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崇祯帝为什么最终改变主意赐死魏忠贤?

合集下载

关于魏忠贤的电视剧:魏忠贤的下场: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

关于魏忠贤的电视剧:魏忠贤的下场: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

关于魏忠贤的电视剧:魏忠贤的下场: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

无疑,魏忠贤也想要控制崇祯皇帝。

据说,他曾进献国色四1.庆夫挑拨离间,杀死两个国君,后自缢身亡2.赵高立子婴为帝,后被子婴诛杀3.董卓杀少帝立新帝,最终被王允和吕布杀掉4.梁翼与梁太后合谋,专横朝政,汉恒帝诛杀梁氏一家,梁翼自杀身亡5.来俊臣魏忠贤当政的时代,他认魏阉为义父雷神是一个强壮却骄横的懦夫!下场第十五章余论关于魏忠贤的电视剧:魏忠贤的下场: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例如:比干,屈原.不要加上古文啊,小弟看不明啊!=我来整理一下拉,免了你看不明关龙逄,夏桀时大臣,捧《皇图》谏夏桀,被斩首;因忠谏而被桀所杀张九龄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

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战败后被俘。

后投降清朝,协助清军入关,在招降旧部、击败湖南西南等地南明、义军残余势力中起了重要作用。

康熙即位之初即致仕还乡。

仅获得三等阿达哈哈番母(轻车都尉)世袭爵位。

乾隆时将其作为反面典型列入是《英雄》,那个皇帝的妻子是张静初演的4.1.2《英雄》2002剧名:英雄电视剧英雄剧长:31集年份:2002年编剧:张翔导演:袁军主要演员宁静饰唐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当没当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最后是什么下场掌印太监是王体乾魏忠贤是自缢而死的但是王体乾没有死按:李永祯被处死后,刘若愚、李实获释。

刘若愚幽囚时痛己之冤,而恨王体乾、涂文辅辈之漏,作《酌中志》一书以自明王体乾应该是很早就看到了信王说白了就是最奸的……(9)魏忠贤:明代宦官,万历年入宫。

1620年,他被任为司礼秉笔太监并监管祸国殃民的奸臣最终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安禄山——祸国奸雄,死于非命安禄山RT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魏忠贤是明朝的太监,多尔衮是清朝的王爷。

明朝宦官权谋魏忠贤的背后故事

明朝宦官权谋魏忠贤的背后故事

明朝宦官权谋魏忠贤的背后故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着宦官权谋的时期,而魏忠贤对于这一时期的权谋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魏忠贤是明神宗的一个亲信宦官,他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手段,成功地掌控了朝廷,并且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向读者揭示明朝宦官魏忠贤背后的故事。

魏忠贤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村夫,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决心进入宫廷当宦官。

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宦官逐渐成为朝廷权力的核心,魏忠贤也借助这股潮流成功地跻身于宦官团体。

进入宫廷后,魏忠贤积极地寻求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他虽然来自贫寒之家,却具备出色的智慧和谋略,很快便被明神宗朱翊铭所看重。

魏忠贤对明神宗言听计从,帮助他处理政务,并成为他的重要依赖。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魏忠贤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宣传自己的忠诚和能力。

他趁机排挤异己,将对自己不利的官员贬斥出朝廷,同时提拔自己的亲信。

他还巧妙地利用机会,帮助明神宗解决一些难题,让自己的形象更加完美。

魏忠贤在朝廷中的势力逐渐壮大,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他利用明神宗的信任,开始插手国家大事。

他涉足军事、财政和外交等领域,通过掌控这些关键领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外交方面,魏忠贤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增强了明朝的国际地位。

他推动土默特部与明朝签订《中俄和约》,保护明朝与俄罗斯边界的稳定。

他还与南洋诸国签订了条约,巩固了明朝在海上的权益。

这些外交成就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声望和赞誉。

除了外交方面,魏忠贤还在财政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改革了明朝的税收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赋税制度,有效地增加了财政收入。

他还注重农桑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倡农田水利和农业技术的改进来增加农民的收益,提高了国家的财富。

然而,魏忠贤的权谋并非一帆风顺。

他在明朝内部也面临着不少的反对声音。

一些官员对他的专权行为表示不满,试图削弱他的权力。

此外,魏忠贤还遭到了明神宗亲戚的阻挠,他们不希望一个出身低微的宦官掌握太多的权力,因此对他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

