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

合集下载

第7课 散文诗二首(最新课件)

第7课  散文诗二首(最新课件)

画面1: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 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 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 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 小小影子吗?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 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 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 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比较维度
思想内容相同点金色花来自荷叶母亲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
(1)“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2)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为了表明“我”家对莲花有很深的感情,大 家都很喜爱莲花,借祖父的话,暗示“我” 与莲花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莲花 埋下伏笔。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金色花》写了“我” 和妈妈的哪几副捉迷藏的画面?想象其中的一 幅画面,设计朗读脚本,读出情味。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 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 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 会认识我吗?
示例1: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 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 ∨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 ↗,你会认识我吗?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诗集《春水》、《繁星》 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大自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荷叶 母亲》中写了几次 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作者的心境 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 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 银边。

第7课《散文诗二首》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三次嬉戏: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 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在这首散文诗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和 一个怎样的妈妈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 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 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这段话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把母亲比作荷叶, 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由衷的感激。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文中关 于母亲的文字只有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 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文中写母亲, 完全使用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 征了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托荷 赞母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红莲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对故乡 第一部分(1-3): 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 第二部分(4-7): 景。 第三部分(8-9): 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
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
打得左右攲斜。
“左右攲斜”形象地写出了红
莲在雨点的打击下东倒西歪、
无处可躲的情态,为后文写荷
叶在风雨中庇护红莲做铺垫。
荷叶护莲图 (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 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第二次嬉戏

7 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记 重点字词
生难字
匿.
(nì)笑 沐.(mù)浴 嗅.
(xiù)到 并蒂.(dì) 祷.
(dǎo)告 攲.(qī)斜 梗.
(gěng) 荫蔽..(yīn bì) 遮.
(zhē)蔽 徘徊..(pái huái) 菡萏..
(hàn dàn) 多音字
荷⎩
⎪⎨⎪⎧hé(荷叶)hè(荷锄) 闷⎩⎪⎨⎪⎧mēn (闷热)mèn (烦闷) 落⎩⎪⎨⎪⎧luò(掉落)lào (落枕)là(丢三落四)luō(大大落落) 形近字
⎩⎪⎨⎪⎧嘻(xī)嘻哈嬉(xī)嬉戏 ⎩
⎪⎨⎪⎧蓬(péng )蓬松篷(péng )敞篷车 重点词
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①洗澡;② 借指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 某种环境中。

欹斜:倾斜,歪斜。

欹,倾斜。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第9段“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心中的雨点”
暗指
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和坎坷磨难。
深入探究 本文与《金色花》有哪些异同点?
比较维度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表达母爱 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
——
喜悦、温馨、明朗,带有儿童 调皮的口吻
象征手法、 托物言情
缘情造景
贰 风格。(重点)

