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析思路
SDN网络架构设计及效果评估思路

SDN网络架构设计及效果评估思路SDN(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网络架构,通过将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分离,将网络控制集中到一个中心控制器中,从而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SDN网络的设计和效果评估是保证其高效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SDN网络架构设计的思路,并探讨如何评估SDN网络的效果。
一、SDN网络架构设计思路1.需求分析:在进行SDN网络架构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网络的需求和目标。
包括网络规模、带宽需求、QoS(服务质量)要求、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
2.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SDN网络的拓扑结构。
考虑网络中的交换机、控制器、应用程序等组件的位置和连通性,以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低延迟。
3.控制器选择:选择合适的SDN控制器,如OpenDaylight、ONOS 等。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评估不同控制器的性能、可靠性和功能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控制器。
4.流量管理:设计流量管理方案,包括流量监测、带宽分配、流量调度等。
通过控制器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优化和管理,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和性能表现。
5.安全防护:针对SDN网络的安全性需求,设计合适的安全策略和机制。
包括网络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数据的机密性。
二、SDN网络效果评估思路1.性能指标选择:确定评估SDN网络效果的性能指标。
如延迟、吞吐量、丢包率等。
根据网络应用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
2.测试环境搭建:建立符合实际网络环境的测试环境,包括物理设备和网络拓扑。
确保测试环境的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际生产环境中的情况。
3.性能测试:通过工具和技术对SDN网络进行性能测试。
如使用iperf工具测试吞吐量和延迟,使用Wireshark分析网络流量等。
收集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
4.对比分析:将SDN网络的测试结果与传统网络进行对比分析。
评估SDN网络在性能上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社会网络分析法详细讲解

方阵(邻接矩阵)、 发生矩阵、有向关系 矩阵、多值关系矩阵、 隶属关系矩阵等
1. 社会网络分析简介
G1 G 2 G3 G 4 A1 1 0 0 B1 1 1 0 C1 1 1 1 D1 0 1 0 E0 1 0 1
1. 社会网络分析简介
社会网络研究的三个层次
个体网:由一个核心个体和与之直接相连的其 他个体构成的网络。
4. 中心性和影响力
思路:
首先给出一个点的各种“绝对中心度”的表达 式;然后为了比较来自不同图的点的中心度, 需要给出“相对中心度”指数,即“标准化” 的绝对中心度指数;最后给出一个图在整体上 的中心势指数。
4. 中心性和影响力
度数 中心
性
中间
中心性
中心
性
接近 中心
性
4. 1 度数中心性
点的度数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考虑的是行动者在多大程度上不受 其他行动者的控制
4.4 影响力分析
ABC D E F
A B
No 0 0 0 0 0 1
001 0 0 1
C 0101 01
Image D 1 0 0 0 1 0
E 000101
F 1 0有缺0 陷的1 0 0
总和 2 1 1 3 1 4
常规的地位指数向量=(0.4 ,0.2 ,0.2 ,0.6 ,0.2 ,0.8)
局域网:个体网加上与个体网络成员有联系的 其他点所构成的网络。
整体网:由一个群体内部所有成员及其间的关 系构成的网络。
1. 社会网络分析简介
资料的收集方法
线人法 提名法 档案资料 问卷法等
2.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简介
最流行的社会网
络分析软件
网络规模、网络 实现画图功能的
运营商5G核心网精准规划思路分析