明朝那些事儿——魏忠贤__300字

明朝那些事儿——魏忠贤__300字
那些事儿——魏忠贤__300字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做了一件大快人心地好事,但却也因此成了明朝的“罪人”,葬送国家。
明朝亡于党争,但如果有一个人还在,就不会有党争。这个人就是被朱由检上任后不久就干掉的明朝第一太监魏忠贤。魏忠贤是一个恶人,坏到了极致的恶人。他所做地事,人神共愤。也正因为如此,大家猜都惧怕他。等他实力大了,举朝上下,都是他一手创立的“阉党”中人。魏忠贤地崛起,在于他心狠、手辣。他想通过和天启皇帝朱由校所宠爱的女人客氏来壮大自己,但此时的客氏已经有了对食的对象,这个人是魏忠贤的好朋友。但魏忠贤不管不顾,使劲手段亲近客氏,很快便“横刀夺爱”。随后又设计谋害了他。当魏忠贤如日中天地时候,又开始整治“东林党”。他指使徐显纯抓了杨涟,于深夜将一颗大铁钉钉入杨涟的脑袋。但他最终也被崇祯杀了。

历史趣谈大太监魏忠贤死因 崇祯帝为什么杀魏忠贤?

历史趣谈大太监魏忠贤死因 崇祯帝为什么杀魏忠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太监魏忠贤死因崇祯帝为什么杀魏忠贤?
导语: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

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

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

就在魏忠...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

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

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

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

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所谓雷霆雨露莫非王恩,您可千万别看走眼了。

怎么办?凉拌!赶快称病走人吧……走快了,还能全身而退;要走慢了,您老人家也就别走了。

魏忠贤还在犹豫。

他还想写检讨书,还想以最小的代价以图自保。

到底怎么办,您老人家回府自个儿慢慢琢磨,出了这个门,千万别说你来过我这儿。

不至于吧?
不至于?我告您,就这世道,也就我徐某人还有古道热肠,还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多少人现在是上赶着插朋友两刀啊。

要不信您往这大明的官场走走,还有第二家府第为您洞开大门吗?出了这门您也就孤孤单单一个人往回奔吧!
徐应元说的没错,现在整个大明官场那是处处鸦雀无声、人人关门谢客。

魏忠贤形单影只地在长安街上一路狂奔,路人避之唯恐不及。

一切都结束了,人生也就这样了。

谁说风景总是在远方?远方无风景,远方是荆棘遍地的陷阱。

世事变幻莫测、繁华转眼成空,魏忠贤收拾旧行囊,倦鸟思归地跪在崇祯面前,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

崇祯闭上眼睛。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个老东西,现在开始思退了。

生活常识分享。

周鉴崇祯皇帝的故事

周鉴崇祯皇帝的故事

周鉴崇祯皇帝的故事
以下是关于崇祯皇帝的一些故事: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面临了明朝的衰落和满清入侵的困境。

以下是一些与崇祯皇帝相关的故事:
1. 朱由检登基:崇祯皇帝在1627年登基,当时他只有16岁。

他在位期间努力改革政治和军事制度,希望能够挽救明朝的颓势。

2. 杨嗣昌之死:杨嗣昌是崇祯皇帝的重要官员,他在明朝的后期担任内阁首辅。

然而,由于与权臣魏忠贤发生矛盾,杨嗣昌被陷害并被处死。

这个事件对崇祯皇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更加孤立和无助。

3. 满清入侵:崇祯皇帝的统治时期正值明朝衰落和满清入侵的关键时刻。

他面临着来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后来的满清入侵的双重压力。

尽管崇祯皇帝努力抵抗,但明朝最终还是在1644年被满清征服。

4. 崇祯皇帝之死:在明朝灭亡之后,崇祯皇帝选择了自杀。

他在北京紫禁城内上吊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死象征着明朝的终结和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崇祯皇帝的故事反映了明朝晚期的动荡和衰落,也体现了一个年轻君主在逆境中的挣扎和无奈。

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大太监魏忠贤有何关系

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大太监魏忠贤有何关系

[键入文字]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大太监魏忠贤有何关系明朝崇祯皇帝就是明光宗朱由检,也正是这位皇帝,将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宦官当道的一页给翻过去了,但是他无论怎么努力也没能改变明朝的颓败的命运。

