现状分析 • 垦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垦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黑龙江垦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经济发展历 程对于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完善政策体系
加大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符合垦区 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 ,为垦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垦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 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 发和产品创新,提高垦区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转型
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垦区农业生产的 现代化水平。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垦区农产品的品质 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升级转型
加快推进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垦区经 济多元化发展。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垦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和市场占有率。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农业发展
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 成就,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逐年 增加,农业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城镇化建设
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 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 市功能逐渐齐全。
工业化进程
黑龙江垦区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特别是在20世 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主 要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浅谈《黑龙江省垦区条例》对黑龙江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与展望

行 使 县 级 人 民 政 府 行 政 管 《黑 龙 江 省 垦 区 条 例 》(以 下 简 称《垦 区 条 农 垦 总 局 的 派 出 机 构 ,
例 》) 由黑龙 江省 第十 一届 人 民代 表 大会 常务 委员 理职 能。 农垦 总局 分别于2 0 1 0 年、 2 0 1 1 年、 2 0 1 2 年 会第 二十 次会 议于2 0 1 0 年1 0 月1 5日审议 通过 , 自 出 台了《关于 贯彻 实施 <黑 龙 江 省垦 区条 例 >的 2 0 1 1 年1 月1 日起 施行 , 1 9 9 2 年8 月省 七届 人 大常
生产 粮食 1 3 7 亿 斤。 管理 局登 记注册 各类企业3 0 4 9 农场 社 区管理 服务 站承 办社 会管理 委 员会 交办 的
户, 个体 工商 户 1 . 1 万户。 普通 中小 学校 1 5 所, 三 甲 居 民管理 服务事 项。 2 . 国有农场是独立承担 民事责任 的国有农业企 籍人 口2 2 万人( 常住人 口3 5 万人 ) , 2 0 1 4 年国内生产 业 , 对权 属 内的 国有土 地 、 林地 等资 源性 资产 享有
经 济 研 究
浅谈 黑龙江省垦 区条例 ) ) 对黑龙江 垦区经济社会 发展 的促进 与展望
— —
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 为例
李超 ( 黑龙 江省农 垦建 三江管理局 )
【 摘要 】 黑龙江省 垦区条例 ) ) 由黑龙江省 第十一届 人大常委 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 过 , 自2 0 1 1 #- 1 月1 日
明确 农场 党委 、 农场、 农 场社 会 行 政管 理 委 市两 县 交界地 区 , 下辖 1 5 个国有 农场 , 辖 区总面 积 分开 , 农 业管理 区、 社 区管理 服务 站 的职 责 、 职能 。 1 . 2 4 万平 方公里 , 其 中耕地面积 1 1 3 2 万亩 , 2 0 1 4 年 员会 、
黑龙江垦区农牧场社会性负担刍议

黑龙江垦区农牧场社会性负担刍议2006-11-17 15:51《中国农业会计》·王宏伟【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2005年度黑龙江垦区各农牧场社会性收入206837万元,社会性支出293647万元,收支差额86810万元,资金缺口抵减了垦区8 7亿元的企业利润。
沉重的社会性负担不仅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成为制约垦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社会性收支资金缺口的形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
这之后,又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入到北大荒轰轰烈烈的开发建设行列中。
经过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把北大荒变成了共和国大粮仓。
在开发建设进程中,数十万建设者扎根农场安家立业,对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产生了客观需求。
在当时客观历史条件下,农场自力更生兴办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
于是,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经济规律下,也在当时人们“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支配下,农场陆续建立了中小学、专职政法、市政及医疗卫生等机构,黑龙江垦区逐渐形成了农场办社会特殊体制,并由此开始负担社会性政策性支出,形成“农业企业小社会”现象。
