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精编
环江长美乡同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环江长美乡同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环江长美乡同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环江长美乡同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进行水果、蔬菜、粮食等农作物种植、销售,家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

案例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山区,是自治区48个山区县之一。
全县总面积为683万亩,地貌结构特征为:五分山,四分丘,半分平地,半分水面、道路和村庄.现有耕地面积32。
7万亩,其中水田25万亩,保水田12万亩.全县农业人口为27万人,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80%以上是小学文化程度。
全县农业经济很落后,农民生活很贫困。
据1989年统计,全县尚有3.7万人尚未脱贫(贫困线标准为: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人均年粮食400斤),部分已脱贫的农民,由于生产条件差、经济实力较弱,因而,收入很不稳定,他们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县财政入不敷出,每年尚需国家财政补贴500-700万元。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国务院开发办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每年接受的扶贫发展资金达300-400万元。
第一部分项目的背景与内容该平原地处环江县中部,海拔高500~900米,该地区全部为缓坡土山,宜农土地面积达1万亩,土壤深厚、肥沃疏松.从1958年开始,环江县在该地区建立了国营畜牧场,经营的品种有奶牛、军马等。
由于经济与社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该畜牧场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小,到1988年,该场只有近30名职工,饲养不到100头菜牛.因此,环江县人民政府决定,利用扶贫发展资金和贴息贷款,对该地区进行综合开发。
开发的目标(目的)有二:一是开垦该地区宜农荒地,安排本县大石山区贫困农户劳动力就业,缓解大石山区人多耕地少的矛盾,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二是通过本项目的开发,总结经验,作为今后全县异地开发的典范,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摸索出一条路子。
既然平原地区的优势在于土地资源,那么,也只能开发种植业为主的项目.选择什么内容呢?经反复调查和研究,确定了项目的内容,那就是以种植三华李树为主,辅以种植粮食作物与其它经济作物并发展畜牧业。
种植粮食作物,可以解决迁移者的吃饭问题,经济作物可以争得一点收入,饲养家禽家畜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种植业项目提供有机肥料.三华李项目则是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收入.当然,从三华李树的种植到挂果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
环江原野牲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环江原野牲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环江原野牲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环江原野牲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家禽养殖、销售;甘蔗、水果种植、销售;农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产畜牧兽医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TOP5
广西通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关于 2023 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标准 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项目编号:
广西环江工投建筑 工程有限公司
HCZC2023-G2-26...
TOP6
广西通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关于 2023 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标准 农田新增建设项目(项目编号: HCZC2023-G2-2600...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TOP1 1【合同】
TOP2 6【合同】
TOP3 2【合同】
TOP4 1【合同】
TOP5 7【合同】
TOP6 1【合同】
TOP7 1【合同】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荆门法麦克斯农业 科技有限公司
0.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建筑实业开发有限
\
责任公司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建筑实业开发有限
广西环江工投建筑 工程有限公司
TOP10
广西通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关于 2023 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标准 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项目编号:
广西环江工投建筑 工程有限公司
HCZC2023-G2-26...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337.1 312.1 302.6 296.3
目标单位: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环江毛南族自
治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报告时间:
