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缩句扩句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缩句、扩句、 仿句、单句、 复句

中考语文缩句、扩句、 仿句、单句、 复句

缩句、扩句、仿句、单句、复句一、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但不改变句子本身的基本意思。

缩句,有助于我们抓住长句的主要内容,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缩句的基本方法如下:(一)要理清主干和枝干。

句子的主要成分好比大树的主干,表示“谁”或“什么”“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句子里缺少主要成分,就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了。

修饰成分好比大树的枝叶,表示修饰、限制、补充的意思。

句子里缺少必要的修饰成分,句子就显得不形象、不生动了。

例如“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一句的主干是“颐和园是公园”,其他部分就是枝叶(二)要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

缩句时,要找准主干和枝干,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例如“大雕塑家罗丹塑造了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中的“罗丹”“塑造”“像”都是中心词,也就是主干,将这些留下来,去掉枝干,就成了一个短句,即“罗丹塑造像”。

如果去掉了句子中的主干,句子就会变得意思模糊不清,甚至改变了原意。

例如:“班主任和几位小朋友一起在运动场中愉快地踢球”,如果缩成“小朋友踢球”就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了。

(三)保持原句句式。

例如把“我们中队的少先队员争先恐后地搬砖”缩写成“少先队员搬砖了吗?”就明显地改变了原句的句式,这是不符合缩句的要求的。

又如将“老麻雀不能丢下自己的孩子一个人走开”缩写成“老麻雀能走”就不对了。

应保留“不能”,将句子缩写成“老麻雀不能走”。

二、仿句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运用题。

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规定的句式模仿写作。

其实质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这里结合近年来的中考题谈谈仿句题的题型特点与解答方法。

(一)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积累与运用。

1.比喻。

①明喻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X力的表达。

扩句缩句改句训练大全

扩句缩句改句训练大全

扩句缩句改句训练大全扩句是指将一个简单句扩展成一个复合句或复杂句的过程。

扩句的目的是丰富句子结构,提升句子的表达力和语言的多样性。

扩句可以通过增加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手段来完成。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扩句方法,帮助你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

一、扩句方法1. 增加主语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增加主语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具体。

例如:- 原句:他跑步。

- 扩句:他是个运动员,经常在晨跑。

2. 增加谓语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增加谓语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加丰富。

例如:- 原句:她唱歌。

- 扩句:她唱歌很动听,每次唱完都会得到观众的掌声。

3. 增加宾语宾语是句子的重要成分,增加宾语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具体。

例如:- 原句:他喝水。

- 扩句:他一口气喝完了一瓶冰水。

4. 增加状语状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增加状语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 原句:她去学校。

- 扩句:她今天早上兴致勃勃地去学校参加英语角活动。

二、缩句方法1. 省略主语在上下文中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 原句:我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

- 缩句: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

2. 省略谓语在上下文中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谓语,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 原句:他在画画。

- 缩句:在画画。

3. 省略宾语在上下文中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宾语,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 原句:我吃了一个苹果。

- 缩句:吃了一个苹果。

4. 省略状语在上下文中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状语,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 原句:他在公园里散步。

- 缩句:在公园里散步。

三、改句方法1. 改变句子的语序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 原句:我爱学习。

- 改句:学习,我爱。

2. 改变句子的时态通过改变句子的时态,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具体。

例如:- 原句:她唱歌。

- 改句:她刚刚唱过歌。

3. 改变句子的词性通过改变句子中的词性,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

缩句和扩句技巧及方法

缩句和扩句技巧及方法

缩句扩句的技巧及方法
四、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①我吃饭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我在什么地方怎样地吃饭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例①
我很尊敬我的那个慈祥的爸妈妈和严厉的爸爸;缩句
我尊敬爸爸妈妈

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缩句
缩句的注意事项: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

扩句缩句

扩句缩句
扩句方法
扩句与缩句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 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 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 是谁,与我的关系,这 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 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 地读书”。 2. 整体扩句法。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旗升起来了”,按 “什么 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 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缩 句:
1、我们的黄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语文作业。 黄老师 批改 作业。 2、边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祖国的边疆。 战士 保卫 边疆。 3、咆哮的洪水很快地淹没了美丽的村庄。 洪水 淹没了 村庄。 4、一群可爱的海鸥飞过风平浪静的海面。 海鸥 飞过 海面。 5、善良的兄妹俩在优美的琴声中陶醉了。 兄弟俩 陶醉了。 6、愤怒的小马瞪着铜铃般的眼睛。 小马 瞪着 眼睛。 7、老师富有哲理的几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话 印在 心上。 同学们 做 作业。 8、同学们在教室认真地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脸 红。 9、这个可爱的战士的脸红得像个大苹果。 10、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绿色的大地。 春风 吹遍了 大地。 11、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兴地挥舞着花束。 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 12、六(1)班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消息。 同学们议论消息。 13、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开展 活动。 学校 14、我紧紧地握着这个女孩的手。 我 握着 手。 15、年轻的战士献出宝贵的生命。 战士 献出 生命。 16、我和小刚一起来到农贸市场。 我和小刚 来到 市场。

