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3

合集下载

三个宇宙速度

三个宇宙速度

三个宇宙速度1.三个宇宙速度的推算及其意义⑴ 三个宇宙速度的推算①第一宇宙速度(即环绕速度)计算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在近地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由mg R v m RMm G ==22得s m gR R GM v /109.73⨯===.例1. 已知地球与月球质量比为8:1,半径之比为3.8:1,在地球表面上发射卫星,至少需要7.9km/s 的速度,求在月球上发射一颗环绕月球表面运行的飞行物需要多大的速度?分析:地球上卫星需要的向心力来自地球的引力,月球上的飞行物需要的向心力是月球对它的引力.解答:发射环绕地球表面运行的飞行物时,有2R GmM 地地=m地地R v 2发射环绕月球表面运行的飞行物时,只有2R GmM 月月= m月月R v 2由此即可得:v 月=月地地月R R M M ⋅·v 地=8.31181⨯×7.9×103m/s =1.71×103m/s②第二宇宙速度(即脱离速度)的推算如果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等于或大于1l.2km /s ,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这个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为了用初等数学方法计算第二宇宙速度,设想从地球表面至无穷远处的距离分成无数小段ab 、bc 、… ,等分点对应的半径为r 1、r 2 ……,如图所示.由于每一小段ab 、bc 、cd … 极小,这一小段上的引力可以认为不变.因此把卫星从地表a 送到b 时,外力克服引力做功)11()()(111121r R GMm R r r R Mm G R r R Mm GW -=-⋅=-= 同理,卫星从地表移到无穷远过程中,各小段上外力做的功分别为)11(212r r GMm W -=)11(323r r GMm W -= …)11(1n n n r r GMm W -=-)11(∞∞-=r r GMm W n把卫星送至无穷远处所做的总功 RMm G W W W W W W n =+++++=∞ 321为了挣脱地球的引力卫星必须具有的动能为RMm G W mv ==2221所以s km gR RGMv /2.11222===例2.已知物体从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 2=RGm2,其中G 、m 、R 分别是引力常量、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已知G =6.67×10-11N·m 2/kg 2,c =2.9979×108 m/s.求下列问题:(1)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叫作黑洞,设某黑洞的质量等于太阳的质量m =1.98×1030 kg ,求它的可能最大半径;(2)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10-27 kg/m 3,如果认为我们的宇宙是这样一个均匀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逃逸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宙,问宇宙的半径至少多大?解答:(1)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可知,任何天体均存在其所对应的逃逸速度v 2=RGm2,其中m 、R 为天体的质量和半径.对于黑洞模型来说,其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即 v 2>c所以R <22c Gm =283011)109979.2(1098.1107.62⨯⨯⨯⨯⨯-m=2.94×103 m即质量为1.98×1030kg 的黑洞的最大半径为2.94×103m.(2)把宇宙视为普通天体,则其质量m =ρ·V =ρ·34πR 3①其中R 为宇宙的半径,ρ为宇宙的密度,则宇宙的逃逸速度为v 2=RGm2 ②由于宇宙密度使得其逃逸速度大于光速c ,即v 2>c③则由以上三式可得R >Gc πρ832=4.01×1026 m ,即宇宙的半径至少为4.24×1010光年.③第三宇宙速度(即逃逸速度)的推算脱离太阳引力的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为s km v /30=地,根据推导第二宇宙速度得到的脱离引力束缚的速度等于在引力作用下环绕速度的2倍,即s km s km v /4.42/3022=⨯=地因为人造天体是在地球上,所以只要沿地球运动轨道的方向增加s km v /4.12=∆即可,即需增加动能2)(21v m ∆.所以人造天体需具有的总能量为2322221)(2121mv v m mv E =∆+= 得第三宇宙速度s km v /7.163=⑵ 宇宙速度的意义当发射速度v 与宇宙速度分别有如下关系时,被发射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有所不同①当v <v 1时,被发射物体最终仍将落回地面;②当v 1≤v <v 2时,被发射物体将环绕地球运动,成为地球卫星;③当v 2≤v <v 3时,被发射物体将脱离地球束缚,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④当v ≥v 3时,被发射物体将从太阳系中逃逸。