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 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难点)
金色花
泰戈尔
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 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 朵。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
诗人。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诗歌艺 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代表诗集有 《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 鸟集》等。母爱和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 题。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亚洲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嘻( xī )笑嘻嘻 嬉( xī )嬉戏 熹( xī )熹微
词语集注
“匿”意为“隐藏”,如
也可比喻接受某种美好
“匿名”“销声匿迹”。
的事物或享受某种氛围。
• 匿笑:偷偷地笑。
• 沐浴:洗澡。
课文解读
本诗叙述了“我”与母亲嬉戏的三个画面,请分别
概括这三个画面的内容。
学习任务单
画面
内容
画面一 画面二 画面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郑振铎译。《金色花》是泰戈尔的 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中期的作品。 二十世纪初,泰戈尔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 双儿女又相继夭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 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 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新月集》 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初中语文七上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初中语文七上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2.填空。 (1)泰戈尔, 印度 (国籍)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 新月集 》 《园丁集》《 飞鸟集 》等。 (2)冰心,原名 谢婉莹 ,作家、诗人。其作品的三大主题是 自然 、 童真 、 母爱 。崇尚“爱的哲学”,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风雨荷塘 厉彦林
①凡到过济南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北方古 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 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貌。每当看到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 起清代诗人刘风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 此,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⑤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在细密的波纹上流溢, 流溢……
⑥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了我的衣衫 上。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着,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 在寻找食物?一切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 尽的渴求或是期冀。
⑧望着,望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⑨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 一片雾,一片梦。 ⑩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 风雨……
(选自《万象》)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远望绿柳新房,自然柔和;
④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 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 绯红。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 或聚首细语。恰似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诗。一阵阵 微风吹过,田田的荷叶推推搡搡,把荷香一缕缕送到对岸,飘飘逸逸,空空灵灵。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0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0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③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 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窗外打雷了,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密集的雨 点,打得左右倾斜。
③组中第一句的表达更雅致,多用雅词;第二句则只是常规表达, “愈”“攲斜”多用于书面,而“越”“倾斜”则多用于口语,表 达缺乏一定的新意。
小结
金色花VS荷叶·母亲
泰戈尔,印度作__家__、诗__人___。主要作品有诗 集_《__吉__檀__迦__利、》_《__新__月__集、》 _《__园__丁__集、》 《__飞__鸟__集》_等,是亚洲第一位 诺__贝__尔__文__学__奖_ 的获得者。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力 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印度人称 为“瞻波伽” 金色花 ,又译作“ 诗圣 ”,印度圣物,木 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内容梳理
金色花VS荷叶·母亲
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提到了三次“我”与母亲的嬉戏,分别是什么? 2.“我”变成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吗?“我”给母亲带来了 什么? 3.“我”是怎样的形象?你从哪些 词句 看出来的? 理解母亲所 说的“坏孩子”?
内容梳理
金色花VS荷叶·母亲
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提到了三次“我”与母亲的嬉戏,分别是什么?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比较阅读
金色花VS荷叶·母亲
你从哪些地方能读出来这种特点?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读给你的同桌 或其他小组成员听,并交流感受。
读一读结尾:
《金色花》的语言清新、灵动、活泼,充满童趣。 孩子变成了金色花,一天里陪伴母亲,为母亲遮阳,孩子的内心充满喜悦, 当他再次变回孩子的时候,也知道用无私回报母爱,他故意和妈妈打趣,尽 显调皮,但却让人感受到母子之间的亲密和谐。 而《荷叶·母亲》的结尾则含蓄蕴藉,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自己,直 抒胸臆,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7散文诗二首+批注

7散文诗二首+批注

7散文诗二首+批注
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结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以散文的自由流畅和诗歌的韵律美感为特色。

下面我将为你呈现两首散文诗,并附上批注。

散文诗一,《沉默的夜晚》。

沉默的夜晚,星辰点缀着天空,月亮如银盘悬挂其中。

大地静寂无声,只有微风轻拂树叶的声音,如诗如画。

批注,这首散文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写星辰和月亮的美丽,以及大地的静谧,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感。

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夜晚的场景中。

散文诗二,《流淌的河水》。

河水如歌,奔腾而过。

它源远流长,蜿蜒曲折,贯穿山川。

河水载着岁月的痕迹,承载着人们的生活。

它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希望的源泉。

批注,这首散文诗以描写河水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为主题,通过形容河水的奔腾和流动,表现了它的生命力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同时,作者也暗示了河水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和希望,寓意深远。

以上是两首散文诗及其批注。

散文诗以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意境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希望这些作品和批注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和欣赏的乐趣。

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墨剑飘雨
品读课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 这是一个liy怎ong样qian的g 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在阅读中仿
佛看到李永了强一个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小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
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这是一位沉静、
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品读课文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①当妈妈liyo做ngqia祷ng 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李永强
批注:让妈妈可以闻到花香。
②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批注: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③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又成了你的孩子,求 你讲个故事。
墨剑飘雨批注:妈妈给我知识与智慧。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检查预习——理解词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匿笑李:永强 偷偷地笑。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攲斜:倾斜,歪斜。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点我放课文朗读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急和欣喜。
墨剑飘雨
品读课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4永)强liyon“gqian我g 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
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读出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 开放花瓣散香气
三次嬉戏 投影子在书页上 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对话: 母子情深
回报母爱
写作特色
7 散文诗二首/
❶想象丰富,富有情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 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完全符合 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竟“ 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最后,当母 亲询问他到哪里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 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预习检查
7 散文诗二首/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攲斜:倾斜,歪斜。 慈怜:慈爱怜惜。
荫蔽:(树叶)遮蔽。
整体感知
7 散文诗二首/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散文诗,说说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 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人物:“我”(一个孩子)和妈妈
事件: 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 与妈妈嬉戏。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泰戈尔
知识备查
7 散文诗二首/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 人。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 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 《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 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泰戈尔还擅 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 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整体感知
7 散文诗二首/
2.课文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精读细研
7 散文诗二首/
1.再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 的孩子?一位什么样的妈妈?
知识备查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又译作“瞻 波伽”或“占波”,印度 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 金黄色碎花。
预习检查
读一读


