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南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河南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南阳市一中高一2022年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近代史开启之际,老大帝国愚昧颟顸,执迷于“夷夏之辨”,以“天朝上国”自居,在西方先进的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面前仍然自以为是,造成了“天朝的崩溃”。
这种因过度文化自信导致的“华夏中心主义”大大地阻碍了中国向先进的西方学习,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屈辱的百年近代史。
然而,这种历史叙述没有看到“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一度也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
夷夏之辨,是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之一。
它将天下划为“华夏”诸邦与“夷”“戎”“蛮”“狄”等部落。
它产生之初,便有依文化与血统作区分的两重含义在内。
但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不再以血缘的亲疏而以文明程度的差异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而且逐渐被广为接受。
在历史上,中国长期以来在东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领先的地位。
久而久之便使得人们习惯性地将中国与“先进文化”画上等号。
然而,当清王朝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丧权辱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国家,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此问题面前,如果仍然不假思索地将大清即是华夏作为无须怀疑的前提,那么大清便还是文化先进之国,因此就没有必要向西方的“蛮夷”学习。
即便要学习,最多也是学习器物上一些优点,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换言之,华夷观在此时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就起到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批有识之士慢慢注意到西方列强不仅有极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精神文明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而大清是否在文化上也领先于西方列强便值得怀疑,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深入了解西方社会之后,便感慨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题【试卷综析】本试卷是南阳一中2012级高三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查了高中学段所学的全部内容。
成语、语病、名句等基础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文言文阅读严格按照高考设题,符合高考命题趋向。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形神兼备方能“以文化人”》颇有趣味,关注传统文化。
实用类文本选了永《唯灵魂不可征服》,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散文,对学生是一次很好地情感熏陶,同时对学生很有借鉴意义。
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走的太快”的材料很有思辨性,学生有话可讲,但要写出有深度的作文还需要深入开掘。
整套试卷难易适中,偏重基础,对高三学生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题文】M0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李纳新)形神兼备方能“以文化人”今天的中国,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堪称海量,规模空前。
然而正如文化部官员前不久针对“低俗化”问题所发问的,其中能传唱传世、能与先辈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有多少?只怕答案不容乐观。
在一些创作者、出版商那里,不求“化人”、但求娱人,不求启迪心灵、但求吸引眼球,不求担当传扬文化的使命、但求趁早成名赚足利润,已成为一种创作生产的价值导向。
然而,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之中,一代受众已然产生视觉与审美疲劳,延续这种创作生产方式又如何能让其文化产品留住受众?令人深思的是,不但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已难留住受众,就是某些以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价值为己任的所谓“高雅”文化产品也难留住受众,屡屡出现“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尴尬现象。
有人说,正是主旋律的使命限制了思维的空间。
但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不得门径的无能借口。
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美国大片《烈火雄心》、《阿凡达》就没有“主旋律”?让观众眼噙热泪、赚得票房和口碑的国产大片《唐山大地震》就只有“商业化”?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任何一种文化载体,无论色彩上怎么美轮美奂,造型上怎么新颖奇特,音效上怎么震撼全场,如果缺乏那一种风骨神韵、价值理念,顶多是一场“视觉盛宴”,只会带来感官的刺激与享受。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题数:10,满分:1501.(问答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西方“武侠之父”相继离开,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宋金波① 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Stan Lee)辞世。
因为与金庸老爷子的私人丧礼几乎是在同一天发生,人们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斯坦•李联合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而金庸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创造了无数武侠人物形象。
“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相继离世,巧合得不同寻常。
② 巧合也因为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和金庸作品中的侠客,有着共通之处。
“侠以武犯禁”,漫威超级英雄们也是凭借超能力大打出手。
这两个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侠客们都有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传统,对毁灭世界或破坏江湖道义、秩序的反派都斗争到底。
所以也不难理解,一些漫威电影到中国,翻译都是直接取“侠”这个定义,如蝙蝠侠、钢铁侠……而且,与梁羽生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不同,金庸学贯中西,他的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
③ 金庸的武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而且持续时间达半个世纪以上。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的文化现象。
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支撑了两个世界的稳定存在。
如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
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
在东方,侠客传统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甚至更早,向下而至传奇小说、《三侠五义》。
在西方,也起码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追根溯源,后面也有侠盗罗宾汉。
④ 但金庸武侠世界与斯坦•李的漫威宇宙,无疑又有相当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
⑤ 比如说,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通常都会面对能力与责任的矛盾,不把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形象。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

南阳一中2018年春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一、基础知识(共23题,每题3分,共69分)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仪封人..请见封人:镇守边界的官。
B.天下之无道..也久矣无道:没有道德。
C.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
D.以杖荷.篠荷:担,背负。
2.下列句子中,对“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拱而立而:连词,表修饰。
B.而谁以易之而:通假字,通“尔”,你。
C.歌而过孔子而:连词,表顺承。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而:连词,表转折。
3.下列各项中,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谁以易之?宾语前置句B.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句C.子路宿于石门。