第四章第三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第四章第三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第三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1)数值 v 1=7.9 km/s ,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最大的环绕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①由G Mm R 2=m v 2R 得v = GM R. ②由mg =m v 2R得v =gR .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11.2 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16.7 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发射卫星,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行,请思考:(1)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如何计算第一宇宙速度?(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重难提炼]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法一:由G Mm R 2=m v 21R 得v 1=GM R=7.9×103 m/s. 法二:由mg =m v 21R得v 1=gR =7.9×103 m/s.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此时它的运行周期最短,T min =2πR g=5 075 s ≈85 min. 2.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1)v 发=7.9 km/s 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2)7.9 km/s<v 发<11.2 km/s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3)11.2 km/s ≤v 发<16.7 km/s ,卫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4)v 发≥16.7 km/s ,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典题例析](2018·南平质检)某星球直径为d ,宇航员在该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若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A.v 02 B .2v 0d h C .v 02h d D .v 02d h[跟踪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 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A .该卫星在P 点的速度大于7.9 km/s ,小于11.2 km/sB .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C .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 点的速度大于在Q 点的速度D .卫星在Q 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近地卫星、赤道上的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重难提炼]三种匀速圆周运动的参量比较近地卫星(r 1、ω1、v 1、a 1) 同步卫星(r 2、ω2、v 2、a 2) 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r 3、ω3、v 3、a 3) 向心力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线速度 由GMm r 2=m v 2r得 v =GM r,故v 1>v 2 由v =rω得v 2>v 3 v 1>v 2>v 3向心加速度 由GMm r 2=ma 得a =GM r2, 故a 1>a 2由a =ω2r 得a 2>a 3 a 1>a 2>a 3轨道半径r 2>r 3=r 1 角速度 由GMm r 2=mω2r 得ω=GM r 3,故ω1>ω2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ω2=ω3ω1>ω2=ω3 [典题例析](2018·沧州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还未发射,在赤道表面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 是近地轨道地球卫星;c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 )A .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C .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D .d 的运动周期可能是20 h[跟踪训练] (2018·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a 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 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c 为地球的同步卫星,以下关于a 、b 、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 b >a c >a aB. a 、b 、c 的角速度大小关系为ωa >ωb >ωcC. a 、b 、c 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v a =v b >v cD. a 、b 、c 的周期关系为T a >T c >T b卫星的变轨问题[重难提炼]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如图所示,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1.变轨原理及过程(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2)在A 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2.一些物理量的定性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Ⅱ上过A 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 、v B .因在A 点加速,则v A >v 1,因在B 点加速,则v 3>v B ,又因v 1>v 3,故有v A >v 1>v 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 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从轨道Ⅱ和轨道Ⅲ上经过B 点时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运行周期分别为T 1、T 2、T 3,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半长轴)、r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2=k 可知T 1<T 2<T 3. (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 1、E 2、E 3,则E 1<E 2<E 3.3.卫星变轨的两种方式一是改变提供的向心力(一般不常用这种方式);二是改变需要的向心力(通常使用这种方式).[典题例析](2016·高考北京卷)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B.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跟踪训练](多选) (2019·贵阳花溪清华中学高三模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俘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经过几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T1、T2、T3分别表示卫星在椭圆轨道Ⅰ、Ⅱ和圆形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用a1、a2、a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加速度,用v1、v2、v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速度,用F1、F2、F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则下面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1=a2=a3B.v1<v2<v3C.T1>T2>T3D.F1=F2=F3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重难提炼]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初始位置在同一直线上,实际上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跟踪训练](2017·河南洛阳尖子生联考)设金星和地球绕太阳中心的运动是公转方向相同且轨道共面的匀速圆周运动,金星在地球轨道的内侧(称为地内行星),在某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和太阳会出现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候从地球上观测,金星像镶嵌在太阳脸上的小黑痣缓慢走过太阳表面,天文学称这种现象为“金星凌日”,假设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为R,“金星凌日”每隔t0年出现一次,则金星的公转轨道半径为()A .t 01+t 0R B . 2⎝⎛⎭⎫t 01+t 03 C .R 3⎝⎛⎭⎫1+t 0t 02 D .R 3⎝⎛⎭⎫t 01+t 02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a 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t =0时刻在a 的正上空有b 、c 、d 三颗轨道均位于赤道平面的地球卫星,这些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方向)相同,其中c 是地球同步卫星.设卫星b 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 ,则在t =14T 时刻这些卫星相对a 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 )2.(2018·辽宁鞍山一中等六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三颗卫星a 、b 、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b 、c 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a 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 ,此时a 、b 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 )A .发射卫星b 时速度要大于11.2 km/sB .卫星a 的机械能大于卫星b 的机械能C .若要卫星c 与b 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 加速D .卫星a 和b 下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t =2πGM 8R 3-ω3.2016年2月11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项新的探测引力波的“空间太极计划”.由中山大学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于2015年7月正式启动.计划从2016年到2035年分四阶段进行,将向太空发射三颗卫星探测引力波.在目前讨论的初步概念中,天琴将采用三颗相同的卫星(SC1、SC2、SC3)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恰处于三角形中心,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针对确定的引力波源进行探测,这三颗卫星在太空中的分列图类似乐器竖琴,故命名为“天琴计划”.则下列有关三颗卫星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三颗卫星一定是地球同步卫星B.三颗卫星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C.三颗卫星的线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若知道引力常量G及三颗卫星绕地球运转周期T可估算出地球的密度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已于酒泉成功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墨子”将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千米的预定圆形轨道.此前6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7.G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约为36 000千米),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 km/sB.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北斗G7定点于西昌正上方C.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周期比北斗G7小D.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小5.(2018·衡阳第八中学高三月考)a、b、c、d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四颗人造卫星,其中a、c的轨道相交于P,b、d均为同步卫星,b、c轨道在同一平面上,某时刻四颗卫星的运行方向以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b的加速度B.a、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b、d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D.a、c存在在P点相撞的危险6.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举世瞩目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16日成功实施了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如图所示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轨道控制时在近地点(Q点)200千米、远地点(P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运行,已知地球半径取6 400 km,M、N为短轴与椭圆轨道的交点,对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椭圆轨道上的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P 点时的加速度一定比Q 点小,速度可能比Q 点大B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从N 点经P 点运动到M 点的时间可能小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从M 点经Q 点运动到N 点的时间C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远地点(P 点)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约是在近地点(Q 点)的14D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从P 点经M 点运动到Q 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从Q 点经N 点运动到P 点的过程中要克服万有引力做功二、多项选择题7.(2015·高考天津卷)P 1、P 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表面相同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 1、s 2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 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 1、P 2周围的a 与r 2的反比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则( )A .P 1的平均密度比P 2的大B .P 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 2的小C .s 1的向心加速度比s 2的大D .s 1的公转周期比s 2的大8.(2018·江西六校高三联考)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轨道为一椭圆,如图甲所示,地球的球心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 、B 两点分别是卫星运行轨道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若A 点在地面附近,且卫星所受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之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如图乙所示,A 代表“天宫一号”,B 代表“神舟八号”,虚线为各自的轨道.由以上信息,可以判定( )A .图甲中卫星运动到A 点时其速率一定大于7.9 km/sB .图甲中若要卫星在B 点所在的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B 点加速C .图乙中“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八号”的向心加速度D .图乙中“神舟八号”加速有可能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9.关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知道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地球质量B .两颗人造卫星,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只要它们的运行速度相等,它们的周期就相等C .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运转的人造卫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个卫星追上前一个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面一个卫星速率增大一些即可D .一艘绕地球运转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减小,飞船将做离心运动偏离原轨道10.(2017·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 如图“嫦娥二号”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半径为100 km、周期为118 min的工作轨道Ⅲ,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D.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Ⅱ上小。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4.同步卫星(通信卫星)
定义:相对地球静止的 人造卫星----同步卫星
特点:(1)角速度 ,周期与地球相同,是一个恒量. (2)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上. (3)与地面高度一定
二.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在地面附近运转的卫星:地球对
卫星的引力近似等于卫星在地面附近
所受的重力。 即 mg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主讲:刘新发
一.人造卫星
1.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匀 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称为人造卫星.
2.发射原理
3.人造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 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⑴.根据G Mm m V 2 ,可得卫星运行的
r2
r
线速度为 V GM ;
r
即 r 越大,V 越小。
⑵.根据 G
越大,则( B )
A.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速度越大,周期越小 D.速度越大,周期越大
3.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
失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 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 生失重现象
C.进入轨道时作匀速圆周运动, 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 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4.如图6-5-1所示,有 A、B、C
三颗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地球ABC图6-5-1A和B质量相同,C
的质量比A和B要大,根据万有引力定
律可以判定它的线A 速度大小关系是:
_v_A__>__v_B __>__v_C_;
B
B
A
运动周期大小关系是:
地球
_T_A___<__T_B _<___TC___

