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

兴奋色与沉静色, 红橙黄等鲜明的暖色使人兴奋;青绿、青紫、青给人以沉静的感觉。
 轻色与重色,浅淡的颜色给人以轻快的感觉,低明度深重的浓色给人以沉闷的感觉。
重色在下轻色在上,使人觉得安定;轻色在下重色在上,则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
艳丽与朴素的色彩, 明度、纯度高的颜色,给人以艳丽的感觉;明度低纯度也低的颜色给人以朴素无华的感觉。
 前进色与后退色, 处在同一平面上的颜色,有的颜色使人感觉突出,有的颜色给人以退向后方的感觉。
前者称前进色,后者称为后退色,一般的暖色如红、黄有前进感;冷色如青、绿有后退感。
浅底子上的小块深色感觉向后,而深底子上的小块浅色给人的感觉则相反。房间的墙壁及屋顶涂以后退色感觉屋子宽敞高大。
 膨胀色和收缩色, 有些颜色看起来比实际大,有些看起来比实际小。前者称为膨胀色,后者称为收缩色。
膨胀色与前进色一致,暖色、明亮色显得大;收缩色与后退色相一致.冷色、暗色显得小。白底子上的黑色显得小;
黑底子上的白字显得大。穿深色、冷色衣服的人显得瘦;穿浅色暖色衣人显得胖。
 1925年的一个傍晚,帕基尼在书房里观看油画,随着天气逐渐变暗,光线越来越弱,
会发觉眼睛对画面颜色的感觉,随着光度的减弱而发生变化,先是红颜色渐渐变得不明显,
后来就只能看见蓝颜色,在暗光线下光波长的红,黄色感觉暗;光波短的青、绿色感觉亮,
这种视觉色彩敏感度与亮光下相反的现象,被称为帕基尼现象。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光,
光色的组成与日光相同,但是亮度约为日光的五百分之一,在这种光线下,青绿色易于感知,
红黄则难以辨认,所以人在月光下看红色是黑褐色,白色物体呈现青色,其他东西都带有一种青绿的调子,
实际上月夜风景的独特色调不是月光光谱组成的变化,而是人的视觉对光谱中不同光色的感知度发生了变化。
视觉对明度也具备同样的恒常性感受。在直射日光下观看灰颜色的纸张,反射的光线强度
,与在室内观看白纸时的亮度相比,要明亮许多倍,但人们都认为是灰纸。因为人们有在阳光下观察白纸的记忆与之相对照,
从而在心理上自动调整了视觉感受。 色彩的恒常性还明显地表现在“固有色”观念上。人们在观察常见的物体时,
由于受意识的影响,习惯地根据长久的经验积累,排除光线变化及环境色彩对物体的影响,把视觉的色彩感受调整到接近物体的常见色,
如倾向于把皮肤看成肉色,把树叶看成绿色,把天空看成蓝色。这种固有色观念给人们地日

常地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但如果不能在特定情况下排除,就会给色彩观察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涉及眼睛、视神经、心理对比,补色关系,色彩适应等。
色彩爱好,色彩感情,色彩美感等,就不只限于视觉属性地范围,要扩展地联系到心理,个性,社会意识等许多因素来解释,
只有全面地了解色彩的主题,才能正确理解色彩现象