近年来,由于垦区社会事业发展、经济改革与管理体制改革等多种原因,财政拨款的增加赶不上实际支出增长的需要,专用拨款和实际开支缺口逐年增大,一般占实际开支的的一倍以上,有的达到几倍,专用拨款入不敷出,农垦企业社会性负担相当沉重。
由于专用拨款严重不足,企业出现自补社会性开支情况,会计核算在“社会性政策性支出”、“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列支。
2005年,财政部出台《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将原在上述项目中列支的社会性开支列入“社会性支出”科目,同时将企业取得的财政补助及规费、事业等收入列入“社会性收入”科目,这有助于真实反映垦区农牧场实际情况,也有利于加强对社会性收支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垦区社区社会管理评价研究—以黑龙江垦区金沙社区为例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 158327 韩 彬【摘要】构建黑龙江垦区社区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五大二级指标,十七个三级指标,以黑龙江垦区牡丹江管局下属金沙社区为具体研究样本,得出金沙社区社会管理评价综合水准,论文最后提出了改善提高黑龙江垦区金沙社区社会管理建设的简要建议。
【摘要】黑龙江垦区 社区 社会管理 评价1.引言2012年9月25日,总局在双鸭山红兴隆管局招开了全垦区范围的强化垦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现场会。
会上对垦区创新社会管理进行现场部署。
总局党委副书记李涛强调以后加强化垦区基层建设,在做好服务于群众各项工作的同时,要推进垦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会议结束后,2012年10月同,垦区又下发了《黑龙江农垦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农场社区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垦区农场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底,垦区所有农场全部达到省级达标社区标准,农场场直社区全部达到省级示范社区标准。
为强化垦区社区管理,黑龙江垦区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组织与管理体制,要求建立健全以农场党委为指导的,农场各级部门及社会积极参与的社区运营体制。
同时要求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包括拓展社区服务新领域,构建社区服务新格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观念,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网络,提高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水平等等。
2.国内研究简要回顾对社区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领域创新研究,Ahmad Raza,A. Rashid Kausar,David Paul(2007)探讨了在知识型社区的社会管理模式,结果表明,第一、知识型社区从宏观空间定位到新兴的跨边界微观,中观,及宏观社会空间操作本质上是多元互动的;第二、在不同的背景下,例如不同的组织,社区或虚拟型社区,通过社会交流,知识管理模式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及互动性[1]。
Emmanuel Marfo(2008)以加纳的社会责任谈判为例,在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制度化的公民社会参与社会自然资源管理间的关系。
指出许多人试图将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管理进行制度化,通过参与,确保社会自然资源安全。
在社区协同管理框架内,对于处理冲突,谈判已成为一个主要策略。
以加纳木材开采权谈判为例,探讨与现实及公民偏好进行相比较下的公民期望[2]。
国内研究领域注重社区管理经验推广复制,卞永军(2012)以江苏省城市黄海街道为例,对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论证,阐述了该社区的创新管理的先进经验,指出了当前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该社区当前的发展状况,归纳提出了推进社区管理的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3】, 肖松琼(2012)认真的总结分析了宜昌市社区建设经验,其中包括创新组织架构,搭建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区服务管理活力,创新服务理念,提升社区服务和理能力等[4]。
3.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通过对黑龙江垦区社区实际调研可知,结合已有的学者对社区管理的有关研究,设定黑龙江垦区社区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这五个一级指标包括社区精神文明,社区环境建设管理,社区安全环境建设管理,社区服务建设管理,社区信息渠道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表1 黑龙江垦区社区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社区居民素质A11社区精神风尚A12社区精神文明建设A1 社区邻里间的和睦性A13社区生物生态环境A21公共服务环境景观环境A22社区环境建设管理A2居住环境建设A23安全思想意识重视程度A31特大事故处理能力A32安全预防管理A33安全教育宣传A34社区安全建设管理A3安全责任人设制管理A35社区服务资金投入状况A41社区服务人力组织保障A42社区服务建设管理A4社区服务内容的全面性A43社区信息的处理能力A51黑龙江垦区社区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A社区信息管理能力A5 社区信息的收集及存储A52社区信息宣传管理A53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黑龙江垦区金沙社区社会管理评价4.1金沙社区简介金沙社区是一座设计人口容量达15000人的现代化新型高档住宅区,所辖区域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住户4500户,人口8553人,年流动人口5000多人。
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的金沙公园各种健身、休闲、娱乐设施配套齐全。