物理教案-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物理教案-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物理教案-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学目标:1. 了解人造卫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球上的应用。

2. 掌握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宇宙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人造卫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球上的应用。

2.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造卫星。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人造卫星吗?它在地球上有什么应用?”二、人造卫星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人造卫星的定义: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发射到太空中的卫星。

2. 介绍人造卫星的分类:地球卫星、行星卫星、太阳卫星等。

3. 讲解人造卫星在地球上的应用:通信、导航、气象、地球观测等。

三、宇宙速度的定义及计算(15分钟)1. 讲解第一宇宙速度:使物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

2. 讲解第二宇宙速度:使物体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3. 讲解第三宇宙速度:使物体脱离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四、宇宙速度之间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或绘制图表,理解宇宙速度之间的关系。

五、应用宇宙速度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提出实际问题,如:“一颗卫星以第一宇宙速度绕地球运行,它的运行周期是多少?”2. 引导学生运用宇宙速度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造卫星的基本概念、宇宙速度的定义及计算,使学生了解了人造卫星在地球上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宇宙速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 第2课时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2025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

第五章 第2课时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2025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

第2课时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目标要求1.会比较卫星运行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三种宇宙速度,并会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

3.会分析天体的“追及”问题。

考点一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1.基本公式(1)线速度大小:由G Mmr 2=m v 2r得v =GMr。

(2)角速度:由GMmr2=mω2r 得ω=GMr 3。

(3)周期:由G Mm r 2=m (2πT )2r 得T =2πr 3GM。

(4)向心加速度:由GMm r 2=ma n 得a n =GMr 2。

结论:同一中心天体的不同卫星,轨道半径r 越大,v 、ω、a n 越小,T 越大,即越高越慢。

2.“黄金代换式”的应用忽略中心天体自转影响,则有mg =G MmR2,整理可得GM =gR 2。

在引力常量G 和中心天体质量M 未知时,可用gR 2替换GM 。

3.人造卫星卫星运行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心,一般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其他轨道,同步卫星中的静止卫星的轨道是赤道轨道。

(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2)同步卫星①静止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且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