色彩三属性 :色相,明度,纯度。人类能够见到地颜色多种多样,有各种鲜艳,柔和,明亮,深重不同地颜色,绝大多数颜色具有三个方面的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颜色可以分为两大类:有色系列和消色系列,有色系列的颜色都具有这三个方面的属性,无彩色系列物体,既黑白灰色物体,不具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属性,不过色彩地三属性既包括有色系列,也包括消色系列,人们可以根据这三个要素给任何一种颜色定性,定量,因为颜色是由物体反射光波而产生地,这三个要素实际上就是基于所反射光波地特征而划分. 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 色相是指色光由于光波长,频率地不同而形成地特定色彩性质,也有人把它叫做色阶,色纯,彩度,色别,色质,色调等,按照太阳光谱的次序把色相排列在一个圆环上,并使其首尾衔接,就称为色相环,再按照相等地色彩差别分为若干主要色相,这就是红,橙,黄,绿,青,紫,等主要色相。 明度 明度是指物体反射出来地光波数量地多少,既光波地强度,它决定了颜色的深浅程度,某一色相地颜色,由于反射同一波长光波地数量不同而产生明度差别,例如粉红反射光波较多,其亮度接近浅灰地程度,比较起来大红反射地光波量较少,其亮度接近深灰地明度,他们地色相相同,明度却不同,这里还有一个因素影响色彩亮度,人类地正常视觉对不同色光地敏感程度是不一致地,人们对黄,橙黄,绿色地敏感程度高,所以感觉这些颜色浅亮,对蓝,紫,红色视觉敏感度低,所以觉得这些颜色比较暗,人们通常用从白到灰到黑地颜色画成若干明度不同地接替,作为比较其他各种颜色亮度地标准明度色阶。 纯度 纯度是指物体反射光波频率的纯净程度,单一或混杂的频率决定所产生颜色的鲜明程度。这是一个外来词汇,由于翻译的不同,也有把它翻译为:饱和度、彩度、色纯、色度、色阶,这些词的含义是一样的。当然,有些译法容易混淆,值得商榷。单一频率的色光纯度最高,随着其他频率色光的混杂或增加,纯度也随之减低。物体色越接近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系列中的某一色相,纯度越高;相反的。颜色纯度

越低时,越接近黑、白、灰这些无彩色系列的颜色。 当我们绘画时,经常要比较几块颜色的不同.“便在调色时加以区别.这时要同时比较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不能只看一两个方面的区别。两种颜色互相比较时.可能出现下面8种情况,其中包括了三属性搭配的各种
编辑本段应用与实践
色光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 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 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 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 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色料三原色
色料(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 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 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 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 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美术三原色
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红、黄、蓝 为人们加入了感觉实际,是实际上的三原色。 美术教科书讲的是绘画颜料的使用,色彩调色是红、黄、蓝为三原色。 美术色彩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橙绿紫 美术色彩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红黄蓝 美术色彩三原色组成的六色体系 红黄蓝 橙绿紫 给人以实际色彩感受,符合客观实际, 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 一般电视光色等光色是红、绿、蓝,在美术实践中和生产操作中的情况说的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设计以及实际应用,都是黄、品红、青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黄、品红、青三种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机的印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层乳剂层分别为:底层为黄色、中层为品红,上层为青色。各品牌彩色喷墨打印机也都是以黄、品红、青加黑墨盒打印彩色图片的。 三原色配色表
调色原则
颜色如同炒菜要掌握火候.颜色调配得不够,会显得“生”,“火气”。 颜料的品种要尽量用得少,包括黑白在内,一般不超过四种色就能调配出所需要的颜色,第五种以上的颜色加进去,只能起到增加黑和灰的作用,颜色中的对比色

