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系统3[1][1].23[1]

合集下载

六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与通信联络系统

六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与通信联络系统
同时通过该电话安抚被困人员,增强了被困人 员生还信心。
最终被困69人成功获救。
2.10 现存问题
矿井通信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紧急避险、应 急救援的重要工具。
但部分煤矿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 要求,装备矿井通信系统;
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装备数量和地点均不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要求;
许多煤矿没有装备防爆语音广播设备。
系统控制器控制和管理整个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的设备,具有交换、接续、控制和管理等功能。
调度台具有通话、呼叫、强插、强拆、广播、 来电声光提示等功能。
矿用防爆基站和防爆电源设置在井下,矿用本 质安全型防爆手机主要用于井下。
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等,会影 响系统正常工作。
因此,严禁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替代矿用调度通 信系统。
地面基站通信终端具有通话、呼叫、来电提示等 功能。
地面基站通信终端 防爆基站









图3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2.7 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
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一般由矿用本质安全型防 爆IP电话、矿用防爆交换机、矿用防爆电源(一般 有维持系统工作2小时的备用电源,可与矿用防爆交 换机一体化)、调度台、地面普通交换机、光缆等 组成。
位置监测分站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 于人员识别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
电源箱将交流电网电源转换为系统所需的本 质安全型直流电源,并具有维持电网停电后正常 供电不小于2小时的蓄电池。
传输接口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 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 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 检等功能。
[4]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J].煤炭学报, 2010,35(11):1925-1929

六大系统简介

六大系统简介

六大系统简介六大系统包括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联络系统、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紧急避险系统六个系统。

我矿自2013年10月开始建设施工到2014年11月正式通过验收运行,总投资730万元。

铜矿峪矿六大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矿山自动化、数字化和安全化的相结合,通讯的全覆盖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监控,提高了矿山的安全性极大的保障了井下职工的生命安全;系统为以后井下其他控制和计量等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统一的通讯硬件接口,和多媒体信息传输高速通道,方便了其他系统的对接。

一、人员定位系统我矿共建设有135台基站、发放定位卡2740张,在135台人员定位基站位置设计中,同时兼顾了无线信号覆盖和跟踪定位控制节点的双重要求,分站分别安装在:297、340、410、530、554、570、583、584、603、614、690、750、810、870、930水平的工作面、井底车场、机电维修和调度硐室、主要进风巷、回风巷、主要变电硐室、斜井斜坡道和溜破系统等主要作业场所和人员出入巷道。

监测监控系统我矿共安装有监测分站12台、视频分站8台、CO传感器14台、风速传感器12台、烟雾传感器2台、开停传感器6台、负压传感器5台、摄像头22台。

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包括22个新增视频点和原有6个独立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

胶带斜井、溜破系统、马头门、卷扬机房、水泵房、554紧急避险硐室及其它重点部位。

三、通讯联络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的安装涉及有线通讯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整合,我们在930水平、554水平、530水平4#矿体、530水平5#矿体各安装1台智能语音网关,将井下的固定电话转接到智能语音网关上,构成一个专用的包括IP电话和模拟电话在内的内部调度通讯系统。

我矿共安装4台语音网关和发放158部WiFi手机。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全矿共计安装39组,分别安装在:530运输层12组;554主层出矿层13组;570拉底层4组;410混合井井口1组;副层出矿层5组。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重大危险源及有害因素辩识根据现场评价确认本工作面重大危险源主要有:瓦斯、煤尘、火灾、水灾、顶板、井下运输、机电、机械事故等。

一、瓦斯1.矿井无计划停电、停风形成瓦斯积聚、超限。

2.瓦斯异常涌出瓦斯积聚、超限。

3.工作面供风不足,通风管理不善形成积聚、超限。

4.未按规定检查瓦斯,瓦斯异常或超限,不能及时发现并未采取措施;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善,传感器设置不当;空班漏检,检查仪器失效。