运营商5G核心网精准规划思路分析摘要:随着5G业务的快速发展,5G核心网对海量业务需求的承接能力将成为运营商挖掘市场的关键基础。
对于核心网网络的精准规划和合理建设,能够进一步平衡移动业务发展需求和网络容量建设之间的供需关系,对运营商构建未来的网络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运营商5G核心网的网络容量提出明确的规划方法,对影响规划的重要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对核心网网络容量精准规划提出可能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5G核心网;服务化架构;网络规划;业务模型中图分类号:TN9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5G技术的成熟将全球通信行业引入一个数据全面激增的新时代,这场变革促使端到端的网络架构都发生颠覆性的转变。
网络已发展成为人、物、场景之间交互的泛在媒介,这种大连接、低时延、高速率的新型网络对传统核心网的发展与演进带来巨大的影响[1]。
当前对于移动核心网络规划要求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积极推动云网融合在移动网络发展与演进,形成4G+5G的主体框架,构建智能、安全、柔性、可定制的网络能力,全力支撑移动宽带数据业务、VoLTE业务、2B业务及物联网业务等发展,向开放化、虚拟化、软件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与演进。
因此,找到一种对核心网精准规划方法将对移动核心网络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15GC SBA架构SBA架构(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是3GPP提出的5GC统一的基础架构形态,基于云原生架构设计。
该架构通过借鉴IT领域的“微服务”理念,在3G/4G核心网网元功能基础上将网元控制面和用户面功能剥离,拆分后的网络功能通过统一模板进行模块化、实例化封装,封装后的网络功能被抽象为独立的网络服务,每种服务独立扩容、独立演进、按需部署,同一种服务可以被多种网络功能调用[2]。
网络功能间接口的耦合度进一步降低,不同网络功能间的交互模式得到简化,并最终实现全网功能的按需定制,灵活支持不同的业务场景和需求。
LTE端到端分析思路及案例分析

LTE端到端分析思路及案例分析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高能效和大容量等特点。
在进行LTE端到端分析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展开分析,并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思路一:网络架构分析首先,对LTE网络架构进行分析,包括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的组成和功能。
核心网包括Evolved Packet Core(EPC)和多媒体子系统(IMS),无线接入网包括eNodeB(eNB)和用户设备(UE)。
分析网络架构时,可以关注各个网络节点之间的接口、协议以及功能模块的组成,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流动路径和处理过程。
案例分析:可以选择一个LTE网络部署的实例,如地区的LTE网络。
通过查阅网络文档或通过网络工具获取网络架构图,分析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功能和接口之间的关系。
思路二:无线接入过程分析其次,分析无线接入过程,包括eNB和UE之间的初始接入、随机接入、RRC连接过程等。
在初始接入过程中,UE需要与eNB进行物理层和随机接入过程,获取系统信息、分配RNTI等。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来请求建立RRC连接。
RRC连接建立后,UE可以与eNB进行数据传输。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UE在初始接入过程中的日志数据,通过分析日志数据中的消息序列和信令流程,了解UE与eNB之间的握手过程和数据传输过程。
思路三:移动性管理分析移动性管理是LTE网络中的重要功能,包括切换和重定向两个方面。
切换是指UE在移动过程中从一个eNB切换至另一个eNB,以保持用户的连接稳定。
重定向是指UE在移动过程中从一个小区切换至另一个小区,以改善信号质量。
移动性管理需要考虑UE的上下文切换、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切换以及数据平面的持续传输等问题。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UE在移动过程中的日志数据,分析日志中的切换消息和事件,了解UE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的切换和重定向行为以及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思路四:QoS管理分析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是为了保证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LTE端到端分析思路及案例分析

LTE端到端分析思路及案例分析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的移动网络通信中。
LTE端到端分析是对LTE系统中从用户设备到目标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诊断。
下面将介绍LTE端到端分析的思路以及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
一、LTE端到端分析思路:1.确定测试目标:确定需要分析的LTE网络中的哪一部分,比如用户设备、基站、核心网等。
2.收集数据:使用抓包工具,收集LTE系统中的网络流量数据,包括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数据、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协议数据等。
3. 数据解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将其转换为可读的数据格式,如Wireshark等流行的抓包工具可以对LTE协议进行解析。
4.数据分析: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关键指标,如网络延迟、数据丢包率、带宽利用率等,以评估网络性能。
5.问题定位:根据分析结果,定位网络问题的具体位置,确定是用户设备、基站还是核心网的问题。
6.问题解决:根据问题定位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网络问题,如调整用户设备的配置、优化基站的信号覆盖、调整核心网的负载等。
7.监控与优化:持续监控LTE网络的性能,不断优化网络配置,以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
二、LTE端到端分析案例分析:假设一个LTE网络中存在用户设备连接问题,用户设备在连接到基站时出现频繁掉线的情况。
以下是一个LTE端到端分析案例的分析步骤:1.收集数据:使用抓包工具对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数据进行抓包,收集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
2. 数据解析:使用Wireshark对抓包数据进行解析,查看LTE协议中的消息内容,了解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
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解析后的数据包,计算用户设备连接成功率和掉线率等关键指标,以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
4.问题定位:通过分析抓包数据中的消息内容,查看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握手过程、认证过程等,确定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
网络卡顿分析思路整理

