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学生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部文言文检索《原毁》及翻译【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
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
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
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
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
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译文1、祭十二郎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
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
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
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
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
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
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
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新高考新视野2010-09-11 1250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早早晚晚过着愉快的生活,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同时,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那就是)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从武陵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死生,偏义复词,只指"生"),(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向您问好.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八大家文言翻译(2)

八大家文言翻译(2)《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7、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8、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身者已廉乎?9、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8、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9、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留侯论》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翻译: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部文言文检索《原毁》及翻译【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
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
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
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
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
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
唐宋八大家 重要句子翻译(学生)

《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翻译:2.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翻译: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翻译: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翻译: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翻译:《留侯论》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翻译: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翻译: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6.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野草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翻译:2.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翻译:3.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翻译:《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要句子

1.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2.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
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太难了。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的抱负很大,而他们的志向又很远。
4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观察老人用以含蓄地表达自己意见的,都是圣人贤士相互劝诫的道理。
5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可是在公的方面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动一动便惹祸获罪。
6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7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
8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洞的乐趣。
9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10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翻译: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翻译:
3.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
5.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翻译:
《进学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
3.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
4.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
《越州赵公救灾记》
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翻译:
2.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翻译:
3.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翻译:
4.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翻译:
《游褒禅山记》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
2.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翻译: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翻译: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翻译: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翻译:
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翻译:
《后赤壁赋》
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翻译:
2.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翻译: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
1.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翻译:
2.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翻译: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翻译: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翻译:
《伶官传序》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
2.“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翻译: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翻译: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翻译: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
6.《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
《送李愿归盘谷序》
1.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翻译:
2.大丈夫之知遇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翻译:
3.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翻译:
4.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翻译:
《送董邵南序》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翻译:
2.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翻译: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翻译:
《教战守策》
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翻译:
2.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翻译:
3.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
翻译:
4.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
翻译:
5.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翻译: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也。
翻译:
2.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
翻译:
3.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
翻译:
4.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翻译:
5.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翻译:
《段太尉逸事传》
1.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翻译:
2.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翻译:
3.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翻译:
《祭十二郎文》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翻译: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翻译:
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翻译:
4.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翻译:
《柳子厚墓志铭》
1.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翻译:
2.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翻译:
3.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翻译:
4.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