判断句D.子曰:“隐者也。
”判断句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博.我以文:使动,使……广博B.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名词活用作动词,顺着台阶上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C.割鸡焉.用牛刀:怎么因之以饥馑.:蔬菜不熟D.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使动,使……悲哀子之.武城:动词,到、去5.下列选项中全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夫子矢之曰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③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④子路不说⑤道之斯行⑥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⑧君子一言以为知A.①②③B.②④⑤C.④⑥⑧D.①②⑦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贤哉,回也B.仲尼岂贤于子乎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足食,足兵,民信之矣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非道弘人C.更也,人皆仰之。
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8.下列各项中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无如之何B.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掩饰C.必不得已而去必:必须,一定D.不舍昼夜!舍:放弃,舍弃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如日月之食焉C.逝者如斯夫D.无欲速,无见小利。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 学年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术;是一种人文关心,而不是视觉盛宴。
实现人文关心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完美道德涵养、塑造完好人品。
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心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门路,一个门路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 ,表现为一种有助于社会和睦的集体意识,能够叫“载道”。
另一个门路是个人的“怡悦情性” ,表现为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睦,人在超越现实限制中获取的精神自由,能够叫“畅神” 。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拥有人文关心的传统中国画家,其实不知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归入伦理范围,在提高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涵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给予自然对象以高风格的精神境地,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崇高的道德看法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一致同来,实现寓教于乐。
不论“载道” ,仍是“畅神” ,都表现中国文化的和睦精神。
中国文化的和睦精神,素称“天人合一” 。
今世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文化的和睦精神归纳为三个和睦:人类与自然的和睦、个人与社会的和睦、自我心里的和睦。
他认为三个和睦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
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全部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
他说此刻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重点,也更费思索。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联合。
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特别敏感,这些工具能够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心里波涛,达到自但是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忧如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停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汲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好的写意美学系统,这一系统筑鉴于中国的哲学,受益于中国汉字反应的思想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睦的精神境地,表现崇高人品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集体精神的有序和睦为终极关心。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说明 2.请按要求将客观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共 54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3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寥廓 (liào) 逶迤 (yí ) 拜谒(yè) 百舸( )争流 B.漫溯 (sù) 颓圮 (p) 骨髓(suí) 以药淬之(cù) C.阙秦(qu) 忤视(w) 目(chn)目眦尽裂(z)D.濡缕(rú) 拊心(f) 箕踞(j) 挥斥方遒(qiú)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贴标签 心无旁鹜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宽宥 舶来品 秋毫无犯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C.跻身 打园场 刚愎自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慰藉 万户侯 戮力同心 老骥伏枥,智在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澎湃。
B.C.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D.占地15000多平方米的西藏军区军史馆6号在拉萨盛装开馆,重现60年来人民军队在雪域高原上的峥嵘岁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始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2018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8月)语文试题

南阳一中2015级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
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南阳一中2018年春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盥洗(guàn)B. 錾银(zàn)两靥(yè)桌帏(wéi)执拗(niù)C. 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吮吸(yǔn)D. 商贾(jiā)喧豗(huī)幽咽(yàn)纨挎(k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讪(shà)”应为“讪(shàn)”; C项,“吮(yǔn)”应为“吮(shǔn)”;D项,“贾(jiā)”应为“贾(gǔ)”,“咽(yàn)”应为“咽(yè)”。
点睛: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潦倒侯爵峥嵘委曲求全B. 寒喧砯崖马嵬渚清沙白C. 悯然放诞嫡亲揣揣不安D. 踌躇环佩杜撰雕梁画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形的能力,B项,“寒喧”应为“寒暄”,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C项,“揣揣不安”应为“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D项,“环佩”应为“环珮”,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小品《信任》中,冯巩饰演一位出租车司机,林永健饰演一位二胎准爸爸,两人绘声绘...色.地上演了关于信任的故事。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一中2018级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高一语文组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要求将客观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共48分)一、基础知识积累(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廓(liáo) 参乘.(shèng)拜谒.(yè)百舸.( kě )争流B.漫溯.(sù) 彘.肩(zhì) 青荇.(xìng)以药淬.之(cù)C.阙.秦(quē) 忤.视(wǔ)瞋.目(chēn)共.(gòng)其乏困D.濡.缕(rú)唱和.(hè)箕.踞(jī)挥斥方遒.(qi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就个人愿望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名诗人;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B.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着有激情、无资金的问题,仅注册资金、经营场所这两道门槛,就会令无数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