天启七年的时候,朱由校不幸驾崩,信王朱由检因此继位。

朱由检向来深知魏忠贤的险恶,心中早有戒备。

朱由检上位之后,魏忠贤的党羽们心中开始慌张了,杨所修等人就开始试探性的攻击魏忠贤的心腹崔呈秀,但是朱由检为了稳住魏忠贤,先是隐而不发。

后来,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

朱由检于是召见了魏忠贤,还让内侍官读了这些罪状给魏忠贤听,魏忠贤听了之后非常的恐惧。

魏忠贤不死心,还贿赂朱由检身边的太监徐应元,朱由检还因此斥责了徐应元,同年十一月,魏忠贤就被朱由检发配到了凤阳。

当朱由检得知魏忠贤在去往凤阳的途中还豢养了一批死士之后,勃然大怒,于是下令锦衣卫前去捉拿魏忠贤。

李永贞先得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向魏忠贤告密,魏忠贤一路逃亡逃到了阜城。

当皇帝的命令下来之后,魏忠贤就和同伙李超钦在阜城上吊自尽了。

一时呼风唤雨,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就这样毙命了。

魏忠贤死了之后崇祯皇帝还下令肢解了魏忠贤,将魏忠贤的头悬挂于河间府。

而魏忠贤的“老相好”客氏也被下令杖毙在了浣衣局。

直到崇祯二年,魏忠贤的党羽才全部都被除尽。

魏忠贤扮演者大盘点魏忠贤一直是影视剧中的常出现的人物,凡是涉及到明朝锦衣卫东厂的电视剧都会有魏忠贤这个大反派出现,彷佛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当时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败,锦衣卫的凶狠,大臣的忠诚,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

因此有很多明星都扮演过魏忠贤。

像是刘威、李立群、李丁、王刚、李国华、台湾1。

历史趣谈:魏忠贤是怎么死的?魏忠贤的功与过

历史趣谈:魏忠贤是怎么死的?魏忠贤的功与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魏忠贤是怎么死的?魏忠贤的功与过
导语:公元1627年,年仅23岁的明熹宗因纵于声色而身患重病,不久即死去。

魏忠贤深知皇帝对自己重要性,他曾想尽各种方法救皇帝的命。

熹宗没有儿子
公元1627年,年仅23岁的明熹宗因纵于声色而身患重病,不久即死去。

魏忠贤深知皇帝对自己重要性,他曾想尽各种方法救皇帝的命。

熹宗没有儿子,张皇后在熹宗死前举荐熹宗的弟弟信王朱由俭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即明崇祯帝。

崇祯帝早就不满于魏忠贤、客氏的专权,因而上台后便伺机除掉这两个奸邪之人。

御史、谏官们也一哄而上,上书谴责魏忠贤的罪恶行径。

崇祯帝顺水推舟,首先把魏忠贤赶出宫廷,安置在凤阳。

魏忠贤还没有到达凤阳就得到了皇帝要杀他的消息,魏忠贤眼见大势已去,便在旅舍内畏罪上吊自杀。

崇祯帝下令将其碎尸万段。

与其一同作威作福的客氏先被赶到浣衣局服役,后被乱棒打死。

魏忠贤与客氏的亲族也大多被杀,依附他们的无耻之徒则被逐出朝廷。

魏忠贤的功与过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

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
生活常识分享。

魏忠贤是什么结局-最后的下场竟是这样的悲凉!

魏忠贤是什么结局-最后的下场竟是这样的悲凉!

魏忠贤是什么结局?最后的下场竟是这样的悲凉!本文导读: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

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因早与宫中太监熟识通融,谣传因此未净全身,仍有一粒睾丸。

后来又改回原姓,得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魏忠贤自万历年间被选入宫,隶属于太监孙暹,靠巴结他进入了甲字库。

他又请求做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巴结上了魏朝。

魏朝多次向王安称赞魏忠贤,王安也就善待他。

长孙的乳母叫客氏,一向私下服侍魏朝,这就是所谓的对食关系,到魏忠贤进宫后,客氏又与他勾通,客氏于是冷遇魏朝而喜爱魏忠贤,两人结成了很深的关系。

当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年久,对政事已感到厌倦,章奏多不批阅。

廷臣逐渐建立起门户,他们以过激惊人的言论为时尚,借国本之争,指斥宫禁。

宰辅大臣被言官弹劾攻击,常常被迫称病引退。

吏部尚书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多依从他。

"东林"之名从此而始。

后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发生,整个朝廷如同在打官司。

与东林党相对抗的,众人便把他目为邪党。

魏忠贤更加肆无忌惮,将内操军增加到一万人,内穿甲衣出入宫禁,恣意作威施虐。

他假传圣旨将朱常洛的选侍赵氏赐死。

裕妃张氏有身孕,客氏阴谋杀死了她。

又革除成妃李氏的封号。

皇后张氏妊娠,客氏施计将她堕了胎。

朱由校因此缺乏子嗣。

其他被害的还有冯贵人等宫嫔,以及太监王国臣、刘克敬、马鉴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崇祯帝为什么最终改变主意赐死魏忠贤?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