视频卡顿分析流程目录视频卡顿分析流程1第一步骤:明确IPC对外数据流的走向。
1第二步骤:理清楚排查问题思路2第三步骤:抓包数据分析3附件:工具使用分析6第一步骤:明确IPC对外数据流的走向。
这个局部是根底首先要明确IPC都有哪些对外的数据流向,出现卡顿到底是出在哪条数据流上。
这个图像是IPC对外数据流的框架图,如果看的不够明白。
下面有个简单框架图。
首先要搞清楚连接IPC都有哪些设备和平台,要明确卡顿是在哪条视频数据流上卡顿的。
连接IPC的是公司NVR还是第3方的存储设备;连接的平台是公司平台还是第三方平台。
如果是第3方平台,具体平台名称是什么。
比方:国标平台,鸿信平台,**贝尔,电信平台,中兴力维。
不同连接方式取视频流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应端口和发送视频流的协议都不同的。
梳理清楚便于快速找到对应接口人处理问题。
1)WEB端浏览视频图像走的是80端口,视频流采用的流媒体协议。
2)IPC跟第3方NVR对接,根本都是走的ONVIF协议。
视频流采取也是通过流媒体协议。
3)IPC跟公司NVR或者EVS对接,则走的是大华私有协议〔SDK〕。
4)IPC跟第3方平台对接,则走的是IPC中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接入功能模块〕接入这块功能有专门的开发小组进展维护。
5)IPC跟公司自己的DSS,SMARTPSS平台对接,则走的也是大华私有协议〔SDK〕。
明确了上述流后,确认是哪条环节上视频流出现卡顿。
把对应这条数据流上的网络拓扑信息图搞清楚。
按照提供的网络拓扑图信息进展分级进展定位。
排查到底是那级节点出现卡顿。
调试卡顿现象时候一定要把网络拓扑搞清楚。
搞清楚网络拓扑信息这个步骤,不要进展推诿,也不要找借口,区域要自己想尽一切方法把网络拓扑信息搞清楚。
不然后续定位卡顿问题,研发拒绝协助和出差排查问题。
第二步骤:理清楚排查问题思路1)IPC设备跟电脑直连都卡顿〔排除网线和电脑问题〕用VLC和WEB,SDK测试DEMO都验证过卡顿。
电力配网规划及建设思路分析

电力配网规划及建设思路分析1. 引言1.1 电力配网规划及建设思路分析电力配网规划及建设思路分析是指在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针对配电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结合当前技术趋势和需求预测,制定合理的建设思路和方案。
电力配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将直接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迫使电力配网规划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电力配网规划及建设思路进行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需求预测、技术选择、布局设计和安全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全面探讨电力配网规划与建设的相关问题。
通过对现有电力配网的问题和趋势进行深入剖析,提出面向未来的规划与建设思路,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电力配网规划及建设思路分析中,需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配电网络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
未来展望中,我们期待电力配网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融合,为人们提供更便捷、清洁和稳定的电力供应。
2. 正文2.1 现状分析电力配网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和变电设施送达用户的功能。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量不断增长,电力配网规划与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首先,现状分析方面,我国电力配网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但建设速度滞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但电网建设速度与之不相匹配,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
2. 电网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许多地方的配电设备已经使用多年,设备老化严重,存在着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需要加强设备更新与维护。
3. 电网运行效率低下。
由于电力配网结构复杂、线路长,运行管理不够精细和科学,使得电网运行效率偏低,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
生态大数据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思路分析