②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T =24h 。

③高度固定不变,h =3.6×107m 。

④运行速率约为v =3.1km/s 。

(3)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其轨道半径r =R (地球半径),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v =7.9km/s(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T =85min(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

注意:近地卫星可能为极地卫星,也可能为赤道卫星。

思考(1)在同一轨道上质量大的卫星受到地球引力大,是否加速度就大,运行速度就快?(2)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将来可以发射定点到广州上空的静止轨道卫星吗?(3)赤道上停放一待发射卫星A ,天空运行一同步卫星B ,可以由v =GMr得A 卫星线速度大于B 卫星线速度吗?答案(1)由a =GMr2及v =GMr可得卫星运行加速度和速度与卫星质量无关,同一轨道上各卫星具有相同加速度和速度大小(2)由于静止轨道卫星必须与地球自转同步,且转动中心必须在地心,故静止轨道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正上方(3)赤道上停放的物体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故不满足v =GMr,又由v =ωr ,A 、B 两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故B 卫星线速度大。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1)已知地球质量m 地和半径R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
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轨道半径r 近似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 ,由Gmm 地R 2=m v 2R ,可得v =Gm 地R
. (2)已知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由mg =m v 2
R 得:v =gR . 2.三个宇宙速度及含义
二、判断卫星变轨时速度、加速度变化情况的思路
1.判断卫星在不同圆轨道的运行速度大小时,可根据“越远越慢”的规律判断.
2.判断卫星在同一椭圆轨道上不同点的速度大小时,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判断,即离中心天体越远,速度越小.
3.判断卫星为实现变轨在某点需要加速还是减速时,可根据离心运动或近心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
4.判断卫星的加速度大小时,可根据a =F 万m =G M r
2判断.。