成一起,就是黑灰色。有人认为加不同颜料可以使颜色丰富,其实只能降低纯度,经验丰富的画家常常利用简单的几种颜色,取得优美雅致的效果。用浅黄加入少量的黑调配出一种沉着的绿色。当颜色调配合适的时候,会有一种滋润的感觉,涂在画布上色素渗入画面,退到空间里的感觉,相反颜色显得干枯、漂浮就不好。 根据颜料中所含的成分,颜色可以分为纯色、清色、浊色。纯色中不含白,清色中只含黑,或者只含白,浊色(“灰”颜色)中含有黑色也含有白色,也就是含有灰色。 我们作画时口头上讲的“灰颜色”,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消色的灰色;另一个指的是浊色。是只由黑加白调出的灰色,而是指颜色微妙、沉着,含有一定灰色成分的某种颜色。画面上使用大量“灰颜色”,其目的是为了使画面色彩互相衬托得更为响亮 彩画家应该熟练掌握调色技巧,明确所要调配的颜色是纯色(灰颜色),然后根据不同种类颜色的调色原则分别进行调色。
清色
是指原色中只加白的亮清色,或者原色中只加黑的暗清色。清色的特点是颜色中不含灰色的成分, 清色
也就是说一块清色不能同时既含黑又含白。一般的画面中清色的面积不多,但却常常是不可缺少的颜色。如果在亮清色中混入黑色,颜色就会显得胀、发灰;如果在暗青色中混入白色,画面会发灰、发粉。清色应该是很容易调配的,但是如果画笔中混有脏颜色,或者画板的颜弄脏了没有及时清理,那就会怎么努力也调不出清色来的。
浊色
绘画中大量的颜色是纯度偏低、色彩倾向不突出、色感比较微妙的浊色,通常称为“灰颜色”。“灰颜色”不是指的简单的黑色加白色而调成的灰色,要调得亮而不灰,难点是掌握浊色中灰色成分的含量,或者说黑色和白色成分的含量。适当则过则“脏”,不足则“生”。调浊色时掌握灰度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三种: 浊色
第一、加入适当的黑颜色,加黑多则纯度低,加黑少则纯度高.在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加入很步黑色.这需要细致掌握。 第二、用对比色控制颜色纯度。我们知道对比色相加成灰黑色,加入对比色就等于加入一定黑色。画家吴作人谈怎样画静物时.曾经指出:画红花时要加进一点绿颜色.效果才好。我道绿正是红的对比色,红色中加进绿色,等于加进一定量的黑色.这会使颜色显得柔和微妙。的如蓝加橙,黄色加紫都有同样作用。 第三、用复色调色。有些现成的颜料如土黄、生赭、熟褐、生褐、土红、赭石、土绿等都是复色,原色,也不是间色,这几种颜料本身就含有黑灰成分。调色时不用原色

、间色?使用这样一些互相调配,调和出米的颜色会显得柔和又不容易脏。比如,调脸色用土红和土黄加白,本身有一定的灰色成分,会比用浅黄加大红加白显得柔和、沉着。
纯色
不含有黑和白的成分,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属于色相环上的颜色,不能认为颜料袋中原封不动的颜色都是纯色,像土黄、土红、赭石、生赭、熟赭、生褐,本身就不纯,相当于含有微量的 纯色
黑色的暗清色。绘画中直接使用挤出的纯色较少,只有红、黄、绿、青、蓝、紫等几种,绘画中需要的大多是界乎两个颜色中间的纯色。纯色大多是用色相环上邻近的两种颜色互相混合调配出来.如用橙和红调配出偏橙的红色;用或者用群青和红调配出偏紫的红色;用绿和黄调配出偏绿的黄色等纯色。调纯色时挤出自调色板和画笔都要干净,不要使用被污染,弄脏了的笔和颜色。不然就调配不出鲜明、纯色。
色调
明度色调以占据画面的大部分面积的色块的明度为依据从而形成的不同色调。从明度上画的色调,可以分为高调、中间调、低调三大类,高调以浅亮色为主;中间调以灰色明度色块;低调以深灰、黑色色块为主。 此外明度色调还可以区分为长调和短调。它们是在明度基调中,根据整个画面全部明度色阶运用的幅度区分出来的。如果把明度从白、灰白、浅灰、深灰、黑灰到黑.分为若干层次。在色调时.有选择的扩展或限制所运用的幅度。就会形成长调和短调。使用明度色阶宽阔的调.使用明度色阶狭窄的是短调。应用时根据需要适当进行大小面积的搭配,这样便可构同的长短调效果。 高长调大面积浅灰的底色配以小块的黑和白,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高短调 大面积浅灰色的底色配以小面积的灰。造成微妙柔和的气氛。 中间长调 在大面积中灰色的底色上配以白和黑的小块,会给人以强烈而鲜明的感觉。 中间短调 在大面积中灰色的底色上,配以浅灰和深灰的小块,给人的感觉就不鲜明。 低长调 在大面积深灰的底色上配以黑和白的小色块。会造成强有力的效果。 低短调 在大面积深灰色的底色上配以中灰黑的小块,会造成低沉浓重的气氛。 中间高短调 在大面积中灰的底色上配以白和浅灰的小色块,会造成一种明朗的气氛。 中间低短调 在大面积中灰的底色上配以小块的探灰和黑色,会形成一种暗淡的沉闷的气氛。
冷暖
配颜色的冷暖时,容易出现的偏向是拉不开冷色和暖色的距离,颜色发闷、单调。例如,出某种灰色,但是冷灰色与暖灰色区别不开,或者