二、煤尘放炮时不使用喷雾、转载点不使用喷雾或维护不善。

三、水灾1.地面塌陷区未及时充填或采取夯实措施,井下涌水量加大。

2.遇地质构造。

3.上覆2+3#煤采空区。

四、火灾1.电缆负荷过大。

2.电气失爆或带电检修设备产生火花。

3.静电火花及杂散电流。

4.电缆接头螺栓未拧紧发热,产生火花。

5.井口把关不严,火种带入井下。

6.井下私自拆卸矿灯。

7.钢丝绳、起吊、拆卸碰撞产生火花。

8.井下油脂存放不符合规定或者管理不严。

9.电缆受到外力的挤压或撞击,造成电缆短路。

五、顶板1.支护强度不够。

2.支护质量低,支护材料不符合要求。

3.安全出口支护不及时或漏网。

4.巷倒压力大顶板破碎,锚网裂口。

5.顶板来压规律不清或处理不得力。

六、机电机械设备1.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

2.电气设备保护失效,保护不齐全或甩掉不用。

3.电气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4.违章处理故障,违章操作停送电。

5.电气设备失爆失保,不按规定安装接地线。

6.带电搬迁或检修电气设备。

7.电缆挤压划伤导致漏电。

8.未办理停电申请,私自增加设备,造成线路负荷过大。

9.操作高压时,绝缘用具失效。

10.设备检修或接线时,没有按照规定安派专人停送电。

11.停电检修未执行停电、验电、放电、安装接地线等防护措施。

12.绞车开关接触器触点粘连。

13.带压拆卸高压管路。

14.使用不合格的起吊工器具起吊设备。

15.不按规定打绞车压戗柱。

16.职工行为不规范,违规操作。

七、运输1.绞车制动力矩不符合规定,制动闸不能可靠制动。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1、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2010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它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煤矿六大系统管理制度

煤矿六大系统管理制度

煤矿六大系统管理制度
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煤矿的安全生产要求、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

2. 设备管理制度:规定煤矿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检修等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3. 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煤矿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要求,确保煤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符合工作要求。

4. 能耗管理制度:规定煤矿的能源消耗目标、节能措施、能源管理责任等要求,确保煤矿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要求。

5. 环境管理制度:规定煤矿的环境保护要求、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要求,确保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6. 质量管理制度:规定煤矿产品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质量控制等要求,确保煤矿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要求。

第 1 页共 1 页。

六大系统

六大系统

井下六大系统--我国深部金属矿山开采调查2010年国发〔2010〕23号提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并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随后安监总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发布,全国非煤矿山“六大系统”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自大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来,“六大系统”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对矿山安全带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下矿山的生产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六大系统”在保障安全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大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来,对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了积极推动作用。

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实现煤矿入井人员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的避险; 对煤矿井下灾害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生存空间; ,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足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 实现井上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联络,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救援提供准确信息%&六大系统#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六大系统”为我国矿山信息化建立了基础平台,是地下矿山从无通信到可视可控的一次质的飞跃,是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开端。

下一步,在矿山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通信技术是关键的基础环节。

特别是地下矿山,在狭窄的通道内,石头和粉尘严重干扰着电磁波的发送,极大地阻碍了通信畅通。

为此,核心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将成为实现智能采矿的前提,也是后“六大系统”时代所要攻克的难关“六大系统”设备的性能如何有效改进提高,已成为矿山企业的迫切要求。

目前,大多数地下矿山的生产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煤矿六大系统

煤矿六大系统

煤矿六大系统一、概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3年内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贯彻《通知》精神也发布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以下简称《146号文》)。

《146号文》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出了全面细致的部署,措施更加具体、责任更加明确、要求更加严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煤矿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各地区、各单位和广大煤矿企业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通知的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一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建设坚实的煤矿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二、六大系统简介(1)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主站(或传输接口)、主机、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