第3章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全部知识点Word版含答案

第3章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全部知识点Word版含答案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1.人造卫星卫星是太空中绕行星运动的物体.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围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国家是前苏联.2.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发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速度.(×) 3.第二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 若要发射火星探测器,试问这个探测器应大约以多大的速度从地球上发射? 【提示】 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运动,脱离了地球的束缚,但没有挣脱太阳的束缚,因此它的发射速度应在第二宇宙速度与第三宇宙速度之间,即11.2 km/s <v <16.7 km/s.发射卫星,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行,请思考:图3­4­1探讨1: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第一宇宙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提示】 不同,根据G Mm R =m v 2R ,v =GMR,第一宇宙速度决定于星球的质量和半径. 探讨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 【提示】 轨道越高,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1.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一般行星或卫星的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都由中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研究天体时可建立基本关系式:G Mm R=ma ,式中a 是向心加速度.2.常用的关系式(1)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 ,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供行星或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mg =G MmR2即gR 2=GM ,物体在天体表面时受到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该公式通常被称为黄金代换式.3.四个重要结论:设质量为m 的天体绕另一质量为M 的中心天体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1)由GMm r 2=m v 2r得v =GMr,r 越大,天体的v 越小. (2)由G Mm r2=m ω2r 得ω=GMr 3,r 越大,天体的ω越小. (3)由G Mm r 2=m ⎝ ⎛⎭⎪⎫2πT 2r 得T =2πr 2GM,r 越大,天体的T 越大. (4)由G Mm r2=ma n 得a n =GM r2,r 越大,天体的a n 越小.以上结论可总结为“一定四定,越远越慢”.4.地球同步卫星及特点:地球同步卫星及特点:(1)概念: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作地球同步卫星.(2)特点:①确定的转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②确定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③确定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④确定的轨道平面:所有的同步卫星都在赤道的正上方,其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⑤确定的高度:离地面高度固定不变(3.6×104 km);⑥确定的环绕速率:线速度大小一定(3.1×103 m/s).1.下面关于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各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都是相等的B.同步通信卫星的角速度虽已被确定,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率增大;高度降低,速率减小,仍同步C.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 min,比同步通信卫星的周期短,所以第一颗人造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通信卫星的低D.同步通信卫星的速率比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率小【解析】同步通信卫星的周期与角速度跟地球自转的周期与角速度相同,由ω=GM r3和h=r-R知卫星高度确定.由v=ωr知速率也确定,A正确,B错误;由T=2πr3GM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高度比同步通信卫星的低,C正确;由v=GMr知同步通信卫星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速率小,D正确.故选B.【答案】 B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22852074】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行的最小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行的最大速度C.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环绕运行的速度D.不同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都是相同的【解析】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等于靠近地面附近飞行的卫星绕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由GMmR +h2=mv 2R +h可得v =GMR +h.可见卫星的高度越高,则公转的线速度越小,所以靠近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h 的值可忽略)的线速度最大,故选项B 正确;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的高空运行,所以它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所以选项C 错误;行星的质量和半径不同,使得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值也不相同,所以选项D 错误.【答案】 B3.如图3­4­2,若两颗人造卫星a 和b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到地心O 的距离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 )【导学号:22852075】图3­4­2A.v 1v 2= r 2r 1B.v 1v 2=r 1r 2C.v 1v 2=⎝ ⎛⎭⎪⎫r 2r 12D.v 1v 2=⎝ ⎛⎭⎪⎫r 1r22【解析】 对人造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r 2=m v 2r,可得v =GMr.所以对于a 、b 两颗人造卫星有v 1v 2=r 2r 1,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A4.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A .轨道半径变小B .向心加速度变小C .线速度变小D .角速度变小【解析】 探测器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G Mm r 2=m 4π2T2r ,整理得T =2πr 3GM ,可知周期T 较小的轨道,其半径r 也小,A 正确;由G Mm r 2=ma n =m v 2r =m ω2r ,整理得:a n =G M r2,v =G Mr,ω=GMr 3,可知半径变小,向心加速度变大,线速度变大,角速度变大,故B 、C 、D 错误.【答案】 A5.如图3­4­3所示,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 和2M 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4­3A .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B .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C .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 .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解析】 根据G Mm r 2=ma 得a =GM r 2.故甲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选项A 正确;根据G Mmr2=m ⎝ ⎛⎭⎪⎫2πT 2r ,得T =2πr 3GM ,故甲的运行周期大,选项B 错误;根据G Mm r2=m ω2r ,得ω=GMr 3,故甲运行的角速度小,选项C 错误;根据G Mm r 2=mv 2r,得v =GMr,故甲运行的线速度小,选项D 错误.【答案】 A6.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A .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 .向心加速度变大C .线速度变大D .角速度变大【解析】 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 +h2=m4π2T 2(R +h ),得h =3GMT 24π2-R ,T 变大,h 变大,A 正确.由GMm r 2=ma ,得a =GMr2,r 增大,a 减小,B 错误.由GMm r 2=mv 2r ,得v =GM r ,r 增大,v 减小,C 错误.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 错误.【答案】 A天体运动问题解答技巧(1)比较围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v 、ω、T 、a n 等物理量的大小时,可考虑口诀“越远越慢”(v 、ω、T )、“越远越小”(a n ).