2023-08-24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县环江香猪产业发展_615_工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县环江香猪产业发展"615"工程项目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奖惩【发文字号】环政发[2013]58号【发布部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府【发布日期】2013.10.11【实施日期】2013.10.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县环江香猪产业发展“615”工程项目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环政发〔2013〕58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和驻环江中直区直市直有关单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香猪产业发展"615"工程项目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县七届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3年10月11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香猪产业发展“615”工程项目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快速推进全县香猪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做强做大环江香猪特色产业。
根据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加快环江香猪产业发展"615"工程实施意见》和《环江香猪产业化发展(养殖环节)奖励办法》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项目所指的奖励资金是自治县人民政府为大力发展环江香猪产业而出台的一项激励政策,主要引导和鼓励产区养殖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对新建和已建立适度规模养殖的环江香猪养殖场(户、小区)、生态养殖场、环江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养殖业主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
第三条本项目的奖励原则为先建后奖,先产先奖,以奖代补。
奖励办法按照《环江香猪产业化发展(养殖环节)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奖励条件及标准第四条环江香猪规模养殖场奖励条件及标准。
(一)奖励对象1、重点奖励未得到国家资金扶持,能繁香猪母猪饲养规模达到30头以上(含30头)的养殖场。
2、已得到国家资金扶持的,在原基础上扩大饲养规模、扩建升级的养殖场也可支持,并按新增饲养规模部份参照相应标准给予奖励。
农业生产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估方案

农业生产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估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农业生产项目背景分析 (4)1.1.1 政策背景 (4)1.1.2 市场背景 (4)1.1.3 技术背景 (4)1.2 项目目标设定 (4)1.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1.2.2 保障农产品质量 (5)1.2.3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5)1.3 项目预期收益 (5)1.3.1 经济效益 (5)1.3.2 社会效益 (5)1.3.3 生态效益 (5)第2章项目范围与组织结构 (5)2.1 项目范围界定 (5)2.2 项目组织架构 (5)2.3 项目职责分配 (6)第3章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 (7)3.1 农业生产技术选择 (7)3.1.1 技术选择原则 (7)3.1.2 技术选择方法 (7)3.1.3 技术选择流程 (7)3.2 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7)3.2.1 生产计划管理 (7)3.2.2 生产过程控制 (7)3.2.3 生产记录与追溯 (7)3.3 农业生产风险防控 (7)3.3.1 风险识别 (7)3.3.2 风险评估 (8)3.3.3 风险防控措施 (8)3.3.4 风险监测与预警 (8)第4章项目进度与关键节点 (8)4.1 项目总体进度规划 (8)4.1.1 项目启动阶段(13个月) (8)4.1.2 项目实施阶段(412个月) (8)4.1.3 项目收尾阶段(1315个月) (8)4.2 项目关键节点设置 (9)4.2.1 项目启动阶段 (9)4.2.2 项目实施阶段 (9)4.2.3 项目收尾阶段 (9)4.3 项目进度监控与调整 (9)4.3.1 项目进度监控 (9)4.3.2 项目进度调整 (9)4.3.3 风险预警与应对 (9)第五章项目成本与预算管理 (9)5.1 项目成本估算 (10)5.1.1 成本估算原则 (10)5.1.2 成本估算方法 (10)5.1.3 成本估算内容 (10)5.2 项目预算编制 (10)5.2.1 预算编制原则 (10)5.2.2 预算编制方法 (10)5.2.3 预算编制内容 (10)5.3 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 (10)5.3.1 成本控制原则 (10)5.3.2 成本控制方法 (11)5.3.3 成本优化措施 (11)第6章项目人力资源与培训 (11)6.1 项目人力资源规划 (11)6.1.1 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11)6.1.2 人力资源配置 (11)6.1.3 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 (11)6.1.4 人力资源激励与保障 (11)6.2 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 (11)6.2.1 团队建设 (11)6.2.2 团队管理 (11)6.2.3 团队沟通与协作 (12)6.2.4 团队绩效评估 (12)6.3 项目培训与能力提升 (12)6.3.1 培训需求分析 (12)6.3.2 培训计划与实施 (12)6.3.3 培训效果评估 (12)6.3.4 能力提升策略 (12)6.3.5 持续改进与优化 (12)第7章项目质量控制与评价 (12)7.1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12)7.1.1 质量规划:在项目启动阶段,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规划,保证项目质量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最新-环江县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策略 精品

