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
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研究

有 短 缩 畸形 … 。 髋 臼 骨 折 若 不 通 过 正 确 的 治 疗 使 关 节 面 得 到准确复位 , 常 常 导致 残疾 、 创 伤 后 关 节 炎 等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手 术 治 疗 能 有 效 控 制 病 灶 部 位 出 血 , 恢 复髋 臼 稳 定 性 及 髋 臼容 量 , 明显 降低 病死 率 和 致 残 率 , 因 而 成 为治 疗髋 臼 骨 折 的“ 金标准” 。而 手 术 入 路 的选 择 与 骨 折 严 重 程 度 、 手 术 时
[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8 3 . 4
[ 文 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1 0 0 8—8 8 4 9 ( 2 0 1 3 ) 1 0—1 0 6 9— 0 2 内顶 弧 角 <3 0 。 。男 4 8例 , 女 4 5例 ; 年龄 4 2 ~7 3( 4 9 . 1±
满意率显著 高于对照组 , 总 异 位 骨 化 发 生 率显 著低 于对 照 组 。 结 论 采 用 经 髂 腹 股 沟 和 K —L联 合 入 路 切 开 复 位 重 建钢 板 内 固定 术 治 疗 复 杂 髋 白 骨折 可 获 得 良好 效 果 。 [ 关键词 ] 髋 臼骨折 ; 髂腹 股 沟 入 路 ; K—L入 路 ; 内 固 定
开 血 管 时 间不 要 过 长 , 尤其 是年 龄较 大 的患 者 , 以 免 损 伤 血
1 . 1 一 般 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位、 闭孔 斜 位 、 髂 骨斜位 x线 片检查及 C T 扫 描 确 诊 为 复 杂 性
髋 臼骨 折 患 者 9 3例 , 均符 合 以下标准 : ① 股 骨 头 内 移 呈 中心
间长短 、 术后感染率等有关 , 与 骨 折 复 位 质 量 更 是 密 切 相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赖伟强;陈楚群;黄启治;缪海雄;邵晏清;钟锡鸿【摘要】目的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解剖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43.3% (P <0.05).结论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视野显露充分,复位良好,有利于术后临床功能的更好恢复,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类型的首选入路方式.【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3页(P490-492)【关键词】髋臼前柱骨折;腹直肌外侧;手术入路【作者】赖伟强;陈楚群;黄启治;缪海雄;邵晏清;钟锡鸿【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惠州市51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31髋臼骨折多由暴力引起,引起髋臼骨折的最常见原因是人体自高处坠落时一侧股骨大粗隆撞击地面,此时股骨头撞击髋臼可造成髋臼无移位骨折或髋臼内壁骨折块向盆腔内移位[1]。
而当屈髋屈膝时沿股骨纵轴的暴力亦可造成髋臼的后缘骨折。
如果下肢处于内收位时则除了导致髋臼骨折之外还容易发生髋关节的后脱位,而当下肢外展时则可造成髋臼顶部的粉碎骨折。
不同入路式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t nsta h e d rcmp s i , g , as f nuy asca d ijr sa dS n teew sn i icn iee c i t hn tegn e o oio ae c ueo jr, soi e u e n Oo ,h r a os nf a t f rn e e tn i t n i g i d
构成比、 年龄 、 伤 原 因 、 致 合并 伤等 , 无 显著 性差 异 , 有可 比性 。结果 : 照 Mat 均 具 参 t a的髋 臼骨 折复 位标 准 , 次手 术 本 的 10例 患者 , 3 甲组 优 良率 为 7 .% , 06 乙组优 良率 为 7 .% , 组 优 良率 为 8 .% , 组 患 者手 术 效 果 明显 优 于其 他 51 丙 67 丙 两组 , 异具 有 统计 学意 义 。 差 结论 : 后联 合 入路 式是 治疗 髋 臼骨折 一种 比较有 效 的手术 方式 , 前 临床 效果 要 明显优 于
不 同骨折类 型 分为 3组 , 甲组 4 5例 , 用 K c e- 采 o h rL人路 式 手术 治疗 ; 乙组 4 3例 , 采用 髂 腹股 沟 人路 式 手术 治疗 ; 丙 组4 2例 , 用 前后 联合 入路 式 治疗 , 后对 3种 不 同的 手术 入路 方式 手术 治疗 效果 进行 对 比分 析 。3组 患 者 的性 别 采 然
[ sr c] jcie T nlz redf rn p ra h s oepoesria t ame t f ct ua atr—y ee e t Ab ta t Obet : oa ayet e iee t poc e x lr ug l r t n ea lr rcue tp f c v h f a t c e oa b f f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诊治分析'复杂>臼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王九军张飞【摘要】目的对比改良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应用于复杂>臼骨折手术治疗时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7年7月至2020年6间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臼骨折病人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Stoppa联合K-L入路组(观察组)、腹直肌外侧联合K-L入路组(对照组),两组病人各30例。
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效果、>关节能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3.42*21.63)分钟,对照组为(150.46*21.40)分钟,两者比较!<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574.48*15.42)ml,对照组为(462.15*15.26)(1,两者比较!<0.05;术后骨折复位效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0%,对照组优良率为96.66%,两者比较Q0.05(术后>关节功能对比:观察组>关节优良率为73.33%,对照组为86.66%,两者比较Q0.05。
