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52页PPT

合集下载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PPT
之美誉。 代表作《普通 教育学》。
二、理论形成的大背景
• 从广泛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看:是欧 洲近代教育理论演进与他所处时代
ted wi的th A客sp观os要e.S求lEidv互easl相ufaotr作io.Nn用EoTn的l3y..必5 C然lie结nt 果Pro。file 5.2 • 从C教op育yrig思ht想20生04成-20的11逻As辑po看se :Pty教Lt育d. 思 想和本省又是一个特定过程的产物。
一、生平及经历
(1776—1841)
Evaluati德on国o著n名ly.教育家、心理学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家.N、E哲T学3.家5 ,Cl科ie学nt教P育ro学file 5.2
Copyright 2004-20的享11奠有A基“sp人科o,学se在教P教育ty育学L学之td史父. 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生平及经历 思想形成与发展 Ev思alu想a的tio理n o论n基ly.础 ted with Aspose.Slides教f育or目.N的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教4育-20性11教A学sp原o则se Pty Ltd.
道德教育
• 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一)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
经验Ev和al兴ua趣ti相on一o致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经yr验igh和t兴20趣0的4-关20系11:A兴s趣po存se在P与ty经L验td之. 中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德Sl教ide育s f的or基.N本ET途3.径5 Client Profile 5.2

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

普通教育学教育家赫尔巴特ppt课件

3
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
兴趣的分类
兴趣
认识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自然、科学、物理、化学、 地理等学科
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等学科
审美的兴趣:图画、唱歌、文学等兴趣
同情的兴趣:本国语、外国语等学科 社会的兴趣:政治、公民、历史、法律等
学科 宗教的兴趣:神学
兴趣的四阶段论
赫尔巴特还进一步对兴趣的心理特性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 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专心”和“审思”的矛盾 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赫尔巴特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 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而又影响深远的“四段教学法”。
1 清楚
二兴、趣兴的趣的四四阶阶段段论论
联想 2
联想就是通过师生谈话将新旧知识联系起 来。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 赫尔巴特还进一步对兴趣的心理特性和 学习的新观念与头脑中固有的旧观念联系起来。 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 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 键入描述文字在教学过程中,他主张采用分析教学的方式来 分解各种个别的现象,以从混乱的、无关的东 盾的心理活动。“专心”和“审思”的矛盾 西中提炼出普遍的、“类属”的东西。此时, 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 由于学生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 要求、行动。赫尔巴特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 来,所以会在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期待”的状 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而又影响深远的“四 况。教师可采用谈话和提问题的具体方法进行 段教学法”。 教学,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提出了多方面兴趣 的概念以及教学必 须培植多方面兴趣 的要求。
提出了教学四阶段 的理论。把人的一 切心理活动都归结 为观念的运动。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 Padagogik ausdem Zwe—ckder Erzi ehung,1806)。

《普通教育学》一书的全称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

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训育特殊性的考察”。

本编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

下面拟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1.“自由”的观念。

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

“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

意志、理性之外显即为人之行为,人之行为之内化即为人之意志、理性。

赫尔巴特认为,如果道德实践只是借助于道德他律,借助于一味附和外来的主张来实施,那么,这种实施便是懦弱和苍白无力的。

只有“自由”的观念才可使人的意志和行为之间避免产生任何矛盾和斗争。

它使人具备明确的目标,不致产生动摇、犹豫、颓伤和彷徨。

但是,“自由”的观念本身只解决了人的价值判断问题,因而只能使人决定行为的目标和方向,还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专心

,
赫尔 巴特被 称 为

审思

,

专心



审思

又 各 有 静 态和 动 态
:
教 育 科 学之 父


,
但 是 由 于他 的 唯 心 主 义
,
形而
由 此 就 形 成 了 教 学 的 四 个 阶段 称为


一 是 静 态 的 专心
,
,
上 学的 哲 学
心理 学 观 点

使他 并 没 有 真 正 达 到 建

提 出了 两 个 原 则
” 。
由 儿童 自 己 管 束 自 己
教 育 自己

—教 学 如 果 不 进 行 道 德 教 育

教 学的 教育性



教 育 性 的教 学
,
他说
:
赫 尔 巴 特 在 欧 洲 近 代 教 育 思 想 史 上 占 有重 要 地 位

只 是一 种没 有 目的 的
,
9 世 纪 中叶 以 后 1
,
他 的 思 想 不 仅在 德 国流 行
,
,
手段
,
而 道 德教育如 果 没 有教学
。 ”
就是 一 种失去 手
也 影 响 到 欧 美 各 国 的教 育 界 很大