目前纳入管理的社区党员总数达到318人,下设4个党支263部,各党支部已完成了机构建设。
成为机构健全、人员齐备、硬件设施完善,软件功能更加做到了“精、细、齐”的特点。
并开创了“三维党建”、“两委三长”和“10+X”便民服务模式。
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把服务社区居民,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完善、功能设施齐全、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和谐普惠区,把党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4.2 金沙社区社会管理评价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以黑龙江垦区金沙社区为具体研究对象,设定评价指标体系的隶属度,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专家进行沟通,将黑龙江垦区金沙社区每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规定为四类,即(高,一般,较低,低)。
实地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250份,回收率为62.5%,其本符合回收要求,得到如下隶属度表2:表2 二级指标隶属度打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隶属度打分 (高,一般,较低,低)社区居民素质(A11) 0.10(0.25 0.35 0.320.08)社区精神风尚(A12) 0.04(0.32 0.13 0.450.1)社区精神文明建设(A1)社区邻里间的和睦性(A13) 0.26(0.19 0.25 0.360.2)社区生物生态环境(A21) 0.12(0.2 0.25 0.360.19)公共服务环境景观环境(A22) 0.07(0.35 0.12 0.310.22)社区环境建设管理(A2)居住环境建设(A23) 0.02(0.07 0.18 0.250.5)安全思想意识重视程度(A31) 0.01(0.25 0.12 0.160.47)特大事故处理能力(A32) 0.04(0.25 0.08 0.230.44)安全预防管理(A33) 0.04(0.25 0.25 0.30.2)安全教育宣传(A34) 0.10(0.36 0.25 0.150.24)社区安全建设管理(A3)安全责任人设制管理(A35) 0.01(0.25 0.26 0.30.19)社区服务资金投入状况(A41) 0.08(0.12 0.35 0.230.3)社区服务人力组织保障(A42) 0.02(0.2 0.35 0.250.2)社区服务建设管理(A4)社区服务内容的全面性(A43) 0.01(0.36 0.23 0.250.16)社区信息的处理能力(A51) 0.00(0.23 0.15 0.40.22)社区信息的收集及存储(A52) 0.05(0.36 0.25 0.070.32)社区信息管理能力(A5)社区信息宣传管理(A53) 0.02(0.18 0.26 0.320.24)由以上三级指标隶属度进而可以计算出二级隶属度,见如下计算过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0.1 0.04 0.26)(=(0.09 0.11 0.14 0.06)社区环境建设管理=(0.12 0.07 0.02)(=(0.05 0.04 0.07 0.05)社区安全建设管理=(0.01 0.04 0.04 0.1 0.01)(=(0.06 0.040.04 0.05)社区服务建设管理=(0.08 0.02 0.01)(=(0.02 0.04 0.03 0.03)社区信息管理能力=(0 0.05 0.02)(=(0.023 0.018 0.0120.022)由以上隶属度可知,金沙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处于较低水准,社区环境建设管理处于较低水准,社区安全建设管理处于高水准,社区服务建设管理处于一般水准,社区信息管理能力处于高水准。
以下直观图可以清晰的表明社区管理各个方面情况,见图1:高一般较低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社区环境建设管理社区安全建设管理社区服务建设管理社区信息管理能力图1 一级指标隶属度状况4.3 建议及对策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五大影响因素中,占比最高的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占整个权重的40%,其次为社区环境建设管理,占整个影响权重的21%,第三为社区安全建设管理,占整个权重的20%,而由各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得分可知,当前金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区环境建设管理隶度均呈现“较低”状态,可以,金沙社区当务之急应着力提高此二项指标的综合建设管理水平,以提升金沙社区整体社会管理建设水准。
除此之外,社区安全建设管理,社区服务建设管理,社区信息管理能力虽然隶属度较高,但也需要注意加大关注力度。
【参考文献】[1]Ahmad Raza, A. Rashid Kausar, David Paul, (2007) "Thesocial management of embodied knowledge in a knowledgecommunit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Vol. 11 Iss: 5,pp.45 - 54[2]Emmanuel Marfo.Institutionaliz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community representation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Lessonsfrom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greement negotiation in Ghana. :[J].Community DevelopmentJournal, 2008, Vol.43 (4), pp.398-412Oxford U PressCommunityDevelopment Journal, 2008, Vol.43 (4), pp.398-412Oxford U Press.[3]卞永军,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以江苏省盐城市黄海街道为例.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年12月第6期.P16-17.[4]肖松琼.创新社区建设机制,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学习月刊。
P86-8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