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均能应用于复杂>臼骨折治疗,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K-L入路在术野显露、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神经保护、骨折复位效果方面更具有优势,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的>臼骨折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关键词】>臼骨折;Stoppa入路;Kocher-Langenheck入路;联合入路【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 n.1009-7147.2021.01.021>臼骨折发病率在全身骨折3%,由于造成其损伤的外力能量较高,常合全身多部位损伤,因此其致死率高达13%叫>臼解剖学上具有形态不规则、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涉及多个关节面、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较多的特点,早年多采用保守治疗;随着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及内固定材料的推陈出新,手术切开法复位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臼骨折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入路及相应治疗效果尚未未达成一致共识叫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方式包括:前方入路(骼腹股沟、Stoppa、腹直肌外侧)、后方入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以及联合入路(不 有其及,经的,其伤大、围发多,有Stoppa及腹直肌外侧入路所取代趋势【叭复杂>臼骨折能,在达有复位的伤)病复的的,院此不的合 ,并通过对比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报如下。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 (DAA)或后外侧入路 (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DAA手术、PLA手术,比较髋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差异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PLA与DAA均可促进术后良好恢复,但后者相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病等疾病治疗中,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为进一步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针对手术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中不同手术入路与预后关联明显,其中以DAA、PLA优势明显,均利于手术操作,但选择何种入路更具有优势需深入研究[1]。
为此,本次研究对DAA或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均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ASA分级Ⅰ-Ⅲ级[2]。
排除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等。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5岁至85岁,平均年龄(74.48±4.22)岁,左侧18髋,右侧32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5岁至86岁,平均年龄(74.54±4.24)岁,左侧19髋,右侧31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椎管内麻醉,经PLA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暴露并切断梨状肌,脱出股骨头,显露髋臼,植入髋臼杯及内衬,显露股骨近端,髓腔锉扩充髓腔,置入适宜的股骨柄和股骨头,复位处理,无异常后清洗创面,留置引流管,缝合。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它通过将人工关节置换受损或疼痛的髋关节,从而缓解患者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常见的入路包括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两种。
那么这两种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又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这两种入路进行对比,从手术效果、术后康复、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的区别。
直接前侧入路是通过在髂脊下或髂臼前上方进行切口,进入关节腔。
而前外侧入路则是通过在髂骨前上棘下进行切口,从而进入关节腔。
而在实际手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进行手术。
首先从手术效果来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都可以有效置换受损的髋关节,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研究表明,这两种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关节稳定性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从术后康复情况来看,直接前侧入路相对前外侧入路更有优势。
因为直接前侧入路切口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术后下床活动更快,患者恢复更快。
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区别。
但是一些研究发现,直接前侧入路可以减少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髋臼骨折,神经损伤等。
这可能与直接前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和技术有关。
从术后并发症的角度来看,直接前侧入路相对前外侧入路更为安全。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直接前侧入路在术后康复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入路进行手术。
在实际手术中,医生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技术,减少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就入路的选择对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实际手术中还需要注意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选择直接前侧入路或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