环江县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策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辖6个镇、5个乡和1个民族乡,共127个行政村21个社区3080个村民小组。
2010年末总户数1171万户,总人口3781万人。
其中乡村户数884万户,乡村人口3243万人,占总人口的8577。
全县土地面积4553万2,耕地277万2,占土地面积61,其中水田面积158万2[1]。
环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290。
年平均气温南部丘陵199℃,北部山区157℃。
年平均降雨量北部山区1750,南部1389,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70[2]。
种植业基本布局为盆地平原地带为粮食、桑蚕主产区,中南部丘陵地带为糖蔗、水果主产区,北部山区地带为林业及香猪、香米、菜牛等特色产业主产区。
近年来,全县以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农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农民人均纯收入339752元,增加38291元,增长127[1]。
1环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目前,环江农业经济主要以粮食、桑蚕、糖蔗、水果、畜牧、林业六大产业为主。
201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8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91,比上年增长67。
其中农业增加值535亿元,占453;林业增加值143亿元,占121;牧业增加值472亿元,占40;渔业增加值016亿元,占1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4亿元[1],占12。
农业生产是环江农林牧渔业经济的重点。
11粮食生产十一五以来,全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经济作物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粮食生产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格局。
12桑蚕生产桑蚕产业是环江主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
在政府发动、技术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环江桑蚕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广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广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作者:旷爱萍岳禹钢曹世俊来源:《广西农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農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对改善生态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主要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保育、生产水平四个维度构建广西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6—2019年广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
结果显示,2006—2019年广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分为缓慢发展、波动提升、快速提高三个阶段。
制约广西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自然保护区面积、农膜使用强度和化肥使用强度。
推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需要着力于改善农业产地环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3-4374(2022)01-0037-07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in GuangxiKuang Ai-ping,Yue Yu-Gang*,Cao Shi-Jun(College of Marx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6,China)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uangxi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was constructed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producing area environment,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production level,and the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from 2006 to 2019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apply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Grey Relational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in Guangxi showed an upward trend from 2006 to 2019,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low development,fluctuating improvement and rapid improvement. The key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Guangxi are the area of nature reserve,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film use and the intensity of fertilizer use. To promote the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we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ing area,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innovat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Key words: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Entropy Weight Method,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畜牧行业)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农业畜牧行业)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案例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社会评价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山区,是自治区48个山区县之壹。