生态大数据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思路分析朱佳1李一川2寇晓娇3*(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2.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1;3.深圳市诚鑫和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4)摘要:在城市建设生态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体系总体架构下,通过完善监测指标及增加监测站点的手段,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网格化环境质量信息进行全面、连续、有效的记录,构以建稳定的生态大数据环境监测网络,能有效应对生态风险预警、防范和应急,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数据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态大数据环境监测网络软硬件平台数据服务平台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9(c)-0071-04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Big Data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ZHU Jia1LI Yichuan2KOU Xiaojiao3*(1.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518055China;2.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541001China;3.Shenzhen Chengxinhe Technology Co.,Ltd.,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518034China)Abstract:In the ecological urban construction big data sharing service platform system overall framework,it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by improving monitoring indicators and increasing moni‐toring stations,comprehensively,continuously and effectively records gri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formation such a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water environment and acoustic environment,and builds a stable ecological big dat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effectively responds to ecological risk early warning,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Key Words:Ecological big data;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Data service platform1建设背景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趋势明显好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园区网工程分析
假设以下环境:
1. 你去一家网络公司应聘, 面试主管要求你对该项目进行分析.
2. 企业内部技术交流, 你做为公司的技术主管对项目进行分析.
3. 你做为你们公司的售前工程师与客户进行项目勾通.
目的:
1. 培养学员对大型网络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培养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总述
该企业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 信息点总数达到1200多个, 在总部有办公楼、厂房一区、二区、营销中心、科研楼,二个服务器群组,总部通过防火墙连接互连网。
同时通过广域网连接两个分支机构。
为了实现网络的可扩展性,方便今后网络的扩容,同时优化网络的性能,我们应当采用层次化的网络设计方案。
1. 办公楼用户较多,采用“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三层设计模型
2. 在生产车间、营销中心、研发中心,信息点较少,可以采用二层计设模型,“接入---核心”。
3. 总部与各个分支机构通过路由器R1/R2/R3实现互连。
二、VLAN的规划
为了减少广播的影响,优化网络性能,应在核心层和汇聚层分别划分VLAN,来隔离各个部门。
VLAN规划如下:
办公楼:划分VLAN10,20,30,40 分别安排行政部、人事部、财务部和企管部。
核心层:划分VLAN50,60,70,80,110,120 分别安排厂房一区、二区、营销中心、科研楼、服务器群组一和服务器群组二。
办公楼---- 核心层之间以路由方式连接,隔离办公楼各VLAN的广播,同时运行OSPF 或EIGRP协议,实现各工作区路由的学习。
三、办公楼35-1和35-2配置HSRP,实现网关冗余。
为了提供网关冗余,防止单点故障,可以在办公楼35-1和35-2上各建立4个虚拟IP, 做为各VLAN用户的网关。
其中:
35-1作为VLAN10和VLAN20的主网关
35-2作为VLAN30和VLAN40的主网关
同时启用接口跟踪功能,如果上行链路G0/1和G0/2 DOWN掉,降低优先级,实现主备切换。
这样,既提供了冗余,防止单点故障,又实现了流量的负载均衡。
四、办公楼所有交换机配置STP,防止二层环路。
在办公楼的网络设计中,存在二层环路,这样会引起广播风暴,导致网络瘫痪。
为防止环路,需要在接入层与汇聚层之间启用快速生成树协议。
1. 在办公楼所有交换机上启用R-STP.
2. 将35-1作为V10和V20的主根桥,V30和V40的备用根桥;与此相反,将35-2作为V30和V40的主根桥,V10和V20的备用根桥。
3. 在S29-1到S29-5连PC的端口启用portfast, 连S35端口启用环路防护。
4. 在S35-1和S35-2上启用单向链路检测UDLD.
五、核心层交换机启用以太网信道(链路聚合)和双机热备HSRP.
1. 为了提高核心层S65-1和S65-2之间的带宽,并提供链路冗余,可采用以太网信道技术,将2条1000M链路捆绑为一条逻辑链路,并采用路由模式。
2. 为了给生产车间、营销中心、科研中心提供网关冗余,防止单点故障,需要在S65-1和S65-2上建立4个HSRP组,其中:
S65-1做为V50和V60的主网关
S65-2做为V70和V80的主网关
跟踪上行链路G1/5、G1/6、以太网信道,实现主备切换。
3. 核心层交换机之间的以太网信道采用了路由模式,因而不存在二层环路,不用配置STP.
六、全网IP地址规划
七、EIGRP和基本配置与优化
八、多区OSPF协议的配置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