对欧 美中学 教育影 响

段 的 目的
赫 尔 巴 特 还 提 出在 教 学 中 要 贯彻 多 方
,
在 他之 后
,
还 形 成 了 赫 尔 巴 特 学派
,

[课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

[课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PPT


1.相关原则(correlation)——学校不同课程 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2.集中原则(concentration)——在学校的所 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 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 (历史和文学为中心学科,把自然科学作 为次要学科)
三、儿童发展与课程
教学理论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方向,起着价 值规范作用。
内心自由
五种道德观念
完善
仁慈育目的的确认方法手段
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研究。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
主体能动性思想
相关思想
牛顿力学 化学 意识元素
二、局限
1、其核心课程体系把古典语、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放在 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对自然学科的重视不够。 2、一方面是科学的启蒙教育,一方面是宗教的蒙昧教(将 宗教列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种既进步又保守的 现象,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 3、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过于注重教师和 书本的作用;没能完全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要求 行动
评价
一、贡献
1、以实践哲学(伦理学)为基础,根据二类六种的兴趣分 类提构建了囊括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较为严密课程体系, 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教养。 2、提出了课程的安排要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3、强调“平衡的多方面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对于当前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兴趣的多方面性, 与“多元智能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4、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似的人 物,正是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其成为一门真正 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ppt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ppt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主讲人:王丹
‹#›
主要观点
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
统觉 教学理论
‹#›
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
TEXT
1
生平
2
教育实践活动
‹#›
赫尔巴特的生平
赫尔巴特(1776~1841年)是19世纪德国 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明确提出
了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并提出了
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和
‹#›
Thank you!
The end…
‹#›
3
柯尼斯堡时期 (1809~1833) 任柯尼斯堡大学 哲学教授,进行 讲课并积极参与 教育改革。
‹#›
统觉
与表象相似 的观念S1 新S
感观 一致 + 冲突
统觉团
意识阈
已有的类似 观念S’
‹#›
统觉
新S
意识阈+已有观念
统觉团
‹#›
教学理论
TEX T
1
教学进程理论
2
教学形式阶段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进程理论
“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主要代表作: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
‹#›
三次教育实践活动
1
伯尔尼不来梅时 期( 1797~1802 ) 任瑞士贵族的家 庭教师,同时教 三个孩子。 参观裴斯泰洛奇 在布格多夫的教 育实验,开始了 他的教育活动。
2
哥廷根时期 ( 1802~1809) 1802年,获得哥 廷根大学博士学 位,并在该校任 教,教授教育学 和心理学。
1、单纯的提示教学——直观教学 2、分析教学——对不同的观念和表象进行 理解和区分 3、综合教学——形成观念的联合,获得新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__PPT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__PPT

四、思想的理论基础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 理学和心理学。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 伦理学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 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 法、手段。
伦理学
• 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方向,起着价值规范作用 • 教育是一门含有高度价值取向的学科,教育的结果,不只是知识的广 度与深度都要成长,并且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提升。 • 关于伦理学的五种道德观念:
二、理论形成的大背景
• 从广泛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看:是欧洲近代教育理论演进与他所处时代 的客观要求互相作用的必然结果。
• 赫尔巴特生活的时代,正值德意志帝国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经济上 十分落后的时期。作为一个国家,它缺少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政治、文化和 经济生活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在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他特别强调“秩 序性”,强调儿童对“秩序”的服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当时德意志帝 国振兴路径的思考。盼望国家的统一与德意志民族的团结,使社会各种生活 秩序化,几乎是当时所有德意志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法国的启蒙运动、大 革命和新人文主义运动,加深了德意志民族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的、民族 的情绪通过歌德、席勒、费希特、洪堡和施莱尔马赫等等这些伟大学者的作 品宣泄出来,这种充盈着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空气弥漫在德意 志帝国的上空,使以后的几代德国人都得到精神上的滋养。那是一个充满着 叛逆和创造精神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焦虑的时代。这些都 深深影响到了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创作。 从教育思想生成的逻辑看:教育思想和本省又是一个特定过程的产物。
• 第三时期:格尼斯堡时期(1809~1833)
• 1809~1833年,赫尔巴特应聘担任柯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在这个 时期,赫尔巴特不仅对心理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 心理学理论体系,而且还继续致力于教育问题的研究,尤其侧重于把 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一书。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__PPT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__PPT

童年期
青年期
分别教授数学、历史等, 以发展理性为主
三、评价
1.贡献
(1)以实践哲学(伦理学)为基础,根据二类六 种的兴趣分类提构建了囊括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 较为严密课程体系,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教养, 适应了当时工业发展的需要。 (2)强调“平衡的多方面兴趣”和“一切能力的 和谐发展”,对于当前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兴趣的多方面性,与“多元智能理论”有异曲同工 之处。 (3)提出了课程的安排要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 点。
四、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方向,起着价 值规范作用。 心理学——实现教育目的的确认方法手段
五、教育目的
可能目的或选择的目的 必要的目的或本质目的
六、教育性教学原则
道德教育是通过,并且只有通过教 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 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七、道德教育(训育)
训育:指对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的 培养 训育的四个阶段 训育实现的六个基本措施及方法
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一)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 (二)儿童中心课程理论 (三)发展主义课程理论 (四)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五)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六)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谢谢,请指教!
09级教育学2班 第二小组 2010.11.10
主知主义的客观基础与理论基础
• 客观基础: A.社会背景 18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因素在德国发展起来。18世纪末,借助英国工业 革命的发展,德国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企业主。19世纪上半期,德 国资产阶级诞生并逐渐壮大。 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软弱性,于是他们在意识形态领 域找到了宣泄口,萌发了具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启蒙运动。如歌德、席勒; 康德、费希特等。 B.教育背景 1763年,普鲁士颁布《普通学校规程》,强迫5至13或14岁的儿童入学,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4R,还增加了一些反映资产阶级经济发展需要的科目,如 数学、博物学、自然、几何、地理等学科。 裴斯泰洛齐,瑞士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改革家,提出直观教学的原则,提 出教学要以人的心理为依据,寻求和认识教学的心理根源,首倡教学心理学 化。这对赫尔巴特建立科学教育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