C.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现有的保险金额,对于突然遭遇重大疾病的家庭来说仍然不足挂齿....,所以改革速度应当加快。
D.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很多,简直是罄竹难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B.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D.有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最古老的祖先是生活在5亿年前的一种形似蠕虫的生物——皮卡虫,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起如.厕如:好像B.则秦未可亲.也亲:亲爱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D.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放5.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微.言大义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高祖微.时D.微.行入古寺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组是()A.樊将军以穷困..执兵..来归丹诸郎中B.沛公居山东..也..时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为之奈何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B.秦王必说见臣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令将军与臣有郤8.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发尽上.指冠②晋军.函陵③籍.吏民④范增数目.项王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沛公欲王.关中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③\②⑤⑦⑧\④⑥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C.①⑧\②③④⑥\⑤⑦D.①⑧\②③⑥\④⑤⑦9.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夫晋,何厌之有②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③大王来何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⑤为击破沛公军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⑧见燕使者咸阳宫A.①③\②⑤\⑦⑧\④⑥B.①③\②④\⑥⑦\⑤⑧C.①②\③⑦\⑤⑧\④⑥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其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B.《战国策》又名《国策》,同《国语》一样,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经过汉代刘向校编整理。
初中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战国策》里的名篇。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共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大部分。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足下”、“陛下”都是敬辞。
“设九宾”意思是秦王把荆轲奉为“九宾”,即最尊贵的客人。
二、古诗文阅读(49分)(一)文言文阅读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
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
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帝为改敕赐之。
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
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
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
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
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
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
”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
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逮下狱,当徙。
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
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
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
贼平,班师。
诏留来、珤镇抚。
寻命来兼巡抚贵州。
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
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
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
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
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
明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
来归。
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帝为改敕.赐之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B.擢.山西左参政擢:提拔C.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亟:急切D.暂行鬻.爵之例鬻:卖12.下列对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
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
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二)文言文阅读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赵葵,字南仲。
绍定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之所难,朕甚嘉之。
”葵顿首谢曰:“臣不佞,忠孝之义,尝奉教于君子,世受国恩,当捐躯以报陛下。
”端平元年,朝议收复三京,葵上疏请出战,乃授权兵部尚书等。
时盛暑行师,汴堤破决,水潦泛溢,粮运不继,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
未几,北兵南下,渡河,发水闸,兵多溺死,遂溃而归。
赵范上表劾葵,诏与全子才各降一秩。
嘉熙元年,以宝章阁学士知扬州。
二年,以应援安丰捷,奏拜刑部尚书,复兼本路屯田使。
葵前后留扬八年,垦田治兵,边备益饬。
淳祐三年,葬其母,乞追服终制,不允。
葵上疏曰:“移忠为孝,臣子之通谊;教孝求忠,君父之至仁。
忠孝一原,并行不悖。
故曰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
往岁叨当事任,服在戎行,冒万死而不顾,捐躯戡难,效命守封,是以孝事君之充也。
臣昨于草土,被命起家,勉从权制,先国家之急而后亲丧也。
今释位去官,已追服居庐,乞从彝制。
”又不许。
再上疏曰:“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亲恩未报,浸逾一纪,食稻衣锦,俯仰增愧。
且臣业已追衰麻之制,伸苫块之哀,负土成坟,倚庐待尽,丧事有进而无退,固不应数月而除也。
”乃命提举洞霄宫,不拜。
景定元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
咸淳元年,加少傅。
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
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
是夕,五洲星陨如箕。
赠太傅,谥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有删改)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葵顿首谢曰顿首:叩头B.忠孝一原,并行不悖不悖:不违背C.捐躯戡难戡难:消弭祸乱D.二年,乞致仕致仕:出仕,做官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B.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C.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D.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葵勇于献身。
皇帝赞赏他能身先士卒,敢于舍身报效国家;朝廷议论收复三京,他主动请求出战;他不顾危险平定危难驻守封疆。
B.赵葵忠于朝廷。
赵葵认为自己家世代蒙受国恩,理当报效朝廷;在服丧期间,努力服从临时任命,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为母亲服丧放在后头。
C.赵葵出兵失利遭弹劾。
端平元年,赵葵受命出征。
但因北方的军队渡过黄河打开水闸,造成赵葵兵员大损溃败而回,遭到赵范的上表弹劾。
D.赵葵有孝心。
赵葵先前服丧时受命离家,因母亲的恩德未报,愧疚之情日益加重,后上书请求补行穿麻布睡草垫枕土块为母亲守孝之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8分)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1)而来执法严, 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