这两种入路在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其疗效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入路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差异。
首先来看直接前侧入路。
这种入路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暴露髋关节,对髂股前束的保护更好,术后骨折的发生率较低。
但是直接前侧入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后疼痛明显,容易出现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对于两种入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医生的经验、患者的病情和术后康复情况等因素,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在疗效方面,一些研究对比了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长期疗效。
这些研究发现,虽然两种入路在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这表明,无论是采用直接前侧入路还是前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疗效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可能对不同的入路方式有不同的适应性。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髂股前束的损伤较为严重,而更适合选择直接前侧入路进行手术。
而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因为术后恢复能力较差,更适合选择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
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除了手术入路的选择外,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后康复和术后管理也对手术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帮助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而在术后管理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作者:王大一髋臼骨折就是一种高能量损伤,不仅伤情严重,而且类型复杂,移位形式多样,为严重而复杂得关节内骨折、其中骨折类型得准确判断、适当得手术径路、精确得复位、熟练得手术技巧及妥善得术后处理就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得关键,而恰当得手术入路对于术中满意得显露、复位、固定尤为重要。
所以,正确选择其手术入路就是治疗得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就是对髋臼骨折手术过程中手术得入路进行介绍。
ﻫ髋臼骨折得手术入路有许多种,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前侧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后侧入路(KL入路、改良K L入路)、扩展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
1KL入路[1]患者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切口起于髂后上棘或其下方两横指处,经大转子顶点向远侧延伸至大腿外侧约10 cm、切开阔筋膜,按臀大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开,注意保护臀大肌前方得臀下神经,在大转子处显露并切断小外旋肌群与梨状肌止点,保护坐骨神经并向内侧牵开、术中应避免切断股方肌,以免损伤位于下方得旋股内侧动脉升支。
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囊得浅层向髋臼后柱及其上方剥离,在坐骨结节得内侧安放髋臼拉钩,将臀大肌、小外旋肌与坐骨神经向外侧牵开,必要时也可切断臀中肌止点得后1/3,以扩大显露范围、该入路可以显露髋臼后部结构与坐骨神经,适用于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也适用于横行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T形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得后路部分、该入路得优点就是能充分显露髋臼后壁及后柱骨折,多数骨科医师对该入路得解剖比较熟悉,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相对较小。
这种手术入路得不足在于:a)由于受髂胫束、臀上血管神经与大转子得限制,髋臼上方得髂骨、后方得坐骨大切迹与前方得耻骨体显露不足;b)若术中操作不慎,容易发生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以及臀上血管神经损伤;c)如果过度劈开臀大肌,可造成臀下神经肌支得牵拉损伤,造成部分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d)术后异位骨化得发生率K-L入路示意ﻫ相对较高;e)术后功能恢复较慢[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入路进行手术治疗 , 经过 8 ~ 1 8个月 的 四肢及脊 柱骨折 6 例 ,合并尿 道损伤 1 1 . 2 . 2 手术方法 : 采用硬膜外麻醉 , 麻醉 随访 ,髋关 节功能恢 复满意 。现报道如 例 , 合并脾破裂 1 例 。手术入路类 型 : 采 成功后在不 同手术入路下 行骨折切开复
【 关键词 】 髋 臼骨折 ; 手术人路 ;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7 . 3 【 文献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7 1 4 7 . 2 0 1 5 . 0 4 . 0 4 3
末次随访时 , 骨折 复
探讨不同手术人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 效。 方法
得8 个月 以上时间随访的各类髋 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 行手术治疗 。根 据髋 臼骨折 L e t o u me 1 分 型结果 , 对 不同类型骨折选用不 同的手术入路
行骨折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 术后循序进行功能锻炼 。随访 8 ~ 1 8个月 , 分析其复位情 况 、 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 结果
者入 院后 x线检查显示髋关节脱位的患 保 护髂部神 经 、 血管 ; 髂后 入路 : 患 者取
学报 ( 医学版 ) , 2 0 1 3 , 3 9( 0 5 ) : 1 0 7 2 —
1 0 7 5 .