匿笑 沐浴
pái huái ruì
徘徊 花瑞
zhē
yīn bì
遮拦 荫蔽
7 散文诗二首/
xiù
嗅到
hàn dàn
菡萏
dì
并蒂
ɡěnɡ dǎo
梗 祷告

yǎn
欹斜 衍
zǐ
感悟一: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亲不会有任何 的保留,为了孩子她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牺牲她的生命。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人生中,不管遇到多少风吹雨 打,母亲总是为我们遮风挡雨,帮助我们战胜挫折,就像雨中 的荷叶默默地弯下腰来保护红莲。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 人,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母亲,请您相信,红莲总有一 天会绽放,会给您最好的回报。
合作探究
7 散文诗二首/
4.回顾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 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比较维度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相同点
赞美母 爱的神圣与 伟大。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既有母爱的光辉, 又有孩子的爱心
赞颂母爱的伟大
明朗圣洁
凄清含蓄
缘情造景
( 缔 )dì结
瓜dì ( 蒂 )
7 散文诗二首/
( 祷 )dǎo告
( 铸 )zhù造 ruì( 瑞 )雪 duān( 端 )正
( 揣 )chuǎi摩
预习检查
7 散文诗二首/ 词语解释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含苞未放。
合作探究
7 散文诗二首/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 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 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合作探究
7 散文诗二首/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 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 不过是脆弱无力的水珠而已。
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 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课堂小结
7 散文诗二首/
概括主题
这首散文诗,由雨天里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 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课堂小结
7 散文诗二首/ 学后感悟
触景生情
质朴秀丽
淡雅清婉
既有慈爱善良温
塑造了为孩子
柔的母亲,又有调皮、遮风挡雨,关爱呵
活泼、可爱的孩子。 护孩的母亲形象。
合作探究
7 散文诗二首/
5.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散文诗这一体裁有什么特点。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 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 象;
姊妹
预习检查 多音字
( hé )荷叶 荷
( hè )荷枪实弹
( yīn )绿树成荫 荫
( yìn )荫庇
7 散文诗二首/
( qiǎo ) 悄然无声 悄
( qiāo ) 静悄悄 ( yīng )应该 应 ( yìng )应接不暇
预习检查 形近字
花gěng( 梗 ) 田gěng( 埂 ) ( 哽 )gěng咽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辨儿,看着你工作。 B.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乖凉。 C.俳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 D.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解析】A项中,“辨”应为“瓣”;B项中,“乖”应为“乘”; C项中,“俳”应为“徘”。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 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 “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整体感知
7 散文诗二首/
1.文中几次写到作者看红莲?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红莲
心情
开满、亭亭
有些烦闷
左右欹斜
不适意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宁的心绪散尽
不摇动
课堂小结
7 散文诗二首/ 概括主题
这首散文诗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生发想象,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 孩子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 的美好与圣洁。
课堂小结
7 散文诗二首/ 学后感悟
这首散文诗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对母亲的依恋 和感激,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而现实生 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习惯于在母爱中沐浴,很少去回 报。学了本诗后,我们应该将自己对母亲的爱转化到行 动上。
了出来。
合作探究
7 散文诗二首/
1.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征 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 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 中的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 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母亲 的热爱和亲昵。
合作探究
7 散文诗二首/
再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①荷叶护莲图。雨,打谢了那朵白莲,让人心生怜悯,但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 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感到欣喜并为之感动。这多像母亲 啊,当我遇到人生的风雨时,母亲就如那勇敢慈爱的大荷叶一 般呵护着我,让我倍感温暖。
精读细研
7 散文诗二首/
②红莲盛开图。白莲在雨中凋谢了,而那朵红莲“昨 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这令我感动,让我想到了风雨中的坚强,启迪我直面人生 的风雨,努力向前。
7 散文诗二首/
同学们,提到母亲你会想到哪些事物? 那么,诗人笔下又会怎样表达孩子与母亲之间的 感情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 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七年级语文上册
7 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7 散文诗二首/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难点)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重点)
精读细研
7 散文诗二首/
3.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 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 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 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 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 爱的化身。
课堂小结
7 散文诗二首/
感悟二: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父母对 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 了父母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 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掖紧的被角。用 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他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 港湾。当风雨袭来时,他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 在他们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会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