扩句和缩句的例子及答案三年级

扩句和缩句的例子及答案三年级

扩句和缩句的例子及答案三年级
扩句和缩句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扩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成分来丰富原句的意思,而在缩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语,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下面,我将以三年级为例子,给大家介绍一些扩句和缩句的例子及答案。

1. 扩句
1)原句:小明在做作业。

扩句后:小明在靠着桌子认真地做语文作业。

2)原句:小狗很喜欢跑。

扩句后:小狗非常喜欢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奔跑,它的快乐溢于言表。

3)原句:小鸟在树枝上歇息。

扩句后:小鸟在翠绿的树枝上歇息,它的羽毛在微风中轻轻舞动,显得格外美丽。

2. 缩句
1)原句: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了游乐场,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缩句后:我和朋友们去了游乐场玩得非常开心。

2)原句:垃圾分类是个好习惯,它可以保护环境。

缩句后: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原句:小鸟在阳光明媚的天空中飞翔,它的羽毛格外美丽。

缩句后:小鸟在阳光明媚的天空中飞翔,羽毛格外美丽。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扩句和缩句都可以丰富原句的意思,让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扩句和缩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子成分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加练习。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扩句和缩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写出更加精彩的语文作品。

扩句和缩句的例子及答案

扩句和缩句的例子及答案

扩句和缩句的例子及答案扩句和缩句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通过扩句和缩句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言语的美感。

本文将列举一些扩句和缩句的例子及答案,并解释其应用场景和语言特点。

扩句的例子:1.真理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实验后发现的。

扩句后:真理是经过无数次实验、科学家们用智慧和勤劳探索所发现的。

答案解析:该句原本只用了一个简单的谓语“发现”,扩句后增加了形容词“智慧、勤劳”和状语“经过无数次实验”对“科学家们”这个主语进行修饰,使得句子更加详细和精确。

2.风景如画的湖面上,游艇穿梭着。

扩句后:风景如画的湖面上,游艇在阳光的映衬下穿梭着,白色的帆翻卷着水花。

答案解析:该句原本只用了一个形容词短语“风景如画”的描写,扩句后增加了状语“在阳光的映衬下”和描述游艇的细节“白色的帆翻卷着水花”,使得句子更加丰富和生动。

3.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扩句后:小明在经过反复的练习和认真的复习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他和父母都感到非常高兴。

答案解析:该句原本只用了简单的谓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扩句后增加了状语“在经过反复的练习和认真的复习后”和承接句“让他和父母都感到非常高兴”,使得句子更加连贯和自然。

缩句的例子:1.他们三人正在商量明天的计划。

缩句后:他们三人商量明天的计划。

答案解析:该句缩去了状语“正在”,简化了句子结构,使得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2.小芳说她要去旅游,路上花费要5000元。

缩句后:小芳说,旅游要花费5000元。

答案解析:该句缩去了状语“路上”,用“旅游要花费”的方式代替了“路上花费”,使得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3.朋友们都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

缩句后:朋友们对他赞不绝口。

答案解析:该句缩去了“的表现”这一句子成分,用“对他”代替了“对他的表现”,简化了句子结构,使得句子更加简练。

总结: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句和缩句都有它们的应用场景。

句子成分缩句扩句

句子成分缩句扩句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

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

汉语: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六年级语文扩句和缩句

六年级语文扩句和缩句

起航教育改变句型一、扩句和缩句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如: 1、太阳升起。

2、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缩句与扩句刚好相反,既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简洁,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写小麻雀。

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4、删去数量短语。

5、起修饰限制的时间地点要去掉。

6、“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7、“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8、“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稳。

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更加肯定,感情强烈,语调更高。

如:作为一个市民,应该遵守公共道德。

作为一个市民,难道不应该遵守公共道德吗?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第一步: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吗、呢等),把问号改为句号。

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通过朗读检查是否修改正确)。

比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第一步: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不……吗?”、“怎么能(会)……呢?”,把句号改成问号。

第二步: 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第三步:通过朗读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意思是否一样。

三、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改把某人说的话直接描述出来,叫直接叙述。

如:李老师说:“同学们学不好,我不安心。

”把某人说的话通过第三人称转述出来,叫间接叙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

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

汉语: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缩句的基本原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
一是“谁干什么”法,
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
“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
“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
“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
只能缩成
“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
若缩成
“共产党员出卖权利”
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
应该缩成
“枝叶把阳光挡住了”,
而不能缩成
“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若缩成
“旧围裙里兜火柴”,
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
“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
“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
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缩句方法:
1.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2.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 “自我提问”法——“谁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4. “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缩句注意事项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 灯照耀着建筑。

B: 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 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 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C 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 B 句是正确的。

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发现了小船。

墙上满是爬山虎。

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洞可以加深加阔。

他寻找证据。

巨人度过了严冬。

孩子们在花园里愉快地游戏着。

孩子们游戏着。

花园又成了乐园。

雪都融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