(2)涉及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计算问题时,若已知量或待求量中涉及重力加速度g ,则应考虑黄金代换式gR 2=GM ⎝⎛⎭⎪⎫mg =G Mm R2的应用.(3)若已知量或待求量中涉及v 或ω或T ,则应考虑从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 中选择相应公式应用.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2.了解相对论(选学) 3.初识量子论(选学)1.经典力学的成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他的理论只用几个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不但可以解决人们日常看到的种种物体的运动问题,也可以说明天体运动规律.经典力学的思想方法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与天文学的研究领域,对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经典力学是从日常的机械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超出宏观的、日常生活经验的领域常常就不适用了.(2)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不能解释高速运动领域的许多现象.(3)经典力学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服从、遵守力学原理,严格按力学规律发生、演化,并且变化是连续的,这种观点与微观世界的很多现象都不相符.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3)只适用于弱引力环境,不适用于强引力环境.1.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2.经典力学中时间、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完全无关.(√)3.经典力学可以研究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洲际导弹的速度可达6 000 m/s,此速度属于低速还是高速?【提示】属于低速.6 000 m/s远小于光速,因此属于低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104m/s;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费米实验室的圆形粒子加速器可以把电子加速到0.999 999 999 987 倍光速的速度.请思考:图5­1­1探讨:地球的公转和电子的运动情况都能用经典力学(牛顿力学)来研究吗?【提示】地球的公转属于宏观、低速运动,能用经典力学来研究;而电子的运动属于微观、高速运动,经典力学就不能适用了.1.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的成就(1)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的运动与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2)经典力学和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天体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18世纪60年代,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及其与生产的结合,使机器和蒸汽机得到改进和推广,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4)由牛顿力学定律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是航空航天技术的理论基础.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行星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发射,都是牛顿力学规律的应用范例.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割裂了时间、空间、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联系,不能解释高速运动领域的许多客观现象.(2)经典力学的运动观,从自然观角度来说,给出的是一幅机械运动的图景,不能解释微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现象.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1.经典力学不能适用于下列哪些运动( )A.火箭的发射B.宇宙飞船绕地球的运动C.“勇气号”宇宙探测器在火星着陆D.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解析】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故经典力学对A、B、C都能适用,对D不适用.【答案】 D2.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世界”,这里的“宏观世界”是指( )A.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质领域B.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世界C.人眼能看到的物质世界D.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世界【解析】前三个选项说的当然都属于“宏观世界”,但都很片面,没有全面描述,本题应选D.【答案】 D3.(多选)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这说明( )A.随着认识的发展,经典力学已成了过时的理论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局限性的C.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D.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解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形成的看法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只有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认识,才能掌握更广阔领域内的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新的科学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对原来科学的全盘否定,只能认为过去的科学是新的科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所以A错,B、C、D对.【答案】BCD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切科学的发展都是人们主动认识世界的过程,而每个人的研究又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和提高.科学的成就总是在某些条件下的局部形成,在新的科学成就形成后,它将被包括在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的理论,而是把它看成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1.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针对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在处理微观高速时所遇到的困难,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主要效应有:(1)长度收缩:在观测运动的物体时,物体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收缩.(2)时钟变慢:在观测运动的时钟时,时钟显示的时间变慢.(3)质量变化: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4)质能关系: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关系式为:E=mc2.(5)速度上限: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一般情况下,由于物体的速度v≪c,相对论效应消失,其结果还原为经典力学.因此认为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2.广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于1916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根据该理论推得一些结果,例:(a)当光线通过强引力场时,光线会发生偏折,即时空会发生“弯曲”.(b)引力场存在引力波.(2)广义相对论把数学与物理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3.量子论的基本内容(1)量子假设最早是在1900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来的.(2)量子论认为,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分立值,相邻两分立值之差称为该物理量的一个量子.(3)微观粒子有时显示出波动性,有时又显示出粒子性,这种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经典力学中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性质称为波粒二象性,在粒子的质量或能量越大时,波动性变得越不显著,所以我们日常所见的宏观物体,实际上可以看做只具有粒子性.(4)由于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规律性,使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可能(填“不可能”或“一定”)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其中的一个量愈确定,另一个量就愈不确定,粒子的运动不遵守确定性规律而遵守统计规律.1.物体高速运动时,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变短.(√)2.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变.(×)3.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变大.(√)如果你使一个物体加速、加速、再加速,它的速度会增加到等于光速甚至大于光速吗?【提示】不能.因为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假若物体的速度趋近于光速,这时物体的质量会趋近于无穷大,故不可能把物体的速度增大到等于光速,当然更不可能大于光速,因为光速是速度的最大值.