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等设置在井下,其他设备设置在地面。

(2)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

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出台背景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出台背景
要在做好事故抢险救援、调查处理、开展 安全大检查的同时,结合转变发展方式,从 根本上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管理 能力。
张德江副总理亲自组织有关部委专 题研究、起草文件,进行了10次修改, 广泛征求了发改委等27个部门的意见。
2010年7月7日,国务院召开笫118 次常务会议进行了审议。
经进一步修改完善,7月19日以国发 (2010)23号文件正式出台.。
2010年王家岭煤矿“3.28”特别重大 透水的事故,。
2.1 新华四矿瓦斯爆炸事故
(1) 明知被改停仍安排工人下井
新华四矿处于技改阶段,没有安全生产 许可证,且营业执照、煤炭生产许可证均 已过期。
2009年3月20日,河南省安全生产领导 小组下发文件,明确规定该矿为停工停产 整改矿井。
2009年9月8日,侯民、袁应周等人在 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的第二天,仍强行 组织93名矿工下井生产。因井下积聚了 大量瓦斯,煤电钻电缆短路产生高温火 源,结果引发瓦斯爆炸。
3月28日10时30分许,回风巷工人 发现渗水,正在井下检查工作的项目 部生产副经理曹奎兴等人前往渗水点 查看后,让工人注意关注水情。
11时10分许,接到报告的项目部技 术副经理、防治水领导组副组长张军 伟下井检查后只下令停止掘进,改为 支护作业。
11时40分许,曹奎兴升井后将渗 水情况向项目部经理、防治水领导组 组长姜世杰进行汇报,姜世杰也接到 电话反映井下渗水,姜世杰指示:等 张军伟实际调查后再作决定。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 1820.1 0.1815: 18:3715 :18:37 October 18,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8 日下午3 时18分 20.10.1 820.10.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盛泉矿业有限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规划建设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认真做好全省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做好我公司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以下简称“六大系统”建设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孙华璋副组长:杨士江、王敏杰、付振峰、许庆刚、张景利成员:各专业副总、各科室、区队负责人具体分工:(一)监测监控系统由通防专业负责。

(二)人员定位系统由调度室和考核科负责。

(三)通信联络系统由调度室和考核科负责。

(四)压风自救系统由机电专业负责。

(五)供水施救系统由通防专业负责。

(六)紧急避险系统由安监处负责。

二、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与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拓展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2011年底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设置供气阀门。

井下压风管路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四)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

加强供水管路的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五)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井下避险硐室安设直通调度室的电话。

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发现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六)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

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三、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现状1、监测监控系统现状(1)我公司于2005年5月安装了淄博瑞安特公司生产的KJ76型安全监测系统,并于2007年6月进行了升级改造为KJ76N型安全监测系统,按照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安设了瓦斯、设备开停、烟雾、风速、一氧化碳、温度、负压、水位、风门开关、风筒状态等13种传感器,现井下传感器数量为139个;数量、位置符合要求,实现了对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各作业场所设备的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并于集团公司和新泰市煤炭局联网,具有瓦斯超限报警手机短信功能。

(2)监测监控系统主机实行了双机备份,备机能在5分钟内启动,监测主机安设在调度室,并24小时有人职守,确保了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通过对矿井安全监测系统检查,设备运行正常,灵敏可靠,安设数量齐全,安装质量符合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要求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系统运转正常,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2、人员定位系统现状我公司安装了kj214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由识别卡、位置监测分站、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具有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功能。

现使用的定位系统只定位到井下各个人员出入井口、系统大巷;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口、盲巷等限制区域等地点未设置分站。

3、压风自救系统现状我公司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了压风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我公司安装的空气压缩机由螺杆式压缩机3台和活塞式压缩机1台,均设置在地面,能够在灾变期间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压风自救主管路(矿井一翼主压风管路)为φ159毫米;压风自救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为φ108毫米;采掘进工作面为φ50毫米。

存在问题:(1)避灾路线上我公司北斜井和井下五采总回风巷未敷设压风管路,设置供气阀门。

(2)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未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3)进入避难硐室前的20米供水管路未采取保护措施。

(4)在避灾路线间隔大于200米压风管路上增添供气阀门。

4、供水施救系统现状我公司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全矿主防尘水池容量在200m3,备用防尘水池100 m3。

采用静压供水,由地面水池采用φ159mm 的无缝钢管引至副井、井底车场,大巷、运输上下山采用φ108mm和φ50mm通往井下各施工地点,满足各地点的用水需要;各地点三通阀门设置合理,管径、水压、水量满足矿井生产、防尘、防灭火要求。