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

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

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

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所谓雷霆雨露莫非王恩,您可千万别看走眼了。

怎么办?凉拌!赶快称病走人吧……走快了,还能全身而退;要走慢了,您老人家也就别走了。

魏忠贤还在犹豫。

他还想写检讨书,还想以最小的代价以图自保。

到底怎么办,您老人家回府自个儿慢慢琢磨,出了这个门,千万别说你来过我这儿。

不至于吧?
不至于?我告您,就这世道,也就我徐某人还有古道热肠,还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多少人现在是上赶着插朋友两刀啊。

要不信您往这大明的官场走走,还有第二家府第为您洞开大门吗?出了这门您也就孤孤单单一个人往回奔吧! 徐应元说的没错,现在整个大明官场那是处处鸦雀无声、人人关门谢客。

魏忠贤形单影只地在长安街上一路狂奔,路人避之唯恐不及。

一切都结束了,人生也就这样了。

谁说风景总是在远方?远方无风景,远方是荆棘遍地的陷阱。

世事变幻莫测、繁华转眼成空,魏忠贤收拾旧行囊,倦鸟思归地跪在崇祯面前,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

崇祯闭上眼睛。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个老东西,现在开始思退了。

给不给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退一步会不会放虎归山?
崇祯:你真想还乡?
魏忠贤:是。

崇祯:你一个太监,还什么乡?!
魏忠贤:……
崇祯:你恶事做尽,还了乡,以后死了还能进祖坟吗?
魏忠贤:请求皇上给魏某指一条生路。

崇祯:这样吧,你到凤阳去看管我们朱家的祖坟吧。

这辈子,就别再回宫里了。

魏忠贤整个人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谢主隆恩!
两天以后,明白过来的崇祯愤怒地出手了:徐应元被贬到显陵去当差,紧接着魏忠贤被勒令必须在十一月初一离开北京火速前往凤阳祖陵。

崇祯还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谕旨,严辞呵斥魏忠贤:朕思忠贤等不止窥攘名器、紊乱刑章,将我祖宗蓄积贮库、传国奇珍异宝、金银等朋比侵盗几空;本当寸磔,念梓宫(先帝棺材)在殡,姑置凤阳。

(客、魏)二犯家产,籍没入官。

其冒滥宗戚倶烟瘴永戍。

崇祯还下令,把魏忠贤的生祠全都拆了,折价变卖资助辽饷。

本当寸磔……本当寸磔……魏忠贤突然觉得崇祯有些过了。

作为先帝爷力保的人,崇祯不给我面子那就是不给先帝爷面子啊。

什么以孝治天下,说到底人人都是心藏大恶。

魏忠贤在万历十七年自阉后入宫,见识了宫中的人事春秋,领略了人心的最黑暗、最无耻处,知道高手过招,讲究的就是以势易势。

魏忠贤的势是什么,崇祯的势是什么,这都是要火拼以后才知道结果的。

如今,火拼尚未开始,崇祯就来了个黑虎掏心,也太不把他魏某人放在眼里了。

魏忠贤出手了。

这是迟到的出手,也是最具有挑衅意味的出手。

拜托,在庙堂混,大家都要讲面子的。

你是皇帝了不起啊?我是太监头子我怕谁?乞丐急了抱成团,太监急了也不含糊!
魏忠贤出京了,浩浩荡荡地出京了。

紫禁城里上万名太监如丧考妣,匍匐在地号啕大哭;
一千多个卫队随从全副武装、鸣锣开道,魏忠贤面无表情地坐在轿子里高昂着头,脸色铁青铁青的;身后,四十辆大车拉着他的全部身家缓缓地碾过长安街。

北京城当时看魏忠贤出京的几乎占了这个城市的一半人口。

有野史说那一天一共走失小孩十三名,发生偷盗事件六十五起,一百六十八名妇女受到性骚扰,二千三百七十六名失意男子被河东狮吼。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结果是有一个人动怒了。

这个人就是崇祯。

如此的“籍没入官”?我大明朝的官员为什么执法尺度就这么宽呢?
如此的浩浩荡荡,他魏忠贤不仅是在打我的脸,而且是在打大明朝的脸啊。

我的脸可以不要,大明朝的脸不能不要。

曾经有一个本当寸磔的人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寸磔他,直到他溜走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苍能给我再选择一次的机会,我要说:魏忠贤,我寸磔你;如果一定要在寸磔前面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马上!
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庞大的队伍走到阜城县南关的时候,崇祯的谕旨已经是如影随形地跟到了:……岂巨恶不思自改,辄敢将畜亡命,自带凶刃,环拥随护,势若叛然。

朕心甚恶……但是,崇祯终究没有等到寸磔魏忠贤的机会,魏忠贤抢先一步自缢了。

尽管在此后的岁月里崇祯寸磔过袁崇焕等人,但没有机会寸磔魏忠贤,竟成了他终生的隐痛。

▌摘自书籍《大明朝的死弯儿》摇滚江山(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