探讨: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收缩是不是指物体的长度变短了?时钟变慢是不是指时钟走得慢了?【提示】 不是.长度收缩和时钟变慢是由于时空条件不同而引起的观测效应,不是物体的长度真的变短或时钟真的变慢了.1.尺缩效应运动长度l 会收缩,l =l 01-v 2c2,l 为沿运动方向观测到的物体长度,l 0为物体静止时观测到的长度,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物体的长度没有变化.2.钟慢效应 运动时钟会变慢,τ=τ1-v 2c2,即运动时钟显示的时间τ比静止的时钟显示的时间τ延缓了,而时钟的结构并没有改变. 3.质速关系物体的质量m 随速度v 的增大而变大,m =m 01-v 2c2,m 0为静止时的质量,m 为运动时的质量.4.质能关系质量m 和能量E 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联系的关系式:E =mc 2,式中c 为光速.5.任何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6.当v ≪c 时,相对论效应消失,其结果还原为经典力学,因此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4.假设地面上有一列火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其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站在路旁的人观察车里的人,观察的结果是( )【导学号:22852123】A .这个人是一个矮胖子B .这个人是一个瘦高个子C .这个人矮但不胖D .这个人瘦但不高 【解析】 由公式l =l 01-v 2c2可知,在运动方向上,人的宽度要减小,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人的高度不变.【答案】 D5.A 、B 两火箭沿同一方向高速飞过地面上的某处,v A >v B .在火箭A 上的人观察到的结果正确的是( )A .火箭A 上的时钟走得最快B .地面上的时钟走得最快C .火箭B 上的时钟走得最快D .火箭B 上的时钟走得最慢【解析】 在火箭A 看来,地面和火箭B 都高速远离自已,由t =t 01-⎝ ⎛⎭⎪⎫v c 2知,在火箭A 上的人观察到的结果是地面和火箭B 的时钟都变慢了,且vA >v B ,故地面的时钟最慢,因此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 A6.把电子从v 1=0.9c 加速到v 2=0.97c 时电子的质量增加多少?(已知电子静止质量m 0=9.1×10-31 kg)【解析】 电子速度为v 1时电子质量为m 1=m 01-v 1c2=m 01-0.92电子速度为v 2时电子质量为m 2=m 01-v 2c2=m 01-0.972电子质量增量为Δm =m 2-m 1=1.66×10-30kg.【答案】 1.66×10-30kg时间延缓效应和长度收缩效应的应用方法1.(1)“钟慢效应”或“动钟变慢”是在两个不同惯性系中进行时间比较的一种效应,不要认为是时钟的结构或精度因运动而发生了变化,而是在不同参考系中对时间的观测效应.(2)运动时钟变慢完全是相对的,在两个惯性参考系中的观测者都将发现对方的钟变慢了.2.(1)长度收缩效应是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一种体现,即在不同惯性系中的观测者对同一物体的同一个空间广延性进行观测,测得的结果不同.(2)这种沿着运动方向的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另外垂直于速度方向的长度不变.。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2004年-2007年 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 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为期1年的全球性、整体性 和综合性探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
2007年-2012年 为“落”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 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
第一宇宙速度: 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使卫星能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叫做第一 宇宙速度。
地面附近 r=R
Mm V 2
G m
R2
R
得V 或V
GM R
gR 2 R
6.67 1011 5.98 1024 m / s 7.9km / s
6.37 106 gR
宇宙速度
10月31日17时15 分,飞行在南太 平洋上空600公里 的嫦娥一号卫星 接到地面发送来 的变轨指令,卫 星底部发动机立 即点火。408507 公里!783秒后, 嫦娥一号卫星成 功进入地月转移 轨道,开始飞奔 “广寒宫”。
11月1日12时,北 京航天飞行控制 中心首次应用国 际标准实现与欧 空局所属空间操 作中心联网。1日 12时至15时,北 京航天飞行控制 中心与欧空局所 属的空间操作中 心、新诺舍站、 马斯帕拉马斯站 及库鲁站实现联 网。
2012年-2017年 为“回”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 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后,中国才有可能考虑和实施载 人登月。
卫星摇篮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神箭问天
航天英雄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
费俊龙聂海胜空地通话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王永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因材施教和量力性的原则及教材特 点,为了充分体现直观的原则,降低知识 难度,教学方法采用直观的实验探究并贯 穿使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并根据不同学生 的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充分发挥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材的处理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录像引入 激发兴趣 了解人造 卫星相关 知识 利用牛顿设想结 合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自己探寻 规律得出第一宇 宙速度 利用思考 题,用学 生讨论的 方法分析 重点难点
本课特色
特色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 结合自身需求学习知识,培养 个性化人才。
板书设计
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1、什么是卫星? 2、人造卫星的轨道是怎样的?
第五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一、牛顿的设想
设:地球质量为M,物体质量为m,物体到地 心距离为r
Mm m v G 2 r r GM v r
四、同步卫星
2、距地面的高度h
Mm 2 G m ( R h) 2 ( R h) Mm 2 2 G m( ) ( R h ) 2 ( R h) T
2 GMT h 3 R 2 4
11 24 4 2 6 . 67 10 5 . 89 10 ( 8 . 64 10 ) 6 3 6 . 4 10 4 3.142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说课方案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所学 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 的应用,使学生定性了解三个宇宙速度的由来 及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定量解 决一些关于地球人造卫星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比较、归纳等能力,同时通过学生探究学 习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类比第一宇 宙速度分析 得出第二、 第三宇宙速 度
通过习题,认识 人造卫星(包括 同步卫星)的相 关知识,深入理 解宇宙速度
让学生自主 阅读材料扩 展相关知识 ,延伸知识 范围
本课特色
本课特色
特色一:利用录像、多媒体等手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本课特色
特色二:用课件把抽象的卫星运动问题 变为学生能够亲眼所见、亲手 操作的实际问题,降低了知识 学习的难度。
本课特色
特色三:利用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使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符合认知规 律,突破难点,易于接受。
本课特色
特色四:板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突出 重点。
本课特色
特色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 法指导和情感教育的滲透。
本课特色
特色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使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并且在自身的水平上都有所提 高,找到自信。
35800 km
四、同步卫星
3、线速率v
2 Mm m v G 2 ( R h) ( R h)
v
GM Rh
6.671011 5.891024 6.4 106 3.6 107
3.072km s
四、同步卫星
四、同步卫星
4、特点: (1)定轨道平面(在赤道上空) (2)定方向 (自西向东运行) (3)定周期 (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定高度 (约距地面36000km) (5)定线速度 (约为3.1km/s) (6)定点 (每颗同步卫星都定点 在 世界卫星组织规定的 位 置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 第 一宇宙速度。 3、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人造卫 星 绕地球运动的问题。
教学目标
二、能力目标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及神州五 号 载人宇宙飞船方面的情况,激发 学生爱国 热情。 2、通过简述宇宙的产生过程,使学生 明 确宇宙将如何演化下去的问题需 要我们不 断去探索,增强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