2
a t i o n o n t h e a d h e s i o n o f b l o o d c o mp o n e n t s 9
重、 移位 明显 、 类型 复杂 , 给治 疗带来 重 伤 9例 , 交通事故伤 1 5例 。术前均行骨 主要用于髋 臼前 柱 、 前壁 骨、 横行骨折 、 T 大挑 战【 l 】 。手术因其能解剖复位 、 重建髋 盆 x光 片及 C T三维成像后确诊 。受伤 形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 、前柱 或前 壁骨 臼,能早期 活动关节 ,减 少并发症的优 至手术时 间 5 — 1 6天 , 平均 9 . 8天 。骨折 折合并髋关节 中心脱位等 ; ②髂后入路 :
位质 量按 照 M a t t a 标准进行 x线 评估 , 2 4 例患者 中 1 7 例解剖复位 、 5 例 复位 良好、 2 例复位较差 , 优良 率为 9 1 . 7 %; 临床疗效评估按 照 M e d e d ’ A u b i g n e 和P o s t e l 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 2 4 例患者中优 1 7 例、 良4 例、 一般 2 例、 差 1 例, 优 良率 为 8 7 . 5 %; 2 4 例患者 中 2 例 出现术后并发症 , 1 例 为坐骨神 经损伤 、 l 例 为腹股沟疝 , 并发症发生率为 8 . 3 %。 结论 对于髋 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 , 根据不同骨折类 型选择合适 的手术入路对 于减少手术创伤 、 减少术后并发症 、 准确复位骨折及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 意义。
内固定 的关键 翻 。本 院 2 0 1 0年 2月 至 骨折 3例 ,双柱 骨折 2例 , T形 骨 折 2 骨折 ; ③前后 ,收治 了 2 4例髋 臼骨 例 , 前壁加前柱骨折 2 例, 后壁加后柱骨 折 、 复 杂横行骨折 、 双柱骨折 、 前柱伴 后 折 患者 ,根据 骨折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手 折 2例。合并伤 : 合并脑外伤 3 例, 合并 半横行骨折 。
下。
用髂腹股沟入路 l O例 ,髂后 入路 8例 , 位 内固定 术 。髂 腹股 沟入 路 :患 者 取 前后联合入路 6例。 4 5 。仰 卧位 , 切 口自髂嵴前 1 / 3 起, 经髂 前 上 棘 、腹 股沟 韧带 及 耻骨 联合 上 方
1 . 2 方 法
1 资料 与方 法
点, 已被大多数骨科医生所接受 , 而恰当 按照 L e t o u me 1 分类标 准 [ 3 】 :后壁骨折 7 主要用 于后壁与后柱 骨折 、横行 骨折加
的手术入路是髋 臼骨折取得 良好复位及 例 , 后柱骨 折 3例 , 前柱 骨折 3例 , 横行 后壁 、横行骨折加后脱位 以及某些 T形
浙江创伤外科 2 0 1 5 年8 月第 2 Q 鲞箜 期
』』
i c ’ △
2
. Q .
・
・
71 7・
诊治分析 ・
不 同手术入路治疗髋 臼骨折 临床疗 效
张
【 摘要 】 目的
隽
夏 永 法
回顾性分析本 院 2 0 1 0 年2 月至 2 0 1 4 年2 月期 间,收治 的 2 4 例获
李鑫 , 陈新梅 , 郭蓝 , 等. E r : Y A G激光联
o n t h e r o o t s u  ̄a c e a n d o n r o o t mo r p h do -
合 3 M E S P E A d p e r E a s y — o n e粘结 剂 堵
1 .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2 4例 , 男l 4例 , 女 1 . 2 . 1 术 前准备 及手术人 路 的选择 : 患 2 c m处 逐层切 口皮肤 、 皮 下等组织 , 注意
作 者单位 : 3 1 3 3 0 0 湖 州 ,浙江省湖 州市 者行手法复位 ,所有患者入 院后均行胫 4 5 。俯 卧位 ,术 中尽量避免过度牵拉引 安 吉中医院
髋 臼骨折是 累计关节 面的高能量损 1 O 例; 年龄 2 2 ~ 4 7 岁, 平均 3 3 . 6 岁。 左侧 骨结节骨牵引 , 同时处理合并伤。 伤 ,大多数 由直接暴力 引起 ,其伤情严 1 1 例, 右侧 1 3例 。致伤原 因 : 高处 坠落
手术入路 的选择 : ①髂腹股沟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