只能调出暖灰色.调不出冷灰色;只能种红色,冷红和暖红分不开,或者只能调出暖红色,而调不出冷红色等等。如何解决这?首先要认识到.在每个主要色相当中 冷暖色
都有着两种冷暖不同的颜料。在红色类中,暖的有红,冷的有深红、紫红;在黄类颜料中,暖的有中黄、土黄,冷的有柠檬黄、浅黄;在绿色暖色类有中绿、草绿,冷色类有粉绿、翠绿;在蓝色类颜料中,暖色有湖蓝、普蓝-冷色有调冷色时要用偏冷的颜料调配,如调配冷的灰红色.要用深红.如果用了暖的朱红自调出偏暖的灰红色。而在调配偏冷的灰红色时就要用紫红、深红来调灰。总的来说,暖黄、暖蓝调色,画出的画色调偏暖。用冷红、冷黄、冷蓝画出的画调子偏冷a所以通过择可以控制色调的冷暖,但并不是调色盘(板)上挤出的颜料品种越多,画面上的色彩就旧反不是增加而是要限制减步所使用的颜料的品种。控制颜料品种,可以促使你更认真泡。有人把所有能找到的颜料全都挤到画板上,其结果常常由于颜料调和得过多而成颜色.或者造成画面颜色庞杂,难于统一。一些色彩大师使用颜料的种类都不是很多,贵支只用六到七种颜色,但是他画面上的色彩却是极为丰富微妙的。调色的时候,要舍得在调色板上多花费一些时间,甚至调色的时间要多于在画布上绘曲瞧后才会逐渐熟练.直到得心应手。 冷暖色调
调颜色有如弹钢琴时钢琴家的手指一样?不假思索就能调配出所需要的颜色,这要经过一个相当的过程。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常常花上好几个拜的时间在他的调色板上调配颜色,调好后再一块块的涂到画布上,每种颜色是怎么调成的,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如果开始不肯在调色上下工夫而急于在画布上涂抹的人,到头到常常不不刮掉重来。学习调色是学习绘画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能轻视或漫不经心。 暖色调系列的配色古典绘画特别是人物画,大多数是在暖色系列色的基础上取得色彩的调和。经常使用的是金黄色调、棕色调,画面以褐色、赭色、橙黄、红色为主,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 另外一种情况是,有的画家的画面上虽然采用许多蓝、绿色,但是都是暖蓝(发绿味的蓝)、暖漕昧的绿)。也能给人以暖色调的感觉)冷色调系列的配色关于冷色调有两种说法,具有两种不同含义。一种是指画面以蓝、绿、紫色为主组成的冷色造成的宁静、雅致的气氛,这是常用的具有比较单纯的含义。 另外一种含义的冷色调是指有些画尽管画面使用了许多红、黄类暖色,但是用的多是冷红如倾向于玫瑰红、紫红的颜色)、冷黄(例如倾向于柠檬黄的颜色),这些颜

色组成的画面也能以冷静的感觉,所以也称之为冷色调,这是一种比较难以掌握和使用的色调。 纯度色调
绘画的色调从纯度上可以区分为:浓艳的高纯度调子、柔和的中间纯度色组合的调子和朴素近黑白灰的低纯度调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