三、人造卫星
随h的增大
v 1、线速率: GM Rh
V减小
GM 2、角速度: ( R h)3
( R h) 3 3、周期: T 2 GM
ω减小
T增大
四、同步卫星
1、定义:如果人造卫星在赤道上空自西向东转 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卫星相 对于地面静止,即和地球自转同步, 叫同步卫星
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2、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采用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 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避免学习中的 枯燥和乏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宇宙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定义:可以挣脱地球束缚,而绕太阳运 行的最小发射速度 (2)大小:11.2 km/s (3)注意:第二宇宙速度是人造行星的最小 发射速度
二、宇宙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定义:可以挣脱太阳束缚,而飞到太阳 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最小发射 速度 (2)大小:16.7 km/s (3)注意:第三宇宙速度是可以挣脱太阳束 缚的从地球表面发射的最小发射 速度


16.7km/s
1、宇宙速度 7.9km/s 11.2km/s 2、人造地球卫星 3、同步卫星 T=24h h=36000km v=3.1km/s
感谢您!
希望您批评指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备案服务器 已备案域名 https:// 阿里云已备案域名 腾讯云已备案域名
羞于启齿の男女之事 那让她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他の求欢?可是她又怎么回答他为啥啊别行?说实话?那别就是告淑清姐姐の状吗?假设只是淑清壹各人 她别会有任何の心慈手软 她从来就别是壹各逆来顺受の诸人 谁给她压迫 她就会千百倍地还回去 可是她告完状の结果呢?他当然会去找淑清理论 甚至还会责罚她 但是依着淑清の脾气 定是别会对此善罢 后 院会因为她们两各诸人の争风吃醋而闹得鸡犬别宁、乌烟瘴气 朝堂上已经令他筋疲力尽 包括前些天の密云之行 连她自己那各两耳别闻窗外事の女流之辈都在万分担忧他の安危 假设还别能给他壹各安宁の后院 她那是爱他吗?那别是在害他吗?刚刚在家宴上 他举重若轻地告诫他の诸人们 要记得自己の本分 虽然他の本意只是敲打其它六各人 生怕她们因为他の专 宠而找水清の麻烦 可是水清也在座壹并聆听 也听到咯他の那壹番话 虽然她是受害者 可是她更别想因为替自己伸冤而将他陷入诸人の纷争之中 半天别见她回答 他以为她还是在嫌弃他刚刚去咯韵音那里の缘故 那她可真是冤枉咯他!他跟韵音绝对是清清白白 虽然韵音の身上没什么任何香脂艳粉 他仍是离得韵音远远の 生怕壹会儿回来又没办法向她交代 所以他坚 决别能认可水清以此作为拒绝他の理由 而且别到三天の时间里接连被她拒绝两次 好歹他也是爷 他の面子也很重要 但是他也别敢对水清用强 再怎么说 也是因为他の那些莺莺燕燕们让她受咯委屈 而且刚才他竟然当着众人の面那么别给她面子 直接跟韵音走咯 他也算是有错在先 别接受她の拒绝 又别能对她用强 那各问题确实有点儿难度 但是对于足智多谋の他来 讲 也别算太难 特别是今天早上の经历 给咯他充分の启发 于是他想也没想 壹双大手再次向她の腰间悄悄地滑落 第壹卷 第959章 自选就在水清别晓得如何回答他之际 只觉得腰间壹阵凉风袭来 立即感觉大事别妙!吓得她花容失色 还别待他の手到达目の地 赶快用自己那壹双无缚鸡之力の双手按住他の大手 壹边苦苦乞求道:“求求爷 求求爷 放过妾身吧!”别 知原委の王爷以为她只是因为害怕呵痒才被吓成那各样子 那各发现令他顿时产生咯逗弄她の心思 于是他の大手暂且听话地停在她の小腹上 佯装止步别前の样子 壹边说道:“您说说 求爷放过您啥啊?”“求爷别要再呵痒咯 ”“嗯 那各要求爷可以同意 ”他嘴上说着同意 手却改变咯方向 别再向腰间进发 而是调转咯九十度角 直接向下方滑落 水清见状更是急咯 于是再次强烈抗议道:“那各也别行!”他当然晓得她会是那种反应 本来他就是存心逗她 见她如此那般地配合 更是心情大好 于是故意说道:“那各也别行 刚才那各也别行 您总得有壹样可以行吧!现在爷给您选择机会 您自己挑吧 到底哪壹各可以行?”水清被他の强盗逻辑气得恨别能冲他大发壹通脾气!刚刚在家宴上受咯他の那些诸人の气 现在回到自己の怡 然居里竟然还要继续受他の气 她还有没什么活路咯!可是他现在等着回答呢 到底哪壹各可以行?同意呵痒?她还别是又要重演清早の那壹幕?还别更是给咯别人嚼舌根の话题?原本还只是大清早儿地霸占着他 现在竟然发展到壹天之内别分早晚、黑天白日地霸占他、纠缠他 她水清成咯啥啊人咯?真成咯众人口中别知羞耻の狐媚诸人咯!然后再被传遍整各儿王府 甚至传遍整各儿京城 人人都晓得她是各无耻银妇 那她还别如壹头撞死算咯呢 省得给年家丢人现眼 同意他の求欢?他是那么可气可恨の壹各人 别但娶咯那么多の莺莺燕燕 还让她遭受咯平生以来从别曾遭受过の奇耻大辱 她那辈子都再也别想理他咯!从今往后 两人の恩恩怨怨壹笔勾销 他爱找哪各诸人就找哪各诸人 找她?坚决别可以!无论是哪壹各选择她都坚决 别能同意!既然他可以强盗逻辑 那她也可以耍赖逻辑 所以憋闷咯半天 她才狠狠地放出话来:“妾身哪壹各也别想行!”没想到水清耍起赖来壹点儿也别含糊 竟然直接给他来咯壹各全盘否定!望着那各又是紧咬朱唇 又是眼冒怒火の水清 他忽然觉得那么可爱 既然她可以耍赖 那他就绝别会对她有任何客气咯:“您の意思爷听懂咯 您自己认为哪壹各也别想行 那就 是说 爷可以自己选择哪壹各可以行?”“别要啊!”让他自由选择 谁晓得他选择の是哪壹各?万壹他选择咯呵痒 她还别如直接抹咯脖子算咯;假设他选择咯求欢呢?她更是别想被他逼迫就范!虽然现在由于她の弃权而导致游戏规则改成是由他来选择 但是她の被动默认还是相当于她の主动选择!第壹卷 第960章 取舍以前他对她用强の时候 她の心中充满咯对他 の仇恨、愤怒 可是现在他别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