全县总面积为683万亩,地貌结构特征为:五分山,四分丘,半分平地,半分水面、道路和村庄。
现有耕地面积32.7万亩,其中水田25万亩,保水田12万亩。
全县农业人口为27万人,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80%之上是小学文化程度。
全县农业经济很落后,农民生活很贫困。
据1989年统计,全县尚有3.7万人尚未脱贫(贫困线标准为: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人均年粮食400斤),部分已脱贫的农民,由于生产条件差、经济实力较弱,因而,收入很不稳定,他们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县财政入不敷出,每年尚需国家财政补贴500-700万元。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国务院开发办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壹,每年接受的扶贫发展资金达300-400万元。
第壹部分项目的背景和内容该平原地处环江县中部,海拔高500~900米,该地区全部为缓坡土山,宜农土地面积达1万亩,土壤深厚、肥沃疏松。
从1958年开始,环江县在该地区建立了国营畜牧场,运营的品种有奶牛、军马等。
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该畜牧场运营的规模越来越小,到1988年,该场只有近30名职工,饲养不到100头菜牛。
因此,环江县人民政府决定,利用扶贫发展资金和贴息贷款,对该地区进行综合开发。
开发的目标(目的)有二:壹是开垦该地区宜农荒地,安排本县大石山区贫困农户劳动力就业,缓解大石山区人多耕地少的矛盾,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二是通过本项目的开发,总结经验,作为今后全县异地开发的典范,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摸索出壹条路子。
既然平原地区的优势在于土地资源,那么,也只能开发种植业为主的项目。
选择什么内容呢?经反复调查和研究,确定了项目的内容,那就是以种植三华李树为主,辅以种植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且发展畜牧业。
种植粮食作物,能够解决迁移者的吃饭问题,经济作物能够争得壹点收入,饲养家禽家畜壹方面能够增加收入,另壹方面也能够为种植业项目提供有机肥料。
三华李项目则是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收入。
当然,从三华李树的种植到挂果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
但正因为上述各项目周期的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整个开发项目就能顺利实施且获得成功。
第二部分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从自然条件来说,无论是土壤结构和土质,仍是气温和雨水,都很适宜该开发项目。
从产品的市场来说,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值得进壹步研究的是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制约项目的社会因素,这些社会因素包括:迁移对象及其经济现状、移民措施、移民安置措施、投资方式及迁移对象的传统观念和文化等因素。
1988年底,以该县经济开发办公室和县畜牧水产局等单位为主,组成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小组,且提出了以下壹些问题:(1)项目的目标能否被农民理解?如何做宣传工作?怎样取信于农民?(2)由于大石山区处于封闭状态,农民的思想很保守,怎样改变农民的传统习惯和观念?(3)项目需要的资金是否有保障?农民承担开发的经济能力有多大?(4)对迁移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素质作何规定?特困户占总迁移户数的比例多少?(5)本地区土地所有权和运营权是否存在问题?能开发面积多大?(6)开发后对原来的畜牧生产有何影响?怎样安置原有的职工?(7)本地区所承受的移民压力为多大?每个劳动力分配多少土地面积适宜?(8)种植三华李树的技术保障何在?农民是否需要特殊培训?如何进行培训工作?(9)项目区的交通条件如何?怎样改进?(10)移民对开垦土地的所有权形式和年限作何规定?(11)如何安排移民起初几年的生活?怎样解决他们的住房、子女上学、就医问题?(12)项目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是否造成水土流失?(13)项目区周围的农民对项目有何影响?(14)项目对被迁移农民的石山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15)参和项目的农民收入状况将如何?国家和集体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16)怎样回收贷款资金?回收贷款的形式和年限如何?(17)项目对农民的心理、价值观念有何影响?上述这些问题也是影响项目成功和否的重要原因,是关系到项目进程的制约因素,因而,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小组对这些社会经济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此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所有的建议方法和措旅都得到了县政府的批准,且很快得到了实施。
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小组首先着手的工作是确定项目开发的方案,他们先假定劳动力不成问题,而先研究开发区土地问题、移民数量、每个劳动力承包土地面积适宜量等问题。
该地区宜农土地达1万亩,开发前用途是国营畜牧场的牧场。
畜牧场放牧的方式为半自由放牧半圈饲养,而且菜牛的数量只有近100头,据估算,这种放牧方式,每头牛所需牧场面积30亩左右,按100头放牧规模计算,则3000亩放牧面积即可。
他们仍注意到国营畜牧场的运营规模不可能再扩大,因为经济效益且不十分理想,很多牧场职工已不安心自己的工作。