5、通信联络系统现状我公司现安装使用的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全部安装在地面调度室,井下安装使用KT15型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调度电话,井下电话掘进工作面距迎头30—50米范围内,采煤工作面距两端10—20米范围内。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由地面广播录音及控制设备、井下防爆广播设备、电缆等组成。

行人巷道、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场所均设置了广播扩音设备。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由矿用KTW14本质安全型防爆手机、矿用防爆基站、防爆电源、系统控制器、调度台、电缆(或光缆)等组成。

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现状(1)公司现使用ZL-40W型自救器1460台,(2)公司在2011年1月对井下所有地点的避灾线路进行了重新完善,牌版进行了统一制作,合理进行设置悬挂,现井下避灾路线牌98块,能够覆盖全井下。

(3)2010年12月,通防科、安监处、技术科等部门对我公司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矿井重大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及职业病危害等应急预案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符合我公司生产实际。

(4)现井下无紧急避险应急设施四、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我公司“六大系统”计划今年完成五个系统的建设,共计投入172.8563万元,紧急避险系统为2013年的重点规划项目。

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投入36.9563万元;人员定位系统,投入约32万元;压风自救系统,投入约42.5万元;供水施救系统,投入约20万元;通信联络系统,投入约23万元;紧急避险系统更换自救器,投入约18.4万元。

(一)监测监控系统我公司对原有的KJ76N 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改造,更换各种传感器及相关设备。

计划资金36.9563万元。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31日。

更换改造计划表(二)人员定位系统2011年上半年投入资金32万元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拓展,完成序号项 目 设备规格型号及工程特征描述 单位 数量 单价 (万元) 估算投资(万元) 1盛泉公司 ⑴监测主机 更换研华科技工控机 台 1 1.5 1.5 ⑵监测分站 更换KJ76n-F 台 8 1.03 8.24 ⑶各类传感器 更换JGC4,JF1S,JTH1000B 台 105 0.224 23.553 ⑷接线盒 更换GHH-2,GHH-3 个 180 0.008 1.4533 ⑸监测线 更换、添加MHYV1×4×7\0.43 米 5000 0.00044 2.21小计 5项 合计36.9563定位系统到采掘工作面迎头改造,并且根据井下采场变动进行调整部分定位分站,完成时间:2011年11月31日。

(三)压风自救系统我公司空气压缩机设置在地面,由地面向井下集中供风。

地面空压机站装备空压机4台,其中螺杆式螺杆式压缩机3台,活塞式压缩机1台。

井下压风自救主管路型号为φ159mm,压风自救分管路型号为φ108mm,其中φ159mm供气管路3160米,φ108mm供气管路4320米。

采掘工作面压风自救管路全部为φ50mm供气管路,长度计15790米。

压风管路共计23270米。

改造计划表:序号地点工作量投入资金(万元)完成时间责任人1 -115水平至北斜井上头敷设压风管路670米4 2013年5月凌长刚张国彬2 井下五采总回风巷敷设压风管路950米6 2013年5月凌长刚张国彬3 井下避难硐室和固定场所安装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30套30 2013年5月凌长刚张国彬4 井下避难硐室和固定场所在底板埋管或更换高压软管30处2 2013年5月凌长刚张国彬5 井下避灾路线增设供气阀门20个0.5 2013年5月凌长刚张国彬合计42.5万元(四)供水施救系统我公司完善北斜井供水管路670米,各地点更换、添加三通阀门。

投入资金约20万元。

完成时间:2011年9月28日。

(五)通讯联络系统我公司井下通讯联络系统已基本完善,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保障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投入资金约23万元。

完成时间:2011年8月20日。

(六)紧急避险系统1、2011年8月份计划更换800台隔离式自救器,2012年全部将ZL-40W型自救器淘汰,全部使用压缩氧隔离式自救器,保证下井职工人人携带。

2、计划在-250调度站处施工临时避难硐室一个。

结合施工设计和施工作业规程,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建设,临时避难硐室计划于2012年10月份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