因此,在该地区划分出壹定面积的土地进行开发已不成问题,不会影响原牧场的正常放牧,同时,原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在进行开发时,把土地分配给移民所有和运营不会受到什么阻碍因素。
考虑到资金实力、原畜牧业的正常生产及土质适宜性等方面、因素,确定了项目开发的总面积为2500亩左右,同时也确定了每个劳动力承包开发土地面积为10~15亩。
他们认为:劳动力承包的开发土地面积太少则达不到较高的收入,仍然解决不了温饱,运营效益也不好,承包面积太多,也难于运营和管理。
这样,本项目能承受的劳动力为200~250人。
原先已确定了本项目的开发内容是以种植三华李树为主,同时种植稻谷,红薯、黄豆等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且饲养家畜家禽。
这些开发内容有何技术保障呢?由于该县传统农业就是种植稻谷等作物且饲养家畜家禽,因而,无需对此进行特殊的技术服务和培训。
对农民来说,唯壹较为生疏的内容为种植三华李树。
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小组也注意到了,三华李树适应性较强,管理也不须十分严格。
同时,该县原来就有壹个园艺场,能够向农民提供种植三华李树的经验和示范,这样技术服务问题也就不成为项目的制约因素了。
分析上述问题之后,接下来则是研究项目劳动力来源、结构、素质等问题。
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小组把目光首先投向了本县毛南族之乡的上南、下南和木论三个乡。
这3个乡位于环江县的西部,海拔852~990米,是全县最穷的石山地区,从统计资料(1987年),能够了解这三个乡的基本情况和经济状况(见附表8-1)。
从附表8-1的统计资料中表明,这三个乡都没有稳定脱离贫困,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水田面积更缺,人均年纯收入为全县人均纯收入的壹半。
从总体上来说,这三个乡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很不稳定,风灾、雨灾、旱灾和冰雹频繁,大大影响了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另外,该地区的交通很不发达,有些村仍没有通公路,居住分散,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小组又对农户进行了典型抽样调查,有针对性地调查了居住在深山中的农民,发现这些农民绝大多数为特困户,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人均纯收入在120元以下,人均年粮食不超过300斤(包括红薯、魔竽等产量),这里的农民壹般在4~7月断粮,靠国家返销和救济粮度日,且且,这些地方交通极不方便,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都很困难,因此,把这里的劳动力迁移出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也有可能。
于是,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小组把项目所需的劳动力来源确定于这三个乡的深山地区。
由于本项目的目标就是要扶持贫困户,因而,他们作出了移民规定:侧重搬迁特困户,迁移的劳动力应是智力健全、身体健康、具备劳动体能和技能、年龄在18~50岁之间,且不限制每户迁移的劳动力和非劳动力的人数,搬迁时要求农户携带必要的粮食、农机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且坚持迁入迁出自愿的原则。
1989年春,移民初始时,农户报名且不踊跃,主要原因有二:壹是农民的乡土观念较浓,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自己的窝子里,尽管贫穷但已习惯了,对自己的那份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二是对重新开垦土地,另起炉灶成功的信心不足,不少人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经过各级政府干部反复宣传,有针对性地做发动工作,上南乡的40个农民作为第壹批移民来到了平原开发区,但当他们见到眼前的壹片荒地时心又凉了,当时就走了5人,第二天又走了7人,接连几天就全部离开了开发区。
为了增加政策的拉力,吸引农民加入项目,社会评价小组制定了优惠政策和措施的建议方案,且得到了县人民政府的批准。
它们是:由政府统壹组织荒地开发,政府预支全部直接生产性投资,如肥料、农药、果苗等费用;政府统壹负责维修道路、灌溉设施等;每户补助400元钱修建土木结构住房;在开发期前三年,政府预付农户生活费,第壹年为每人每月60元,第二、三年分别为50、40元;林果收入为四六分成,其中四成归集体,六成归农户自己;林下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收入全部归农户自己;免收农业生产税;农户开垦的荒地能够长期使用,子女能够继承。
由于全面地考虑了项目各制约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旋,因而,移民和项目的工程进展十分顺利。
1989年有39个农户迁移到项目区,其中有特困户33个,迁移的劳动力为56人,共73个人,当年开垦荒地l000亩,种三华李树635亩,约16500株;1990年冬,又有200个农户申请迁入项目区,最后批准了67户,其中56个特困户,劳动力人数为132个,加上非劳动人口总共为180人,开垦荒地1500亩,种三华李树660亩,约17400株。
1991年又有14个特困户迁入了项目区。
到目前为止,项目区共迁入130户,274人,204个劳动力,共开垦2500亩荒地,已种三华李树1530亩,开垦稻田250亩,每户都建起了壹、二间土木结构的住房。
基本完成了迁移和项目工程建设任务。
附表8-2列示了项目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价结果。
这是因为,果树项目内容为整个项目的主要内容,其它项目投入和产出对整个评价结果不敏感。
(2)上表中所有投入和产出要素都用影子价格计算,其中劳动力机会成本为每人每年464.25元,土地机会成本为每亩每年10元,李子影子价格为500元/吨。
第三部分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1.就业效果。
该项目壹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转移大石山区贫困农民,安排劳动力就业,因此,分析项目的就业效果很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和其它农业项目有所不同。
因为它是异地开发项目,所以,在分析就业效果时,壹般侧重分析单位移民或单位劳动力迁移安置费用。
安置费用包括俩个方面:壹是安置迁移者生活费用;二是维持劳动力正常生产费用。
安置费用且不包括项目的全部费用和项目实施费用。
从1989~1990年,该项目共投入258800元安置费用,为了进壹步改善人畜饮水问题,仍需投资300000元购买和安装供水设施,这样,总安置费用达到558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